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興濕地保護區

海興濕地保護區

海興濕地位於河北平原東部,渤海灣南部,是在河流動力和海洋動力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淺灘、溝槽、沼澤和積水濕地等組成的複合型濱海濕地,總面積260平方公里。

簡介

濕地內有大面積的鹽田水窪、淺水水庫等。獨特的地址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鳥的天堂。經專家調查考證,濕地共有鳥類232種,而且不斷有新種類被發現,其中國家一級保
海興濕地保護區海興濕地保護區
護鳥類7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7種,省重點保護鳥類15種,是渤海地帶重要的鳥類棲息地。

地質地貌

興濕地地處渤海灣西岸,屬於河北平原東部運東平 海興濕地總體地勢低洼,起伏不大。濕地地貌總趨勢為西南部較高,東北部略低,坡降為1.2/15000。海拔(黃海高程)在1.0— 3.0米之間。現代地貌的基底是太古代形成的結晶片岩、花崗片麻岩和混合岩。 海興濕地區域內部地貌差異較大,由於河道、溝渠縱橫交錯,形成了微波起伏的地貌特徵,主要地貌類型有: (1)、河流:濕地地勢低洼,河流眾多。北部是素有“九河下梢”之稱的大口河,南部有漳衛新河,中部是宣惠河、淤泥河、大浪淀河,北部是六十六排乾渠。 (2)、河間窪地:河床兩側為古河道遺蹟,沉積層較厚,地表多粘質鹼土和洪積粘土,較大型的窪地常年積水,有的僅夏季積水,冬春乾涸。 (3)、沼澤:楊埕以北宣惠以南地區,原是第四紀以來貝殼和泥沙在海潮的頂抵下沉積下來圍成的瀉湖。為了排泄和灌溉需要,圍堤修築了2400公頃的水庫——楊埕水庫。 (4)、山丘:濕地以西有第四紀火山活動遺留下灰的連片分布的低矮山丘,由火山碎屑物質堆積而成,最高處海拔達36米。主要山體有小山(古稱馬騮山)和磨磨山(也稱末末山)。素有“富小山”之稱。 (5)、海岸和島嶼:濕地東臨渤海,海岸線29.5公里,北部有一寬9公里的大河口,稱大口河。地質歷史上經歷多次海浸、海退,海水從此開口處大量湧進、退出,侵蝕成一個巨大的潮溝和一系列小潮溝。由於潮溝伸入內陸,腹地寬廣,形成大面積的淤泥質海灘。南部漳衛新河入海口、大口河島、汪子島、高坨子島個島嶼,其中灰台子、葫蘆頭子、馮家屋子3島表面粘質潮土,重度鹽鹼,植物很少,是海鳥天然的棲息場所。小王莊島海拔較高,表層有機質豐富,土壤發育良好,植物生長茂盛也是海鳥聚集的地方。

氣候

光照溫差

海興濕地屬於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因臨近渤海,具海洋性氣候特徵。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冷暖適中,冬季寒冷少雪。 年晴天日數平均252天;年均日照百分率63%,5月份最高為68%。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18.8小時,最多為3514小時(1984年),最少為2314.5小時(1985年)。農耕期(≥0℃)日照時數為2142.1小時,占年均日照總數的79%,作物生長活躍期(≥10℃)日照時數為1652.9小時,占年均日照總時數的61%。年均輻射總量為124.7千卡/平方厘米。根據海興縣氣象局1966—2000年35年的氣象資料記錄,該地多年平均氣溫12.4℃;月平均氣溫最低是1月份,為-4.2℃;最高是7月份,為26.6℃(如圖1-2)。極端最高氣溫40.6℃(1988年6月13日),極端最低氣溫為-21.2℃(1990年1月31日)。初霜日一般10月18日前後,終霜日在4月1日前後,無霜期平均193天。

降水

海興濕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58毫米(1966—2000年),7、8月降水集中,往往造成夏澇。冬季降水最少,最小年降水量221毫米(1968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4.6倍,因此旱澇災害頻繁。 濕地年均地溫為14℃,各月平均地溫以1月份最低,為-4.4℃,冬季各月均0℃以下,歷年地溫極端最低值為-28.8℃,全年地溫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地溫為29.9℃。 本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3%。其中1990年緊大,為70%,1968年最小為57%。一年之中,春季相對濕度最小,尤其是4、5月份,為53%,是全年濕度最小月份。冬季相對濕度繼續下降,至1、2月份穩定在60%左右。濕地年平均蒸發量為2096毫米。1985年蒸發量最小,歷年各月平均蒸發量以冬季為最小,尤其是1月份,只有52.4毫米,12月份次之,為56.3毫米,2月份隨著所溫升高,蒸發量不斷增大,達到73.3毫米。春季受日照、氣溫、風的影響,蒸發量急劇上升,3月份為159.3毫米,6月份蒸發量最大,歷年平均蒸發量為334.1毫米。

水文

海興濕地,河渠、窪淀較多。較大河渠有5條,自南而北依次為:漳衛新河(省界河)、宣惠河、淤泥河、大浪淀排水渠和六十六排乾渠(縣界河)等。濕地中部宣惠河、淤泥河和大浪淀排水渠匯合後稱板堂河,向東北流過約5公里後,再與南面的漳衛新河、北面的六十六排乾渠匯合,形成喇叭形向海敞開的大河口,稱大口河。河道之間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窪淀和小溝渠。其中又以楊埕水庫面積最大,占地2400公頃,最大蓄水量3600萬立方米。 海興濕地地處渤海西岸,為濱海沖積海積平原一部分,因此總體上地下水礦化度較高,區域上屬於鹹水區。整個濕地僅楊埕水庫及其以南地區地下水礦化度較低,礦化度2—3克/升,特別是夏季接受大量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礦化度在2克/升之下,水質良好,蘆葦等植被生長旺盛。楊埕水庫以北,宣惠河兩側廣大地區已開闢為鹽場,地下水礦化度很高,均在3克/升以上。

植物資源

海興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水域遼闊,陸地面積小,而且 海興濕地低洼鹽鹼,所以耐鹽鹼的陸生植物、潮濕環境的濕生植物、以及各類水域環境的水生植物非常豐富。根據調查考證,收錄海興濕地野生植物總計146種,分隸於47科、113屬,保護區植物以草木植物為主。分布著白刺、蘆葦、鹼蓬、檉柳等鹽生植物,以蘆葦、鹼蓬為優勢種。楊埕水庫南部周邊區域,地表含鹽量減少,有機質增加,分布著以鹽地鹼蓬、灰綠藜、鹼茅、白茅等為優勢種的港坡植物,多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水庫、魚蝦養殖池及鹽田水汪,分布著大量沉水植物,以輪葉狐尾、狐尾藻等為主。水庫中的挺水植物主要是蘆葦和達香蒲。

海興濕地共有維管植物47科、113屬、146種,其中蕨類植物只有1科、1屬、2種;裸子植物也只有1科、1屬、1種;被子植物最豐富,有45科、111屬、143種,其中雙子葉植物37科、90屬、116種,單子葉植物8科、21屬、27種。在楊埕水庫及其南部的周圍區域分布有較多的河北省重點保護植物——二色補血草,是良好的乾燥花原料。 此外,濕地外圍是農業和林業種植區,主要是有蘋果等果樹和小麥玉米高梁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甘著等農作物,以及白菜茄子番匣辣椒南瓜茴香韭菜菠菜香菜蘿蔔等蔬菜。
編輯本段鳥類資源

鳥類資源

海興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食物資源,使這裡的鳥類非常豐富。由鳥類環志回收的初步結果、鳥類的多樣性以及具有國際重要意義鳥類的數量,都證明海興濕地是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一個突出的、重要停歇地,。也是鷺類、鴴鷸類鷗類等一些水鳥的重要繁殖地,以及鶴類和雁鴨類的重要越冬棲息地。初步查明這裡分布著237種鳥類,每年春秋遷徙時在此停歇覓食的鳥類多達百萬餘只,豐富的鳥類資源成為本保護區的顯著特點。由保護區的鳥類組成來看,主要營樹棲生活的雀形目鳥類相對較少,而鴴形目和雁形目等水鳥占有較大比例,這與該區域多水域而少林木的生態特點相吻合,凸顯了本保護區的濕地特色。依據鳥類的季節成留及遷徙活動情況,可分為留鳥、旅鳥和候鳥,候鳥又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等季節生態類群。保護區有夏候鳥62種,占保護區鳥類總數的26.6%,主要是鴴形目、雀形目和鸛形目的鳥類、分別占保護區夏候鳥總種數的30.6%、顯了本保護區的濕地特色。冬季由北方遷來越冬的冬候鳥24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10.3%,是保護區鳥類多樣性最低的季節,其中雀形目11種和雁形目8種分別占冬候鳥總種數的45.8%和33.%,二者合計占冬候鳥總種數的79.1,是冬候鳥中的優勢類群。春季北遷繁殖和秋季南遷越冬時經過保護區的旅鳥種類最多,有121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51.9%。春季除旅鳥和留鳥之外,還有遷到的夏候鳥。秋季除旅鳥和留鳥之外,還有尚未遷走的夏候鳥。所以春秋兩季是保護區鳥類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季節。

在海興濕地的237種鳥類中,古北界鳥類最多,有163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70%,以旅鳥和冬候鳥類為主,代表種類有東方白鸛、大天鵝、灰鶴、燕雀等。其次是廣布種鳥類49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21%。見種類有大白鷺、松雀鷹、普通翠鳥、金腰燕等。常見種類有池鷺、董雞、白頭鵯等。海興濕地面積遼闊,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不僅為大批旅鳥鳥提供良好的暫棲覓食生境,而且是許多鳥類適宜的繁殖場所,特別是在廣闊的濕地生境類型中,形成以地面的蘆葦中築巢為主的繁殖鳥類群/夏候鳥組成,計有88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37.8%。比較常風孤主要繁殖鳥類有骨頂雞、四聲杜鵑、大山雀、樹麻雀等。海興濕地有4種我國鳥類特有種,即中華秋沙鴨、白頭鵯、震量鴉雀等,占保護區鳥類的1.7%。海興濕地分布的小鴉鵑等為河北省鳥類新紀錄種,震旦鴉雀為河北省東部鳥類新紀錄種。

珍稀鳥類物種

本保護區有19種鳥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占保護區237種鳥類的8.2%。依據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本區237種鳥類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金雕、丹頂鶴等7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3%;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等有33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14.2%。 本保護區屬於河北省重點保護鳥類的有15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6.8%。被列入附錄一的種類有5種,被列入附錄二的有24種,屬於附錄三的種類有6種,在海興濕地中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3個附錄中的鳥類35種,占本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15%。加強對這些鳥類的保護,可為該公約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81種,在本保護區有46種,占協定保護種數的56.8%,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19.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規定的227種保護鳥類中,在本保護區有133種,占協定保護種數的58.6%,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57.1%;這充分表明海興濕地是執行以上兩項國際雙邊保護協定,實踐政府承諾的重要地區之一,加強對本區鳥類的科研、監測和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野生動物資源

海興濕地水生浮遊動物38種,底棲動物45種,魚類59種;陸棲無脊椎動物中蛛形綱1目、10科、20種;昆蟲綱動物12目、89科、185種;陸棲脊椎動物4綱、25目、69科、265種,其中有鳥類237種。這些動物除了在維持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護生態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外,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本區盛產的三疣梭子蟹、對蝦、毛蝦、梭魚、海蜇被稱為海興的“五大名鮮”,聞名全國;此外,黃鼬是重要毛皮獸、草兔可提供肉食,是重要狩獵對象,雁鴨類資源更為豐富。許多動物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新疆天池保護區
明光女山湖保護區
龍感湖保護區
海林蓮花湖保護區
大亞灣水產資源保護區
鎮江白鰭豚保護區
雲南天池保護區
鴛鴦獼猴保護區
鴛鴦湖保護區
宜昌中華鱘保護區
腰井子保護區
興安里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
烏蘇里江保護區
圍場御道口保護區
萬江河大鯢保護區
團泊鳥類保護區
唐海濕地和鳥類保護區
綏稜努敏河保護區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
沙湖保護區
曲江羅坑保護區
三環泡保護區
青嵐湖保護區
啟東長江口濕地保護區
祁陽小鯢保護區
淇澳-擔桿島保護區
七星泡東風保護區
普者黑保護區
平潭三十六腳湖保護區
諾水河保護區
鮎魚山保護區
南捧河保護區
南澎列島海洋生態保護區
南莫且濕地保護區
南海子保護區
南北河保護區
南澳候鳥保護區
細鱗河保護區
龍海紅樹林保護區
珠江源保護區
六峰湖保護區
靈丘黑鸛保護區
樂亭石臼坨諸島保護區
老等山保護區
科洛河保護區
蕉嶺長潭保護區
吉利黃河濕地保護區
黃旗海保護區
黃龍保護區
黃河首曲保護區
黃河三峽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保護區
懷沙懷九河水生野生動物
樺川松花江保護區
湖南江口鳥洲保護區
橫嶺湖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
河源新港保護區
忠建河保護區
貴池十八索保護區
乾海子保護區
多布庫爾保護區
敦煌南湖保護區
嘟嚕河保護區
都昌候鳥保護區
東升保護區
東山珊瑚礁保護區
東方紅濕地保護區
儋州白蝶貝保護區
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
大興安嶺奎勒河保護區
大佳河保護區
大夥房水庫保護區
大黃堡濕地保護區
潮安鳳凰山保護區
長樂海蚌保護區
安慶沿江水禽保護區
安邦河保護區
阿勒泰科克蘇濕地保護區
阿爾泰山兩河源頭保護區
瓜州疏勒河中下游保護區
開封柳園口濕地保護區
遜別拉河自然保護區
臥龍湖保護區
山口保護區
孟津黃河濕地保護區
曼則塘濕地保護區
潿洲島保護區
桑乾河保護區
友好保護區
大沾河濕地保護區
穎州西湖保護區
南天湖保護區
臨高白蝶貝保護區
漣水白鷺保護區
賀斯格淖爾保護區
翠北濕地保護區
瓊海麒麟菜保護區
長沙貢馬保護區
漢石橋濕地保護區
長海海洋珍貴生物保護區
昌馬河保護區
畢拉河保護區
包拉溫都保護區
白音庫倫保護區
海興濕地保護區
安瀾鷺類保護區
建新保護區
西峽大鯢保護區
五河沱湖保護區
江西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
穎上八里河保護區
運城濕地保護區
瀛湖濕地保護區
官井洋大黃魚保護區
杭錦淖爾保護區
內鄉湍河濕地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
承天熱礦泉地質保護區
庫爾濱河保護區
龍川楓樹壩保護區
大漢新店濕地
卡莎湖保護區
拒馬河水生動物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新路海保護區
集成麋鹿保護區
野鴨湖保護區
惠東蓮花山白盆珠水源林
臨滄瀾滄江保護區
盧氏大鯢保護區
海峰保護區
連南板洞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