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書院

江西書院隱藏於深山鄉野,雖遭遇幾代興廢,卻依舊突兀在時空激流中,成為中國思想的文化杏壇。名師鴻儒們在各家書院披卷吟讀,碰撞智慧,傳承思想,用不朽的篇章激盪著整箇中國。

簡介

一千多年的歷史,如滔滔江水逝去。21世紀,人們用探索的眼光審視跨越千年的種種文化印記時,那隱藏於深山鄉野的一座座江西書院,雖遭遇幾代興廢,卻依舊突兀在時空激流中,成為中國思想的文化杏壇。遙想古代聖賢們,為了尋找中國儒學的真諦,從四面八方匯於江西,名師鴻儒們在各家書院披卷吟讀,碰撞智慧,傳承思想,用不朽的篇章激盪著整箇中國。

六朝風雨顛沛中國 江西書院追風千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趕走了少帝李重茂,殺了掌管大權的皇后韋氏,繼承父親李旦的皇位後,不想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欲再次政變,已是經過風浪的李隆基先發制人,賜其死,誅其黨,唐代由此進入了開元天寶長達40餘年的鼎盛階段。

因政權穩定,唐玄宗便在長安城內設官辦的麗正書院集賢書院,校刊、收藏經籍。這一舉動,刺激了中國的文人騷客,由此天下文風、學風更盛。從當時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發起“新樂府運動”、韓柳的“古文運動”,便可以管窺出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至804年)到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至820年),唐朝文化的空前繁榮。

就在“開元盛世”間,素有人文之鄉美譽的江西,便有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從唐玄宗晚年,太監高力士握了大權後,一面挑撥離間為非作歹,一面用美女香體疏離玄宗和書本、書生間的關係,以免老皇帝讀了書憂心國事,使太監們失去權力。後來,昏庸到讓人以打球來賭西川節度使斗鵝賭資高達五十萬錢的唐僖宗繼位,便鬧出京城地區發生蝗災,深信地方官報告說“這些蝗蟲不吃皇家莊稼,都嚇得抱著荊棘自盡了”的笑話。在這個背景下,黃巢領著農民軍大敗唐軍,在長安建“大齊”,此時農民出身的安徽人朱溫已是大齊功臣,朱溫經過降唐又滅唐的反覆後,使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動盪局面。此時,由於戰爭連綿,朝中國子監終日無所事事,官學幾乎廢棄,但是江西人私人辦學的風氣,雖經顛沛,卻依然存在。直到鐵馬金戈下,不息的烽火燒完宋、元、明、清,江西的書院也如中國歷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時而破浪而出,激起千堆白雪,時而又隱入浩瀚大洋,默默無語。江西的書院跨越千年,無論官辦、民辦,無不引來名師巨儒,洋洋灑灑激盪著整箇中國。書院研究史專家們認為,從“開元盛世”開始,書院遍布江西,並數度“獨領風騷”。據清光緒《江西通志·書院》記載,江西書院達526所。有學者根據其他各種史籍、志書、筆記、碑刻統計,認為江西古代書院足有千餘所之多。除白鹿洞書院象山書院外,各朝代都有書院名聞四海,在中國書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