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徐州夢覺,北登燕子樓作

體裁:

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②,鏗然一葉③,黯黯夢雲驚斷④。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⑤,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⑥。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⑦, 為余浩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詞牌釋義

永遇樂 永遇樂.綠陰 蔣捷
〔題考〕毛氏【填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 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牆之好。後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萬氏【詞律】引晁無咎【訊息】注云:“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為越調也。
〔作法〕本調一百零四字。首、次為四字對句,不用韻,“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為平仄平仄,起仄韻。第四五句亦為四字對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協韻,與﹝解語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異耳。第七八句又屬四字兩句,但不需對偶,而兩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協韻,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結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趙師俠作“緩步閬風仙苑”,不足法)後闋起二句,與前闋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協。第四句至第十句,均與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結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清逼池亭,
⊙●○○(句)
潤侵山閣,
●○⊙●(句)
雲氣凝聚。
○●○▲(仄韻)
未有蟬前,
⊙●○○(句)
已無蝶後,
⊙○●●(句)
花事隨流水。
⊙●○⊙▲(協仄韻)
西園支徑,
⊙○○●(句)
今朝重到,
⊙○⊙●(句)
半礙醉筇吟袂。
⊙●●○○▲(協仄韻)
除非是、
⊙○●(豆)
鶯身瘦小,
○○●●(句)
暗中引雛穿去。
⊙○●○○▲(協仄韻)
梅檐滴溜,
⊙○⊙●(句)
風來吹斷,
⊙○○●(句)
放得斜陽一縷。
●●○○⊙▲(協仄韻)
玉子敲棋,
⊙●○○(句)
香綃落剪,
⊙○⊙●(句)
聲度深幾許。
⊙●○⊙▲(協仄韻)
層層離恨,
⊙○○●(句)
淒迷如此,
⊙○⊙●(句)
點破漫煩輕絮。
⊙●●○○▲(協仄韻)
應難認、
⊙○●(豆)
爭春舊館,
○○●●(句)
倚紅杏處。
●○●▲(協仄韻)

註解

①神宗元豐元年(1028)十月作。詞序一作:“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盼盼,姓關,唐朝人。白居易《燕子樓》詩序云:“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尚書既沒,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後不食而死。白氏所謂“尚書”,後世 (包括蘇軾) 多以為是張建封,但據考證當為張建封之子張愔。 ②紞(dǎn)如:擊鼓聲。  ③鏗然:象聲詞。《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禮記·樂記》:“鐘聲鏗。”此寫夜深人靜,落葉之聲也鏗然可聞。 ④夢云:此喻夢見盼盼。 ⑤倦客:作者自稱,謂自己頻繁調動,倦於行旅。 ⑥燕子三句:《高齋詩話》載:秦觀問蘇軾近作,“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空鎖樓中燕’。晃無咎曰‘只三句, 便說盡張建封事’”。近有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云:“公以‘燕子樓空’三句語秦淮海,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精神不貴跡象也。” ⑦黃樓:蘇軾在徐州時所改建,蘇轍、秦觀皆為之作賦。此處蘇軾構想後人將對黃樓憑弔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