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鄉

河底鄉

河底鄉位於洛寧縣東北部40公里處,西鄰陝縣,東接宜陽,北與澠池毗鄰,地處陝、澠、宜、洛四縣交界,古時是洛陽進出晉、陝的重要通道,地里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河底鄉河底鄉
河底古稱莎柵,歷史悠久,曾為永寧縣治,清嘉慶年間改稱河底鎮。河底還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20世紀30、40年代為豫西革命根據地之一,1931年7月,中共洛寧縣委在這裡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1945年為洛寧縣抗日人民政府、豫西第二軍分區駐地。全鄉下轄行政村35個,人口43578人,總面積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河底鄉的交通事業發展迅速,改造擴建了洛澠路,新建了觀韓路、韓茶路等幾條交通主幹道和10餘條縱橫交錯的縣鄉公路,形成了日趨完善的交通網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走出了一條以菸葉、沙蘭楊和“闖王”大杏為支柱產業,糧食、畜牧、勞務輸出、非公有制經濟等共同發展的興鄉富民之路。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鄉菸葉種植面積已達36000畝、大杏栽種面積18000畝、年栽植沙蘭楊10萬株,現有規模以上各類企業30餘家。2005年,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2560元,財政收入突破750萬元。

河底鄉政府現有在編人員63人,其中領導9人,行政編制33人,事業編制30人。當前,在鄉黨委書記餘三才、鄉長蘇占武的帶領下,河底鄉黨政一班人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沿著黨的十六大五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闊步前進,正在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著。

行政區劃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河底村、席窪村、楊岔村、茶房村城村范店村南河村程嶺村元村

河南洛陽洛寧河底鄉行政村分布圖河南洛陽洛寧河底鄉行政村分布圖

新生村、上營村、下營村、馮嶺村、段莊村、牛京村、前屯村、中村、後坡村、楊坡村、牛頭村、刀環村、南村、郭頭村、西原村、地坪村、城頭村、河西村夾溝村、窯頭村、牛曲村元崗村、大明村、麻延村、劉溝村、楊墳村。

特色產業

河底鄉菸葉
菸葉:菸葉是河底的主導產業,該鄉自20世紀70年代便開始種植菸葉,經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現有植煙戶8798戶,年種植面積3.12萬畝,年產菸葉202萬公斤,產值2357萬元,菸葉種植規模、產量、產值連續六年位居全洛陽市第一位,全河南省第二位,所產“崤山”牌菸葉遠銷全國各地,現有國家級生態煙科技示範基地一處。

“闖王”大杏:河底鄉所處地理位置獨特,土壤營養豐富,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所產“闖王”大杏色澤鮮艷、味道甜美、個大如卵,為豫西一絕,聞名省內外,現有杏林面積5000餘畝,年產量230萬公斤,產值900餘萬元。

沙蘭楊:河底、楊坡川區水資源豐富,適宜沙蘭楊生長,鄉政府採取了政策鼓勵、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等措施,大力發展沙蘭楊種植,該鄉現有沙蘭楊2.5萬畝,沙蘭楊木材蓄積量28萬立方米,並成快速遞增趨勢。

紅薯粉條:河底鄉種植紅薯歷史悠久,已有上千年歷史,由於河底多為紅粘土,且氣候條件適宜紅薯生長,所有河底的紅薯種植面積大,技術水平高,品質優良,屬綠色無污染食品,極具保健價值,該鄉抓住這一特產優勢,大力引進新設備、新工藝加工紅薯粉條,現在初具規模,所產粉條質優、味美,產品行銷周圍縣市,市場前景良好。

投資環境

河底鄉河底鄉
一是道路交通便利,河底鄉西距三門峽75公里,東距洛陽80公里,北距澠池29公里,洛澠路、韓觀路貫穿全境,北距連霍高速、310國道30公里,鄭西高速鐵路澠池站距河底僅有15公里,全鄉35個行政村全部實通上了水泥路,全鄉境內有中石油加油站4處,均勻分布在韓觀路和洛澠路上。全鄉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已經全面形成,交通十分便利。

二是境內有楊坡11萬千伏變電所,高、低壓輸變電線路直通全鄉各個自然村,用電實行城鄉通價,電業局河底、楊坡電管所全天候為企業用電提供優質服務。

三是現代化通訊網路覆蓋全鄉。程控電話、網際網路、有線廣播電視信號、無線數字電視信號、移動信號、聯通信號的話實現全鄉無盲區覆蓋,保證24小時隨時可以與全球自由通信。

四是水資源豐富。全鄉境內有連昌河、崤水、西渡水三條河流自西向東流經全境,水量豐沛,清潔無污染,地下水位高且儲量大,開採成本低廉,可為企業用水提供保證。

五是地方特產豐富。“闖王”大杏黃中透紅、味道甜中帶酸、個大如小饅頭,行銷河南省內外,目前全鄉大杏面積5000餘畝,年產大杏250萬公斤,產值近千萬元;紅薯粉條,滑嫩爽口、極具保健價值,屬綠色保健食品,全鄉紅薯栽植面積1.5萬畝,年產紅薯粉條500萬公斤,產值達4000萬元;朝天椒,色艷、味純、營養豐富,是辣味產品必不可少的調味極品,全鄉年種植規模達1.2萬畝,年產量360萬公斤,產值4000萬元。

六是沙蘭楊資源豐富。河底、楊坡川區水資源豐富,土地廣闊,適宜大量種植沙蘭楊,鄉政府抓住這一優勢大力倡導民眾栽植沙蘭楊。全鄉年栽植沙蘭楊均在20萬株以上,全鄉現有沙蘭楊蓄積量28萬方,居全縣首位。

陝西省綏德縣河底鄉

河底鄉河底鄉
基本概況

河底鄉地處綏德縣城南70公里,所轄20個行政村、50個村民組、1684戶、6485人(其中勞動力2817人)。全鄉流域4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2120畝,耕地面積12971畝(其中坡地7000畝、壩地696畝、梯田5275畝)。全鄉荒山造林面積16367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1480元。

自然條件

河底鄉自然條件極差,是綏德縣最為偏僻較落後的鄉鎮之一,屬於典型的黃河土石山區,水土流失嚴重,抗災防洪能力極差。但獨特的地理條件形成了以紅棗為主的特色產業,有“紅棗之鄉”美謄。

河底鄉紅棗
建設發展

該鄉在上級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下,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幹部的一致努力下,狠抓紅棗主導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路子,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精品工程,截止2005年底全鄉紅棗面積達14486畝。紅棗加工廠260個,紅棗年產量達2600噸,產值500萬元,年加工紅棗4200噸,創利200多萬元。

未來規劃

黨委、政府本著“講團結、興實幹、保穩定、求發展”的指導思想,把抓隊伍、打基礎、興產業、促增收作為主要工作思路,在抓全面工作的同時,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向名、優、特、新的方向發展紅棗產業,力爭人均實現3畝棗,僅紅棗一項人均純收入達1500元,促進農民增收,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步伐

山西臨汾河底鄉

河底鄉河底鄉
概述

位於堯都區的西部山區,距城50公里。南與鄉寧接壤,西、北與吉縣、蒲縣毗鄰,東與枕頭鄉相連。總面積98.7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67個居民組,2002年總戶數2006戶,總人口8497人,全鎮從業人員5399人,其中女勞力2526人,農業從業人員1940人,工業從業人員2174人。

行政區劃

何家峪村、交口村、靳家川村、蒼圪台村、張馬莊村、三交村西凹村、河底村、東安村、十畝村

經濟狀況

全鄉耕地面積15005畝。煤炭貯藏量豐富,是堯都區四個產煤鄉鎮之一。1999—2002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心,實施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三大戰略,確立了“煤炭奠基,多元開發,科技推動,強鄉富民”的發展思路。2002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10379萬元,總費用6900萬元。人們純收入達3024。

河底鄉河底鄉
煤炭產業

河底鄉是煤炭大鄉,煤炭是河底鄉的主導產業。主焦煤儲量600萬噸左右,10#煤保有儲量1.5億噸左右。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炭產業,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鄉黨委、政府為了改變煤炭生產低水平、小規模的發展模式,把原煤生產做強做大,延伸煤炭加工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改進採煤方式,積極尋求對外合作,實施煤礦擴建改造升級升檔的路子。2002年,石凹河煤礦、硃砂溝煤礦、景毛西溝煤礦、鄉一礦、鄉三礦分別與徐州礦務集團簽定了聯營改造協定。石凹河煤礦(原年產9萬噸)第一期三十萬噸的改造項目已經完工,其它各煤礦已在實施改造前期準備工作。這五座煤礦改造完工以後,年產量可達170萬噸左右,比現在全鄉煤礦總產量還高,僅利稅就可提高1000萬元左右,全鄉財政收入將翻一番。全鄉共有焦廠21座,洗煤廠15座,年產焦炭40萬噸,洗精煤60萬噸。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減少環境污染,向高產量、低排污的大型焦廠、洗煤廠方向發展,一個投資1000餘萬元,年產40萬噸的焦廠,投資500萬元,可年產20萬噸精煤的洗煤廠正在建設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