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翠釜一朝裂

水調歌頭·翠釜一朝裂是由清朝時期詩人陳維崧寫的一首詞 。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翠釜一朝裂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陳維崧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翠釜一朝裂

夏五大雨浹月,南畝半成澤國,而梁溪人尚有畫舫游湖者,詞以寄慨① 翠釜一朝裂②,銅狄盡流鉛③。江南五月天漏,鍊石補仍穿④。驟若淫龍噴沫⑤,狂比長鯨跋浪⑥,廬舍沒長川。菱蔓繞床下,釣艇系門前。今何日,民已困,況無年⑦。家家秧馬閒坐⑧,墟井斷炊煙⑨。何處玉簫金管⑩,猶唱雨絲風片⑾,煙水泊遊船。此曲縱嬌好,聽者似啼猿。

作品注釋

①浹月:整月,滿月。南畝:泛指田地。梁溪:無錫的別稱。

②翠釜:鍋的美稱。古人以天空為半圓形,故以“翠釜”指代天空。

③銅狄:即銅人,亦稱金人。流鉛:淚如鉛水般流淌。

④“江南”二句:古神話載,共工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天為之漏,大雨不止。女媧氏乃煉五色石補天。

⑤淫龍:暴虐的蛟龍。古代傳說蛟龍主降水,噴口沫而為雨。

⑥跋浪:鼓動浪濤。

⑦年:年成,收成。

⑧秧馬:農具名。其形如馬,插秧時用。

⑨墟井:墟為農村市集。墟井猶言村落。

⑩玉簫金管:指精美的樂器。

⑾雨絲風片:意為和風細雨,出自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此為雙關語。

作品賞析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有名句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這首詞時,在陳維崧的家鄉,大雨浹月之後,一面是“墟井斷炊煙”的災民,一面卻有“猶唱雨絲風片”的“畫舫游湖者”,這正是杜詩的又一隔代版本。詞人捉起如椽之筆,“詞以寄慨”。

詞上片極寫水勢之狂猛,災情之嚴峻,“翠釜”、“銅狄”、“天漏”、“淫龍”、“長鯨”等一系列意象排闥而至,筆法亦如洪濤洶湧,湍流疾漩。有此等渲染,下片開頭才有“今何日,民已困,況無年”之疾呼,痛切之情,溢於言表。面對著“玉簫金管”,聽唱著“雨絲風片”,詞人怒髮衝冠,一針見血地正告悠哉悠哉的“游湖者”:“此曲縱嬌好,聽者似啼猿”!十字氣勢凜然,字字有千鈞之力,想來“游湖者”聞之,必定面如土色也。

迦陵論詞,以詞可以“存經存史”,擔承嚴肅的現實使命。這首詞為民生疾苦而呼,是實踐他這一思想的傑出範例。

作者簡介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陽羨詞派領袖。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江蘇宜興)人。官至翰林院檢討,並參修《明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