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褐圓盾蚧

黑褐圓盾蚧,學名:Chrysomphalus aonidum,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上海、江蘇、福建、台灣、山東、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重慶等地區。以危害葉部為主,尤其是葉正面為多,枝條上少;危害嚴重時,早期落葉,葉片黃萎,並能誘發煤污病。

基本信息

動物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別名】黑褐圓盾蚧,褐葉圓蚧
【目科】同翅目,盾蚧科。
【學名】Chrysomphalus aonidum
【分布】上海江蘇、福建、台灣、山東、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重慶等地區。
【危害對象】山茶劍蘭、玫瑰、桂花、夾竹桃、金橘、等花木。
【危害症狀】以危害葉部為主,尤其是葉正面為多,枝條上少;危害嚴重時,早期落葉,葉片黃萎,並能誘發煤污病。

形態特徵

(1)成蟲:雌蟲體黃褐色,圓形,略突;老熟時前體部膜質或有時僅稍硬化,倒卵形,在胸部兩側各有一個刺狀突起;雌蟲介殼色澤似有變化,但趨於極暗色或黑色,圓形,蠟質堅厚,中央隆起,周圍向邊緣略傾斜,殼面環紋密,而且顯著,略似錐形草帽,附有灰褐色邊緣,殼點兩個,位於介殼中央頂端,第一殼點圓形,第二殼點也是圓形,色較淡。雄蟲體黃色,長越0.8毫米,翅展2毫米左右,透明。雄介殼色澤與質地同雌介殼,橢圓或卵形,殼點偏於一端,長約1毫米左右。
(2)卵:淺橙黃色,橢圓形.長約0.2毫米,產於介殼下,母體後方。
(3)若蟲:初齡若蟲體長0.24~0.26毫米,長橢圓形,淺黃色;有足和觸角,腹部末端有1對長尾毛。經過第一次蛻皮後,除口針外,觸角、足和尾毛均消失;二齡以後,雌若蟲介殼圓形:雄著蟲介殼橢圓形,殼點遠離中心。
(4)蛹:褐黃色,橢圓形,長約0,8毫米。

發生規律

在福建一年發生4代;台灣一年發生4~6代;多數以第二齡若蟲越冬。雌若蟲蛻皮2次,共3齡;雄蟲蛻皮3次;卯產在雌成蟲的介殼下;成蟲產卵期長,可達2~8星期,每頭雌蟲可產卵80~150粒。若蟲孵化後,分散活動,在找到合適場地,即固定取食危害。在沒有食料而較高溫度下,可存活3~17天。在福州第一至第四代若蟲的盛發期分別為:5月上、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中旬。雌性若蟲多寄生在葉背;雄性若蟲多寄生於葉面危害。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加強養護管理,合理整枝,通風透光可減輕危害。
(2)藥劑防治:若蟲活動期,可選噴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稻虱淨乳油1 500~2 000倍液,每隔l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3)生物防治:注意保護滅敵昆蟲,例如紅點唇瓢蟲、黑緣紅瓢蟲、黃金蚜小蜂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