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假韶子

海南假韶子

海南假韶子,樹皮紅褐色;小枝密生橢圓形皮孔。常綠小喬木,僅分布於海南局部地區海拔200以下山坡稀疏殘林中。在深厚、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長良好。為海南特。

基本信息

簡介

海南假韶子海南假韶子

分布:僅分布於海南崖縣的崖城北嶺、落筆洞等地。常散生或2-3株聚生於海拔200米以下山坡稀疏殘林中。

現狀:瀕危種。海南假韶子為海南特有的珍貴樹種之一。多年來,由於亂砍濫伐,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現存植株已不多見。

海拔上限(米) :200

形態特徵

海南假韶子海南假韶子
常綠小喬木,高3-9米,胸徑4一14厘米;樹皮紅褐色;小枝密生橢圓形皮孔。
奇數羽狀複葉,葉軸具細直紋;小葉3一7,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一20厘米,寬3一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有時短尾狀,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無毛,側脈12一15對;小葉柄腫脹,長約8毫米。
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多花,被銹色絨毛;花小,有短梗;萼5深裂,裂片三角形,兩面被絨毛;花瓣5,白色,卵形,長約1毫米、鱗片2裂,被柔毛;花盤5裂,無附屬物;雄蕊(雄花)8,花絲長約2.5毫米;子房(雌花)密被小瘤體,兼有糙狀毛,3室,每室有1胚珠,僅1室發育,蒴果近球形,密生木質硬刺,直徑2一2.5厘米,刺長約5毫米;種子1粒,呈斜壓扁狀,寬約2厘米,種臍大,橢圓形。

生活習性

海南假韶子海南假韶子
海南假韶子生於熱帶半常綠季雨林中。產地年平均溫25.5℃,極端最高溫約35℃,極端最低溫約15℃,年降雨量約1800毫米。土壤為花崗岩或石灰岩風化形成的磚紅壤性紅壤、呈微酸性反應。在深厚、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長良好。略耐旱瘠,在乾旱瘦瘠而開敞的石隙中仍能生長。

常與黃牛木Cratoxylonligustrinum(Spach)Bl.、烏墨海南蒲桃Syzygiumcumini(L.)Skeel、細基丸Polyalthiacerasoides(Roxb)Benth.etHook.f.exBedd.、小花五椏果DilleniapentagynaRoxb.、光葉巴豆CrotonlaevigatusVahl.、白格AlbizziaproceraBenth.等喬木混生。
繁殖力較強,母樹下幼樹幼苗較多,伐樁上一般都有2--4株萌芽條。花期4--5月,果期7--8月。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假韶子屬為熱帶屬,我國有2種,另1種產雲南,對研究中國熱帶植物區系有一定科學價值。木材紅褐色,材質堅硬,甚重,為精工用材,能耐腐,不受蛀,木材適作梁、柱、門窗建築。

保護措施:建議在崖縣落筆洞建立自然保護點,或封山育林。有關科研、生產部門應採種育苗,人工造林。海南林科所樹木園已引種栽培。

繁殖培育

栽培要點:果實在7至8月成熟。在果實微裂時摘采,因種子壽命短,應隨采隨播。播後約10天便可大部分發芽。1年生苗可以定植造林。

科屬簡介

海南假韶子海南假韶子
假韶子屬,屬於 無患子科,8種,分布於東南亞,中國有海南假韶子P.hainanensisH.S.Lo和雲南假韶子P.hystrixW.W.Smith2種。灌木或喬木;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5對,全緣或有疏齒;花小,單性,輻射對稱,排成腋生的圓錐花序;萼短杯狀,早期張開,5裂;花瓣5,短,基部內側有闊而近凹入的鱗片,雄蕊6-10枚著生於花盤的內側;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顆;蒴果三角狀球形或近球形,乾時堅韌,常退化為1室,有種子1顆,室裂為3果瓣,果瓣有腫脹的小瘤體或刺。

相似物種

紅毛丹,又名毛荔枝,別名:韶子,原產馬來西亞,屬無患子科韶子屬,有36個種,系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是東南亞著名水果之一。紅毛丹是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也是著名的熱帶水果,在中國能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屬珍稀水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