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惠世高級護校,1934年5月由英國教會駐泉代表賈麗德主持創辦,1952年12月與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晉江醫士學校合併組建晉江醫士學校。1958年學校升格為泉州大學醫學院;1960年調整為泉州醫學專科學校,1963年改為晉江地區衛生學校;1986年隨地改市又更名為泉州衛生學校。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我省首批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0年5月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惠世高級護校,1934年5月由英國教會駐泉代表賈麗德主持創辦,1952年12月與晉江醫士學校合併組建晉江醫士學校。1958年學校升格為泉州大學醫學院;1960年調整為泉州醫學專科學校,1963年改為晉江地區衛生學校;1986年隨地改市又更名為泉州衛生學校。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我省首批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0年5月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屬全日制公辦醫學普通高等學校。

是我省“高職服務海西建設”九大課題中護理業課題組組長單位,是福建省醫藥護理職業教育集團龍頭單位;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被評為福建省高校精品專業; 《人體解剖學 》 、 《病理學》 、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 、 《診斷學》《兒科學》《預防醫學》 被評為福建省省級精品課程;學校被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國家級護理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福建省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實訓基地。同時是福建省鄉村醫生培訓分中心、福建省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分中心;學校先後榮獲福建省第八、九屆文明學校、泉州市第七、八屆文明學校、泉州市園林式學校等稱號。

基礎設施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有洛江區和縣后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72.95畝,現有建築面積148920.00平方米。學校建有設施齊全的圖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書館,館藏書總量16.46萬冊。擁有數字教學觀摩系統,多媒體教室38間,語音室320座位,計算機492台。校內實驗室總面積達57970.36m2,開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藥學等實驗室102間,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2313.44萬元。擁有2所附屬醫院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學實習醫院42所、實習藥企26家。

師資

現有教職醫護員工282人,專任教師201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8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0.79%,雙師型教師占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教師總數的70.99%。

專業設定

專業設定有臨床醫學、臨床醫學(精神衛生方向)、臨床醫學婦產科方向)、臨床醫學(麻醉醫學方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護理(英語護理方向)、中西醫結合護理、助產、藥學、醫藥行銷、康復治療技術、公共衛生管理等15個專業,面向省內外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3888人。成人教育招收護理、臨床醫學、藥學、中醫學、醫學檢驗技術等5個專業,在學函授學生1180人。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辦學以來,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27000多名大、中專實用型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畢業生遍布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許多畢業生旅居港澳台、東南亞,不少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醫療骨幹和管理骨幹,為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立“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科研優校”的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面向基層、面向社會,以培養醫藥護理等各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努力把學校建成福建省醫學類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領導班子

書記

熊志強,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62年出生,現任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泉州市政協常委。1983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後,長期從事思想宣傳、文化領域工作,先後擔任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兼市委講師團副團長)、科長(兼市委講師團副團長),泉州市社科聯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主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曾在安溪縣劍斗鎮掛職黨委副書記,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掛職副處長。曾被團省委授予“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被省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授予1998-2003年依法治省工作先進個人;被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評為“國家級先進個人”;被省政府辦公廳,省軍區政治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評為2005年度“優秀預備役軍官”。

校長

呂國榮,1963年5月生,1991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碩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福建省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1年赴美國聖母大學研究生院研修超聲醫學和胎兒超聲心動圖學。2002年4月任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2006年6月任院黨委書記、副院長,2013年7月任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呂國榮教授專業特長為超聲診斷疑難疾病,研究方向為介入性超聲和胎兒超聲心動圖學,並在國內和國際上率先開展十餘項超聲診斷和介入超聲新技術。現為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介入超聲專業副主任委員、腹部及婦產科超聲專業常委,中華醫學會超聲分會介入學組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腹部專業常務委員。2012年經科技部批准,被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評選為中國百名優秀超聲醫學專家。曾承擔或協作承擔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級科研課題,有9項科研成果獲國家醫藥衛生和省級科技進步獎;獲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主編超聲醫學專著3部,其中胎兒超聲心動圖學為國內首部,參編10部;在CSCD源雜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醫學論文180餘篇,在SCI雜誌上發表論文16篇,這些論文被國內外學者引用600餘次;參與中國醫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5部超聲專業(行業)指南的制定;是5本超聲影像專業的CSCD源雜誌的編委、SCI源雜誌《UltrasoundMedicineandBiology》特約審稿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副書記

耿永泉,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62年出生,現任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1984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擔任泉州師專中文系教師、校團委書記、校黨委副書記;2001年起先後擔任泉州師院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政辦主任、外事辦主任、成功對外交流學院常務副院長。其間還在廈門大學高教所參加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 曾被評為“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首屆泉州市直十佳青年”、“泉州市職工優秀演講員”、“泉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先進工作者”。兼任泉州市名牌研究會顧問、泉州市演講與口才學會會長。

副校長

陳榕生同志,內科副主任醫師,中國共產黨黨員,1960年6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附屬人民醫院院長。1981年5月畢業於晉江地區醫科大專班醫療專業後在泉州衛生學校任教。歷任教研組長、政教處副主任、教學副校長等職務。1996年11月至2010年2月任泉州市光前醫院院長兼院黨總支副書記。2010年2月任現職。在職期間,畢業於中央電大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結業於四川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從1981年工作以來,從事基礎醫學教育、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工作15年;醫院管理工作15年,參加了正式出版的《生物化學》教材、《生物化學與臨床表現》、《基礎醫學問答》三本書籍的編寫工作。在福建醫科大學《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等刊物發表的教育管理、教學研究和醫院管理等論文及全國、省級學術會上交流的論文20餘篇。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育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研究和醫院管理工作經驗。曾被省教育廳評為“優秀青年教師”、省衛生廳評為“教壇新秀”和“福建省優秀醫院管理工作者”,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評為“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並多次被評為泉州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現為福建省醫院管理協會理事、福建省醫學科技教育管理學會理事、福建省醫藥護理職業教育集團常務理事、泉州市醫學會常務理事、泉州市急診急救學會副理事長。

副校長

蘇成安同志,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醫學士,兒科學教授、主治醫師,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現任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全國高職高專醫藥類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專家委員會理事,泉州市兒科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1993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歷任泉州衛生學校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副校長,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政辦公室主任,從事《兒科學》、《兒科護理學》臨床與教學20年,曾被評為“福建省衛生廳優秀中青年教師”。主持全國高職高專國家資源庫護理專業——《兒童護理》建設,並主編全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兒童護理》課程教材,是福建省精品專業《兒科護理》第一責任人,福建省精品專業《兒科學》第二責任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