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鄉

洞頭鄉

洞頭鄉,是中國地名,也是一個消歧義詞條。在中國有兩個洞頭鄉:一個是位於江西省會昌縣的洞頭鄉,另一個是位於廣西省融水縣的洞頭鄉。

基本信息

江西省會昌縣洞頭鄉

洞頭鄉洞頭鄉
洞頭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東南面,駐地塘頭,距會昌縣城48公里,地處武夷山脈南部,東與福建省武平縣大禾、永平鄉交界,南與福建省武平縣東留鄉相鄰,西與本縣筠門嶺鎮交接,北與本縣中村鄉永隆鄉毗連。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海拔570米。轄區內有8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2185戶,2007年末人口為9444人,其中藍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人口的30%,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鄉。

概況

洞頭鄉茶話會
洞頭是典型的山區鄉,山深林密,溝壑縱橫,水清可數魚,森林覆蓋率達99%。春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夏秋季城裡酷暑難當,這裡卻涼風習習,空氣清新,晚上睡覺還得蓋棉被,是城裡人避暑消夏的好去處;隆冬,山野一片銀妝素裹,鳥雀低飛,另有一番迷人景象。這裡海拔起點550米,有會昌境內第二高峰羊石崬,海拔1010餘米,是佛教名山,地處江西、福建兩省交界地,遠所聞名的紫金山寺就座落在山頂,俯瞰眾山,風景獨好。江西、福建兩邊香客絡繹不絕,終日香菸繚繞。還有會昌縣海拔最高的村委會——東坑村,海拔880多米,較高的山峰近千米,公路可直通山上,群山起伏,雲霧飄渺,可鳥瞰本縣周田、筠門嶺一帶,視野開闊,甚稱休閒度假的避暑山莊。

閩贛交界的狗鳴窩一帶是原始林區,竹木茂盛,古樹參天,人跡少至,大的古樹三人合抱還抱不過來。而且有生長大量紅豆杉珍貴樹種,大的紅豆杉直徑在60厘米以上。同時,山中常有野獸出沒,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自然資源 

洞頭鄉毛竹
洞頭鄉海拔較高,山巒起伏,高峰疊嶂,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東部龍鬚崬、大頂崬、葫蘆石、洋石頂,南部的石榴花寨;西部的爐形崬等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洞頭鄉整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是個“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鄉,鄉政府駐地海拔達到547米。

洞頭鄉山清水秀,樹木蔥鬱,森林水利資源富足,洞頭鄉以官豐、河頭、洞頭三條小河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已建成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2655千瓦,正在興建3座。洞頭鄉森林資源豐富,山地面積22萬畝,其中集體林有11萬畝,竹林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8%。木材蓄積量55萬餘立方米,年產木材2千餘立方米,竹材7萬餘根,鮮100餘噸。洞頭鄉土地面積有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437畝,盛產優質大米香菇竹筍茶油蜂蜜等土特產。由於氣候不同,氣溫較低,全年以一季稻--中稻為主糧,菸葉、竹木、生、小水電為該鄉的主導產業。

產業發展

洞頭鄉菸葉
洞頭鄉共有烤菸、生豬、毛竹、油茶、優質稻等五大優勢產業。為把產業發展抓出成效,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鄉黨委、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狠抓產業發展。一是完善技術培訓設備。投入大量資金完善、提高各項致富產業的設備,添加了投影儀、課桌、音響等。二是強化政府服務意識。為主導產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菸草獸醫、農技、林管、農機等部門技術人員直接服務到田間地頭。三是加強合作組織建設。洞頭鄉共有合作組織四個,共開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四期,參加培訓558人次。

洞頭山地面積21萬畝,因氣候適宜,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十分適宜於竹木生長,是會昌縣重點林業主產區。現有木材蓄積230萬立方米,活立竹50萬株,苦竹林4000餘畝。洞頭鄉歷來十分重視林業生產和管護工作,是閩浙贛第七護林聯防區先進單位,林業站連年被市、縣評為先進單位。1999年以來新造林3900畝,2000年新增公益林面積2萬畝,而且洞頭鄉發揮地理自然優勢和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在洞頭鄉推種苦竹生產,2002年新植苦竹面積1200畝,計畫用2—3年在洞頭鄉實現改造和新植苦竹面積10000畝規模,逐步形成苦竹加工,保鮮苦竹筍食品加工生產的一條龍產業模式。

洞頭是會昌縣唯一的傳統優質水稻產區(中稻)。在高海拔,低積溫的特定條件下,飲四季山泉麗水,靠高寒驅病滅蟲而栽種的雜交中稻,米粒大,潔白晶瑩,飯香柔軟,微甜可口,曾在會昌縣第一屆鄉鎮企業產品博覽會上,洞頭優質精製米榮獲優質產品稱號。2002年優質稻總播面9500畝,總產量4100噸,已成為五豐公司、會昌米粉集團的優質原料基地。

烤菸生產在鄉黨委、政府的多年扶植下,逐漸發展成為我鄉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2002年種植烤菸1300畝,收購優質菸葉130噸,是會昌縣的重點菸區鄉。

圩鎮建設

洞頭鄉洞頭鄉領導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洞頭鄉全面開展圩鎮環境衛生整治,違章搭建整治,臨街建築整治,占道經營整治和集貿市場整治的“五整治”活動,不斷完善公用設施,綠化,景觀環境,深入開展圩鎮居民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講公德、講誠信活動,逐步把洞頭圩鎮建設成為衛生整潔,環境優美,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的小城鎮,以推動全鄉農村經濟發展。

洞頭鄉對街道、公共場所、臨街面衛生環境、亂張貼、亂擺放、畜禽放養、污水亂排、垃圾亂扔亂倒、小孩隨地大小便,衛生“死角”等進行清理整治,對水道水溝的清理和疏通,完善部分公共設施,對非法建築物進行拆遷,對屢教不改或故意阻礙整治工作的行為進行教育。洞頭鄉以宣傳動員廣大民眾“人人講衛生、人人爭先進”為主,營造一種全民參與的氛圍,達到了整治的效果。

科教文衛

洞頭鄉縣長走訪
洞頭鄉現有國中一所,在校學生382人,國中生入學率97.7%;國小八所,其中完小四所,在校小學生1230人,國小年綴學率為0.4%,國小升國中升學率99.4%。1998年來,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進辦學條件,連海拔800多米的東坑村也建起了磚混結構的教學宿舍樓,穩定了師資力量,得到了上級的一致好評。通過狠抓教學質量,洞頭國中連續四年在全縣評比中名列第二,洞頭中心國小2002年升學率和總分評比名列全縣第一。洞頭的教育水平在縣裡及周邊鄉鎮享有較強實力和較高聲譽。

交通建設是洞頭鄉的強項,1998年來,克服困難,自力更生先後開通了三條通往福建的省際出口公路,並率先在會昌縣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2001年又新建設了洞頭至洞下水泥公路,2006年可實現至縣城全線硬化路面。洞頭已逐步成為會昌縣東南部的重要交通門戶。

通訊建設發展迅速,僅2001年以來,洞頭鄉新增電話用戶320戶,全鄉通電話率達到60%,手機用戶快速增長,普通農戶擁有手機數量不斷增多,信息覆蓋全鄉大部分村組。

特產

洞頭鄉洞頭鄉靈芝
靈鎔:盛產天然靈芝和栽培靈芝。栽培靈芝已形成原種——生產種——接種——培植——成品系列工藝技術,產量逐年攀升,大量銷往福建廣東沿海城市。

香菇:盛產天然菇和段木菇,尤以花菇、厚菇品質優良,供不應求。

木耳:利用當地資源,已形成規模生產能力。

筍乾和苦筍:毛竹、苦竹資源豐富,筍乾、冬筍以及保鮮苦竹筍大量產出,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項目。

蜂蜜:盛產天然蜂蜜。

廣西省融水縣洞頭鄉

洞頭鄉洞頭鄉
洞頭鄉位於融水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95公里,北與貴州省從江縣毗鄰,西接本縣桿洞鄉,東連良寨鄉,南和安太鄉滾貝鄉接壤,全鄉總面積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88公頃,水田面積7500畝,林業用地22990畝,森林覆蓋率為67%,活立木蓄積量46.52萬立方米,其中杉木面積在7萬畝左右,毛竹面積近1萬畝左右。全鄉轄洞頭、六進、高安、甲烈、滾岑、甲朵、一心7個村委會,67個自然屯,15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有4245戶,總人口19449人,其中農業人口186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8‰,有苗族瑤族侗族漢族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9%。有九年制學校1所,村完小6所,教學點19個,教學班95個。

名優特產

洞頭鄉木耳
1、香菌:香菌主要產自洞頭鄉高安村高遷、甲朵村小漂等地的深山老林地帶,有人工利用當地獨有的雜木種植的,也有深山老林的雜木自然枯死生存的,香菌有老發和新發兩種,其中老發香菌香味特濃,有老發香菌一支香滿屋之說。

2、木耳:洞頭所產木耳出名大而香,這是跟洞頭氣候息息相關的。那一朵朵酷似大耳朵的木耳捧在手上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木耳怎么炒都是香甜可口,美味無窮。

3、土雞:洞頭土腳瘦小而精短,羽毛光滑鮮艷,善跑喜飛,體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洞頭土雞以肉質好味道香甜而出名。

特色農業

洞頭鄉洞頭鄉
1、畜牧水產:充分利用甲朵甲烈和一心豐富的天然草場,爭取得到上面扶持,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力爭每年出欄肉牛1200頭,努力打造具有洞頭特色的肉牛品牌。結合當地實際,抓好並逐步推廣“稻—燈—)—菜”生態農業,減少農藥施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並生產出生態、無公害的糧、魚、鴨、蔬菜等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

2、香糯:利用當地所屬高寒山區的氣候條件,種植適應能力強的香糯。香糯每到花開時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收割時田野四周到處散發著陣陣幽香,驅散了忙碌勞作的人們身上的勞累;蒸熟了香糯更是香氣迷人,讓人聞著香味,便已是垂誕欲滴,胃口大開。香糯釀出的糯米酒(重陽酒),口感好,味道香,喝起來有樂不知返之說。

3、田埂米:田埂米是甲朵當地對一種水稻的俗稱。它主要產於高寒山區、風力較大、氣候惡劣的稻田裡,米粒呈紅色,煮熟後亦紅色,釀出酒色紅味香。

旅遊資源

洞頭鄉洞頭鄉
1、響水洞瀑布:響水洞瀑布位於洞頭和滾貝兩鄉交界處,隨著洞頭至平浪聯網路的開通,聞名而至的遊客漸漸增多。響水洞瀑布是因為瀑布落入深洞中發出悠揚歌聲而得名。瀑布從50多米高處傾盆而下,雄偉壯觀。

2、平城古榕:洞頭村平城屯寨子河邊數棵古榕樹,枝葉茂盛,猶如一把把大傘從天而降,古榕下河水清澈見底,一排排大小各異的水車吱吱的轉過不停,通往貴州的洞頭大橋上不時呼嘯而過的車輛,更為古榕增添幾分的現代氣息。

3、山岔自然風光:山岔屯是位於慶林山山腰上的紅瑤寨,坐車從洞頭出發需要50分鐘的時間。這裡風光奇特,有石奇樹特水美特產多之說。怪石嶙峋,其中“太陽門”景點更為奇美;古樹蒼天,其中被稱之為“羅漢松之母”的古松,其形狀奇特優美,千姿百態;水清澈見底,時而順著陡峭的山崖直流而下,時而在深塘中來回周鏇,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山岔還有成片成片的火燒筍林海,在風中猶如千軍萬馬般壯觀。

傳統節日

洞頭鄉洞頭鄉
1、洞頭“二月二”花炮節:洞頭“二月二”遠近聞名,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相傳當地農民為了祈禱來年能風調雨順而舉行的一種祭拜龍王的活動,漸漸地便演變成了今天結親聚友的盛會。“二月二”節目多,內容豐富,有搶花炮、蘆笙踩堂、斗馬、斗鳥等傳統民族體育競技,有籃球賽、桌球賽等現代體育項目。

2、岑碑新和節:“新禾節”也叫吃新節,是苗家預祝豐收的傳統節日,也是娛樂活動的開禁吉日,每逢農曆六月初六開始舉行,慶祝活動一般延續數天。

風味小吃

洞頭鄉酸魚
1、石頭魚:洞頭高安河的石頭奇就奇在燒不炸,於是人們就用這燒不炸的石頭燒得通紅,然後將其放入裝有冷水的鍋頭中,冷水即開,立馬放入燒好的荷花魚,再放入一些野菜,這便是香噴噴的石頭魚火鍋,吃起來真是美不勝收。

2、牛漿:牛漿俗稱牛撇。取上等牛肉料炒熟後,配入多種配料攪拌而成。洞頭的牛漿因洞頭牛肉味美而更加變得味道可口。牛漿有健胃之功效。

3、燒魚:洞頭各族人民勤勞善良、好客大方,每到收割時節,邀請親朋好友,相聚田邊剪禾燒魚。各家各戶幾乎都在春耕之時將荷花魚魚苗放養在各自的承包田里,秋收一到,荷花魚便長有手掌般大,主人家便開田放水,小孩爭先恐後爭搶著抓魚,一條條地串起來耐心地在火炭上烤起來,看著被烤熟得稍有焦黃的荷花魚,聞著陣陣入鼻而至的香氣,你就不油然地舔舔嘴唇了。

4、酸魚:酸魚是將長成的荷花魚剖開曬乾,然後裹起適量的糯米飯和少量的辣椒粉,放入罈子,一年後便可成熟。酸魚在侗家苗寨是作為招待貴客主要菜譜之一,更有說法:沒有酸魚無以結成親家。可見酸魚在侗家苗族不一般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