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鄉[穆稜市]

河西鄉[穆稜市]

河西鄉位於穆稜市西北部,距市區僅0.5公里,東距綏芬河、東寧等國家一級口岸94公里,南距牡丹江市95公里,處於東北亞“金三角”腹地。

簡介

河西鄉[穆稜市]河西鄉
河西鄉幅員 860平方公里,轄有18個行政村,三礦一場(光義礦、石墨礦、興隆礦、牡丹江種畜場),總戶數為5,500戶,總人口2.5萬人。
河西鄉是穆稜市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鄉鎮,盛產“二黑一黃”(石墨、煤炭、黃金),“百里金川”聞名全國。境內有岩金、沙金煤炭石墨花崗岩大理石蛇紋岩等諸多礦藏,其中極具開發前景的礦藏有:煤炭儲量2.2億噸,石墨儲量2,820萬噸,岩金儲量30.4噸,沙金儲量8噸,花崗岩儲量72.43萬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蛇紋岩儲量 40萬立方米。

資源

河西鄉物產富饒,山川秀美。全鄉共有土地面積46,300畝,草原面積21,746畝,森林面積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這裡山多寶多,在廣袤的森林中生長著紅松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柞樺木等名貴木材;有人參黃芪刺五加桔梗龍丹草等數百種中藥材,有黑木耳元蘑猴頭榛蘑蕨菜等山珍產品,年產量達1,000多噸。
河西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全鄉糧豆薯總產量2,697萬斤,農業總收入4,958萬元,工業企業52戶,年實現產值3,578萬元,其中就包括省級著名企業蓮花公墓。全鄉工業經濟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建材、釀酒、農副產品加工等五大工業體系,工業產品達幾十種,其中“酒仙”牌系列白酒、大理石墓碑、高效節能紅磚等產品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和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特色、綠色農業初具規模,肉牛養殖、綠色食品開發、無公害農作物種植等產業方興未艾,前景廣闊。優質彩米、天然黑木耳、無公害綠色蔬菜等產品在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盛譽。
河西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鄉程控電話進入國際直撥網,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實現全國聯網,鄉村道路硬化率達到70%。教育文化衛生設施齊備,廣播電視實觀了“村村通”。
河西鄉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寬鬆的環境,誠邀中外各地企業家以合資、合作、獨資或購買、兼併、租賃、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來我鄉開發建設。
河西鄉人民真摯熱切地歡迎各界朋友到河西旅遊觀光,洽談項目,投資創業,大展宏圖,共創輝煌燦爛的明天。文字。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河西鄉

位於四川省漢源縣罈子山東麓,流沙河中游西岸,東南距漢源縣城9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緯29°25′,東經120°36′。北鄰大嶺鄉,南接市榮鄉,東隔流沙河與唐家鄉相望,西以罈子山同石棉縣豐樂鄉交界,李西溝、游鹿口溝橫穿鄉境。面積31.77平方公里,轄香林、龍塘、莊子、羊山4個村民委員會,48個村民小組,19個自然村,2381戶,9225人,為漢彝雜居地,鄉政府駐香林寺海拔865米。

甘肅省華亭縣河西鄉

地處甘肅省華亭縣西北部,北連平涼市崆峒區,西接山寨鄉寧夏自治區涇源縣,南部、東部與策底鎮毗鄰,總面積72.19平方公里。鄉政府駐河西村,距縣城23.5公里。全鄉轄7個村,40個生產合作社,53個自然村。2003年末全鄉總人口8157人,其中農業人口8157人1892人,城鎮人口139人。全鄉人口中男4111人,女3989人,總勞力5120人,占總人口的63%。全鄉總面積為72.19平方公里,擁有耕地27737畝,人均3.4畝。

青海省貴德縣河西鄉

位於青海省貴德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3千米。人口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回族占總人口的24%。面積433平方千米。

四川省金川縣河西鄉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轄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7.5公里。面積61.4平方公里,人口0.3萬。刷丹公路過境。轄甲咱、馬道、乃當、營盤、楊家灣、木居里、熱登7個村委會。 1940年建甲咱鄉,1955年更名河西鄉,1960年河東鄉併入改河西公社,1974年河東鄉析出,1984年復河西鄉。

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河西鄉

河西鄉全貌河西鄉全貌

河西鄉位於蘭坪縣東北部河西河(又稱通甸河)兩岸,東臨麗江縣;南連通甸鎮,相距35公里;西與中排、石登接壤,距中排鄉政府57公里;北與維西縣交界。境內最高海拔3981米,最低海拔1900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河西村海拔2100米,距縣城66公里。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年霜期150天,境內森林覆蓋率為42%,土地面積565平方公里。2004年,全鄉年末總人口16645人(鄉村人口3802戶16392人中非農289人),其中白族4246人占25.5%、普米族3483人占20.9%、傈僳族6001人占36.1%、彝族833人占5%、漢族2040人占12.3%、其他42人(藏族25人、獨龍族10人、納西族7人)占0.25%。下轄河西、共興、仁興、永興、新發、白龍、玉獅、箐花、大羊、三界、勝興、聯合、勝利13個村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小組(生產合作社),98個自然村。全鄉年初耕地總面積43870.05畝,年內減少233.1畝(其中國家基建占地即公路占地14.7畝,其他基建占地176.3畝,因災廢棄32畝,宅基地10.1畝),年末耕地總面積43636.95畝(即常用耕地面積),其中水田167畝、水澆地7088畝、25度以上陡坡耕地19508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2.71畝。境內有豐富的銀、鍶、銅、鉛鋅、鐵、鹽、汞、雲母石膏蛇紋石、鈷等十餘種礦產資源;有豐富的野生菌類和蘭草資源。大羊紅蔓莖久有盛譽,境內的葵花籽、核桃油、辣椒和野生中藥材倍受歡迎。民族文化資源是以普米族、白族支系拉馬人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