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店鎮

賒店鎮

賒店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政府所在地,位於潘河、趙河交匯處。轄10個(社區)村,19個自然村,53個村(居)民小組,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總人口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萬人。賒店鎮是社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潘、趙二河交匯,三面環水,鎮貫三崗。交通便利,南( 陽)駐(馬店)公路、方(城)棗(陽)公路十字相交於此。2014年,賒店鎮成功入選全國十大“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位列第2,僅次於浙江烏鎮;自4月份開始,人民網、《中國旅遊報》、鳳凰衛視、《美麗中國之旅》系列叢書等進行為期6個月的全面宣傳,由《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旅遊報》等10餘家主流媒體和文化旅遊專家組成的“美麗中國之旅”採風團到賒店古城實地採風報導和開展“專家把脈”活動,面向全球進行報導,全面提升社旗的國際形象。2015年1月賒店古鎮成功入選“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景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賒店鎮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賒店鎮

賒店鎮由來已久。清時為河南省四大名鎮( 朱仙鎮、回郭鎮、荊紫關鎮 ) 之一。據清光緒三十年《南陽縣誌》載:“育水以東唐泌之間賒店亦豫南巨鎮也,在城東北九十里。”清乾隆、嘉慶年間商業興隆,繁榮異常。水運發達,南通荊楚,北達幽薊,東連閩浙,西接雍涼,為中原、江南數省貨物集散之商埠。乾隆二十年(1755 年)建賒店巡檢司、設營訊、把總署。鼎盛時期,鎮內流動人口達十三萬之眾。21 家騾馬店朝夕客商不斷,48 家過載行日夜裝卸不停。白日千帆過,夜間萬盞燈。臨暮,船上楚湘歌舞達旦,岸上交易燈火如晝。

500 多商號總集百貨,72 道街分行劃市,相聚經營,生意興隆。晉陝二省商人多發跡於此,商會捐銀數萬餘兩,建成堪稱天下一絕的會館。1988 年被國務院定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見證了賒店鎮昔日的繁華與興盛。1949 年成立南陽縣賒店鎮人民政府;1965 年建立社旗縣人民政府,駐社旗鎮,諧原賒旗之音,寓社會主義旗幟之義;1975 年更名為城關鎮;1981 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名社旗鎮;1989 年被河南省政府定為歷史文化名鎮;2004 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名為賒店鎮。

文物古蹟

山陝會館

社旗山陝會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至光緒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歷六帝136年。會館居於賒旗鎮鬧市中心,坐北朝南,南對當年最繁華的磁器街,北靠五魁場街,東鄰永慶街,西伴綠布場街。主體建築呈前窄後寬之勢,東西最寬62米,南北長156米(現存),總占地面積12885. 29平方米,建築面積6235.196平方米。整體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位於中軸線上的建築有:琉璃照壁、懸鑒樓、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樓。兩側相陪建築有木旗桿、鐵旗桿、東西轅門、東西馬廄、鍾、鼓樓、東、西長廊、腰樓、藥王殿、馬王殿、道坊院等。其中春秋樓及其附屬建築於鹹豐七年為捻軍所焚,現存建築152間。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賒店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賒店古鎮

社旗山陝會館系當年寓居此地的山陝二省商人集資興建的同鄉會館,因館內敬奉關公,為此又名關公祠、山陝廟,是一座商業會館類建築與關帝廟建築完美結合的古建築群。

其建築之時正處於中國古建築發展史上最後一個高潮期。加之會館這一建築類型本身就是資本萌芽商業繁盛之產物,客居各地的富商大賈聚斂的大量錢財,為會館建築藝術之創造提供了強大的財力支持。據有關碑文記載,社旗山陝會館僅興建春秋樓及附屬建築就花費白銀707844兩,興建大拜殿及附屬建築花費白銀 88788兩。如此龐大的資金來源,加之各地商人為樹立本籍的商業形象,相互攀比,使社旗山陝會館建築之時得以"運巨材於楚北,訪名匠於天下"。其選材範圍之廣、材質之優,延聘工匠之多,為斯時斯地建築工程之冠。各地的能工巧匠齊集於此,各展絕技,從而使社旗山陝會館的建築藝術達到了其時的巔峰狀態。其建築集宮殿、廟宇、商館、民居、園林建築之大成,既雄偉壯觀、雍容華貴,又玲瓏秀麗、典雅有致;既渲染了宮殿的氣勢和廟宇的靜穆,又充滿著柔美色彩和詩情畫意,給人以藝術整體美的強大震撼力。特別是其裝飾藝術,如木雕、石雕、磚雕、琉璃、彩畫、宮燈、剌繡品等,其鏤雕之精巧、內容之豐富、色彩之華麗,堪稱絕品。會館之整體建築布局嚴謹,排列有序,裝飾富麗氣派,誠為國內罕見的具有重要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的古建築群。多位全國著名古建築權威專家對社旗山陝會館精湛的建築裝飾藝術及豐富的商業文化內涵均給予高度評價。原國家文物局長呂濟民題詞贊為 "藝術輝煌,絕無僅有",己故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題詞贊為"輝煌壯麗,天下第一",國家建設部顧問、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燮題詞贊為:"高樓傑閣,巧奪天工,精雕細琢,錦繡裝成,公輸匠藝,壯哉斯館"。

正是由於以上所述之絕對優勢,社旗山陝會館在全國現存80 余座同類建築中,首家於1988年元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業內專家公認為"中國第一會館"。

藥王殿與馬王殿

位於會館主體建築大拜殿之兩側,其間以高架過道相連,形成會館之神殿區。史載,清代客居賒旗鎮的山陝商賈中,以藥材商居多且實力雄厚,又因商運陸行靠馬幫車載,故集資於主殿區兩翼建此二殿,殿內分別供奉唐代著名醫藥家--"藥王"孫思邈及漢武帝之馬監金日禪--民間神話傳說中的"馬王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

藥王殿、馬王殿坐北朝南,自南至北由月台、拜殿、座殿組成。二殿之體量、結構均相同,唯細部裝飾有別。

二殿前之月台東西闊10.40米,南北深5.15米,高1.48米,青石鋪面。月台南面近大拜殿一端砌出青石踏道,周邊設石欄板,欄板外側浮雕豐富多變的福壽圖案。踏道上端兩側望柱頭踞二圓雕石獅,其餘望柱之端則分雕仙桃、石榴、金瓜等造型。

二殿之台基高於月台面32厘米,前部拜殿面闊三間10.12米,進深五椽3.87米,殿之通高10.81米,單檐綠琉璃卷棚硬山頂,為祭祀者活動之地。後部之座殿面闊同於拜殿,進深6.11米,通高18.62米,重檐綠琉璃歇山頂,分別供奉藥王孫思邈及馬王爺塑像。

二殿之拜殿明間前後檐柱及座殿前檐柱柱下設礎,余柱皆隱於牆內。二殿之柱礎大小、構造皆同,俱為下作方形須彌座,上為或圓或方之鼓形,而細部雕飾各異,造型圖案豐富多彩。其束腰部位分別雕飾吉祥動物、吉祥植物、花卉、八寶器物及書匣、銀錠、錢串等各類"雜寶"圖案。其二十四座柱礎細分達十多種類型,各類柱礎雕飾均各有特色,且與會館其它各殿柱礎雕飾樣式各有不同,足見會館柱礎雕飾式樣之豐富性。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賒店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賒店鎮

二殿之額枋、雀替以高浮雕結合平雕之技法雕成,藝術上別具一格。其拜殿之前後檐額枋雀替以龍、鳳、猴、鹿、羊等吉祥動物,牡丹、菊、梅、蓮、蘭、龍舌蘭、桃花、芭蕉、石榴、佛手、西瓜等吉祥植物及書卷、劍、如意、拂塵、古琴等八寶器物為主要雕飾對象,將其進行巧妙組合,組成"二龍戲珠"、"雙鳳朝陽"、"五鳳圖"、"八寶吉祥"、"龍化蘭花"、"封侯(猴)進祿(鹿)"、"招財進寶"等吉祥圖案,其中將如意之柄變形細長串以銅錢,寓"如意發財"之意,可謂是別出心裁之傑作。

其構圖吸收了繪畫"留白"之手法,從而更加突出了雕飾主體之造型,給人以清新、鮮明、舒適之感,與它處之透雕較"滿"之構圖各具特色,其藝術效果亦各有千秋。由此也展示了會館木雕藝術的豐富性。而其座殿前檐額枋雀替則以各式各樣的博古架為統一格式,其上雕以各類寶瓶、寶鼎、古玩等博古雜寶及牡丹、葡萄等花卉、瓜果圖案,三枋相連,使人猶如置身於一古玩長卷前,琳琅滿目,極富裝飾性。特別是馬王殿座殿西次間額枋所雕的各類寶瓶、寶鼎、銅錢之上多刻有帶清光緒年號之篆體銘文,為會館雕刻所鮮見,極具研究價值。

二殿之拜殿與座殿之間上方檐頭置"天溝",東、西各開一門洞,因藥王殿東山為外街道,為求對稱,僅做門頭裝飾。二門楣上方各嵌一石雕楣匾,藥王殿分為:"宗黃"、"武歧";馬王殿分為:"仁民"、"愛物"。二殿中還各置一幅楹聯,頗堪玩味。藥王殿之聯為:

"藥物素有靈苦無奇方醫奇病;

王侯高不仁獨操仁術救人危。"

馬王殿之聯為:

"騏驥飛馳千里順至資啟佑,

春秋駒旺四季平安仰靈威。"

二殿之座殿殿頂琉璃裝飾亦別具一格,尤其是其北坡戧獸為一貓頭、長頸、後帶披毛之異形獸,為中國古建築裝飾物所鮮見,可稱"絕品"。

國家AAAA級風景區——賒店古鎮國家AAAA級風景區——賒店古鎮

道坊院位於山陝會館西北隅,西跨院之最北端,其東傍春秋樓遺址,西鄰綠布場街,為管理會館之道士起居兼接待往來官府顯貴之所。因關羽被歷代皇帝封"帝",會館主院為其宮殿,故道坊院又名曰"掖垣"。道坊院東西寬15.23米,南北深21.46米,總占地326.84平方米。

自南至北由門樓、涼亭、東西廂房及接官廳組成。其建築布局錯落有致,建築形象小巧典雅,室內外空間親切宜人,兼收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園林及民居建築之長,實為不可多得之小築佳構,亦為研究會館與官府之複雜關係的最好例證。

火神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坐落於社旗鎮火神廟內(現社旗鎮第一國小院內),是為敬火神而立的木結構建築。牌樓座北向南,橫跨7米,進深4.5米,高10米。在0.2米高的石鋪砌台上,有6根直徑為43。3厘米的木柱支撐,分左右各立3柱,成對稱等腰三角形,腰長1。5米,邊長2米。緊靠6根木柱,南北各三角形的頂柱,在2.5米高處有一方木橫跨,前額刻"光天垂象",背額刻“利永民生”,其上有龍、鳳、海馬、麒麟栩栩如生,上檐出廳,四角挑起,灰筒子瓦復蓋,下部左右數層木結構,上部六角挑起。整個建築結構嚴密。

廣盛鏢局

賒店鎮賒店鎮

位於瓷器街北端路西,座西面東,五間門頭,中為高大門樓,門前樹一高高的旗桿,上懸鄉有“廣盛鏢” 字樣的鏢旗,內為一進三的大院落,分設會客廳、籤押房、倉房、鏢頭居室、鏢師居室、練武場等,成為賒店旅遊的著名景觀。

賒店廣盛鏢局鏢頭戴二閭,出生於山西祁縣官宦武術世家、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來到賒店,創立了廣盛鏢局。其鏢主要走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張家口、天津等地。走鏢時鏢車上插鄉有鏢局名稱的鏢旗,趟子手還要一路“喊鏢”,因當時河北滄州為武術之鄉,各地鏢局為表示對滄州武界的尊重,一進入滄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鏢。一次廣盛鏢局鏢走山東,路過滄州,一位新業的趟子手不懂規矩,冒然喊了鏢。滄州武界尹玉文三武師攔路興師問罪。戴二閭一再表示歉意,可三武師仍是不依,一定要與之交手。戴二閭無奈,只好與他們動手過招,結果三武師均敗於他的手下。自此“戴家拳”名聲大震,廣盛鏢局更是譽滿天下。

蔚盛長票號

中國傳統文化旅遊目的地——賒店古鎮中國傳統文化旅遊目的地——賒店古鎮

賒店蔚盛長票號創建於清道光六年,是中原有史以來第一家票號。蔚盛長票號設在賒旗店最繁華的瓷器街路西,可在全國匯兌銀票。它開張營業後,生意火爆。第二年又在相鄰的關帝廟街開辦了蔚盛厚分號。蔚盛長當年主營匯兌、存貸款和代辦捐項,也發放銀票,

服務對象是當地工商鋪戶,也承匯政府業務。蔚盛長票號最初資本12萬兩,後來發展到16萬兩,至民國歇業時有資本24萬兩。資本較為雄厚。賒旗店的這家蔚盛長,守信重諾。據地方史料記載,清鹹豐七年,捻軍攻陷賒旗店,許多商家準備逃難,拿銀票擁向蔚盛長要求兌現。蔚盛長在自身遭受大損失時,克服重重困難調集資金兌付,蔚盛長的誠信美德被賒旗店商人傳為佳話,生意越做越大。生意做得好,盈利能力就強。

福建會館

福建會館興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會館位於全鎮地勢最高點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東,其格局為集茶樓、飯莊、客房、娛樂為一體的一進二群樓庭院,整體建築布局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上下層均有檐廊、明柱,額枋、雀替雕飾簡練,古雅清秀。上層明柱圍欄相連,樓內靠兩山設木製扶梯。西樓五間為主樓,前設欞花格扇,明柱圍欄,頂部兩山風火牆高聳。樓下供媽祖、關帝牌位,以祈佑行船風順,利市生財;二樓為會館同鄉公議之所。中院過廳樓五間,前後壁有木隔扇花格亮窗,檐廊、明柱,圍欄與前後陪樓相通,樓下為宴會廳,樓上為茶園堂戲怡樂園。前後院南、北各有陪樓三間,為接待旅客的客房。臨街樓五間,下層中為過廳,兩邊為飯莊,樓上為餐廳。上層樓檐下懸一匾額,浮刻“福建同鄉會館”六個斗方金字;下層中間樓檐下也懸一匾額,浮刻“普海春飯莊”五個大金字,其意為“四海為友,萬家皆春”。

春秋樓遺址

春秋樓為會館主院最後一進建築,其內供奉關羽夜讀《春秋》神像,因之而名。據館藏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創建春秋樓碑記》記載,其樓乃山陝商賈募資創立今會館時首建,是時為建此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今首事諸君......各輸其誠,各展所長,或識優而審其向背;或獎善而勸其募化;或效奔走,取材於楚,泛江河而來宛郡;或周知四方,尋訪名匠,集工錘之技於廟建。凡數閱寒暑,而百物備,五材具,然後輦山而石、、、劇地而陶,巍然落成......"。建成後的春秋樓巍峨壯觀,碑文形容其"第見洛

中國四大商業重鎮之一——賒店鎮中國四大商業重鎮之一——賒店鎮

洛鞏固,迥出霄漢,金碧輝煌,光映日星。試置身其上,憑照宇內,皆在遠眺曠覽中。而翹首南向,又若可俯視焉。巍巍乎極登岳之峻,初不知身向碧雲也"。據口碑相傳,春秋樓始建於乾隆二十一年,下建重層台基,台基地面以斗方青、白石塊交錯鋪砌,前面分設左、中、右三踏道,階周設雕花石欄板及蟠龍望柱。台基上建樓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高十丈十尺,三重檐琉璃歇山頂,每層均設外懸之回廓供遊人登臨遠眺。樓之各部雕飾、彩繪均極華麗,堪稱巧奪天工,神州一絕。時有"賒店有座春秋樓,半截插到天裡頭"之謠。

春秋樓前原建有拜殿,兩側為刀樓與印樓,並建有東、西廓房,加之前部之懸鑒樓等建築,可謂是完整的三重進院落。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捻軍過此,賒旗鎮豪紳躲入春秋樓內頑抗,被捻軍焚燒。據傳,因其樓牆厚柱粗,用柴火無法燒著。後來有人提議:"要燒春秋樓,被子蘸桐油"。捻軍用此法才把此樓燒著。大火直燒了七天七夜,九十里外的南陽府都能看到煙火。現僅存其遺址。縣內近日正積極籌備,清理遺址

,復建春秋樓月台及模型和關公銅像。為恢復會館之原貌而作不懈之努力。

彰新寨會議舊址

社旗彰新寨會議舊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紅色革命紀念地。東鄰方棗公路,位於社旗縣城西北3公里處的彰新寨村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該革命紀念地原有房舍100餘間,後被社旗縣社旗鎮糧所占用,部分老房進行了改造搬遷,目前有老房80間,當年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故居尚存。1948年6月5日,宛東戰役結束的第三天,中原野戰軍司令部在彰新寨村召開縱隊領導幹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李達等20多名高級將領。彰新寨革命紀念地1994年被公布為社旗縣文物保護單位。以紀念址周牆為基點,向四周各擴10米為重點保護區,以重點保護區邊線為基點,再向四周擴20米為一般保護區。這裡是社旗縣對公民進行革命教育基地之一,每年來此接受革命教育的達5千餘人。

“中原第一古鎮”——社旗賒店古鎮“中原第一古鎮”——社旗賒店古鎮

誕生了著名的《六六指示》。會議期間研究了全國存在的"急性土改"問題,鄧小平為中原局起草了《關於執行中央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客觀地、全面地總結了黨在中原解放區農村工作 政策的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和檢討了土改工作中"左"傾 錯誤的根源和危害,制定了中原全區新的農村工作政策。

《六六指示》上報中央後,毛澤東閱後十分欣賞。6月28日,毛澤東代中央復電,完全同意中原局這一指示,並親自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充分肯定中原區在戰略反攻後所取得的偉大勝利的兩段文字。同日,毛澤東在給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同志的信中指出:"中原局指示可以發給中原以外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有了中原局這個檔案,中央就不需要再發這類檔案了。"

姜家大院

坐落在社旗縣城老街,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年),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房舍198間,為山西洪洞縣大商人姜祖蔭所建,該院坐北向南,一進四院落,幽深肅穆,具莊重、典雅、嚴謹的建築風格。

賒店小吃

油酥火燒

走遍中國,做火燒的地方非常多,吃來品去也就賒店油酥火燒令人難忘,其皮的焦香、油的清香、面的軟香全沁在心裡,渾身都舒服。高貴的人吃,貧窮的人也吃,從京城裡來了高官住在賓館裡,地方上的人也要到閭巷裡買了來,做為麵點奉在客桌上。油酥火燒雖屬小吃,亦登大雅之堂。

油酥火燒油酥火燒

油酥火燒渾圓黃潤,盤子大小如初開的向日葵花,外地人看上一眼想不吃也不行了。油酥火燒做工上用純正的芝麻油、鹽、鹼水、上等白面拌和,將面揉成條狀,塗油,再將圓條盤在一起,壓成圓盤,放爐蓋上翻炕,再於壁爐內烘烤。這些工藝只有經驗老到的人才能在時間、火候上掌握得當。

賒店古鎮做火燒的人有很多家,敬火燒神。火燒神又稱招財童子,狀如胖墩墩的小娃娃。相傳明代末年火燒神遇難賒店被人救起,傳此秘藝。舊時,火燒神敬在火燒爐的旁邊,炕好的火燒靠在火燒神的身上。現今火燒神敬在家中,面前置一火燒,焚香。

賒店人過春節,到了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都要炕火燒,但味道難抵坊上油酥火燒。真正的名吃,也只有來自敬火燒神的坊間,心中有了敬畏,火燒里便有了靈性,人、神、物有了相通。

焦鍋盔

賒店古鎮幽深的青石巷裡,到了冬日的下午,暮色薄暝,一家人正在做晚飯,巷道里準時傳來了綿長的叫賣聲:焦——鍋盔——,這喊聲盪在室內暖意的空氣里,格外動人,妻子便喊丈夫到巷裡買上一搭做為美食。

焦鍋盔大如簸籮,厚愈寸許,只有十幾口人做飯用的大鍋才能炕制,賣焦鍋盔的人用擔子挑了,顯出擔子的闊大與人的敦實。賒店鎮上賣焦鍋盔的老漢人稱馬掌柜,冬日裡棉褲腳用帶子扎了,頭戴氈帽,象是從舊時空里晃出來的人。馬掌柜一大把年紀了,卻喊聲洪亮,能盪幾個巷子,人們不買焦鍋盔便感覺對不起那喊聲。

胡辣湯

社旗胡辣湯社旗胡辣湯

生在賒店古鎮上的人幾乎人人都喝胡辣湯,有些人嗜胡辣湯如民國的鄉紳嗜大煙,一日不可少。我八十年代大學畢業來古鎮工作,每天清晨不願在單位伙上用飯,散步來到瓷器街或騾店街的小吃鋪里,一碗胡辣湯一個油酥火燒,吃得渾身暖氣洋洋,工作起來特別提勁。還有一階段我嗜酒,第二天醒來渾身無力,吃其它飯食都不奏效,唯有胡辣湯喝了胃裡舒服,頭重腳輕之感頓失。

賒店胡辣湯是以白鬍椒為主要調料,以粉皮、麵筋、蝦仁、木耳、海帶絲、黃花菜、花生仁為湯料,基湯有羊肉湯、雞湯、排骨湯等,施糖色、面芡而成。我喜歡喝羊肉胡辣湯,味道溫厚綿長,香氣馥郁。羊肉溫補益虛勞,白鬍椒除胃寒、消寒痰、化食積,又賒店為三粉之鄉,所用粉皮乃地道的紅薯粉皮,營養全面,入口細膩且爽。

賒店人講究吃食,重食物的藥用,如藕湯清熱、菊湯明目、蘿蔔湯解毒,說的是藥膳,這胡辣湯健體養胃,亦是真正的藥膳,若人參熬出的皇帝御湯,吃了讓人精神。

漿麵條

漿麵條漿麵條

傳統美食,以綠豆漿發酵製作麵漿,經特殊工藝製作、具濃厚地方特色的名吃。以麵條為主料(多為一些雜糧面,麵條一定要細),輔以粉漿、配菜。粉漿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小吃的味道。做漿時,先把綠豆或豌豆用

水浸泡,膨脹後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漿,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放在盆中或罐里。一兩天后,漿水發酵變酸,粉漿就做好了。配菜以芝麻葉為主,還有煮黃豆、焯芹菜、鹹菜絲老三樣。芝麻葉選初長成葉的葉心,洗乾淨之後,用開水焯一下,然後放在陰涼的地方曬乾保存起來備用。十幾種時令小菜,酸白菜丁、黃瓜丁、芹菜丁、胡蘿蔔丁、白蘿蔔丁,小尖椒、榨菜絲、雪菜丁等等 ,都是事先醃製好的,已經入了味,客人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隨意搭配。做時把酸漿倒在鍋里煮至80℃的時候,漿水的表層泛起一層白沫.這時,要用勺子輕輕打漿,漿沫消失後,漿體就變得細膩光滑,接著再下麵條等其他調料即可。

賒店五香油茶

賒店五香油茶賒店五香油茶

以質地純正,清香撲鼻,香而不膩,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而聞名遐邇。賒店五香油茶由湯和果組成。配料講究,以精製麵粉、小磨香油炸蔥花、炒花生碎片、核桃仁、銀杏仁及油茶果為主。其製作工藝複雜,注重色澤、

火候、風味、口感。如湯的製作,首先將精製麵粉用文火翻炒至金黃色,其次按佐料配比炸出蔥花,爾後將炒麵和成稀糊,待鍋水翻滾下入,同時將花生米、核桃仁、銀杏仁、炸蔥花一併放入,調味至甜鹹適宜,滾至香味飄逸。賒店五香油茶有湯有果,聞起來芳香撲鼻,喝起來香而不膩,回味無窮。

旅程推薦

賒店古鎮夜遊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27日 瀏覽次數:189次

趙河風景帶,光影旖旎;社旗山陝會館等古建築,華麗炫目。

遊客可以到趙河邊散步遊憩,往古鎮核心區泡吧、逛街,去文化廣場秀舞姿、展才藝。

線路一:趙河公園夜景賞玩→紅旗路觀光→古鎮夜景遊覽

線路二:特色燒烤飲食→古鎮夜景遊覽→曲藝吧文化體驗

【溫馨提示】

請提前安排好住宿;徒步遊玩,2小時即可輕鬆走完線路一(公園約1h,紅旗路約0.5h,古城區約0.5h)。

趙河公園免費開放,古鎮核心區景點夜間暫不開放,不需要準備門票費用;燒烤飲食人均10—30元即可。

返回住處可乘坐計程車,起步價¥3.00。

賒店古鎮日游

“天下第一會館”-社旗山陝會館,“華中第一鏢局”-廣盛鏢局,國內僅存的清代最完整的稅務衙署-厘金局,中原第一家私立銀行-蔚盛長票號,萬里茶道中轉站的標誌-福建會館,中原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火神廟。

線路:社旗山峽會館→廣盛鏢局→厘金局→蔚盛長票號→福建會館→火神廟

【溫馨提示】

“購票處”設在山陝會館照壁前廣場東側。溫馨提示:該廣場設有車位,供您停泊座駕。

通票: ¥120.00/人(11人以上可購團體票,7折優惠;老年證、學生證半價;殘疾證、軍人證及70歲以上老人全免);

分景點:社旗山陝會館¥50.00/人(農曆初一、十五12:00前¥2.00/人,在景點直接購券進入);廣盛鏢局、火神廟每處各¥20.00/人;厘金局、蔚盛長票號、福建會館、瓷器博物館每處各¥15.00/人。

講解服務費:¥50.00/次(會館) ¥100.00/次(通票)

古鎮文化

烙畫葫蘆

烙畫葫蘆烙畫葫蘆

圖案品種繁多,有書有畫,葫蘆雖小,氣象萬千;烙出的色彩古樸典雅,其它顏料無法替代;是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賒店木板年畫

木板年畫木板年畫

傳承人陳景知,作品構圖飽滿而主次分明,線條密實且一絲不苟,顏色豐富而對比鮮明,均衡中力求變化,整個流程全都是沿用古法手工製作,從畫墨線稿、貼版、站版、刻版到設套色、刻套色版、印刷,至少要十三四

道工序。

賒店酒文化

賒店老酒賒店老酒

在白酒的大家族中,賒店老酒是一名古老的成員。它始於夏,興於漢,盛於明清,繁榮於現代,伴隨著數千年華夏文明,走過了漫長的歷史歲月。“賒店老酒,天長地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

賒店三粉

賒店三粉賒店三粉

賒店三粉生產歷史悠久,優良品質聲名遠播。長期以來,縣內民眾以家庭或互助小組為單位手工或半機械化加工粉面、粉條、粉皮,產能低、效益差。2006年,苗店鎮石塔寺村民集資成立“社旗縣銀良三粉有限公司”,2007年投產,採取“公司加基地”的模式,年加工鮮紅薯3000多噸,生產的“銀良”牌純紅薯粉條、粉皮行銷全國。

2009年,社旗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賒店三粉製品有限公司”落地,2011年投產,帶動當地8000多農戶種植良種紅薯,生產的“賒店”牌紅薯粉條、紅薯粉皮、紅薯方便冬粉等,以紅薯澱粉精製而成,無明礬、非油炸、不上火、不燒心;外觀晶瑩剔透、口感柔軟滋潤、滑爽筋道;屬低糖、低熱能、低脂肪食品;綠色、安全、健康。

賒店陳氏木雕

山陝會館木雕藝術的重要傳承,以高浮雕、深透雕為主要雕刻方法,淺刻雕飾細部,透雕深達五層,刀法極為細膩,雕刻圖案的構思之巧妙、刀法之精湛,被中外專家推為典範。

萬聚爐鐵器

始於清朝末期,至今已嫡傳五代。所產刃具、鐵器均採用上乘鋼材鍛造。山陝會館的部分鐵制構件、廣盛鏢局的押鏢武器均出於“萬聚爐”。第四代傳人張金山,在原有傳統工藝基礎上對鍛造技術又加以革新,使產品更加經久耐用,而且設計上加大投入,使刃具、鐵器的功能也有很大拓展。其菜刀更以‘前切、後斬、中間片,背砸骨頭把搗蒜’的功能著稱。

萬里茶道

賒店是歷史上著名的“萬里茶道”的中轉站,分布有茶莊、茶社二十餘家。賒店古城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成為了茶道文化的重要載體。

賒店大調曲

唱腔、曲牌豐富多彩,聲腔韻味典雅大方,細膩委婉,善於抒情,兼具渾厚、奔放、清晰、明快、活潑。

賒店越調

社旗越調劇團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劇種的代表劇團,2008年該團創演的新編歷史劇《劉秀賒旗》獲全市戲劇大賽新劇目大獎。

瓷器

瓷器街,寬不足10米,長300多米,清代時雲集北方的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和南方的龍泉青瓷窯、景德鎮青白瓷窯等華夏六大窯系及眾多名窯的瓷器,被稱為“中原瓷都”。刻錄在瓷器街的誠信文化,不僅是中原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原商業文化的瑰寶。

主要物產

全縣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於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綠豆、芝麻、棉花、紅薯、花生等農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花、優質綠豆生產基地縣和全國聞名的南陽黃牛開發基地,也是重要的優質花生、芝麻、油菜生產區。

社旗工業在發展中調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經濟取得重大進展,發展速度加快,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以釀酒、醫藥、化工、汽車配件、澱粉、皮革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的工業體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品類很多,內容各有異趣和功能,據普查有18000餘種,系統整理、上報1060種。現已將其中的商業誠信文化、傳統木雕技藝、刺繡技藝、官粉製造技藝、扎染技藝、銀器製造技藝、銅器製造技藝、賒店大調曲、賒店三弦書、黃河九曲連民間遊藝和賒店心意拳等十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施了有效保護;整理出文字資料,查明傳承來龍去脈,確定了傳承人。

行政區劃

賒店鎮賒店鎮

東裕社區:總人口3133人,耕地75畝,農業產值190萬元,開辦有印刷廠、制釘廠、麵粉廠、磚廠、隔音門廠等企業。

牌坊社區:總人口3975人,耕地30畝,農業產值160萬元,開辦有涼鞋廠、皮箱廠、塑粒廠、牛羊肉加工廠、酒廠等企業。

老街社區:總人口2879人,農業產值130萬元,開辦有木器廠、星期八沐浴城、塑膠廠等企業。

興隆社區:總人口4495人。開辦有鼎威服飾有限公司、燈管廠、防水卷材廠、加油站、西褲廠、麵粉廠、格法玻璃廠等企業。

永安社區:總人口2378人,農業產值92萬元,辦有汽化站。

賒店鎮賒店鎮

福壽社區:總人口3542人,農業產值120萬元,辦有麵粉廠、黃牛養殖場等企業。

泰山路社區:種糧養殖為主的行政社區,包括8個自然村:李莊、宋莊、外郭莊、三里莊、五香環莊、海家莊、東半坡、窯村。總人口3075人,耕地942畝,農業產值1130萬元。開辦有東方水木楊木業有限公司、鋼瓶製造廠、純淨水廠、棉花脫絨廠、養雞場、龍鳳保健床廠、鑄造廠等企業。2006年完成“村村通”3.0公里,總投資40萬元。

尚營社區:以種菜為主,兼建築業和運輸業。包括3個自然村:尚營、程營、陳莊。總人口5481人,耕地760畝,農業產值1329萬元。開辦有加油站、鎂粉廠、瓶蓋廠、玉雕廠、珍珠岩保溫材料廠等企業。2005年完成“村村通”1.6公里,總投資19.8萬元。2006年完成“村村通”工程1.12公里,總投資14.6萬元。

周莊村:蔬菜專業村,包括5個自然村:周莊、梁莊、毛莊、三棵樹、河口。總人口1512人,耕地520畝,農業產值75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60元,辦有奶牛場、包裝廠、塑粒廠等企業。2005年完成“村村通”工程1.18公里,總投資15.34萬元。

彰新寨村:種糧為主專業村,包括3個自然村:彰新寨、朱莊、西半坡。總人口1169人,耕地1673畝,農業產值79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10元。開辦有窯場、衣架廠、梅花鹿養殖場等企業。2005年完成“村村通”工程1公里,總投資13萬元。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付明聚。

地理氣候

社旗縣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總面積1023平方公里,耕地106萬畝,總人口73萬。

縣境屬壠崗平原向平緩平原過渡地區。大體為六崗四平少量山。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海拔7ll米,最低海拔103米。主要分布在縣城以東的東部和南部,走向大都自北向南,呈土崗與平原交織。整個崗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55.42%;唐河沿岸,占全縣總面積的39.35%;東北部與方城縣、泌陽縣交界的下窪鄉北部為淺山區,占全縣總面積的5.19%。全縣水資源總量8億多立方米,平均地表徑流量為2.98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1億立方米。境內有大小河流13條,呈扇形半輻射狀依勢南流匯唐河入漢水。趙河、潘河自北向南環繞縣城,在城南交匯,境內長45公里,流域面積1103平方公里。

縣境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4.5℃左右,年平均無霜期226天,日照194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49.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故有積溫較高,雨熱同季,降水適度的氣候特徵,為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相關詞條

魯山縣羅山縣 洛寧縣孟津縣孟州民權縣內黃縣內鄉縣沁陽市清豐縣確山縣

走進河南

完善詞條,學習地理知識!了解河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