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

長興縣

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地理位置處於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長興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興縣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戶籍人口約64萬。2013年長興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07.37億元。長興縣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長興縣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有大唐貢茶院、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等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長興縣鄉鎮行政區劃圖長興縣鄉鎮行政區劃圖
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雉城東南兩里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三十六郡,屬會稽郡。

漢朝時,長興先後屬揚州、會稽、吳興等郡。

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曾屯兵呂山。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吳越王錢繆改長城縣為長興縣,縣名一直沿襲至今。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罷吳興郡,長興併入烏程縣,屬蘇州。

清代,清軍鎮壓太平軍,在長興交戰多年,致使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造成田無主、屋無人的局面。光緒年間,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墾,大量客籍人移居長興,開荒種植,逐漸恢復生機;商賈隨之振興,市場日趨興旺。

民國元年1月17日,革命軍光復長興。隨即,廢府,長興直屬於省。

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興。1949年5月16日,長興縣人民政府建立。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長興縣隸屬於湖州市行政範圍,處於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位於蘇州與杭州之間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長興縣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

長興縣土壤分為4個土類(紅壤土、水稻土、潮土、岩性土),9個亞類,32個土屬,65個土種。紅壤土類占50.84%,水稻土類占34.52%,潮土類占12.89%,岩性土類占1.75%。2011年長興縣林業用地面積60224公頃(含園地面積),覆蓋率為40.1%。

地貌地質

長興縣位居浙北低山丘陵向太湖西岸平原過渡的地區,地勢西高東低。長興縣的地質構造複雜,境內地層從志留系(除三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氣候

齊山植物園齊山植物園
長興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總特徵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溫光協調,適宜農作物的生長。

水文

歷年平均氣溫15.6℃,氣溫年際間變幅在± 0.5~0.7℃ 之間,年際氣溫極差為1.2℃。歷年月際間的氣溫變化幅度要比年氣溫波動大得多,其中以1月份氣溫年際變差最大。年降水量:年均1309mm。其中3~9月是全年降水集中期,占年雨量的75%以上。降水季節分布特點: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於秋季。年平均雨日為144天,占全年天數的39.6%。由於境內地形的不同,降水地理分布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冬季除部分山區地帶外,基本無降雪。年均日照時數1810.3小時,歷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1%,光照分配較均勻。

長興縣屬太湖流域,平原河港交織,蕩漾密布,山區為溪澗及山塘水庫,長興主要水系有西苕溪水系、長興平原水系、東部平原河網與運河。長興縣的水系主要有西苕溪、泗安溪、箬溪和烏溪。除西苕溪、泗安溪為跨省、縣河流以外,其餘皆在長興縣境內。長興縣域內北部水系發源於西部山區,由西向東入太湖。北部幹流水系有合溪港、長興港、泗安塘等31條,全長417.4km,流域面積約為1735平方千米,南部水系有西苕溪等5條,全長59km,流域面積2275平方千米。境內的20條河能通航,全長59km,河泊有盛家漾等20個,面積約6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6年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雉城和泗安2鎮,以及30大鄉。

1958年10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撤銷鄉鎮建制,實行政社合一。

1961年底和1962年春,在調整公社規模中,撤銷大公社,以原管理區為基礎,長興縣劃分為32個人民公社,並恢復雉城、泗安鎮建制。

1967年11月,成立長興縣革命委員會,屬嘉興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4月,將管埭人民公社劃分為泗安、管埭二公社。7月,恢復長興縣人民政府,隸屬於嘉興地區專員公署。

1981年2月,撤銷李家巷人民公社建制,將所屬大隊劃歸李家巷鎮。至此,長興縣為32個公社3個建制鎮。

1982年1月,經地區行署批准,將重名的大雲、港口兩公社,改名為太傅、觀音橋公社。

1983年10月,撤專署實行市管縣,隸屬於湖州市。1983年,長興縣改 “人民公社”為 “鄉人民政府”,從天平橋鄉劃出畎橋鄉。

1984年7月,將城郊鄉、泗安鄉分別併入雉城鎮、泗安鎮。

1985年9月,和平、煤山、小浦,改鄉為鎮。

1986年7月,林城、虹星橋、洪橋,改鄉為鎮。

1987年,長興縣設9鎮 (雉城鎮、洪橋鎮、李家巷鎮、林城鎮、泗安鎮、虹星橋鎮、和平鎮、小浦鎮、煤山鎮),25個鄉 (新塘鄉、橫山鄉、下箬寺鄉、丁甲橋鄉、水口鄉、後漾鄉、夾浦鄉、天平橋鄉、畎橋鄉、太傅鄉、仙山鄉、二界嶺鄉、長潮鄉、管埭鄉、里塘鄉、觀音橋鄉、呂山鄉、包橋鄉、長城鄉、便民橋鄉、吳山鄉、長橋鄉、白阜鄉、白峴鄉、槐坎鄉),450個行政村,36個居民委員會。

1992年,長興縣轄10鎮10鄉。

2000年12月27日,浙政發[2000]288號批覆同意長興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雉城鎮、新塘鄉、長橋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雉城鎮;撤銷泗安鎮、長潮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泗安鎮;撤銷林城鎮、太傅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林城鎮。至此,長興縣轄10鎮6鄉。

2012年6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長興縣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撤銷吳山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和平鎮;撤銷二界嶺鄉建制,併入泗安鎮;撤銷雉城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縣政府直轄,在此行政區域內設立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2014年長興縣隸屬於湖州市,轄3街道9鎮4鄉:雉城街道、畫溪街道、太湖街道、煤山鎮、夾浦鎮、李家巷鎮、洪橋鎮、泗安鎮、和平鎮、小浦鎮、林城鎮、虹星橋鎮、水口鄉、槐坎鄉、白峴鄉、呂山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長興縣土地資源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

礦產資源

長興縣金屬礦有赤鐵礦、褐鐵礦、黃鐵礦和錳礦等,鐵礦主要分布在李家巷、洪橋、小浦、和平四鄉鎮,總儲量 62.28萬噸;錳礦在和平羊龍里山腳、半山廟、七里亭和白峴纏嶺發現。非金屬礦有煤(石煤)、石灰石(含大理石、太湖石、方解石、結晶大理石等)、矽灰石、白雲石、石英石、花崗石、玄武岩、凝灰岩、陶瓷土、膨潤土、各類粘土和硼砂等。石灰石貯量128536萬噸,大理石4000萬立米,白石800萬噸,石英石45000萬噸,凝灰石1211萬噸,花崗石4500萬噸,耐火粘土567萬噸,陶土3000萬噸,“浙北煤田”的長興煤炭基地有煙煤、石煤、泥煤等,煤山礦區已探明有煙煤儲量2735噸;和平三礦硼礦,硼地質儲量10萬噸,硼礦伴生有鉛、鋅,可綜合利用。“長興灰岩”出露於煤山、合溪一帶,煤山葆青的長興灰岩已被列為“全球二疊—三疊系層形剖面”的地質保護區。

森林資源

長興縣多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6%,擁有山林96.41萬畝,其中竹林面積26.79萬畝。

人口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長興縣常住人口中縣外流入人口為72166人,長興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207631戶,家庭戶人口為608127人,長興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28240人,女性人口為313742人,長興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4776人,15-59歲人口為454558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2648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8706人。

民族

民族:漢族、苗族、侗族和瑤族等。

交通環境

長興縣政府辦公大樓長興縣政府辦公大樓
2013年長興縣航道通航里程262km,船隻可達湖州、杭州、上海、蘇州等地。由兩條國道(104國道、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寧高速、杭長高速、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

經濟

綜述

2013年長興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07.37億元,第一產業比2012年增加31.2億元,第二產業比2012年增加217.0億元,第三產業比2012年增加159.17億元,三次產業占比為7.6:53.3:39.1。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64964元。

2013年長興縣完成財政總收入68.1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44億元,財政支出47.33億元,其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分別支出11.08億元、1.38億元、3.36億元和4.00億元。

第一產業

2013年長興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99億元,2013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26.79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9.36萬畝,總產量29.04萬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21萬畝,總產量1.62萬噸。新發展七大特色產業3.6萬畝、設施農業1.1萬畝,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4畝,新增省級“三品”基地8.1萬畝、產品79隻,長興縣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

第二產業

2013年長興縣工業比2012年增加188.2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比2012年增加159.98億元,2013年長興縣60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產值1003.07億元,新產品產值243.26億元,工業銷售產值974.26億元,產銷率達到97.1%,2013年長興縣主營業務收入1109.86億元,利稅總額89.60億元,利潤總額60.62億元,2013年長興縣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202家。

2013年長興縣化學纖維製造業成為長興縣縣第四大行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紡織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等四大行業累計產值757.88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5.6%。

2013年長興縣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500.46億元,利稅總額29.21億元,利潤總額19.9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六大特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24.07億元,利稅總額34.85億元,利潤總額24.0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長興縣房地產開發投資74.4億元,2013年商品房施工面積511.61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75.49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89.0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66.3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4.82億元。

2013年長興縣年郵電通信業務收入5.42億元,2013年末長興縣各類用戶總量101.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16.93萬戶,行動電話66.25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13.0萬戶,其中寬頻上網用戶14.85萬戶。

2013年長興縣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94億元,2013年限上批發業企業64家,實現銷售額715.26億元,限上零售業企業47家,實現銷售額33.39億元,限上住宿業企業12家,實現營業額2.63億元,限上餐飲業企業14家,實現營業額1.85億元,比2012年增長18.4%。2013年長興縣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1個,其中生產資料交易市場5個,消費品交易市場36個(包括網上交易市場2個)。長興縣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13個,全年市場成交額143億元。

2013年長興縣年接待旅遊人數1045.4萬人次,旅遊景區(點)門票收入3002.6萬元,三星級以上酒店7家,其中四星級酒店2家,有旅行社13家,旅行社分社4家。

2013年長興縣年進出口總額17.1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5.09億美元,進口總額2.03億美元,主要出口行業中,紡織服裝出口8.81億美元,機械電子出口2.83億美元,化工出口1.43億美元。

2013年長興縣年年契約外資3.5億美元,實到外資1.93億美元,縣外內資註冊資本金36.3億元。2013年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9個、億元以上內資項目12個。

2013年長興縣銀行機構達到15家,新增嘉興銀行、華夏銀行。201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71.3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5.17億元,2013年末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28.2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28.45億元,中長期貸款191.19億元。

2013年長興縣各類保費收入9.24億元,其中財產、車輛保險保費收入4.48億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76億元,2013年賠款支出3.04億元。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13年長興縣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8平方公里,2013年末建成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39.07平方米;建成區供水管道密度21.30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3.38公里/平方公里。2013年城市供水總量3006萬立方米,天然氣供氣總量5416.7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1240噸。建成區公園數12個,公園面積138公頃。城鄉綠化工作紮實開展,建成區綠地率41.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96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3年長興縣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9.9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0.2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5.2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0.09萬人,2013年長興縣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6個,收養床位2424張。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3076人和10476人。就業和再就業工程繼續推進,2013年新增城鎮就業1.24萬人,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765人。2013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5%。

2013年長興縣紮實開展15項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整治河道108公里、保潔1522公里,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包漾河)水質達標率為100%,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3.3%,滿足功能要求的占比83.3%。關停廢品收購點717個、規劃集中新建38個;取締無證維修行業企業261家、規範提升174家;關停治理養殖場323家;治理廢棄礦山19家,關閉礦山企業14家、碼頭194座。深入推進大氣複合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廢氣治理企業151家。

衛生事業

截止2013年長興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39個,其中各類醫院10家(含綜合醫院4家),鄉鎮衛生院26家,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78個。2013年長興縣醫院擁有床位2587張,衛生技術人員369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30人,註冊護士1359人。每萬人擁有衛生床位數41床,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9人。

教育事業

長興中學長興中學
2013年長興縣共有幼稚園40所,在園學生15704人,專任教師944人;國小校數38所,在校學生36245人,專任教師2019人;普通中學23所,其中初級中學18所,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分別為19027和12248人,專任教師分別為1558和831人。

文體事業

2013年長興縣成功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舉辦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二界嶺國際山地腳踏車越野挑戰賽、全國場地腳踏車錦標賽等文體賽事。新建文化禮堂25個、農村籃球場30個、全民健身廣場10個,更換全民健身路徑100條,新建文體團隊100個。2013年舉辦大型文體活動52場、基層文體活動1010場,放映電影1.7萬場次;百葉龍對外文化交流40次;圖書館接待讀者102萬人次。獲湖州市以上體育比賽金牌178枚、銀牌77枚、銅牌66枚。

科學技術

長興傳媒集團長興傳媒集團
2013年長興縣實施政產學研合作項目105項,新列國家級項目49項,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157項。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6家、省級企業研發(技術)中心7家(其中農業2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5家,省專利示範企業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4家。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68億元,2013年專利申請3476件、授權237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44件。

榮譽稱號

截至2014年,長興縣獲得了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全國城市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200強、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國家文明城市、國家生態縣、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科技創新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人居環境獎、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46位)、浙江省文明城市、省科普示範縣、省生態縣、省森林城市,省示範文明城市、浙江省雙擁模範縣、浙江省小康縣、浙江省教育強縣、聯合國環境署認定的“國際花園城市”城市類金獎、環境可持續發展第一名等稱號。

風景名勝

大唐貢茶院

大唐貢茶院位於水口鄉顧渚村。始建於唐大曆五年,即公元77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位於槐坎鄉溫塘村,館舍系鹹豐年間大戶民宅。該舊址於1961年被公布為浙江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建立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文物保管所。1984年栗裕同志逝世後部份骨灰敬撒於舊址前廣場西側,立有墓碑。1985年由江渭清題寫館名,正式建立紀念館。2001年6 月2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含15個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紅色之旅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陳武帝故宮

陳武帝故宮,為南朝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居住地。由於南北朝時大興佛教,陳武帝故宮遂名“下箬寺”,成為江南四大叢林之一。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是世界地質遺蹟,2001年3月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正式確定為全球對比標準點位,

長興古銀杏長興古銀杏
是地球史上三個最重要的斷代界線之一。金釘子保存了2.5億年前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信息,它對於了解地球歷史、探求地球生物演化奧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李四光中隊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大學長興野外教學與研究基地等相繼在金釘子景區掛牌。2008年底,長興金釘子又成功創建了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

十里古銀杏長廊

十里古銀杏長廊位於小浦鎮八都岕。岕內青山排撻,大澗中流,12.5公里長的銀杏林成為一道以“原、野、奇”為特色的風景線。

古銀杏天泉景區

古銀杏天泉景區位於十里古銀杏長廊幽深處,是古銀杏長廊中的一個精品景點,景區面積1000餘畝,區內有“天泉”,又名“太湖泉”。

仙山湖

仙山湖由仙山和仙湖兩個自然的山水組成。是浙北最大的濕地。

中國揚子鱷村

中國揚子鱷村位於蘇、浙、皖交界處的長興縣泗安鎮尹家邊村。占地150多畝,為國家3A級景區。是揚子鱷理想的棲息之地。

政治體制

長興縣主要領導(2014年)

姓名 職務
章根明 中共長興縣委書記
呂志良 中共長興縣委副書記,長興縣人民政府縣長
夏威 中共長興縣委副書記(保留正局長級)
王慶忠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金淦英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高勝華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長興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
宋波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管會斌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長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
鄭振良 中共長興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歷史文化

歷代書院

長興縣學塾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私學,書院、縣學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

茶文化

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頫等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

地方特產

有“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

民俗民風

白峴十番鑼鼓、泗安旱船、小浦馬燈、五色儺舞儺、婚嫁菜餚、關蠶房門、蠶鄉禁忌、百葉龍、開漁節、廟會、灘簧戲、劃龍船 、龍騰獅舞、桑葉餵羊等。

語言

長興話是長興縣的本土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此外,縣內還有其它方言,大致有吳語(長興話以外的吳語)、官話、閩語三大類。

歷代名人

姓名 備註
葛利普 “長興灰岩”的命名者
史之華 抗日烈士
歸有光 明代散文家,長興知縣
徐階
明朝宰相
錢江 愛國人士
徐惠 唐太宗賢妃
徐中行
明代文學家
姚祐 元豐末進士
陸羽 茶聖
周之道 宋皇祐進士
劉珏 登崇寧五年進士
丁元薦 萬曆十四年進士
陳霸先 萬曆十四年進士
臧懋循 明戲曲家
道宣 唐代高僧
陳霸先 南朝皇帝
周淙 宋進士
金子長 文史館員
雷震 《自由中國》主編
錢一飛
革命烈士
粟裕 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王承吉 清末名人
王季歡 金石書畫
張度
清代書畫家

浙江各市縣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