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區以北 20公里處,渭河、灞河、涇河在此地匯流,以水禽及其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建設範圍包括灞橋、未央和高陵兩區一縣的灞橋、涇河、渭河交匯區域,總面積63.527平方千米,是典型的溫暖半濕潤區河流濕地景觀。

簡介

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獨特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是界於陸地和水體之間,兼有水、陸特徵的生態類型。

西安市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北郊,地理位置界於東經 108°58′— 109°06′,北緯34°24′之間,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1— 5公里,呈帶狀分布,總面積6325.7公頃,涉及西安市未央區、灞橋區、高陵縣三縣(區)。保護區以渭河河床為主體,包括涇河、灞河入口處,河漫灘地和江心洲。保護區南緣涉及渭河大堤以南約500米的泛洪平原地帶。北緣以渭河北岸台地為界,地貌類型比較複雜。渭河幹流形成的沖積平原,河漫灘沿渭河兩岸斷續分布;灞河河谷平原兩岸為黃土台源、沖積扇,由於秦嶺緩慢隆起,使渭河河床北移明顯。

1999年初,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提出建立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構想,經過近2年的論證,獲得批准,並著手立項建設。這對淨化地下水質、減弱風沙和空氣污染、穩定西安市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濕地保護區可以有效保護其中的140種2萬餘只鳥類。

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城北渭河、涇河、灞河交匯區域,東起西韓路渭河大橋,西至西銅路渭河大橋,南以草臨路灞河大橋為界,北至渭河北岸台塬以上200m。總面積3029.83hm2。西安涇渭濕地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濕地和水鳥集中分布地,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候鳥資源豐富,高峰時鳥類種群數量接近2萬隻。著名景點有“涇渭分明”、“灞柳風雪”。

歷史

五十年代以前,西安北郊張家堡至渭河邊,曾經有廣闊的沼澤森林分布,河汊縱橫,蘆葦萬頃,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但經過連續30年毀林開荒,僅在如今的涇渭濕地還保留著較為天然的景象,面積約為6500公頃。濕地的減少造成渭河水量劇減,渭河的生態自淨能力脆弱,如果再不關注,西安地下水將在30年內被完全污染。

氣候

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3度,年均降水量604.2毫米,雨熱同季,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3個月內。

動植物資源

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豐富植物資源及植被類型為改善渭河濕地水質和改良土壤結構起著重要作用,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34科,50屬,97種,濕地植物類型有2個植被型,24個群系,區內植被主要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走進保護區,椿、榆、揪、槐在頭頂撐起綠傘;絲絲楊柳迎風飄舞,黃薔薇、胡枝子花香色艷,成為水土保護的強者,並為防洪堤岸組成一道綠色長城。堤內呈團狀分布的蘆葦、香蒲、水蔥、鹼蒿、白茅草等草本植物隨風搖曳,娥娜多姿,成為多種昆蟲和鳥類的隱居之地。在堤岸外圍蘋果、桃、李、棗、杏、柿等多種經濟樹種,春天百花競艷,四野瓢香,秋天果艷色絕,流香欲滴,成為多種鳥類遊蕩覓食的好去處。

濕地為鳥類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鳥類也為維護其生態平衡盡著自己的職責。在渭河與其兩大支流涇河、灞河交匯地帶,年入境的水量92億立方米,出境水量82億立方米,現有的半自然半人工濕地面積約6萬畝,水域面積25萬餘畝,成為多種鳥類嬉戲、遊蕩、覓食的天然樂園。在保護區內主要生活的鳥類有140餘種,其中濕地鳥類有45種,占到我省濕地鳥類的47.4%,每年約有2萬隻濕地鳥類在此棲息和逗留。這些鳥類中,有國家保護鳥類20餘種,被列為中國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6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4種。當春風剛剛吹裂冬日的薄冰,就有成千上萬隻南來北往的鳥兒成群結隊的來到這裡,水面游的、天上飛的、草地走的全都是鳥,水域濕地宛若一幅絢麗多彩的花毯,各種鳥兒忙碌地為自己築巢、求偶、產卵、孵化、育雛。生活在這裡的鳥類以夏候鳥為主,常見的有黑頸鶴、班頭雁、大天鵝、大鴇、金雕、白肩雕、赤麻鴨、豆雁、蒼鷺、白鷺、池鷺、夜鷺等。每年在這裡棲息的各種鷺類達6000餘只,雁鴨類9000餘只,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大鴇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這裡每年都可見到20餘只的越冬群。來到這裡,金翅、伯勞、黃鸝、白臉山雀在農田和果園繁忙捉蟲;雁鴨在水中擅戲遊蕩,大天鵝、白鷺時兒在草地覓食,時兒停歇枝頭,金雕、白肩雕隱居大樹,用敏銳的目光,時刻觀測被捕獵物的行蹤,偶然從農田近處竄入的狐狸、黃鼬和蛇類還在不時偷襲鳥兒。這裡既是鳥兒歡樂的家園,也是鳥兒得以生存鬥爭和躲避敵害的陣地。

水資源

濕地資源保護在我國是一項新興的事業,成為自然界最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之一。涇渭濕地是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區河流濕地景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植物種類多樣,水生生物資源乾富,成為水禽重要的棲息場所,也是我國候鳥停歇、越冬的繁殖地,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擴大了地表水域面積,儲存了豐富的水源。大面積沼澤、河流和多級緩衝庫塘,有利於淨化被污染的渭河水體;濕地周邊防護林帶的建立以及濕地植被的恢復,將起到涵養水源,調節水量,淨化水質,改善環境,調節氣候,豐富生物多樣性,最佳化美化西安市區生態環境的作用。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也為珍稀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對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特色

歷史上西安曾是濕地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八水繞長安”、“曲江流飲”等即是濕地風景的最好寫照。濕地資源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

涇渭濕地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水源,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人口劇增、城市擴展、盲目毀林開墾,西安的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目前西安市的濕地面積僅相當於全市面積的2%—3%。濕地的大量消失帶來了諸如水荒、地裂縫、氣候乾旱等諸多環境問題。保護濕地資源已刻不容緩。

加強西安濕地資源保護,已引起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規劃中的涇渭濕地保護區確定的範圍總面積為45522畝,西以未央草灘渭河大橋為界,東到高陵耿鎮渭河大橋,北到渭河北岸黃土陡坎,南至灞河河口大橋;跨灞橋、高陵、未央三區縣的3個鄉鎮。保護區以渭河河床為主體,包括河流、河漫灘及江心洲是濕地生態系統的核心景觀;整個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大功能區。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建立後,擴大了地表水域,有利於淨化被污染的渭河水體,同時提高城市空氣品質;在區內還可適當發展水產養殖,部分地段可開展濕地生態旅遊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將有望再造西安“陸海”。

規劃

一、西安涇渭濕地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濕地和多種候鳥栖息地,也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是我市城市濕地生態圈的核心和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內陸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特徵。建立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是落實“四化”發展理念,加快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保護區範圍內所有建設項目要符合《總體規劃》要求,以保護原生態為主,以核心區為主,分步實施,逐個細化,逐個報批。市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根據保護區建設進度予以資金支持。從2007年起將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市林業、水務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省濕地保護和渭河流域治理專項資金的支持。

三、市水務、環保、林業部門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總體規劃》要求,加大對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內采砂工作的監督管理力度。對采砂規劃的編制、許可證的核發由以上三部門協商一致後按程式辦理,嚴禁擅自採挖,對按規定采砂的要限期恢復濕地地貌和植被。

四、市林業局要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具體負責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工作,待保護區建設達到一定階段後再專題研究管理機構問題。

五、有關區縣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按照“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把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成城市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協調,並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確保這一利國利民的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新疆天池保護區
明光女山湖保護區
龍感湖保護區
海林蓮花湖保護區
大亞灣水產資源保護區
鎮江白鰭豚保護區
雲南天池保護區
鴛鴦獼猴保護區
鴛鴦湖保護區
宜昌中華鱘保護區
腰井子保護區
興安里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
烏蘇里江保護區
圍場御道口保護區
萬江河大鯢保護區
團泊鳥類保護區
唐海濕地和鳥類保護區
綏稜努敏河保護區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
沙湖保護區
曲江羅坑保護區
三環泡保護區
青嵐湖保護區
啟東長江口濕地保護區
祁陽小鯢保護區
淇澳-擔桿島保護區
七星泡東風保護區
普者黑保護區
平潭三十六腳湖保護區
諾水河保護區
鮎魚山保護區
南捧河保護區
南澎列島海洋生態保護區
南莫且濕地保護區
南海子保護區
南北河保護區
南澳候鳥保護區
細鱗河保護區
龍海紅樹林保護區
珠江源保護區
六峰湖保護區
靈丘黑鸛保護區
樂亭石臼坨諸島保護區
老等山保護區
科洛河保護區
蕉嶺長潭保護區
吉利黃河濕地保護區
黃旗海保護區
黃龍保護區
黃河首曲保護區
黃河三峽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保護區
懷沙懷九河水生野生動物
樺川松花江保護區
湖南江口鳥洲保護區
橫嶺湖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
河源新港保護區
忠建河保護區
貴池十八索保護區
乾海子保護區
多布庫爾保護區
敦煌南湖保護區
嘟嚕河保護區
都昌候鳥保護區
東升保護區
東山珊瑚礁保護區
東方紅濕地保護區
儋州白蝶貝保護區
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
大興安嶺奎勒河保護區
大佳河保護區
大夥房水庫保護區
大黃堡濕地保護區
潮安鳳凰山保護區
長樂海蚌保護區
安慶沿江水禽保護區
安邦河保護區
阿勒泰科克蘇濕地保護區
阿爾泰山兩河源頭保護區
瓜州疏勒河中下游保護區
開封柳園口濕地保護區
遜別拉河自然保護區
臥龍湖保護區
山口保護區
孟津黃河濕地保護區
曼則塘濕地保護區
潿洲島保護區
桑乾河保護區
友好保護區
大沾河濕地保護區
穎州西湖保護區
南天湖保護區
臨高白蝶貝保護區
漣水白鷺保護區
賀斯格淖爾保護區
翠北濕地保護區
瓊海麒麟菜保護區
長沙貢馬保護區
漢石橋濕地保護區
長海海洋珍貴生物保護區
昌馬河保護區
畢拉河保護區
包拉溫都保護區
白音庫倫保護區
海興濕地保護區
安瀾鷺類保護區
建新保護區
西峽大鯢保護區
五河沱湖保護區
江西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
穎上八里河保護區
運城濕地保護區
瀛湖濕地保護區
官井洋大黃魚保護區
杭錦淖爾保護區
內鄉湍河濕地保護區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
承天熱礦泉地質保護區
庫爾濱河保護區
龍川楓樹壩保護區
大漢新店濕地
卡莎湖保護區
拒馬河水生動物保護區
涇渭濕地保護區
新路海保護區
集成麋鹿保護區
野鴨湖保護區
惠東蓮花山白盆珠水源林
臨滄瀾滄江保護區
盧氏大鯢保護區
海峰保護區
連南板洞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