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姓

邊姓

邊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是出現在《百家姓》中的姓氏,在《百家姓》中名列第313位。據《百家姓》記載,姓氏屬地為隴西郡(秦朝),在甘肅省、浙江省較為常見,有邊姓聚集村落大約兩萬人。

基本信息

簡介

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3位,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00位。

邊氏

邊氏是中華全體邊姓人的統稱,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邊姓僑胞

邊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朝時期邊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邊姓邊姓

按史書記載,商王朝時期有一諸侯國名邊國,是古東夷民族的一個分支,故址在商王朝東北的邊境地區,大致在今山東省的泰安市東平縣一帶,為伯爵,國君稱邊伯。在邊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國名稱為姓氏者,稱邊氏。傳至周王朝時,有一個大夫名為邊伯,就是古邊國的後裔。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Hala,祖先原為漢族。到了東漢後期,邊氏族人有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脅後融入鮮卑族者,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稱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Hala,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輝發部集聚區包括輝發城、多壁城等)。後有錫伯族、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期以後,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邊佳氏仍冠漢姓為邊氏,亦有稱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子城,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邊氏是宋國貴族公子城的後代。在公子城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邊氏、城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邊氏族人最初在河南地區為繁衍中心,望族出陳留郡,史稱邊氏正宗。邊氏族人大多尊奉子邊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於以地名漢化為氏。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通古斯語為“Bayidaraq-beltchir”,原是蒙古高原古乃蠻部八剌忽氏族領地中的一條河流的名稱,漢語簡稱其為“巴剌合黑河”,乃蠻部八剌忽氏族世居其河流域,就是黃河支流班珠爾河,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在《元史》中稱作“巴勒渚納河”。

乃蠻部被成吉思汗吞併後,原乃蠻部中的八剌忽氏族人中有取原居地之名為姓氏者,稱巴亦拉葛赤氏。巴亦拉,就是蒙古語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巴剌合黑河)的簡稱;葛赤,世蒙古語“旁邊”、“河畔”之意。巴亦拉葛赤,就是居住於“巴剌合黑河邊的人們”之意。

第四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元、明、清朝時期,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家族世代為蒙古王爺,後多冠漢姓為邊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博爾濟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博爾濟氏,源於元太祖“黃金家族”孛爾只斤·鐵木真的後裔,世居東城(今黑龍江勃力)。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Hala。蒙古族、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季氏、李氏等。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輝發部集聚區,包括輝發城、多壁城等),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卞氏等。

⑵.滿族額爾吉氏,滿語為ErgiHala,漢義“邊”,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布列亞河流域)、烏里布(今烏蘇里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吉氏等。

⑶.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Hala,世居瓦爾喀(今黑龍江及俄羅斯興凱湖周邊地區)等地,清朝末期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謝氏等。

第七個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阿拉邊前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是為新滿洲姓氏之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biancianHala。清朝晚期以後,達斡爾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多冠漢姓為邊氏。

得姓始祖

邊伯、公子城(子邊)、孛爾只斤·忽哥赤。

遷徙分布

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四十一萬八千餘,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6%左右。

邊氏最早源起於春秋宋國都城河南商丘,得姓後很長一段時間繁衍於該地,直到宋朝滅亡。

歷秦、漢時期,逐漸散居今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陝西等靠近古宋國的地域。

西漢時期,邊氏名人有與朱買臣、王朝合稱三長史之一的邊通;東漢時邊氏名人漸多,有任京兆尹的邊鳳,九江太守邊讓,尚書令邊韶,此三人均為陳留郡人,表明至少在東漢時邊氏陳留郡望已經形成。另有《董卓傳》中提到的金城人邊章等,表明邊氏已經在甘肅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規模。

魏、晉、南北朝時期,邊氏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興旺,並有移居與之相鄰的隴西郡者。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隴西郡自然環境優越,又加遠離動盪不安的中原地區,故邊氏後來在隴西郡形成大族。

隋朝事情,中原一帶戰亂不寧,烽警四起,又加瘟疫肆孽,旱澇天災,百姓流離失所,不惜顛沛流離,徙奔江南,邊氏經此動亂,漸散居今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

隋、唐兩朝,邊氏主流依舊在北方繁衍,山西、北京、天津均有邊氏人的蹤跡,河北、陝西、甘肅等地成為邊氏人繁衍的中心。

唐末五代時期,邊氏人活動之重心始向江南轉移。北宋中期,邊肅孫邊由於仕宦的緣故,由應天府楚丘(今河南滑縣)落籍於吳(今江蘇蘇州)。

南宋至元朝時期,邊氏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愈廣,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份均有邊氏人入遷。而北方的內蒙亦有晉陝甘之邊氏入遷。

明朝初期,山西邊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京、天津等地。

歷有清一朝,邊氏逐漸散居於西南、東北和台灣等地。

邊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西為多。今山東省的青島市、萊蕪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任丘市、唐山市、霸州市、保定市博野縣、涿州市、定縣,山西省的太原市、運城市夏縣,江蘇省的淮安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鹹陽市,湖北省的鹹寧市、宜昌市、襄樊市,浙江省的諸暨市同山縣、金華市,河南省的許昌市、葉縣、平頂山市、焦作市博愛縣、禹州市,貴州省的貴陽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的遼陽市、本溪市、錦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吉林省的松原市、扶餘縣,安徽省的淮南市、鳳台縣、壽縣,山東省的鄆城縣、臨沂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湖南省的寧鄉市,四川省的阿壩州小金川、松潘縣、廣元市等地,均有邊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劉徹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金城郡:西漢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蘭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隋朝大業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蘭州為金城郡。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隴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後漢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有幾百學生。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後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家譜文獻

河北任邱邊氏重修族譜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邊方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篤敘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洲家譜學會。

河南封邱邊氏重修族譜十卷,(清)邊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貽謀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圖書館。

邊氏族譜,(清)邊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霸縣邊氏本支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北邊氏家譜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同山邊氏宗譜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南封邱邊氏族譜十卷,(民國)邊濟仁、邊炳漢等纂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貽謀堂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北濼縣邊氏家譜四卷,(民國)邊柔遠篆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華美印刷局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字輩排行

山東長清邊氏字輩:“紹清家丕(培)現克孝衍(延)修長薪(金)傳開基業詩書學溫良”。

山東淄博邊氏字輩:“聖洪昌繼凱”。

山東臨沂邊氏字輩:“永文經(景)俊玉”。

山東鄆城邊氏字輩:“鳳夢廣道兆祥慶傳同”。

山東蒙陰邊氏字輩:“丕景振立田開洪樂成圓”。

湖北鹹寧邊氏字輩:“作善吉後志友光康林臣佳”。

湖北宜昌、南漳邊氏字輩:“世忠厚傳……”

湖北沔陽(仙桃市)邊氏字輩:“積厚自有光”。

遼寧本溪、錦州邊氏字輩:“萬寶朝忠(鎮)憲成繼廣”。

遼寧昌圖邊氏字輩:“國永喜誌慶庚生”。

河北河間邊氏字輩:“鳳西德樹增元玄少”。

河南商丘邊氏字輩:“申敬傳家祥”。

江蘇邊氏一支字輩:“學振中華偉業乃倉”。

邊氏一支字輩:“孝先緒文祥”。

邊氏一支字輩:“宏德志寶……”

邊氏一支字輩:“學從廣東正志光華”。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姓啟邊國;望出陳留:全聯典指邊氏的郡望和源流。

五經笥腹;四傑蜚聲: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浚儀人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能言善辯,教授弟子數百人。一天,他正假寢,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他聽後應聲對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盛飯食或裝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笑他的弟子大為慚愧。桓帝時,官至尚書令。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歷城人邊貢,字廷實,號華良,弘治年間進士,任兵科給事中,明嘉靖年間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他早年就負有才名,喜歡遊覽江山,飲酒賦詩,與李夢陽、徐禎卿、康海號稱“弘治四傑”。

官稱佛子;朝采令名:上聯典指五代時期的南唐昇州人邊鎬,中主李璟時,以行營招討洪、撫、饒、信、歙等州都虞侯,繼而先後攻克建州、潭州,執閩主王延政,殺楚王馬希廣,分別滅了閩、楚二國,官至武安軍節度使。諸將爭功時,他從來一言不發。善於以仁慈用兵,時人稱他為“邊菩薩”、“邊佛子”。下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字安國,進士出身,真宗時歷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時,正逢地震,城牆倒塌,真宗密詔令他見機行事,他打開城各城門,嚴陣以待,敵軍卻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採訪朝臣中有令聞(好名聲)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邊肅。

孝先笥腹;文禮逸才: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以邊韶事典。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邊讓,字文禮,善屬文,孔融稱其有俊逸才。

盧龍節度;聞望名臣:全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事典。

五言通用聯

稻田留野老;煙翅破寒江:此聯為清朝書畫家邊壽民自題聯。邊壽民,淮安人,或作山陽,一名維騏,字頤公,號漸僧,又號葦間居士。

七言通用聯

唐人愛讀邊鸞畫;明士喜吟仲子詩: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邊鸞,京兆人。最長花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或謂其牡丹圖,人畜六七,大小相戲,狀態如生,推為絕筆。他如蜂蝶蟬雀,並居妙品。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詩人邊習,字仲學,著有《邊仲子詩》等。

名列弘治十才子;官居紹興二侍郎: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戶部尚書邊貢,歷城人。與李夢陽等號稱“弘治十才子”。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吏部尚書邊知白,字公式,紹興中歷戶、吏二部侍郎,直學士院。

負才俊偉馳芳譽;持躬端敏紹家風: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九江太守邊讓,字文禮,浚儀人。恃才氣,不屈曹操,操殺之。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名人邊承遇事典。

八言以上聯

聞望崇高,天子殷殷採取;腹笥富厚,門人濟濟從游: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工部郎中邊肅的事典,邊肅,字安國,楚丘人。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學者邊韶事典。邊韶,字孝先,浚儀人。嘗言:“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

歷史名人

邊韶:(生卒年待考),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今河南開封)。著名東漢文學家。

邊讓:(公元?~128年),字文禮;陳留浚儀人(今河南開封)。著名漢朝學者。

邊鸞:(生卒年待考),陝西長安人。著名唐朝畫家。

邊肅:(生卒年待考),字安國;楚丘人(今河南滑縣)。著名北宋大臣。

邊魯:(生卒年待考),字至愚,號魯生;宣城人(今安徽宣城)。著名元朝書畫家。

邊貢:(公元1476~1532年),字庭實;歷城人(今山東濟南)。著名明朝詩人、文學家,“前七子”之一。

邊連寶:(公元1700~1773年),字肇畛(一作趙珍),號隨園,晚年自號茗禪居士;直隸任邱邊各莊村人(今河北任邱)。著名清朝文學家。

近現代名人

邊疆:(1917~),河北完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教導隊政治指導員、教導大隊政治教導員,第四軍分區第八區隊政治處主任,第四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第四縱隊第十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第一九○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幹部部部長,海軍航空兵副政治委員,第三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部長,農墾部副部長,家牧漁業部顧問。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邊文懷:(1928~),山西五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參加八路軍。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職休養。

邊品憲1986年7月8日~):台灣歌手,因參加“超級星光大道”第六屆從而脫穎而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