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鎮

中新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位於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廣州市中心38公里,東距增城區中心18公里,南與新塘鎮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北與從化市九佛鎮相鄰。1958年成立中新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中新鎮歷史悠久,原名中興場,俗稱常樂寺,其寺為明代所建。四川中新鎮位於縣城東南部綿(陽)渝(重慶)線上16公里處,北緯31°00′,東經105°10′,南北長約14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海拔560-590米。東接射洪縣,南界樂加鄉,西連斷石鄉,北鄰潼川鎮。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中新鎮中新鎮

位於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廣州市中心38千米,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與新塘鎮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北距花都國際新機場41千米。2003年,全鎮總面積323.62平方千米,轄4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農村94914人,城鎮12592人),外來流動人口15571人。註:2005年,將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

經濟狀況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0.9億元;外貿出口682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79萬美元;財政稅收7009萬元,其中國稅5149萬元,地稅1860萬元。2002年中新鎮被廣東政府定為中心鎮後,中新鎮黨委、政府根據增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本鎮實際、高起點、高標準地對中新鎮的未來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擬將中新鎮建設成為廣汕公路增城中部的工業新城。以此為機遇將會是廣大客商投資、置業的好地方。

投資環境

中新鎮中新鎮
中新鎮地形屬於丘陵地貌,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全鎮有耕地76984畝,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金坑河、西福河、大田河3條河流向西南流經新塘鎮;鎮內的聯安水庫、金坑水庫分別是增城市的第一、第二大水庫。鎮內交通四通八達,廣汕公路(國道324線)橫貫東西,坪中公路(S118線)縱貫南北,在建的鎮新公路也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每條村都通有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鎮內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供電網路完善,電力充足,供應著全鎮及周邊鎮工農業生產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需要。鎮內建有2個自來水廠,並從增城市自來水公司鋪設大型輸水管到鎮內,日產自來水達4萬噸,鎮內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充足。鎮內現有固定電話近20000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16門,移動通信、公用數據通信業務齊全。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均在鎮內設有辦事處,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公司在鎮內設有代辦點。鎮內現有幼教、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現有中學6間、國小51間、大學1間(華師大增城康大學院);有3間醫院,49個村級衛生站所;建有廣州南華高爾夫球場(18洞標準)及多個度假休閒山莊。

全鎮現有工礦企業369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65家,其中外資企業27家。鎮內開辦了坑貝、大田、福龍、金龍、三逕、永興等6個工業基地。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並已對外招商引資,目前已引入45家企業。鎮內有蔬菜批發市場3個、耕牛批發市場、杉木材批發市場、工業品批發市場各一個。

特色產業村

中新鎮冰糖桔
新圍村:冰糖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市場上的柑桔以“沙糖桔”大領風騷,因其個小、味甜,一直保持較好的銷路和價格。新圍村人經過考查、研究後,在四五年前開始在山青水秀的村中坡地上從外地引入“沙糖桔”試種。試種過程中,結合本地的極為優越的自然環境,作各種適應性改良,產果後品嘗證明,果品品質大大優於“沙糖桔”,因而名之為“冰糖桔”。冰糖是以沙糖為原料加工後的升值產品,“冰糖桔”也說得上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中新鎮新圍村特有的優良果品。到2005年,冰糖桔在新圍村及附近村子種植面積已超過400畝。據介紹,冰糖桔每畝可種50多株,三年齡起,一般可掛果20多公斤,五年以上進入盛產期,產量更為可觀。2005年新圍村的冰糖桔都由果商以每公斤7元的價格搶購一空。按此計算,冰糖桔進入盛產期後畝收入可超過萬元。

中新鎮馬蹄
南池等村:小馬蹄“踏”出大食品基地

廣州的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其中一種名牌產品以馬蹄為主料。該企業相中了中新鎮以南池村為中心的各村種植環境。所謂的“相”有多種講究,“綠色”和好品質則是多種講究的關鍵。也就是說南池等村的種植環境以“綠色”和品質保證受到了廣州這家食品企業的青睞。馬蹄在南池等村的種植量都接近千畝。其收益有這樣的一些數據:農田收過一造水稻後,下半年種馬蹄,每畝可收2000公斤以上,食品企業到村地頭的收購價最低是每公斤1.3元。收購保障、價格保護、產量穩定、投入較低等因素都是農戶較為滿意的,所以他們的種植熱情有增無減。鎮裡為馬蹄種植戶做的實事則有好幾方面。該項目的引進,產銷協定的簽定是政府幹部做的。為支持農戶種好馬蹄,鎮裡組織相關培訓班,發資料、請技術人員講課,每期100人左右的培訓班,至今已開辦4期。

中新鎮水晶沙葛
蓮塘坑貝村:水晶沙葛暢銷省內外

蓮塘坑貝兩村的古民居群落,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有的建築藝術成為省內重要的文物資源。這兩個村及周邊村達10多年的水晶沙葛種植歷史,也形成了傳統。適宜的種植土壤和環境,種植戶不斷積累的種植經驗、技術,使所生產的水晶沙葛產品爽脆、清甜、個大、品質優良,早已成為省內外市場上的暢銷品。比如,從湖南向廣東運送牲豬的大貨車,一到沙葛收穫季節,大車卸下牲豬,洗淨車箱,就要開到村中地頭,裝滿沙葛才滿意地回開。水晶沙葛的種植面積在蓮塘、坑貝等村一般每年都保持2000畝以上。這在於除了種植經驗,技術成熟外,該項種植產量、價格、經濟效益都較為穩定。

中新鎮到目前已形成一定規模且逐漸產生品牌價值和效應的還有其他品種。如在九如村的稱為“極芒”的優良芒果。該品種個大、粗纖維少,糖分多,售價好,很有市場競爭力。該品種最初由一名台灣開發商來村中租地種植,因種植效益好,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目前總種植量達1000多畝。

三星村形成較大數量的黃皮種植目前也顯出可喜優勢,有不斷擴種壯大規模的勢頭。在鍾嶺、團結、坑貝等較有規模的花卉苗木種植,以其品種優良、技術成熟,也形成了各有數百畝近千畝的規模。另外,荔枝、龍眼、蔬菜的種植,馬鈴薯的冬種、禽蓄類的養殖,都大致形成片區、村落的規模。

教育發展

中新鎮中新中學
增城市中新中學創辦於1958年,至今已有49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位於廣州市中心城鎮之一的中新鎮內,廣汕公路旁邊,是增城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增城市一級學校。2006年9月,中新鎮第二中學撤併到中新中學,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學校分為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40012平方米,建築面積13560平方米,有54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16個,國中部38個。學校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培養和引進人才。目前,學校有教職工186人,專任教師169人,其中6位教師完成了研究生課程學習,有3位教師正在攻讀研究生課程,有2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2位教師到紐西蘭學習。學校有高級教師6人,增城市學科帶頭人3人。增城市教育局和中新鎮黨委政府對該校發展非常關心,並給予了大力支持。2001年教育局投入100多萬元為學校新建了一幢教學大樓,並逐年為學校添置一些教學設備;2003年以來中新鎮政府先後投入400多萬元為學校徵得了發展用地近50畝,新建了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各一間,完善了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平台、電腦室、物理實驗室、電子閱覽室、生物實驗室、衛生室等專用場室,投入200多萬元用於學校場室裝飾和校園文化建設。目前,學校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根據新的發展規劃,教育局和鎮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學校的投入,為學校新建1幢綜合樓、2幢教學樓、2幢學生宿舍和運動場。這些都將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更加理想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名勝古蹟

中新鎮增城坑背古村落

增城坑背古村落

坑背古建築群位於中新鎮坑背村(廣汕公路旁),建於明未清初,通面寬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積8225.12米。整體建築分類10列5排,面向東北方向。房屋為硬山頂,碌灰筒瓦,鍋耳封火,施彩繪,面闊均三間,排、列之間縱橫雲巷。最右列為書房花園前後各半的布局,中間列正中,建有“式谷毛氏祠”,作為整個建築群核心大祠堂。左后角建有碉堡樓。碉堡樓長、寬均為16米,原五層20米高(現只剩2層),著層設有內隔牆、水井和糧倉,而二層多置較大槍眼,該碉堡樓防衛非常堅固,如遇敵情,全村人可同時登樓避險。古建築群保存完好,是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現還有些居民住在其中,高高的耳鍋屋頂,也正說明這個村里曾有過高官。

中新鎮崔太師祠

崔太師祠

中新鎮坑背村的崔太師祠是為紀念宋明相崔與之所建,同時坑背村周圍也是體現了明末清初嶺南傳統特色風貌村寨的典型。崔與之是廣東由太學取士的第一人,曾被宋理宗拜為右丞相,但他上書13次,堅辭回鄉,潛心寫作,開一代嶺南宋詞之風,為嶺南文化作出了一定貢獻。崔太師祠,和坑貝古村隔廣汕公路對望。崔太師祠,是一間穿斗式木構梁架的平屋,磚牆黑瓦頂,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主面積約一百八十平方,兩側懸掛書法精品極多,是書香氣重而府院味淡之築。太師祠中供崔與之坐像,紗帽朝服,慈顏善目,作沉思狀,凜凜然一身正氣。八百年風雨過去了,人們仍追憶前賢,且作“嶺南活佛,西蜀福星”供奉,行焚香敬祭之禮,他故鄉的人們以增邑大地奉獻過這么一位歷史人物而自豪。

行政區劃

概況

中新鎮西距廣州市中心38千米,東距增城區中心18千米,北距花都國際新機場41千米。全鎮總面積236平方公里,轄35條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8.6萬人,外來人口約2萬人。[1]

特色產業村

新圍村:冰糖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市場上的柑桔以“沙

冰糖桔

糖桔”大領風騷,因其個小、味甜,一直保持較好的銷路和價格。新圍村人經過考查、研究後,在四五年前開始在山清水秀的村中坡地上從外地引入“沙糖桔”試種。
南池等村:小馬蹄“踏”出大食品基地廣州的一家大型食品企業,其中一種名牌產品以馬蹄為主料。
蓮塘坑貝村:水晶沙葛暢銷省內外蓮塘、坑貝兩村的古民居群落,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有的建築藝術成為省內重要的文物資源。這兩個村及周邊村達10多年的水晶沙葛種植歷史,也形成了傳統。
在三星村形成較大數量的黃皮種植目前也顯出可喜優勢,有不斷擴種壯大規模的勢頭。在鍾嶺、團結、坑貝等較有規模的花卉苗木種植,以其品種優良、技術成熟,也形成了各有數百畝近千畝的規模。另外,荔枝、龍眼、蔬菜的種植,馬鈴薯的冬種、禽蓄類的養殖,都大致形成片區、村落的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