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是一個地區壓力團體,但在香港開始推行代議政制之後,開始出現政治社教化,所以改變其組織而成為政黨。民協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致力為中下階層市民爭取權益,是泛民主派中的溫和派。民協現有過百名會員,包括1名立法會議員及25名區議員,主要集中九龍西一帶,特別是深水埗區,並成功完全控制深水埗區區議會。

簡介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英文:HongKongAssociationforDemocracyandPeople'sLivelihood,ADPL)是香港一個政黨,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民協本來是一個地區壓力團體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但在香港開始推行代議政制之後,開始出現政治社教化,所以於1997年改變其組織而成為政黨。民協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致力為中下階層市民爭取權益,是泛民主派中的溫和派。民協現有過百名會員,包括1名立法會議員及25名區議員,主要集中九龍西一帶,特別是深水埗區,可惜未能成功完全控制深水埗區區議會。現任主席為廖成利,副主席為譚國僑(深水埗區議會副主席)及莫嘉嫻(九龍城區議員)。

背景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中英聯合聲明簽署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開展了香港的過渡期,並已於在1997年7月1日成為中國主權的特別行政區。為了迎接歷史的挑戰,一群以香港為根,以中國為本的人士,於1986年10月26日組成了「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為實現民主富強的中國及落實高度自治的港人治港而努力。我們的使命是「促進民主、改善民生」。我們抱持「拼搏為民生」的精神立足基層,相信一個民主開放、社會資源合理分配的社會才得以保障中下階層市民的權益,真正實踐港人民主治港的理想。我們現在擁有過百名會員,當中包括1名立法會議員及24名區議員

歷史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羅祥國
由1986年成立至1990年代中,民協以九龍西的地區工作為主。全盛時期是1995年-1997年,當時在立法局中共有四席,包括循地方直選的馮檢基及廖成利,以及選舉委員會的副主席羅祥國和市政局功能組別的黃大仙區議員莫應帆。直至1997年,原四名立法局議員接受政府委任成為臨時立法會議員,促使組織由地區壓力團體正式轉為政黨。但在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協並未能取得議席。到了2000年選舉,馮檢基重回立法會,並於2004年選舉連任(而此舉也導致民主派於2000下半年全面重投立法會)。

2007年區議會選舉,民協定席大跌八席之多,保不住原有的二十五席,尤其是在民協主要工作的油尖旺及深水埗。出任主席十八年的馮檢基辭職,依會章由副主席廖成利署理主席一職,直至約農曆新年後召開會員大會決定。2008年3月30日,民協選出新一屆主席,署理主席廖成利獲選為該會第三任主席。

成立宗旨

爭取在中國主權下的港人高度自治,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
倡導民主政治,爭取立法會及區議會全面直選,維護香港的司法獨立及港人的基本人權和自由。
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
使社會資源合理的分配,改善中下階層市民的生活素質。

會徽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竹筍生於黃土地,象徵民協來自基層、紮根基層;竹筍具有頑強的鬥志,充滿生機,不畏艱難,廣植大地。兩瓣竹節,節節向上,象徵民協堅持理想,邁步向前。

政策總綱結構

基本看法:民協對該等政策範疇的背景描述和社會形勢分析。
政策主張:民協期望該等政策能達致的社會效果,從而反映我們的理想、立場和價值觀
具體政策:民協在政府架構外全力爭取,並當成為執政黨時會全力推行的具體政策和措施。

立法會議員

(2004-2008)
馮檢基(九龍西)

區議會議員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梁有方
(2008-2011)
現時,民協在4個區議會共有17個議席,議員包括

議席資料

區議會 代號 選區 姓名 備註
深水埗區 F01 寶麗 梁有方
F04 石硤尾南昌東 譚國僑
F07 南昌西 衛煥南
F08 富昌 黎慧蘭
F09 麗閣 馮檢基
F10 元州 覃德誠
F11 荔枝角南 黃志勇
F17 李鄭屋 官世亮
F20 南山大坑東大坑西 王桂雲
F21 龍坪及上白田 吳美
九龍城區 G01 馬頭圍 莫嘉嫻
G11 啟德 廖成利
G19 紅磡 任國楝
黃大仙區 H09 東美 莫應帆
H14 竹園南 許錦成
屯門區 L04 安定 江鳯儀
L16 兆禧 嚴天生

歷任主席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馮檢基
第一任主席:陳立僑(副主席:馮檢基、李永達)
第二任主席:馮檢基(副主席:梁廣昌、羅祥國、廖成利)
第三任主席:廖成利(副主席:譚國僑、莫嘉嫻)

主席廖成利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廖成利
廖成利,LIUSung-lee,香港律師九龍城(啟德)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主席[1][2],1995年立法局選舉擊敗民建聯主席曾鈺成當選成為議員,1996年擔任香港臨時立法會議員,及後曾多次出選香港立法會選舉但均敗北,例如: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學歷: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畢業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碩士

副主席譚國僑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譚國僑
譚國僑,MH,JP,香港政治人物,是香港政黨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的副主席和秘書長

他現時為全職區議員,同時是深水埗區區議會的副主席,其辦事處設於石硤尾邨。自1985年,譚國僑一直擔任議員,亦曾任市政局議員。他的其他公職包括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警監會)觀察員及香港電台顧問團成員。

譚國僑曾獲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政治及法律)。

2005年,譚國僑代表泛民主派參予選舉委員會區議會界別的補選,然而最終落敗。同年,譚國僑獲邀加入由行政長官曾蔭權帶領的策略發展委員會轄下的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主要為探討香港未來的長遠發展路向,當中包括普選路線圖及時間表等問題。

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譚國僑在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南昌東選區(F04)競選,最後得票1908,擊敗獲得695票獨立人士潘在敏,成功當選。然而親建制派在深水埗區區議會奪去泛民主派多個席位下,加上兩位民主派成員的棄權,引致譚國僑於角逐連任深水埗區區議會主席時落敗於委任議員陳東,卻幸而在副主席角逐時的同票抽籤中勝出,最終當選副主席。

退黨成員

李永達、陳偉業、陸嘉名:先後轉投民主黨及人民力量,而陸氏現轉往自由黨工作。
王岸然、黃仲棋、梁廣昌、鄧世就、嚴鎮明:因不滿民協參與臨時立法會,與區玉霞等組建社會民主論壇,而梁廣昌最後加入葵青民生動力;黃仲棋與區玉霞之後則加入民主黨。
羅祥國、區能發:轉投親建制派之公民力量
官世亮:被指虧空民協社企之公款,被革除黨籍
朱耀華:轉投自由黨
許德亮:轉投親建制派之西九新動力
黃國桐、符偉樂:轉投前線,及後黃氏重返民主黨,而符氏則加入人民力量。
張文韜、陳少棠:轉投親建制派之民建聯
戴賢招、官東榮:轉投鄉事派何君堯陣營
張國柱:轉投工黨
甄啟榮:07年因與民協在是否取消白田圖書館的意見分歧,毅然退黨

相關條目

街坊工友服務處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公民黨
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街坊工友服務處
前線(政黨)
社會民主連線

中國政黨列表

中國大陸政黨列表

台灣政黨列表

泛藍陣營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親民黨新黨
泛綠陣營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近來數次否認其屬泛綠陣營,改以“第三勢力”為政黨號召、建國黨新國家連線
兩大陣營以外 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聲稱中立,惟歷次在選舉及立法院表決中與泛藍靠攏、台灣勞動黨台灣綠黨第三社會黨工黨台灣吾黨台灣農民黨紅黨客家黨

香港政黨和壓力團體

外部參考

1.^參考早期民主民生協進會的機關刊物《新社會論壇》的創刊號(1992年6月)上,當時的民協成員魯凡之,黃富榮世宙(筆名),以歐洲的社會民主黨及社會民主的發展,並對此作理論分析,及對於黨的定位作出反思總結。因此,把民協的意識形態,定性為社會民主主義,有以上依據。
2.^原因是馮檢基主張“又傾又砌”,詳情請參見馮檢基條目
3.^民協兩區退選保九西老巢譚國僑知名度包尾廖成利增援明報27-7-2012
4.^以社總名義參選,亦會向民協申請豁免,毋須依民協要求在立法會投票,只會以社總的意向投票。(見張國柱社總名義出選向民協申豁免)

香港政黨

世界各國政黨

世界各國政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