清吳歷興福庵感舊圖

清吳歷興福庵感舊圖

《清吳歷興福庵感舊圖》,中國古畫,縱:36.7厘米,橫:85.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作者為懷念故友默容而作,畫中描繪興福庵的景物,寺外雜樹叢竹,牆內孤松白鶴,透露出作者以筆墨寄託哀思的心境。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吳歷擅畫山水,師承黃公望、王蒙而有所變化,筆墨拙撲蒼潤,氣韻沉厚,自成一格。吳歷工詩,書法坡翁,又善鼓琴,畫刻意摹古,遂成大家。其出色之作,能深得唐子畏神髓,不襲其北宗面目,尤為諸家所不及。他心思獨運,邱壑靈奇,落墨迥不猶人,想見此老高懷絕俗,堵往獨來,不肯一筆寄人籬下,觀其氣韻沉鬱,魄力雄傑,自足俯視諸家,另樹一幟。

本幅自題:“吾友筆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為話別,恐傷折柳。庚戌清和,游於燕薊,往往南傳方外書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將欲賦歸,意謂同此歲寒冰雪,而未及渡淮,聞默公已掛履峰頭,痛可言哉。自慚浪跡,有負同心,招魂作誄,未足抒寫生平,形於絹素,訾筆隕涕而已。卻到曇摩地,淚盈難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詔墨痕融。幾樹春殘碧,一燈門掩紅。平生詩畫癖,多被誤吟風。魚雁幾曾隔,賦歸遲悔深。自憐南北客,未盡死生心。痴蝶還疑夢,飢鳥獨守林。雲看無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霽並書。桃溪居士吳子歷。”鈐“吳歷”印一方。卷尾有許之漸、紀萌、張景蔚三家題記。甲寅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歷時年43歲。

藝術特色

此圖是作者為懷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長題簡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畫中描繪興福庵的景物,寺外雜樹叢竹,牆內孤松白鶴,本是一處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滿目淒清,透露出作者以筆墨寄託哀思的心境。樹木勾點結合,層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圍牆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積的青綠敷色表現了真實自然的景致,是畫家兼取宋、元畫法而別具一格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