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

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是德國布蘭登堡州的州府和不隸屬於縣的城市,其北部與柏林相鄰(到柏林市中心約26千米)。波茨坦坐落於哈韋爾河邊,是柏林/布蘭登堡都市地區的一部分,它是布蘭登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波蘭語中波茨坦被稱為Poczdam,在捷克語中被稱為Postupim。二戰期間著名的波茨坦會議,就是在這裡舉行。

基本信息

概述

波茨坦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是德國布蘭登堡州的首府,位於柏林市西南郊,人口14萬(2006年),是二戰末期著名的波茨坦會議的召開之地。古都波茨坦被易北河、哈弗爾河以及眾多的湖泊和森林簇擁圍繞著。城區一半已經遍布賓館、賭場、音樂客和購物中心。布蘭登堡首府波茨坦與柏林僅相距半個小時的高速鐵路的路程。

地理位置

在德國內的位置在德國內的位置

波茨坦位於柏林西南,哈韋爾河中游,其周圍的地理環境是冰川時期造成的湖泊和森林地區,市內谷地與冰川留下來的堆積山丘交替,尤其市南部這個地形特別明顯。努特河在市內注入哈韋爾河。市內還有眾多湖泊和運河。市內最高點海拔114.2米,最低點是哈韋爾河面,海拔29米。

周邊市縣

以下市縣按順時針方向比鄰波茨坦:柏林、波茨坦—中馬克縣(Potsdam-Mittelmark)和哈韋爾蘭德縣

行政區劃

波茨坦的市區分七個居民區:波茨坦、巴貝斯堡、波爾寧(Bornim)、伯恩施太德德累維茨訥德里茲薩克洛夫(Sacrow),這些居民區有些還繼續分小區,此外波茨坦還有九個市區,這些市區本來是獨立的鎮,2003年10月26日被併入波茨坦。這些市區有自己的區議會和區長。按各個區人口不同其區議會的人數從3到9名不同。涉及市區的重大事件必須被區議會聽取。

居民區及其下分的小區

波茨坦
柏林市郊
布蘭登堡市郊
市中心
耶格市郊(Jägervorstadt)
基維特(Kiewitt)
瑙恩市郊
納德里茲
西波茨坦
施拉茨(Schlaatz)
泰爾托市郊
泰姆林市郊
瓦爾斯塔特一區(WaldstadtI)
瓦爾斯塔特二區(WaldstadtII)
野園(Wildpark)
市中心東區
巴貝斯堡
小格林尼克
波爾寧
伯恩斯泰德
德累維茨
星區(Stern)
基爾希斯泰格菲爾德(Kirchsteigfeld)
納德里茲
薩克洛夫

市區
艾伊歇(Eiche)
法爾蘭德(Fahrland)
卡措夫(Kartzow)
克拉姆普尼茨(Krampnitz)
戈爾姆(Golm)
大格林尼克
格魯貝(Grube)
施萊尼茨湖(Schlänitzsee)
納特維德(Nattwerder)
馬奎特
新法爾蘭
薩茨科恩(Satzkorn)
鄂茨—帕倫(Uetz-Paaren)
帕倫
鄂茨

人口

1939年波茨坦合併了當時29,229人的巴貝斯堡後人口首次超過十萬。兩德統一後它的人口一度下降,但是通過吸收其它村鎮以及通過移居到2005年它達到了歷史上最高人口數:14.6萬。

以下表格中列出歷史上的人口發展情況。1833年以前的數據是估計的數據,此後的數據是人口普查或者市政府統計的數據。1843年以前的數據由於其統計方法不一可能有誤。

波茨坦人口發展圖波茨坦人口發展圖

城市發展歷史

早期

7世紀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哈韋爾人在哈韋爾河畔,努特河入口處的對面建立了一座城堡,在993年的一份贈送檔案中首次提到Poztupimi這個名稱。

中世紀時期

1888年的波茨坦地圖1888年的波茨坦地圖

12世紀中,德國人在原來的斯拉夫人的城堡約700米處的過河處建立了一座新城堡,在這座城堡的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居民點,而斯拉夫人的城堡則依然存在。1304年波茨坦被稱為小城市(Stedeken),1317年的一份檔案中稱之為“城堡和小城市”。1345年波茨坦獲得城市權,但很長時間裡一直沒有多少重要性。1573年波茨坦只有2000居民,市內僅有192座房屋。三十年戰爭後這198座房屋中的119座荒廢,市內僅剩下了700人。

17世紀到19世紀

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

1653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開始限制其領地內貴族的權利,專制主義時期開始了。
1660年開始選帝侯腓特烈·威廉開始將波茨坦的城堡改建為王城宮邸波茨坦才得到發展。一開始這個王城宮邸只不過是一個打獵用的行宮,後來變成了普魯士王家的夏宮。波茨坦成為普魯士的一個重要兵營。許多對軍事重要的手工業者在這裡定居。市內的居民數大增,城市不斷擴大。

1745年腓特烈二世國王在市外造了一座人工的葡萄山,圍繞著這座葡萄山他修建了無憂宮、一個大花園和其它建築。19世紀許多官員在波茨坦定居。

進入二十世紀

興登堡與希特勒會面興登堡與希特勒會面

柏林先是普魯士王國、其後是德意志帝國的正式首都,但是宮廷依然駐在波茨坦,許多政府官員也定居於此。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新宮簽署檔案正式宣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威廉二世退位,波茨坦喪失了作為副都的地位。
納粹時期初期,1933年3月21日在波茨坦的兵營教堂中召開了所謂的“波茨坦日”。當時年邁的帝國總統興登堡與帝國總理希特勒握手,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德國軍隊與納粹黨的聯盟的標誌。
1945年4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波茨坦市中心受盟軍轟炸摧毀嚴重。同年4月30日波茨坦被蘇聯紅軍占領。
從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最後一位德國皇儲的宮殿塞琪琳霍夫宮召開了波茨坦會議,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艾德禮聯元首史達林在這裡簽署了波茨坦協定;杜魯門、邱吉爾和當時的中華民國元首蔣介石發表了波茨坦公告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期波茨坦是波茨坦地區的首府。東德政府嘗試消除掉普魯士軍國主義的痕跡。很多歷史建築被夷平,包括一些在戰爭中被嚴重損壞的建築。
位於柏林西南面的波茨坦,緊靠著西柏林。在柏林圍牆建起後,波茨坦不但與西柏林完全隔離,同時與東柏林的通勤時間也大為增加。橫跨哈韋爾河的格林尼克大橋連線著波茨坦和西柏林,是冷戰時期一些被捕間諜互相交換的地點。
兩德合併後它成為布蘭登堡的州府。此後有眾多計畫以恢復城市的本來面貌,包括波茨坦皇宮和兵營教堂。

與其他地區的合併

在19世紀末為止波茨坦的市區相當小,由於市內建築的需要市區多次擴張,主要方法是將周圍的莊園合併到市區內。1928年無憂宮及其花園以及許多周圍的島嶼、莊園被合併入市區。從1935年開始周圍的村鎮(有時強迫性地)也被合併入市區。最後一次合併是2003年10月。

宗教

一開始波茨坦屬於布蘭登堡教省。1541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引入宗教改革,波茨坦改為新教,其中信義宗占多數,少數屬於歸正宗。
1817年這兩個教派合併,普魯士國王成為其領袖。1918年開始布蘭登堡的新教教會成為德國新教教會的一部分,1947年開始它是東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從2004年開始是全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波茨坦除有屬於新教教會的教會外還有一些屬於自由教會的教會
自從波茨坦成為兵營城後市內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從1722年開始市內也有天主教的組織。從1821年開始波茨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機構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茨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為大主教,波茨坦是這個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波茨坦還有兩個猶太教組織,其中一個屬於德國猶太人總會(ZentralratderJudenin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員,另一個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此外波茨坦還有一個屬於革新猶太教的亞伯拉罕—蓋格—學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國唯一的一個培養拉比的學院。
波茨坦80%的居民不信教。

政治發展史

從1345年開始市內有一位市長,從1465年開始可以證實市內有一個市議會。在16世紀和17世紀裡議會有四到五個成員(包括市長)。後來城市一般受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影響。從1722年開始老城和新城分別有其自己的長官。從1809年開始波茨坦不再律屬於一個縣,市內最高長官是市長,此外還有一個選舉出來的市代表議會
納粹時代市長直接由納粹黨任命,市代表議會被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占區里成立了一個市議會,並從中推出一位市長。市議會是市民從民族陣線設立的名單中選舉而出。兩德合併後市議會由市民自由選舉而出,它是市政府的最高機構。最近的一次選舉是2003年10月26日,議會的當選期為五年。
市長由市民直接選舉而出,最近的一次選舉是2002年9月22日,由於當時沒有候選人得以獲得絕對多數,最後市長是於當年10月27日在首選得分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中決定的。

著名歷史事件

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
1945年波茨坦會議開幕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但在遠東對日作戰還在激烈進行。為了商討對德國的處置問題和解決戰後歐洲問題的安排,以及爭取蘇聯儘早對日作戰。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蘇3國首腦杜魯門邱吉爾(7月28日以後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史達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戰時第3次會晤,史稱“波茨坦會議”或“柏林會議”。經過爭論與協商,在一些主要問題上達成了協定。

關於蘇、美、英、法4國占領德國的基本原則是:應使德國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肅清納粹主義,消滅壟斷集團,重建德國經濟。關於德國戰爭賠償問題,最後商定賠償應由每個占領國從自己的占領區徵收,蘇聯還從西方占領區取得所拆遷的德國工業設備的25%,其中10%是無償獲得,15%用糧、煤交換。

會議承認了新成立的波蘭全國統一臨時政府,並確定了波蘭的疆界問題,會議決定設立蘇、美、英、法、中5國外長會議,負責準備同歐洲戰敗國的和約。此外還討論了對意、羅、保、匈、芬等國的政策及其加入聯合國組織的問題。

7月26日,以美、英、中3國宣言形式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宣布了盟國占領日本後將實施的基本原則,並重申《開羅宣言》必須實施。8月2日,《蘇英美三國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簽字。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波茨坦會議期間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發表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由美國起草,英國同意。中國沒有參加會議,但公告發表前徵得了它的同意。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公告共13條,主要內容有:盟國將予日本以最後打擊,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投降後,其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指定的島嶼;軍隊完全解除武裝;戰犯交付審判;日本政府必須尊重人權,保障宗教、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但容許保持其經濟所需和能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準其獲得原料和資源,參加國際貿易;在上述目的達到和成立和平責任政府後,盟國占領軍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

宗教

老明信片上的波茨坦市容老明信片上的波茨坦市容
一開始波茨坦屬於布蘭登堡教省。1541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引入宗教改革,波茨坦改為新教,其中信義宗占多數,少數屬於歸正宗。
1817年這兩個教派合併,普魯士國王成為其領袖。1918年開始布蘭登堡的新教教會成為德國新教教會的一部分,1947年開始它是東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從2004年開始是全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波茨坦除有屬於新教教會的教會外還有一些屬於自由教會的教會。
自從波茨坦成為兵營城後市內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從1722年開始市內也有天主教的組織。從1821年開始波茨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機構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茨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為大主教,波茨坦是這個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今天波茨坦還有兩個猶太教組織,其中一個屬於德國猶太人總會(ZentralratderJudenin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員,另一個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此外波茨坦還有一個屬於革新猶太教的亞伯拉罕—蓋格—學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國唯一的一個培養拉比的學院。
波茨坦80%的居民不信教。

市徽

市徽市徽

波茨坦的市徽低色是金色的,圖案是一個向左邊看的紅色的鷹,鷹的喙和爪是黑色的,鷹身上有黃色的平行四邊形作為羽毛的示意。徽上有一個帶有五個輪齒的、彎的、城堡式的冠。市旗是紅白色的,前方是市徽。

基礎設施

交通狀況

由於離柏林很近,因此通過高速公路赴波茨坦非常方便。在西部和南部直接與所謂的柏林環相接,向東與通向柏林市中心的高速公路A115相連。三條聯邦公路經過波茨坦市區。
通過鐵路赴波茨坦也很方便。從波茨坦出發的鐵路可通往柏林各重要車站(如亞歷山大廣場、柏林中央車站、動物公園車站)、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於特博格、德紹、布蘭登堡和亨尼希斯多夫。波茨坦的鐵路屬於柏林鐵路樞紐的一部分。
市內交通除有柏林城鐵(S-Bahn)的S7線外,還有眾多路面電車和巴士。波茨坦內有21條巴士線通往市內各區及包括斯潘道在內等鄰近地區,亦可利用685號巴士線從中央車站往來無憂宮。路面電車則將波茨坦中央車站跟舊城區及其他近郊相連起來。所有公共運輸的車票均由柏林—布蘭登堡交通聯盟所管轄,同時亦屬於柏林都市交通系統的C收費區範圍內,故此乘客可利用任何於柏林收費系統內標示可前往C區的車票前往波茨坦。

媒體

波茨坦有一份地區性的報紙《波茨坦最新新聞》,此外地區性的報紙《麥爾克通報》也有一個波茨坦版本。柏林—布蘭登堡電台在波茨坦有一個播音台,此外當地還有一些私辦的電台。波茨坦市內有一個當地的電視台。從1997年開始市內還有一份免費的、介紹當地活動、娛樂節目、飯店的月刊。

教育與研究機構

波茨坦大學於1991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布蘭登堡州立高等學校,1950年代初這個高等學校被改名為卡爾·李卜克內西師範學院,它是東德最大的師範學院。
此外市內還有一個1954年成立的德國電影高校,1985年改名為波茨坦電影和電視高等學校。
波茨坦大專是一個比較新的高等學校。
哈索—普拉特納研究所(Hasso-Plattner-Institut)是一個私立學校,它培養軟體系統技術的學士和碩士。
此外下列研究機構位於波茨坦:
弗朗霍夫套用多聚體研究所
馬克斯—普朗克膠體和界面研究所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分子生理學研究所
波茨坦地質研究中心
以及一些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的機構

文化和風景名勝

劇院

波茨坦的漢斯-奧托劇院於2006年9月完工
市內有一些表演隊

博物館和紀念館

波茨坦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
城市歷史博物館
1944年7月20日紀念館
林登街54號紀念館(原國家安全部監獄)
格里尼克橋歷史展覽
布蘭登堡-普魯士歷史展覽
楊·波曼樓(荷蘭區歷史和建築展覽)
亞歷山德洛娃博物館(俄羅斯區歷史和建築展覽)
波茨坦電影博物館
磨博物館
柏林城市快速列車博物館
幼稚園博物館
克格勃監獄紀念館

建築和公園

無憂宮公園
無憂宮
新倉庫
畫廊
中國房
和平教堂
新宮
古廟
友好廟
羅馬浴池
夏洛滕霍夫宮
橙園城堡
貝爾維德宮
龍房
古磨
伯恩斯泰德皇家莊園
俄羅斯區
東正教教堂
貝爾維德宮
波摩納廟
老市政府
幸運門
英根海姆別墅
前大軍隊孤兒院
無憂公園的機械房
荷蘭區
格里尼克橋
新公園
大理石宮
塞琪琳霍夫宮
農莊
巴貝斯堡公園
巴貝斯堡宮
小宮
蒸汽機房
水手房
弗拉托夫塔
水渠系統
教堂
聖尼古拉
聖彼得和保祿
法國教堂
拯救教堂
薩克洛夫門教堂
無憂公園和平教堂
兵營教堂(二戰後被拆毀)

城門

布蘭登堡門
瑙恩門
獵手門
柏林門(部分被存)
新城門(部分被存)
新巴貝斯堡別墅區
愛因斯坦
友誼島
波茨坦悠閒公園
波茨坦人民公園

其它名勝

波茨坦廣場

波茨坦生態圈
植物園
巴貝斯堡電影公園
野物公園
城市運河

定期活動

每年一度的公園夜
波茨坦舞蹈日
劇院節
聖誕市場和鬱金香市場
國際大學生電影節
公園表演

體育

足球隊、女子足球隊、橄欖球隊等。

音樂

波茨坦有一些樂隊和定期的音樂節。

著名人物

以下人物是在波茨坦出生的:
1767年6月22日:威廉·馮·洪堡,德國學者和政治家
1770年8月3日: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魯士國王
1801年9月21日:莫里茨·赫爾曼·馮·雅科比,工程師和物理學家
1804年12月10日:卡爾·古斯塔夫·雅科布·雅科比,數學家
1821年8月31日:赫爾曼·馮·亥姆霍茲,醫生和物理學家
1831年10月18日:腓特烈一世,普魯士國王
1834年2月16日:恩斯特·海克爾:哲學家
1859年1月27日:威廉二世,德國皇帝
1882年1月23日:馬丁·斯坦基,德國佛教學者和作家
1892年1月22日:康拉德·維德,演員
1934年9月2日:席拉·貝歇,攝影師
1944年11月18日:沃夫岡·卓普,服裝設計師
1953年12月29日:馬蒂亞斯·普拉策克,政治家,布蘭登堡州州長
1974年,安特耶·拉維克·施圖伯爾,作家

姊妹城市

波茨坦有下列姐妹城市:
奧伯萊(波蘭),從1973年開始
波比尼(法國),從1974年開始
捷瓦斯基拉(芬蘭),從1985年開始
波恩(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從1988年開始
佩魯賈(義大利),從1990年開始
蘇族瀑布(美國南達科他州),從1990年開始
琉森(瑞士),從2002年開始

德國名城

德國在近20多年裡大規模地進行城市更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更合理、公共基礎設施更齊全,居民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

德國行政區劃

巴伐利亞 | 柏林| 布蘭登堡 | 不萊梅| 漢堡| 黑森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 | 下薩克森 | 巴登-符騰堡| 薩爾| 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萊茵蘭-法耳茨|圖林根|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薩克森-安哈特 |薩克森
行政區上弗蘭肯行政區| 下弗蘭肯行政區| 中弗蘭肯行政區| 上普法爾茨行政區| 上巴伐利亞行政區| 下巴伐利亞行政區| 施瓦本行政區| 吉森| 卡塞爾| 達姆施塔特|弗萊堡行政區| 卡爾斯魯厄行政區| 斯圖加特行政區| 蒂賓根行政區| 德勒斯登| 開姆尼茨| 萊比錫
市、縣安貝格市| 安斯巴赫 | 奧格斯堡市| 阿沙芬堡市| 班堡市| 拜羅伊特市| 科堡市| 埃爾朗根市| 菲爾特市| 霍夫市| 肯普滕市| 維爾茨堡市| 魏登市| 施特勞賓市| 帕紹市| 雷根斯堡市| 羅森海姆市| 施瓦巴赫市| 施韋因富特市| 慕尼黑市| 梅明根市| 紐倫堡市蘭茨胡特| 因戈爾施塔特| 考夫博伊倫市| 安斯巴赫市| 因戈爾施塔特市| 新烏爾姆| 艾希施泰特縣| 埃伯斯貝格縣| 埃爾丁縣| 阿爾多廷縣| 奧格斯堡縣| 安斯巴赫縣| 艾施河畔諾伊施塔特-巴特文茨海姆縣| 安貝格-蘇爾茨巴赫縣| 艾夏赫-費里德貝格縣| 阿沙芬堡縣| 埃爾夫特施塔特| 因河畔米爾多夫縣| 新烏爾姆縣| 哈弗爾河畔布蘭登堡 | 科特布斯| 波茨坦| 韋茨拉爾| 奧芬巴赫| 威斯巴登| 巴登-巴登市| 弗賴堡| 海爾布隆縣| 卡爾斯魯厄| 曼海姆[地名] | 普福爾茨海姆 | 斯圖加特| 烏爾姆| 奧芬堡| 伊本比倫| 伊瑟隆| 凱撒斯勞滕| 亞琛| 許爾特| 維利希| 耶拿| 山地-多瑙縣| 比伯拉赫縣| 伯布林根縣| 博登湖縣| 布賴施高縣| 卡爾夫縣| 埃門丁根縣| 恩茨縣| 埃斯林根縣| 弗羅伊登施塔特縣| 格平根縣| 海登海姆縣| 海爾布隆| 荷亨洛赫縣| 康斯坦茨縣卡爾斯魯厄縣| 羅拉赫縣| 路德維希堡縣| 美因-陶伯縣| 內卡爾-奧登瓦爾德縣| 奧特瑙縣| 奧斯塔爾伯縣| 拉施塔特縣| 拉芬斯堡縣| 雷姆斯-穆爾縣| 萊茵-內卡爾縣| 羅伊特林根縣| 羅特魏爾縣| 羅伊特林根| 佐勒納爾布縣| 瓦爾茨胡特縣| 圖特林根縣| 蒂賓根縣| 錫格馬林根縣| 施韋比施哈爾縣| 茨維考| 奧斯納布呂克| 帕紹| 普爾海姆| 普勞恩| 榮-格拉伯菲爾德縣| 薩克森州| 施萬多夫縣| 施韋因富特縣 | 施特勞賓-博根縣| 施塔恩貝格縣| 上阿爾高縣| 薩爾布呂肯 | 施派爾| 施托爾貝格| 什未林| 施韋比施格明德| 施韋因富特| 索林根| 薩爾茨吉特| 施特拉爾松| 聖奧古斯丁| 圖林根| 特勞恩施泰因縣| 特羅伊斯多夫| 特里爾|瓦爾德納布河畔諾伊施| 外阿爾高縣| 魏爾海姆-雄高縣| 維爾茨堡縣| 文西德爾縣| 魏森堡-貢岑豪森縣| 威廉港| 翁納縣| 維爾茨堡| 伍珀塔爾| 沃爾芬比特爾| 韋塞爾| 魏布林根| 魏瑪| 沃爾夫斯堡| 維滕| 沃爾姆斯| 新明斯特| 辛德林根| 希爾登| 錫根| 新布蘭登堡| 伊爾姆河畔普法芬霍芬| 帕紹縣| 帕德博恩|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縣|蘭茨胡特市| 利希騰費爾斯縣| 蘭茨胡特縣| 羅森海姆縣| 羅塔爾-因縣| 林道縣| 雷根斯堡縣| 羅特縣| 雷根縣| 呂訥堡| 路德維希堡| 呂登沙伊德| 朗根哈根| 利普施塔特| 路德維希港| 呂塞爾斯海姆| 呂嫩| 羅森海姆| 雷克林豪森| 羅斯托克| 雷姆沙伊德| 林根| 拉廷根| 勒沃庫森| 呂貝克| 雷根斯堡| 賴訥| 朗根費爾德|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 米斯巴赫縣| 慕尼黑縣| 美因-斯佩薩特縣| 米爾騰貝格縣| 慕尼黑| 馬格德堡| 門登| 明斯特| 明登| 美因茨| 馬爾堡| 門興格拉德巴赫| 米爾海姆| 默爾斯| 馬爾| 梅爾布施| 紐倫堡| 諾伊堡-施魯本豪森縣| 紐倫堡縣| 諾伊馬克特縣| 諾特霍恩| 諾伊維德| 諾伊斯| 諾德施泰特| 內卡河畔埃斯林根| 埃爾朗根-赫希施塔特| 阿恩斯貝格| 埃姆登| 埃爾朗根| 奧格斯堡| 奧伯豪森| 埃爾福特| 奧伊斯基興| 埃森| 埃施韋勒| 阿沙芬堡| 奧爾登堡| 不萊梅| 波鴻| 波恩| 巴特特爾茨-沃爾夫拉| 貝希特斯加登縣| 巴特基辛根縣| 巴姆貝格縣| 拜羅伊特縣| 巴特霍姆堡| 博特羅普| 博肖爾特| 班貝格| 比勒費爾德| 貝格卡門| 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 不萊梅哈芬| 不倫瑞克| 巴登-巴登| 巴特薩爾楚夫倫| 拜羅伊特| 貝格海姆| 策勒| 多瑙河畔迪林根縣| 多瑙-里斯縣| 丁戈爾芬-蘭道縣| 達豪縣| 東阿爾高縣| 蒂申羅伊特縣| 代根多夫縣| 多特蒙德| 代特莫爾德| 杜伊斯堡| 德紹| 德爾門霍斯特| 多斯滕| 杜塞道夫| 丁斯拉肯| 德國科隆| 迪倫| 蒂賓根| 多馬根| 弗萊堡| 法蘭克福| 弗賴辛縣| 菲爾斯騰費爾德布魯克| 弗賴永-格拉費瑙縣| 福希海姆縣| 菲爾特縣| 費爾貝特| 弗倫斯堡| 菲林根-施文寧根| 菲爾特| 腓特烈港| 富爾達| 弗萊貝格
菲爾森| 哥廷根| 格拉德貝克| 格雷文布羅伊希| 蓋爾森基興| 格爾利茨| 格平根| 格賴夫斯瓦爾德| 古默斯巴赫| 格拉| 霍爾斯坦| 海德堡| 漢堡| 哈斯貝格縣| 霍夫縣| 赫滕| 哈梅爾恩| 哈根| 漢諾瓦| 哈雷| 黑爾福德| 黑爾訥| 哈姆哈廷根| 哈瑙| 哈根市| 基欽根縣| 加爾米施-帕騰基興縣| 金茨堡縣| 加布森| 居特斯洛| 基爾[德國]| 庫爾姆巴赫縣| 克羅納赫縣| 卡姆縣| 凱爾海姆縣| 科堡縣| 康斯坦茨| 科布倫茨| 克彭| 庫克斯港|肯普滕| 克雷費爾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