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

杞縣

杞縣位於河南省東部,東臨六朝古都商丘市,南臨周口太康,隸屬八朝古都開封。 杞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夏朝時期的杞國曾在這裡建都立國長達1000餘年 。是近代著名的豫東革命根據地,睢杞戰役發生於此,是河南13個一類革命老區之一。 杞縣素有“中原糧倉”之美稱。2012年杞縣產業集聚區被評為“全省十佳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杞縣境內古多杞柳,夏商為中原古老方國,西周稱杞國,秦置雍丘縣,五代改杞縣。縣因古國名,國因柳名。

杞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所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于一帶,重建杞國,於公元前445年被楚國滅亡。

杞縣城,古稱“雍丘城”,是杞國的都城。杞在這裡立國1000餘年,它在這裡留下許多文化足跡。在杞縣境內有眾多的夏、商、周文化沉積。

杞縣是革命老區,是豫東農民民武裝起義的中心區,早在1925年8月,杞縣建立了黨組織。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有3800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地理氣候

杞縣的經度:114.8度,緯度:34.5度,地處豫東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722毫米,無霜期210~214天。

行政區劃

杞縣轄8個鎮、13個鄉:城關鎮、五里河鎮、傅集鎮、於鎮鎮、高陽鎮、葛崗鎮、陽堌鎮、邢口鎮、裴村店鄉、宗店鄉、板木鄉、竹林鄉、官莊鄉、湖崗鄉、蘇木鄉、沙沃鄉、平城鄉、泥溝鄉、柿園鄉、西寨鄉、城郊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交通信息

雙向八車道的杞柳大道 雙向八車道的杞柳大道

杞縣境內106國道縱貫南北,325、327,213省道橫跨東西,鄭民高速公里從縣城北部穿過,商登高速從縣城南部穿過,距日南高速、連霍高速、隴海鐵路10公里,距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和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捷。

領導信息

縣委書記:韓治群

縣長:柳波|(提名)

2018年11月7日更新

經濟概述

綜述

2013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28.47億元,增長11%,增幅居全市第2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3億元,增長38.6%,增幅居全市第3位;其中稅收收入5.32億元,增長36.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65億元,增長18.8%,增幅居全市第2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8億元,增長22.9%,增幅居全市第1位。

2017年,生產總值全年完成321.16億元,總量全市排名第二,同比增速為8.4%。

農業

金城大道 金城大道

杞縣農業發達,農產品豐富。是國家黃淮海農業綜合開發區,素有“中原糧倉”之美稱,是國家糧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屬小麥、棉花、肉類、油料全國百強縣,是國家瘦肉型豬、板山羊生產和出口基地縣。杞縣圍繞興縣富民目標建成23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和24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培育了方圓製革公司、家家福麵粉廠、聯富食品廠等一大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被省政府評為“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十強縣”。2000年,國家工商總局批准註冊了該縣農產品“金杞牌”商標。杞縣大蒜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第二位,。2002年5月,“金杞”牌大蒜經國家質檢局審核批准,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原產地標誌認證的蒜類產品。農業部於2009年7月14日對“杞縣大蒜”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杞縣又是畜牧大縣,現已建成規模養殖場1300多家,畜牧業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

工業

總投資37億元的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 總投資37億元的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
 杞縣東磁新能源有限公司  杞縣東磁新能源有限公司

杞縣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83家。集聚區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等主導產業。2013年新材料新能源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對規模工業產值貢獻率達到65%。龍晶新材料工程研發中心、國家糧食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了產業集聚區的企業產品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省市下達我縣重點項目47個,年內累計完成投資86.3億元,占年計畫的135%,位列全市第一。大項目建設有了新突破,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三期年產6萬噸聚甲醛項目廠房已竣工,設備正在安裝。龍晶新材料項目正在試生產。東旺光伏廢砂漿回收及石墨熱場項目,兩條生產線已建成投產。總投資2.4億元的天香食品項目和總投資8000萬元的億豪管業PVC管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中心製造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4月份可試生產。總投資3.8億元的晉江鞋業園已入駐華軒鞋業、紅日鞋業、欣耐鞋業等3家製鞋企業,並已開工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再現新成效。規劃面積由19平方公里增加到21平方公里,2012年,入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0.77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0%以上,集聚區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被評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服務業

杞縣人民廣場文化中心 杞縣人民廣場文化中心

2013年,杞縣現代商貿業不斷提升,未來國際、東京國際兩座四星級酒店等已投入運營,香港浩展星級酒店、中原萬商城、豫東商貿城、今典社會養老服務中心、金杞大蒜國際交易市場等一大批三產領域項目正在建設;特色商業區規劃已得到省政府審批。餐飲、住宿、服裝、物流、通信等生活性服務業有序發展。

社會事業

教育

杞縣教育系統共有學校365所,教職工8231人,在校學生15.19萬人,離退休教師2310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教職工738人,學生1.8萬人;國中42所,教職工3172人,學生5.72萬人;國小314所,教職工4321人,學生7.67萬人;另設國小教學點128個;其他還有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專、縣直幼稚園、聾啞學校各1所。另有民辦學校45所,在校生3.16萬人。2013年教育事業投入持續加大,全年共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1.35億元;投資8841萬元實施了中國小校舍改造工程和薄弱學校食堂建設項目;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穩步推進,新建、改擴建幼稚園55所。  杞縣高中教育快速發展。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升,高中分別有杞縣高中、杞縣第一高級中學、杞縣第二高級中學。2005年,杞縣高中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杞縣第一高中被命名為“市級示範性高中”、杞縣第二城關高中被命名為“縣級示範性高中”。同時高考成績連年攀升,連續13年位居開封市屬五縣之首。

科技

杞縣擁有一家國家級的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還擁有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發分中心、龍宇化工研發中心、大用畜產品研發中心3家省級研發中心。

2013年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全國科技進步縣考核驗收。

文化衛生

杞縣文化活動中心 杞縣文化活動中心

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送戲下鄉活動142場,組織開展“歡樂周末”廣場文化活動20餘場,農村和社區文化活動繁榮發展;新增數位電視用戶10000餘戶,城區數位化改造工作全面完成;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網路改造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衛生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投資2.6億元的開封天一婦兒醫院項目主體工程及配套設施已經完工;總投資899萬元的杞縣120急救指揮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綜合辦公樓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250萬元的傅集、湖崗兩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杞縣生態縣建設規劃》已通過批准,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得到加強,農村環境有效改善。

城鎮建設

2013年,按照經營城市理念,運用招商引資方式,融資5億多元高標準改造建設了杞柳大道、金城大道、文化街、建設路、銀河路、振興大街等幾條縣城主幹道,修鋪主路面20多公里,正在高標準配套實施綠化、照明、亮化工程,“萬棵柳樹進縣城”工程已經完工。占地1500畝的“杞國新城”城市綜合體工程正在建設;廣場周邊綜合開發已經啟動;對銀河路南段、十里舖、官劉寨、林莊、杜莊等棚戶區及城中村進行了改造,房屋拆遷工作積極穩妥,拆遷面積達75萬平方米;生態湖面和水系工程已經啟動。啟動實施了第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文廟復建一期工程和撫辰樓維護修繕工程已經完工;文化活動中心已經落成,其中文化廣場和會議中心已投入使用,老幹部活動中心、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即將投入使用;產業集聚區綜合服務中心暨城市規劃展覽館即將投入使用;總投資6500萬元實施了輸變電改造擴容工程。著力謀劃推進了縣域交通體系建設,商登高速杞縣段建設快速推進,鄭民高速二期杞縣段已經開工;投資4600萬元實施縣鄉道路建設工程70.6公里;S326拓寬改造工程拆遷工作已完成;S327、S213升級改造工程即將啟動;積極推動大北環、大南環、鄭民高速連線線建設,縣城框架進一步拉大。

名勝古蹟

戰爭遺址
虎丘寺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老黨寨烈士墓八路墳傅集烈士碑亭
板木烈士碑亭倪祥明烈士紀念碑亭水東軍區後方醫院舊址馬大府戰役舊址郭屯古戰場遺址
歷史文化遺址
段崗龍山文化遺址 竹林仰韶文化遺址孔廟大雲寺塔酈生冢
鹿台崗古文化遺址黃土崗秦漢古墓群鐘鼓樓圉城舊址文昌廟
孔子廟 孔子廟

碑碣:林氏家譜碑、明狀元劉理順神道碑

古樹:狗脊骨樹、柘桑古樹

民族風俗

地方特產

蘇木 大蒜:市場的“超市蒜”、“禮品蒜”大部分來源於杞縣蘇木,大蒜交易市場內擁有店鋪500餘家,年成產量11萬噸,交易額1.2億元,成為全國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是“全國大蒜產業十強鄉(鎮)”,被譽為“大蒜之鄉”。

美食小吃

紅薯泥、莫家醬菜、豆腐乾

杞縣名人

伊尹酈食其蔡邕蔡文姬董宣王毅齋
穆青杜祥宛杜孟模肖紅高占全張武
陶玉亮

榮譽

近年來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勞務輸出工作示範縣”、“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範縣”、“中國綠色名縣”、 “河南省最佳化發展環境先進縣”、“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單位“、 “河南省大蒜出口先進縣”、“杞縣大蒜榮獲首屆中原經濟區100名片中原特產第二名”、“全省小農水重點縣”、“河南省產糧大縣”等稱號、2012年杞縣產業集聚區被評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013年杞縣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河南

完善詞條,學習地理知識!了解河南!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