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綠陣營

泛綠陣營

泛綠,也稱泛綠陣營、泛綠軍、綠軍、綠營,這個稱法出現在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權宜性的用法,指稱傾向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政黨和社團,如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建國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北社、台灣南社等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多與泛藍作為比較之用。

泛綠陣營泛綠陣營
泛綠,也稱泛綠陣營、泛綠軍、綠軍、綠營,這個稱法出現在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權宜性的用法,指稱傾向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政黨社團,如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建國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北社台灣南社等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多與泛藍作為比較之用。

泛綠或泛藍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堅持的程度)而有深綠、淺綠、淺藍、深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伸,還有“綠委”(泛綠陣營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軍民眾”、“綠皮藍骨”(指擁有泛綠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等用法。

概念

泛綠陣營李登輝
“泛綠”是一種概略的政治傾向,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泛綠陣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之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綠陣營主張台灣正名、強調台灣本土意識與台灣優先。近年來由於民進黨執政,並強調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不再公開場合上強調台灣獨立,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不爭的現狀。

其中民主進步黨在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成為中華民國執政黨,但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失利,使得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同時泛綠執政期間在立法院一直為少數陣營,在國會改選後縮減至目前僅占立法院總席次的四分之一;此外台聯於2007年宣布轉型為非藍非綠,中間偏左,並否認屬於泛綠陣營。但包括立院總召等核心黨公職仍以“泛綠”號召選民支持,媒體也仍以泛綠視之。

沿革

泛綠陣營陳水扁
泛綠的前身在政黨輪替前主要是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則主要承襲自戒嚴時期的黨外,亦即非國民黨籍的政治參與者。但民進黨與“黨外”並沒有完全的承繼關係,若干偏向統派的黨外勢力與社會運動人士並未加入民進黨。

另外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政治主張

泛綠的政治主張為台灣主體意識,以台灣在政治上獲得完整主權並擺脫中國外在箝制為目標,成為一獨立自主的國家。此外也主張對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罪行實現“轉型正義”(公開審判與賠償)、尊重絕對民權、黨內政治多元化、維持台灣文化多樣性、台灣本土價值優先;同時也承襲過去國民黨的親美反共意識型態。

泛綠與泛藍

在許多泛綠人士眼中,國民黨威權體制的專制獨裁與共產黨、法西斯等獨裁政權一樣,但是囿於權力不足,以及維持台灣政局上的平衡,難以清算其獨裁罪惡;除了不斷在立法院提出相關限制法令及不當黨產追討外,並在選舉期間藉此號召爭取民眾支持。

也因為國民黨過去的威權統治,一些深綠支

泛綠陣營中華民國國旗
持者對於中華民國不感認同,甚至部分更有厭惡態度,認為中華民國政權是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統治延續。(一些泛綠人士更認為在台灣總統民選前,在台灣的統治政權全部都是殖民政權,差別是在於統治能力)。

不過泛綠人士大致上對中華民國沒有特別的厭惡感,對於中華民國的立場大致上來說以中華民國是反共的重要工具,並且中華民國為台灣現行使用的國號,而給予一定的尊重;泛綠也厭惡中華人民共和國打壓中華民國,認為中華民國的未來必須由台灣人(而非中國人)決定;泛綠對中華民國國旗的態度是冷淡看待,然而在國際場合則樂見之,以其在外交場合上與中國抗衡。而泛綠人士最終希望能將“中華民國”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

台海問題的政經態度

泛綠陣營台灣海峽
泛綠對中國經貿的態度有“戒急用忍”及“強本西進”兩派;在民進黨執政初期,政策上的宣示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近年的宣傳則轉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強本西進,根留台灣”,反對台商對中國過度的投資策略。但是民進黨執政期間的兩岸經貿策略一直是漸進開放。

三通中最有象徵意義的客運直航中,泛綠偏向支持直航以使用國際機場為主,並以國防安全、台北市民權益及經濟效應為負數為由反對松山機場等國內機場直航,並希望能廢除松山機場。

不過許多泛綠人士(包含深綠)也不反對以歐盟模式跟中國進行統合(前提是台灣必須為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也有一些泛綠人士不反對以兩國論為前提與中國民主統一。而在1990年代,泛綠刻意淡化其台灣獨立立場,但民進黨取得執政權、直接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後,泛綠的台灣獨立立場便趨於明確,如民進黨於2002年所提出的兩岸“一邊一國”論點。

泛綠陣營的對外態度

泛綠陣營泛綠陣營
泛綠陣營的國際外交主要以“結盟世界民主國家,對抗共產中國”為基調,主張在友好同盟的理念下拓展對外關係,不過在對美關係上由於政府雙方的溝通管道不良,以及美國政府對泛綠推動台獨的疑慮,在雙方涉外關係上時有歧異甚至外交紛爭。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政府藉由總統直選、公民投票等民主程式的手段為後盾,以政府形式重新規劃泛綠在美國政治活動的戰略(國民黨美國已經有相當良好的聯繫管道,這是泛綠難以追趕的,甚至泛藍會成為泛綠與美溝通的障礙)。國防政策大體上承襲國民黨時代的政策(如泛藍反對的軍購案是國民黨執政時代提出的);外交政策則是調整過去的金援外交手法、轉向為幫助邦交國基層人民。

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

選票實力

1、民進黨方面:民進黨自1986年成立後,其在歷屆“立委”選舉中的得票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在縣市長選舉中的得票率保持在40%左右,但2000年3月上台後,通過不斷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資源積極發展基層實力,表現在選票上的實力有所上升。如在“立委”選舉方面,在1998年第四屆“立委”選舉得票率為29.56%,2001年第五屆“立委”選舉得票率為33.38%,獲得“立法院”87個席次,首度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2001年第14屆縣市長及2002年台北高雄市長選舉中的平均得票率為45%左右,握有11個縣市的地方執政權。

2、台聯黨方面:2001年8月,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

泛綠陣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以宣揚“激進台獨”主張為宗旨的台聯黨打著“幫陳水扁穩定政局”的旗幟成立後,於該底的“立委”選舉中獲得7.76%的選票,取得“立法院”13個席次,並以“友軍”之姿,與民進黨在“立法院”展開全面合作,增強了陳水扁掌控政局的能力。此外,台聯黨成立後不遺餘力地推行“急獨”路線,逐漸成為島內外“激進台獨勢力”的大本營與“總代表”。“台獨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醫界聯盟”,以及近年成立的台灣南社、北社、東社、中社等島內外“激進台獨”社團紛紛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聚集到台聯黨旗下。

3、“獨派”組織完成了集結。今年2月“國親合、連宋配”成局後,給陳水扁競選連任帶來了強大的威脅,使島內外“台獨”勢力極為焦慮。不僅李登輝一再對外宣稱,“只有陳水扁連任才能保住本土政權,連宋當選將使本土政權斷根”,“不管阿扁做得好不好都必須全力支持他”,並發動台聯黨、“李登輝之友會”、“群策會”、“李登輝學校”等系統全力“挺扁”。“獨派”團體更公開鼓吹,“明年總統選舉是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戰爭,是獨立統一的對決,台灣人不能在這場戰爭被打敗”等等。為幫陳水扁助選、造勢,島內“獨派”組織除在9月6日發動“台灣正名運動”10萬人大遊行,10月25日發動高達15萬人的“公投制憲”大遊行,120多個“獨派”組織還於10月31成立了以李登輝為總召集人的“全台挺扁總會”,計畫於明年2月28日舉行第三波的“保衛本土政權”百萬人大遊行。台聯黨社會發展部主任蕭貫譽指出,“全台挺扁總會”成立的宗旨與目的在號召泛綠大團結,全力捍衛台灣本土政權明年贏得“總統”大選,全力支持陳水扁連任成功。

泛綠陣營完成集結後,除在縣市長選舉得票率方面已達到45%,在“立委”得票率方面,加上台聯黨以及一些已加入泛綠陣營的無黨籍“立委”的選票,總體實力也已接近45%。

選民結構

泛綠陣營泛綠陣營
根據島內各個民調結構近年來所做的民調顯示,泛綠軍選民的主要特徵為:八成以上為本省閩南籍選民,居住在中南部縣市,60歲以上、教育程度偏低、社會地位低的選民占多數,在政治立場上則大多傾向“獨立”、自我認同為“台灣人”。由於泛綠選民大多具有濃烈的台灣“本土意識”,且知識層次較低、自主性差,因而極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控制進行非理性的投票。除了極少數人會因某些特定因素不投票或轉向其它候選人,絕大多數人都會以意識形態作為投票的主要考量對象,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據民調顯示,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有高達92%的民進黨支持者投給了黨籍候選人陳水扁。

雖然民進黨上台以來,島內經濟景氣長期低迷、失業率不斷升高,泛綠大票倉南部地區的失業率更高居全台榜首,但對泛綠支持者而言,這一切都是可以諒解的,且愈往南走愈可聽到民眾體諒執政黨的聲音。有失業者說“又不是沒過過苦日子”,有知識分子表示,“雖然對民進黨也有不滿,但在情感上仍無法將票投給外省人”,有農民甚至表示“即使是吃鹽水泡飯也要票投陳水扁”。對民進黨支持者而言,不論經濟有多壞,民進黨施政能力多差,但在摻入族群感情因素後,尤其是民進黨一再煽起統獨矛盾與族群分歧時,不但不會動搖其立場,反而會堅定其支持信念。針對2004年“總統”選舉所做的民調顯示,目前已有高達九成的民進黨支持者將力挺陳水扁。

主要資源

民進黨上台後,不僅擁有寬廣的政治“舞台”,掌握了政治經濟軍事財政社會等資源的重新分配權,更掌控了警、檢、法、調等“國家暴力”機器,為陳水扁競選連任提供極為有利外部條件。

1、擁有寬廣的表現舞台。作為台灣地區的最高領導人,陳水扁成為一切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中心,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吸引媒體與民眾的關注,具所謂的“元首新聞價值”,有利於陳水扁以“總統”身份不時拋出議題、主導選戰節奏。

2、掌握豐富的行政資源。陳水扁不僅可以挾帶行政資源,到全台各個鄉鎮“走透透”,直接撥給地方各種小型工程補助款,爭取地方基層政治人物的支持,更可以通過提高各種老農津貼、敬老津貼等補助,大肆向選民進行“政策買票”,拉攏、收買選民

泛綠陣營台灣日報

3、全面掌控輿論導向。民進黨當局不僅掌握公營媒體機構與《自由時報》《台灣日報》等“獨派”媒體的輿論導向,還可以利用補助經費、提供廣告及貸款等手段操控商業媒體。如東森新聞集團中天電視《中國時報》等商業媒體為了獲得當局的補助、貸款與廣告業務,報導傾向開始逐步倒向民進黨。在民進黨當局的操控下,媒體在報導選舉新聞時不僅誇大對陳水扁有利的一面,低調處理對其不利一面,發表傾向民進黨的社論,對泛藍陣營則多采負面報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水扁以“國家元首”身訪出訪巴拿馬“過境”美國時,島內媒體更是大肆炒作、渲染陳“過境”取得的成功與突破性進展,大大拉抬了陳的選情。

4、建構了新的政商關係網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大部分工商界人士都與國民黨關係密切,支持民進黨的僅為部分傾向“台獨”的大企業及中小企業主。民進黨上台後,不僅全面“綠化”公營企業,一些長年支持民進黨的大企業、中小企業紛紛浮上檯面,成為“綠色新貴”,部分傾向國民黨的大財團也開始向民進黨靠攏、疏遠國民黨,一個以“扁政府”為軸心的新政商網路逐步形成,為陳水扁謀求連任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5、掌握了司法工具。由於執政黨掌握了檢、警、調、法等“國家暴力”機器,民進黨不僅可以通過選擇性辦案打壓對手,並可以對部分有案在身的在野黨人士進行司法恫嚇。目前,陳水扁不僅積極重新偵辦2001年初已經偵結的“興票案”,試圖再一次打壓、抹黑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民進黨近期還針對泛藍的一些有案在身的“立委”、政治人物進行司法恫嚇,要求其“帶槍投靠”或不積極為連宋輔選,否則難逃“牢獄之災”。此外,對於與李登輝難脫干係的“新瑞都弊案”、“國安局密帳弊案”以及“拉法葉軍購弊案”等大案,為了避免在選前衝擊扁李關係,動搖泛綠陣營軍心,民進黨當局極力避免案情向上發展,以免牽扯上李登輝。

民進黨

泛綠陣營民主進步黨
1986年9月28日,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張“台灣獨立”的各股“黨外”勢力合組建成“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打破了國民黨長期“一黨專制”的局面。民進黨成立後,一直穩步發展,並在2000年3月的“總統”選舉中,因國民黨陣營的分裂而漁翁得利,一夕之間成為執政黨。

政策主張:自成立以來,追求“台灣主權獨立”始終是民進黨為之奮鬥的基本目標。其政策主張具體有:

(一)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自年成立之日始就帶有嚴重的分離傾向,聲稱“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並於1991年將“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基本綱領”列入黨綱,叫囂“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依據國際法原則重返國際社會”,“兩岸依據國際法在國與國的關係下發展關係”等等,蛻變為地地道道的“台獨黨”。在島內外各種局勢的影響下,民進黨近年來對“台獨黨綱”進行了一些淡化處理,並於1999年5月8日提出了所謂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逐步由過去叫囂“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轉變為鼓吹“維持現狀就是獨立”的“事實台獨”,聲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附屬島嶼;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2000年3月上後,陳水扁鑒於民進黨實力有所增長,於2002年8月3日拋出了“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謬論,徹底暴露了“台獨”真面目。

民進黨並將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列入於該黨“外交”之中,宣稱海峽兩岸“應以平等地位進行和平競爭”,透過全方位對話,尋求深切互相了解與經貿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構,以期達成雙方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二)在“外交”方面:宣稱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目標。對外不再堅持使用“中華民國”,並以各種不同名稱,廣泛參與各類官方及非官方國際組織。

(三)在政治方面:實行美國式的民主自由政治體制,“排除任何形式的暴力與專制”,建立“以多數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決定為基礎的法政秩序”,“保障基本人權、國民主權權力分立與制衡、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獨立、政黨平等與自由”等等。

(四)在文化方面:發展“新國民意識”,推動中國小教育教材本土化,重塑台灣民眾對台灣歷史文化的認知。

台灣團結聯盟

泛綠陣營台聯
2001年8月12日,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以延續“兩國論”分裂路線為宗旨的“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黨”)正式成立,並在2001年底“立委”選舉中獲得13個席次,成為“立法院”第四個政黨。進入“立法院”後,為搶攻島內“急獨”票源、主導台灣政局走向、阻撓兩岸關係的發展,“台聯黨”一再拋出各種“激進台獨”主張,逐漸成為島內“激進台獨”勢力的總代表。

政策主張:以維護李登輝分裂路線為使命的台聯黨成立後,不遺餘力地推行“激進台獨”路線,獲得島內外“激進台獨勢力”的掌聲,認為其才是真正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政黨,“台聯黨”也由此取代日漸式微的“台教會”、“建國黨”等“激進台獨”組織,成為“激進台獨勢力”的總代表。

(一)大肆鼓吹“改國號、制定新憲”。“台聯黨”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世界;台灣現狀的任何變更,都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民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應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制定‘台灣基本法’;台灣的未來就是‘一邊一國’,兩岸關係應該是‘兩國關係’”等等。“台聯黨”不僅在“立法院”積極推動“公投立法”,還集合島內“台獨”組織發動“台灣正名運動”大遊行,要求將一切冠有“中國/China”的社團、公司等全部改名為“台灣”,將“國號”改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等等。

(二)阻撓發展兩岸經貿。為防堵兩岸經貿、人員交流的快速發展增強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向心力,李登輝、“台聯黨”極力反對鬆綁“戒急用忍”、反對開放兩岸直接“三通”。叫囂“鼓吹加速三通,等同鼓吹加速統一”,兩岸若要就“三通”進行談判,必須在“國與國”的基礎上進行。

(三)在意識形態領域加速灌輸“台獨認同”。在李登輝主政的12年間,為斬斷台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李不斷在意識形態領域向台灣民眾灌輸“台獨意識”。下台後,李登輝更是不遺餘力地鼓吹台灣應加速培育台灣民眾的“建國意識”。李登輝聲稱,當前台灣最大的危機在於“國家認同”出現混淆,“要擺脫一個中國的糾纏,台灣內部必須有認同台灣的國家意識”。李登輝、“台聯黨”還鼓吹要徹底在思想、文化上與中國劃清界線,鼓動“教育部”全面揚棄過去中國小史地教材的“大中國”觀點,並要求在中國小推廣鄉土語言教學,將閩南話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等等。

建國黨

泛綠陣營建國黨
1996年10月6日,島內“激進台獨”分子因不滿民進黨淡化“台獨”色彩進行政黨轉型,而組建所謂的“建國黨”(英文名稱為TaiwanIndependenceParty,簡稱TAIP)。

政策主張:實現所謂“台獨建國”是“建國黨”的核心理念,該黨成立以來,便大肆宣揚“台獨”思想、鼓吹“台獨”謬論。主要內容為:

(一)鼓吹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共和國”。該黨妄稱“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時就已經消亡,國民黨政權對台灣的統治是非法統治”,必須“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並以“台灣共和國的名稱,取代中華民國國號”。“中華民國憲法”也是“非法”,因而主張從根本上廢除“中華民國憲政架構”,制定“新憲法”。在兩岸關係的定位上,“建國黨”明確將其定位為“國家與國家間關係”,叫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與治權從未及於台灣,台灣主權及治權亦不及於中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而非中國的一省”。“台灣與中國應建立和平國際關係”,“政治文化經濟等一切交流,必須在國對國的對等關係上進行”。

(二)鼓吹建造新的台灣文化。該黨聲稱要重新“建造新的台灣文化”,要“透過文化的力量,從根本尋回以台灣為主的歷史、文學、藝術等等的台灣意識!透過文化的力量,將數百年來不斷被外來政權壓縮、扭曲而變形的台灣,重新扶正。!”該黨並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主張。一是在學校的文化教育上,要以“台灣主體論”大幅修改中國小課程,要“建立起以台灣為主體的觀念,讓台灣人成為台灣歷史的主角,至於中國歷史則應退居配角,回到它本來的外國史地位”。並稱在實現“獨立建國”前,堅決反對承認中國大陸學歷。二是重新定義並推舉“台灣英雄”,將鄭南榕、陳智雄等“台獨”分子都列為“英雄”,將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都剔除在外。三是極力鼓吹“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宣稱“台灣文化永遠只是台灣文化,它與中國文化有某些關連,卻絕不屬於中國文化的支流;在文化層次里,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在地理人民政治層面,也是如此,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該黨並鼓吹要透過認識本土歷史與地理相結合,讓民眾在內心深處接受“台獨”觀念,實現“腦內台獨革命”,促進台灣文化的“新生”,以堅定台灣民眾“保衛台灣”的決心。

(三)推動台灣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該黨聲稱,“台灣外交的困難在於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因此台灣應以“台灣共和國”名義申請新加入聯合國,爭取“國際地位”,並稱這是為了“表明我國的申請加入和舊中國的國共糾葛無關,也不是向中國的挑戰,只是要國際社會接受四十幾年來事實獨立的台灣而已”。該黨還常常宣稱只有台灣宣布“獨立”才能取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以欺騙島內民眾。

相關條目

政黨
中華民國政治
泛綠陣營
民主進步黨
台灣團結聯盟
泛藍陣營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新黨

資料來源

泛綠陣營的基本實力概況:http://news.sohu.com/2004/02/01/77/news218857752.shtml
泛綠陣營三黨概況:http://news.sina.com.cn/c/2004-02-27/15252980448.shtml

中國政黨列表

中國大陸政黨列表

台灣政黨列表

泛藍陣營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親民黨新黨
泛綠陣營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近來數次否認其屬泛綠陣營,改以“第三勢力”為政黨號召、建國黨新國家連線
兩大陣營以外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聲稱中立,惟歷次在選舉及立法院表決中與泛藍靠攏、台灣勞動黨台灣綠黨第三社會黨工黨台灣吾黨台灣農民黨紅黨客家黨

香港政黨和壓力團體

世界各國政黨

世界各國政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