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蘇鐵

海南蘇鐵

海南蘇鐵,亦稱刺柄蘇鐵。羽狀葉長約1m,小葉疏生,葉形較小。種子乾後呈紅褐色。常綠棕櫚狀木本植物。原產於中國海南島。性喜高溫、高濕、半陰的氣候環境,喜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分布於廣東、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

基本信息

名稱分類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
中文名:海南蘇鐵
學名∶CycashainanensisC.J.Chen
別名∶刺柄蘇鐵
界:植物界
門:種子植物門,裸子植物亞門
綱:蘇鐵綱
目:蘇鐵
科:蘇鐵科
屬:蘇鐵屬

形態特徵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葉
常綠棕櫚狀木本植物。植株高2~5m,莖粗壯,略平滑,黑褐色。葉片多且長,簇生於莖頂,具葉60~80枚,葉長達2m;羽片60~75對,革質,深綠色,全緣。雌雄異株,雄花圓錐形,長30~40cm,深黃色;雌花扁形,大孢子葉長30cm,胚珠近球形,成熟時深橘紅色。花期5月~6月。
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厘米,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兩側密生刺;羽狀裂片近對生,條形,革質,中部的羽狀裂片通常直或微彎,長約15厘米,寬約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不對稱。大孢子葉幼時被褐色絨毛,後漸脫幾無毛,上部的頂片斜方狀形長約7厘米,寬約5厘米,邊緣羽狀分裂,裂片條狀鑽形,先端有刺狀尖頭,頂生裂片矩圓形扁平。大孢子葉下部柄狀,長約7厘米,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在其中部兩側著生2枚胚珠;胚珠卵圓形,無毛。種子幼時壓乾後呈紅褐色,寬倒卵圓形,稍扁,表面有不規則的皺紋。

習性及分布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
喜光,稍耐半陰。喜溫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區露地栽植時,需在冬季採取稻草包紮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濕潤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乾旱。生長緩慢,10餘年以上的植株可開花。

海南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觀賞,由於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海南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境,由於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從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能夠有效地促進葉片生長。蘇鐵喜光照充足的環境。儘量保持環境通風,否則植株易生介殼蟲。蘇鐵喜溫暖,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於5℃
原產於中國海南島。性喜高溫、高濕、半陰的氣候環境,喜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耐蔭蔽,耐瘠薄,忌澇,可耐一定的低溫,生長適溫為20℃~28℃。分布於廣東、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

繁殖方法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
常用播種、分栽吸芽和埋莖繁殖。
1.播種繁殖
在5~6月進行,因種子粒大而皮厚,宜在室內盆播。覆土深度2厘米~3厘米,在30C~33C高溫下2周可發芽。大的海南蘇鐵,可在土層下面的莖盤部分萌發吸芽,一次可長出3~4個,如肥水充足,生長良好,一次可長出10個以上的吸芽,把它們掰離母體後另栽就能養成一棵新株。

2.埋莖繁殖
就是利用山林中挖的海南蘇鐵老樁的莖幹,用利刀切成10厘米~15厘米的厚片,淺埋於濕潤的素沙土中,放在疏蔭下養護,始終保持60%左右的含水量,半年以後可從莖段四周萌發吸芽,老莖逐漸萎縮。以後再把吸芽分離,移到培養土中栽植。

播種和分株繁殖。但由於其自然分櫱的吸芽較少,主要以播種繁殖為主。將種子播於沙床或土壤中,深5~7cm,保持基質70%~80%的濕度和充足的光照,發芽需較長時間,約需4月~6個月。一般在春季播種,播種前用40℃~60℃的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攤放1小時,再溫水浸泡12小時,同時加入0.1%硫酸亞鐵磷酸二氫鉀。栽培土質以沙質壤土或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日照充足則生育旺盛。

栽培技術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
海南蘇鐵在華東及其以北地區主要是盆栽,地栽甚少。其原因是抗寒性差,露地難以越冬

華南溫暖地區可露地栽於庭中。較寒之地,冬季應以稻草裹之,加以保護。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多盆栽海南蘇鐵,栽培盆底要多墊瓦片,以利排水,並培以肥沃壤土,壓實植之。春夏生長旺盛時,需多澆水,夏季高溫期還需早晚葉面噴水,以保持葉片翠綠新鮮。每月可施腐熟餅肥水一次。人秋後應控制澆水,日常管理要掌握適量澆水,因水分過多,易髮根腐病。海南蘇鐵生長緩慢,每年僅長一輪葉叢。
盆栽海南蘇鐵,盆底需多墊片,以利排水。春、夏季葉片生長旺盛,要多澆水,並增加早晚葉面噴水,保持葉片清新翠綠。每月可施腐熟餅肥水一次。入秋後澆水應控制,冬季澆水間隙更長些,以乾燥為好,低溫又濕容易爛根。海南蘇鐵從幼苗至開花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故有“千年鐵樹才開花”之說。每年僅長一輪葉叢,新葉展開成熟時,需將下部老葉剪除,以保持其姿態整潔古雅。
每2~3個月施追肥一次,若欲促使主幹迅速長高,應隨時修剪下部葉片。每年冬季或早春將葉片全部剪除,則春曖後萌發新葉,更新後更顯美觀。

主要病蟲害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斑點病症
斑點病
(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也能為害嫩枝及果實。發病初葉片表面出現近圓形褐色水浸狀小斑,以後擴大為橢圓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圍具有水浸狀淡綠色暈環,病斑大小為15-20毫米,嚴重時病斑匯合,使葉片局部乾枯。後期病斑中部呈薄紙狀,淡黃色或灰白色,易破碎,多發生在生育後期中下部葉片上。潮濕時斑面現小黑點,斑面常易破裂或穿孔。高溫多雨季節,病斑迅速擴展為不整形大斑,其後焦枯脫落。
徒長枝或內膛一年生枝容易感病。染病枝條皮孔突起,芽周變黑,凹陷壞死,邊緣開裂。幼果感病多表現為黑點型和瘡痂型,近成熟果實多為褐變型。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瓜灰星菌所致,病菌隨遺落土中越冬,周年都有苦瓜種植地區越冬期不明顯,可借雨水濺射傳播,高溫多濕的天氣有利於本病的發生,連作和低洼郁蔽、或偏施肥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避免連作,實施輪作。注意田間衛生和清溝排漬。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鉀肥,在生長期定期噴施植保素和噴施寶,促進植株早生、快發減輕危害。經常掃除落葉或摘下病葉燒毀。
藥劑防治:結合防治炭疽病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硫懸乳劑200倍液加多菌靈700倍液兼治本病。越冬期間對植株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春芽萌發放葉後,立即噴100倍波爾多液,兩周一次至秋季;發病初期開始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10天1次,連治2-3次。
海南蘇鐵海南蘇鐵
腐爛病
致病原因海南蘇鐵腐爛病包括球莖腐爛與系腐爛兩部分。此病雖發生率不高,但後果嚴重。輕者需數月恢復,重者則腐爛致死。發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澆水過多或連續陰雨未採取避雨措施。二是施肥太多,特別是施了生肥與濃肥。三是冬季入室太遲或室溫太低,受了凍害。四是人為地或意外地發生創傷

預防措施預防海南蘇鐵腐爛病,最根本的是從改善栽培條件,加強日常管理入手。如改良土壤,增加光照,注意通風;適時適量澆水與施肥,不施濃肥與生肥;冬季入室要適時,防止寒冷襲擊。尤其蒔養者要增強防病與抗病意識。要經常觀察植株生長情況,發現病態及時採取挽救措施。植株上盆或換盆,套用多菌靈退菌特百菌清托布津進行滅菌處理,並對土壤與農家肥進行消毒。

挽救方法在海南蘇鐵栽培管理中,如發現莖幹頂部下陷,便是莖幹腐爛的症狀,莖幹腐爛一般是從中心部開始,逐漸向周圍組織蔓延。若發現葉片及葉變黃,甚至枯焦,有可能是葉枯病,也有可能是根腐病。如伴隨有莖幹腐爛,就可斷定是根腐病。無論是莖腐病還是根腐病,或二者兼有,均應將整株從盆中起出,去掉泥土,視其具體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原土栽培只莖頂腐爛且面積不大,根系是完好的,用利將腐爛部分剜出,直至剜到新鮮組織為止。對原盆土用高錳酸鉀消毒後,仍將植株植入盆中,土壤只培至根部,稍澆點水養根。球莖經塗硫磺粉後保持乾燥,直至莖幹稍有萎蔫,膠質不再外流。此後水分要由少到多,逐漸轉入正常管理。一般只生吸芽不長葉。

(2)河沙栽培如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爛,但球莖是好的,可剪去葉片及葉梗,除掉腐爛根系,在防腐液中浸泡1-2小時後晾乾,植入用高錳酸鉀淋透的河沙中,水分宜乾不宜濕,直至生根後,再換上培養土,按常規養護。

(3)河沙扦插莖幹與根系全部腐爛,將球莖分切為2-4塊,晾乾後用消過毒的河沙扦插。莖塊一半插入沙中,一半露在外面,置於散光或半陰處。水分以半乾為宜。待生出吸芽後,或進行分植,或作多頭海南蘇鐵盆景素材。
其他常見病蟲害有葉枯病褐軟蚧黑褐圓盾蚧等。

觀賞與套用

海南蘇鐵葉片舒展,美觀大方,適宜配置於庭院公園假山水旁,亦可盆栽觀賞。其葉可做切配材。海南蘇鐵樹形古雅,主幹粗壯,堅硬如鐵;羽葉潔滑光亮,四季常青,為珍貴觀賞樹種。南方多植於庭前階旁及草坪內;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廳室,殊為美觀。

瀕危等級

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相關詞條

蘇鐵屬

蘇鐵屬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蘇鐵目中蘇鐵科的唯一屬。蘇鐵,又稱為鐵樹鳳尾鐵鳳尾蕉。蘇鐵“Cycas”一詞源於希臘文的椰子樹名,蘇鐵類植物常被誤認為棕櫚樹或是蕨類植物
界: 植物界 | 門: 蘇鐵門 | 綱: 蘇鐵綱 | 目: 蘇鐵目 | 科: 蘇鐵科 | 屬: 蘇鐵屬 | 種:見下
印度蘇鐵 | 海南蘇鐵 | 叉葉蘇鐵 | 蓖齒蘇鐵 | 蘇鐵 | 華南蘇鐵 | 雲南蘇鐵 | 四川蘇鐵 | 台東蘇鐵 | 台灣蘇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