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池保護區

新疆天池保護區

新疆天池保護區位於天山東段海拔5445米的最高峰─博格達峰下,面積158平方公里;其中天池風景遊覽區面積為71平方公里;區內有20個主要風景區。天池位於風景區的中北部,海拔1910米;長約3.3公里,寬平均為1公里;水源充足,常年不溢,形成高山瀑布。“天池”一名來自清代,取“天鏡,神池”之意,極言此地風光之美。湖水系高山溶雪匯集而成,水深近百米,清純怡人。每到盛夏,湖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最為明艷。天池風景區以其高山湖天池─瑤池而舉世稱奇。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池自然保護區是1980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保護區,它位於首府烏魯木齊以東,阜康市東南部,東天山博格達北麓,東經88°00′-88°20′,北緯43°45′-43°59′,是一處以保護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和高山湖泊濕地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它以保護自然景觀、森林生態系統、濕地與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為主要保護對象,全區總面積38069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8146公頃,緩衝區7162公頃,試驗區12761公頃。水資源在博格達峰區有現代冰川113條,面積10142公頃,其中博峰北坡分布有54條,面積4482公頃,南坡分布有59條,面積5660公頃,其中在保護區核心區範圍分布有現代冰川18條,面積1702公頃,儲水量13億立方米;大小湖泊18個;河流3條。這些豐富的冰川及濕地資源為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三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水源,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它維持著三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對三地區下游綠洲和綠洲邊緣沙漠的生態環境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這一區域從南部博格達峰到北部沙漠,海拔從440米至5445米,直線距離80公里範圍內,保存著完整而明顯的自然景觀垂直帶結構,幾乎包羅了亞洲中部大多數自然景觀類型,生態系統在亞洲腹地乾旱區有突出的區域代表性、巨大膽保護性和重要的科研價值,成為研究荒漠生態系統及環境要素生態遞變規律的理想場所,而且它還是衡量在這一區域人與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影響的一個權威標準,因此,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國際生物圈網路,全稱為“中國溫帶荒漠區博格達北麓生物圈保護區”,其生態地位及其重要,它充分發揮著保護、科研監測、教育、示範及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等多種功能,並為國內乃至世界荒漠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提供樣板。

生態資源

土壤垂直分布明顯,隨海拔升高,依次分布有山地棕鈣土、山地栗鈣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原始土壤。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種類約200餘種,以松科、楊柳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莎草科、唇形科、傘形科等為主。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雪蓮等;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有黨參、貝母、龍膽、青蘭、柴胡、烏頭等;植株高大的有看麥娘、無芒雀麥、異燕麥、鵝冠草等。有野生脊椎動物184種,其中獸類32種,鳥類144種,爬行類2種,兩棲類1種,魚類5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6種,包括黑鸛、金雕、玉帶金雕、胡兀鷲、雪豹、北山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4種,包括棕熊、石貂、水獺、猞猁、馬鹿、盤羊、燕隼、紅隼等。另有昆蟲18目121科414屬675種。2004年新疆天池濕地保護項目啟動,保護措施包括在天池入水河道的上游修建攔河壩,在天池西部修建導流渠及生態移民工程、人工造林工程等。

保護管理現狀

保護區建立20多年來,在自治區、州、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全力保護自然環境,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大力發展生物資源,為國家和人類造福”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始終堅持“加強資源保護,合理布局,拓寬科研領域,加強多學科研究,適度開發,合理利用,建設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科學管理,法制保障”的原則,以保護自然景觀、濕地與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目標。根據國家重點保護好中西部生態脆弱和環境惡劣地區濕地資源的要求,採取綜合保護措施,開展並完成了以下保護管理工作。

1、每年在“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森林防火期”緊緊圍繞自然保護事業,採用懸掛橫幅,出動宣傳車,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設立宣傳牌,利用電視現場報導採訪、網路、中國小夏令營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的宣傳《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利用冬季對職工進行法律法規及業務培訓,提高了職工隊伍的法制觀念和業務水平。通過大力宣傳,進一步增強了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天池知名度,在全社會形成了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的良好氛圍。

2、2003年委託西北林業勘察規劃設計院完成了《天池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委託中科院新疆分院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完成了《天池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3、多年來,提出“森林資源管護進全國一流”的要求,採取“全林區動員,全民參與,軍民共建”,一邊科學保護,一邊從源頭治理,邊堵邊輸,相繼開展了生態公益林建設、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造林綠化、美化環境、護林防火等工作,截止目前公益林管護35萬畝,封山育林29600畝,人工造林14000畝,其中已鬱閉成林6000餘畝,建立健全了護林防火組織,建立了各種有效的防火制度,實現林區連續50年無樹林火災的好成績,並連續多年被昌吉州評為護林防火先進單位。同時對三工河谷6800餘株古榆樹採取了根部加固等保護措施,使現有的古榆樹得到了有效保護。

4、科研工作是保護區的基礎工作,它將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我們積極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綜合科學考察、生態環境監測,從海拔1000米-3000米修建了監測設施,安裝了監測儀器,其目的是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為打造“生態天池”,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夯實基礎,開展了土石流調查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雪蓮組培快繁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5、依託當地政府,本著“保護與開發並舉””在生態恢復、保景富民的前提下,通過遷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合“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牧則牧、宜工則工、養老保險”五中途徑,實現了生態移民,共從保護區遷出牧民1160戶,投資1.8億元,同時投資6500萬元在西台子、五疙瘩、柳城子開發人工飼草料基地50000畝,依據《草原法》實行核定載畜量放牧以草定畜工作,由原來的151300頭牲畜減少到現在的50775頭。同時5年內還將出資4000萬元用於移民後農牧民生產資料的補助。從牧民手中租賃2765畝草地封山育草。

6、加強了林區公安、林政及景區執法隊伍建設,加強了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加大了執法力度,有效制止了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亂占林地,亂搭亂建的違法違規行為。

7、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不斷完善旅遊服務功能,2001年至2004年共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生態停車場2.4萬平方米,飛龍澗步道、供排水、海北大鍋底坑道路等基礎設施,投資400萬元建成29座生態環保廁所,430餘個生態垃圾箱,近400餘個標誌標牌,2005年籌資5000萬元,完成了遊客服務中心、東小天池水毀工程、海北壩體景觀改造綠化工程,大鍋底坑至燈桿山景區公路和人行步道等14項工程。2005以來共投資3.2億元加大對天池景區景觀景點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強化三工河谷綜合整治工作,按照統一建設、集中管理、分戶經營的原則在河谷內建設了兩個自主經營的哈薩克民族風情園,布設130戶旅遊經營戶。完成了簡易的污水處理系統。2007年天池自然保護區重點項目和三工河谷綜合整治投資2600餘萬元開展了天池南岸泥沙沉積治理,投入452.8萬建設了天池電子監控系統,生態保護項目建設概算投資達3億。

8、在林區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以“不建設就是最好的建設”的理念,對有礙觀瞻的建築物進行了拆除,拆除總面積11730平方米,恢復綠地面積54000平方米。

9、依託項目強化生態保護工程。通過努力,2006年8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了天池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237萬元。積極爭取落實了義大利政府500萬歐元的生態保護貸款項目,項目實施後,可對保護區內護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進行有效監控,向智慧型化監控管理髮展。編制完成了12個生態保護項目,並已上報至林業、環保、水利、科技等部門。

旅遊開發活動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正面影響

天池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每年有大批遊客前來天池旅遊、觀光、度假,據2005年統計有60餘萬人次,2006年83.3萬

根據天池自然保護區在實驗區現有開發的遊覽區域和環境容量的測定,天池每年可供200萬人次前來觀光旅遊,隨著開展旅遊和旅遊人數的逐年增加,給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帶來了正負面的影響,正面主要表現在天池旅遊業的發展,增強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投入,也為當地農牧民致富創造了條件,解決了當地部分農牧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當地農牧民的文化水平及素質,同時廣泛的傳播了天池的五大文化(一是以西王母瑤池史話為主旨形成的歷代道觀建築、歷史記載和宗教故事積澱的道教文化;二是以博格達為背景、七劍下天山等天山劍俠小說為載體的劍俠文化;三是以遠古墓葬、岩畫等草原歷史文化為見證,現代哈薩克族為代表展現鮮明低語特色的絲綢之路民族民俗文化;四是以獨特的地質構造和生物多樣性凸顯的科普文化;五是以歷代名人遊覽留下的詩賦書畫和遺蹤佳話而賦予天池新的神韻和內涵的名人文化)也提高了天池的知名度。

負面影響

1、個別游線步道布局不合理,遊客踐踏草坪對植被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

2、遊人活動範圍的擴大威脅著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安全和對護林防火帶來巨大壓力。

3、徒步登山人員的逐年增加(本身就存在跨地區管理的難度),對博格達地區冰川資源造成破壞,登山人員到處亂扔垃圾,造成天池上游水源污染,導致下游水質部分指標超標。

4、開發旅遊帶來了大量污水排放,污水處理我們還是採取傳統的方式,每天污水車從污水坑中抽取污水拉運至阜康污水處理站處理,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5、大量旅遊車輛的進入也會對環境質量來來負面影響。

6、監測設備及監測水平和能力有限,嚴重製約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不能搞層次、高水平的實施保護管理。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新疆天池保護區
明光女山湖保護區
龍感湖保護區
海林蓮花湖保護區
大亞灣水產資源保護區
鎮江白鰭豚保護區
雲南天池保護區
鴛鴦獼猴保護區
鴛鴦湖保護區
宜昌中華鱘保護區
腰井子保護區
興安里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
烏蘇里江保護區
圍場御道口保護區
萬江河大鯢保護區
團泊鳥類保護區
唐海濕地和鳥類保護區
綏稜努敏河保護區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
沙湖保護區
曲江羅坑保護區
三環泡保護區
青嵐湖保護區
啟東長江口濕地保護區
祁陽小鯢保護區
淇澳-擔桿島保護區
七星泡東風保護區
普者黑保護區
平潭三十六腳湖保護區
諾水河保護區
鮎魚山保護區
南捧河保護區
南澎列島海洋生態保護區
南莫且濕地保護區
南海子保護區
南北河保護區
南澳候鳥保護區
細鱗河保護區
龍海紅樹林保護區
珠江源保護區
六峰湖保護區
靈丘黑鸛保護區
樂亭石臼坨諸島保護區
老等山保護區
科洛河保護區
蕉嶺長潭保護區
吉利黃河濕地保護區
黃旗海保護區
黃龍保護區
黃河首曲保護區
黃河三峽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保護區
懷沙懷九河水生野生動物
樺川松花江保護區
湖南江口鳥洲保護區
橫嶺湖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
河源新港保護區
忠建河保護區
貴池十八索保護區
乾海子保護區
多布庫爾保護區
敦煌南湖保護區
嘟嚕河保護區
都昌候鳥保護區
東升保護區
東山珊瑚礁保護區
東方紅濕地保護區
儋州白蝶貝保護區
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
大興安嶺奎勒河保護區
大佳河保護區
大夥房水庫保護區
大黃堡濕地保護區
潮安鳳凰山保護區
長樂海蚌保護區
安慶沿江水禽保護區
安邦河保護區
阿勒泰科克蘇濕地保護區
阿爾泰山兩河源頭保護區
瓜州疏勒河中下游保護區
開封柳園口濕地保護區
遜別拉河自然保護區
臥龍湖保護區
山口保護區
孟津黃河濕地保護區
曼則塘濕地保護區
潿洲島保護區
桑乾河保護區
友好保護區
大沾河濕地保護區
穎州西湖保護區
南天湖保護區
臨高白蝶貝保護區
漣水白鷺保護區
賀斯格淖爾保護區
翠北濕地保護區
瓊海麒麟菜保護區
長沙貢馬保護區
漢石橋濕地保護區
長海海洋珍貴生物保護區
昌馬河保護區
畢拉河保護區
包拉溫都保護區
白音庫倫保護區
海興濕地保護區
安瀾鷺類保護區
建新保護區
西峽大鯢保護區
五河沱湖保護區
江西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
穎上八里河保護區
運城濕地保護區
瀛湖濕地保護區
官井洋大黃魚保護區
杭錦淖爾保護區
內鄉湍河濕地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
承天熱礦泉地質保護區
庫爾濱河保護區
龍川楓樹壩保護區
大漢新店濕地
卡莎湖保護區
拒馬河水生動物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新路海保護區
集成麋鹿保護區
野鴨湖保護區
惠東蓮花山白盆珠水源林
臨滄瀾滄江保護區
盧氏大鯢保護區
海峰保護區
連南板洞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