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一

個人簡介

黃亞峰(1991年-~~年),當代浪漫主義詩人,字子炎,號法一居士,祖籍江蘇東台,有“影子”之稱。格調高絕,詞風翰傾一時。幅巾弓鞵,著學士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越舞吳歌,族舉遞奏;香籨玉台,更唱迭和。
出生於改革時期。十九歲時就隻身出蘇,在北京求學,遂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會稽,西至藏原崑崙,北至遼北、哈爾濱,寓居在京都(北京市)。在此期間,因亦師亦友之好友道陵的推薦,游遍京城大小名山古剎,些許古洞也留有痕跡,他文章風采傾極一時,後因不能見容於真仙,在京僅遊覽兩年半便失去了繼續遊覽的興趣,就閉關研學,隨後又飄蕩就四方的流浪生活。亦是在期間,拜得多位名師學習儒釋道等中華傳統文化,尤其以詩詞文賦等更是冠絕一時。

人物評價

為人中性,結束俏利,性機警,饒膽略。格調高絕,詞風翰傾一時。幅巾弓鞵,著學士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越舞吳歌,族舉遞奏;香籨玉台,更唱迭和。

人物祖籍

祖籍揚州(今屬江蘇中部),後至東亭(今屬東台)。

名字由來

第一種說法:出生那年,剛好全國歡慶舉辦亞運會,父母又望其以後能登峰造極,故又取了個峰字。
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有說: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
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六年》有說:為亞卿焉。
第二種說法:剛好應亞洲雄風之說。
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有說:夾岸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又有最高點之說。

人物故事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湖名玄武湖,湖心有一小島,游至此處的時候,寫下了游南京玄武湖作。方水湖中水上園,和煙和月作莫言。秦淮曲斷湖心冷,林中綠深天外青。入夜當如吟落日,玄武湖望卻侵心。遙憶曾時烽煙事,一曲無心心自明。 當時,正直壬辰龍年七月。同年辛亥月戊寅日於靜宜園香爐峰又作下了深秋香山觀殘葉記,因當時香山之上紅葉落盡,只余殘葉,故作者寫出了傳世遊記,同時,又於碧雲寺作下碧雲寺記。同年初夏,與三無同窗同游京都西郊鳳凰嶺,因當時微風小雨形成了霧氣,又作下了游京郊鳳凰嶺之行(作時大霧細雨和韻),有句迴翔此佳會,安可期。卻中嘆浩渺,各無言。 凡來此處皆者,蓋惆悵不決而返,遊玩時行至白莽區遇到蟒蛇鬧出笑話,戲作安蛇賦。
早年,在家鄉與好友賭戲為好友立傳,便成就陳永進傳、高衛明傳,余道至今。

習得古琴七弦。

琴的起源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云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鑑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宮商角徵羽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琴的運用

琴和等其他樂器一樣,隔牆也能欣賞其樂聲。而“琴”字從“今”,強調“當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鄭重性而言,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也是此理。這是一種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琴 qin 形聲。字從珏(jué),從今,今亦聲。“珏”為“二玉相併之形”,義為“二玉相碰之聲”,即“玉聲”、“玉音”。引申為“悅耳的彈碰聲音”;“今”意為“當面的”。“珏”和“今”聯合起來表示“當著貴賓的面彈撥的樂器”、“當著貴賓的面彈撥出的玉音”。本義:一種梧桐木製作的帶空腔的五弦或七弦彈撥樂器。

自幼學習各式棋局。

中國棋文化

棋者,奕也。下棋者,藝也。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經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於一般的消遣遊戲,還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琴、棋、書、畫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成為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形態。“弈”中的恬淡、豁達、風雅、機智和軍事、哲學、詩詞、藝術共聚一堂。黑白之間,楚河漢界內外,棋藝帶來的啟悟和內涵被無限拓展,棋盤之外的天地被融合為一,成為中國棋文化的最大特點之一。方寸棋盤,還具有磨鍊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下棋不單只是一種活動,它還是一種藝術,一種起源於中國,在中國發展最廣的藝術,是中國的國粹。

習得楷書、隸書、仿宋、宋體、魏碑等,書法猶善狂草,半野堂事件後封筆。
  • 古代史官修史,《左傳·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唐劉知幾《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舍者矣。” 宋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 明劉基《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鄭伐許、 鄭伯伐許之書法同矣。”
  • 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 家得 衛恆 散隸書法
    ,學之甚工。” 宋·錢愐 《錢氏私志》:“ 元章 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絕妙,天下沒有第三個。” 周揚 《在中國書法家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
    上的講話》:“書法作為一門中國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
  • 指漢字形體。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壹貳叄肆等字》:“至如秦漢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
  • 措辭方式。 呂叔湘《標點瑣議》.
  • 書法為藝術之瑰寶!不僅是字也是圖形,有美感!

作有小雅溪水圖。
《午集上》《田字部》 ·畫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繪也。(畫)〔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又分畫也。界限也。《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注》畫分也。《禮·檀弓》哀公使人吊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吊焉。《注》畫地為宮象。 又計策也。《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乾營陵侯澤。《注》服曰:以計畫乾之也。 又截止也。《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注》言為道所規畫。《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注》正義曰:括地誌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為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爾雅·釋言》畫形也。《注》畫者為形像。《釋名》畫,掛也。以五色掛物象也。俗作。《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秦琅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習得各式劍法,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六習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

有歌賦:東亭有美,作於癸巳乙卯乙酉,當為傳唱。
序:但凡生人,必有嗜欲,好之但尤甚於此,進憤憾次怨怒,有不顧其死者,於是禮權者又窮。禮之法曰:好色不可為也。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仲尼云: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食色性也,天命使然,故有此韻。
有美東亭生,挽才天下半。聞得芳氏傳,縹緲不能見。
問此何年月,恐是朝暮前。歲盈二縷三,只把詞來填。
意欲事了真,滿堂卷為躔。然俗飽真淺,諧怎知其難。
生有三宮典,微陽萬千連。歷榆盥璣璇,獨對壁向簾。
泱泱西溪畔,碧波鏁管弦。托根至淨山,平蕪芳正年。
生來天女嬌,竹野滴渠泉。摛詩綺詞合,微事珠尤聯。
緗帙專文選,綈囊史貫編。楹聯應口答,書閱等身便。
媿長觀無厭,何如追溯沿。君非枕鼓士,生有切雲冠。
身愈矜芟擷,溪留愉注箋。流年殘迫暉,形賦不成團。
但窺秦皇蠹,哪得塑皋儇。聳膊心不知,到骨未生寒。
餘曲聞之之,驚嬋落月前。族鼬斷甲乙,讎爐研丹鉛。
時扶過遷客,拾有桄榔仙。日厭詩燮人,苜蓿問星盤。
生平憎阿堵,賴是觀獨蠻。歲今初祠官,解年侍曾玄。
蘭花燈燭火,翠竹邊啻懸。佳人上蒼穹,惟有鵝一隻。
幅奪丹青妙,琴曉斷續弦。春雨如漏壼,就鞠弱骨千。
投壺博嘆笑,人爭從相癲。紆遠修眉翠,妥鳴薄鬢蟬。
江山互明晦,玻璃千里顏。光瑤精芸翠,玉氣夜生玄。
縑繡詩自好,賦尤素搗賢。類連應川水,剎山可上肩。
魚鳥山十忡,流年相往還。高岩虛縹緲,人不到沿連。
醉中樞庭畫,為顏題素顏。回文復上錦,字中蜿盤蜒。
頌椒不良忝,作何詠樹愆?賦文飄鄉里,詞句言先情。
字腳隨和像,文心風雅駢。采苹紫藻麗,種柳醉風煙。
春歲看風艷,漁蓑出水鮮。城內春煙動,惟蹇復翩翩。
罔程雨芒紙,悠幅浣花箋。看人畏汗沾,乍見月纖纖。
自見熟火香,觀獸作何添。鏇把寒泉注,雲罅微硯蟾。
佳人誤占朵,螢入還來戶。遠書離人踐,空突鵲鳴檐。
獨對清燈臥,籌邊樓渺然。誰覺寒殿廣,老病柴門兼?
觀復朱顏遍,擇題謙牘遄。風流孤放誕,被教共嬋娟。
美焉傾城人,埃塵住迷廛。郡意久傾壞,至擬飲甘泉。
垂柳嗟折潤,蘼蕪撫棄捐。雨來平婉約,殆欲聞喧闐。
忘月身方空,頂風隨緣穿。出塵常寂寂,屐齒尤姍姍。
揮手漫巉敷,弓醅譏足纏。沙邊仍妒影,孤濕會移妍。
寇公落蠻曼,只壯歲巴岩,得志意先孤,遂亭縹緲間。
立常貪看水,倚曲灞橋闌。孤映燈窗靜,四壁怕遮山。
聽曲難聞刌,與歌但折鏇。盛才素女得,張家常協專。
耿耿盈盈緬,意無月盡健。月斜不忍落,人卻忘瀣眠。
遺盡猶能說,此生異竟殘。語訛初進此,亦釜愛博閒。
逼仄不能騙,使清沉至骨,未妨留客辛,燈前聽潺潺。
名士懺於興,孩童愧作鐫。曾嘗經滿篋,新制每連篇。
黠痴相除見,清秋到處閒。去來盡向覓,無心哪得虔。
野菜炊香飯,江南二月天。過鴻無家信,燕歸思離人。

猶愛苦茶,品各中名茶,如數家珍,不得見。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在《劉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唐陸羽在《茶經》中,也提到“其名,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

愛花甚久,自小培育各種花草。
〔古文〕蘤
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嘩。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乾,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從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虧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
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為花者。
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於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有曰:戒色戒賭酒莫沾,故而滴酒不沾,對世間酒飲之釀方頗有習見。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採花作酒,自是可能。穀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經典詞句

1、由心便生憂如怖,離著無憂亦無怖。
2、茫茫倚嘯有重樓,唯我相思心上頭。
3、佳人迢迢若為夢,何患風雨照孤人。
4、遙憶曾時烽煙事,一曲無心心自明。
5、僧人未醒浮沉夢,正遇新人煙中游。
6、飄雨拂煙傍香樓,夏夢雨暮含清愁。
7、已是明雯星露會,烏啼燈外見來遲。
8、此中互為意,際想自然深。
9、父愛如酒時時多,一時棄之奈若何。
10、獨誰不醉風月影,喻水猶寒煙雨情。
11、當時只道是尋常,兩地皆言滴落盡;
12、行不負月補殘香,醉無窮風舞清影;
13、曜聞潺瀨當天闕,惟有庭筠翳暮姿。
14、還將花月斷斜邊,昂似凌風月中出。
15、游去八仙吾念卿,相見不期思煞伊。
16、思故春盡時,春歸歸不盡。
17、只憶當時月,不許愁人睡。
18、應是大悲淚,心欲絲絲碎。
19、無語寄安好,空城月已西。
20、雪飄飛絮香城滿,滿城香絮飛飄雪。迎寒著薄衣,衣薄著寒迎。
21、別佛心罌粟了結,結了粟罌心佛別。佛念恨情緣,緣情恨念佛。
22、別後相見是幾時,後會難有期。
23、憂愁回首淚殘紅。不相逢,思無窮。明月無情,何時相思濃。笑漸不聞夢漸悄。冬風吹,淚千瞳。
24、月明誰起霧朦朦。只芙蓉,伴懊儂。回首冬風,惟數盞紅鐘。辛苦誰憐撲面淚,似夢中,立蒼穹。
25、世間榮富莫強求,強求不得倒成羞。
26、命里無時莫強求,命里有時終須有。
27、求若不得莫強求,得好處時便可藏。
28、唯有相思與別離,夫惟不甘無後期。
29、回頭故人遠,
30、 唯有淚千行。
31、殘雪凝寒步輕盈。只人月明,無人月明。北風聲里憶生平。風也無情,雪也無情。
32、回首天涯墜世行。孤說離零,獨說離零。只留千秋萬世名。痴數春星,妄數春星。
33、若有人知去處,只得連來同往,春無蹤跡誰濃。
34、百囀無能解,因風過薔薇。
35、過鴻無家信,燕歸思離人。
36、觀夫無窮與天地兮,余何求而己馭。

代表作品

蝶戀花 我思君處君思我
雨過無風花開口。不念榮華,只願人長久。月白黃昏來又去,紗窗幾度傷春皺。
苦被多情蝶戀乧。明月花開,難緩相思廋。夢醒三更心欲折,望君多采相思柳。
曉令--吟冬懷春 夢雨中
冬去也,冬去豫城西。漫雪覆將行路意,新蕪深與梅花傲,皚皚數迷離。太行亦霏霏,太白故。
冬去也,冬去蓉城洲。菡萏當結飛絮恨,汐寒飛入鈿中愁,暮暮早驚春。遠望亦片片,少陵故。
冬去也,冬去三晉焉。霧煖隨涎人散漫,秋棠紅粉處墮欲,颼颼冬夜風。長雲亦霖霖,少伯故。
冬去也,冬去南國台。道是情多還不是,卻猜恨少雨煙湖,紛紛損莓苔。前路亦茫茫,常侍故。
冬去也,冬去雪梅鄉。贏得情深綺筵時,禁憐韶華木蘭舟,淒淒暗相遮。梅雪亦蒼蒼,梅坡故。
冬去也,冬去普賢閣。蓼尹殘啄紅豆小,綺筵驕擁夢偏多,脈脈為春衫。絮墮卻冥冥,君實故。
冬去也,冬去苑中心。欲拍依昔碧梧陰,但使誤我非同心,尋尋不須尋。昨花卻迢迢,道韞故。
冬去也,冬去小太素。緣起落花腸斷曲,別時清淚令兩行,些些柳相依。寒龍卻元元,鹹用故。
冬去也,冬去寒江夢。玉笙見時不多語,而今愉悔上池台,朦朦不須尋。天山卻孤孤,子厚故。
冬去也,冬去夜還長。玉帶乍溫枕函邊,曼矣獨拭玉光涼,濯濯好朦朧。淩寒卻皦皦,介甫故。
冬去也,冬去西溪處,方同寧心安旭猜,想得起來勻有眠,怡怡自相許。於還方濟濟,法一是。
春何在?春在閒庭見。蟬鬢青驄春來意,春山爭繞玉釵深,唯唯斂鏡台。香步獨徘徘,飛卿故。
春何在?春在泗水濱。安得識得東風面,與他笑和卻無情,奕奕向誰生。勝日獨碌碌,元晦故。
春何在?春在楚湘中。當得奪他驕擁褻,碧梧還復看漁艇,芊芊相續草。澹蕩獨簇簇,德潤故。
春何在?春在韶華囯。東風慣是吹紅去,安知惟有花難護,點點胭脂雨。夢裏獨綿綿,臥子故。
春何在?春在中庭數。新妝宜面何處墮,片言帶走一院愁,況況口微脂。深鎖獨淒淒,夢得故。
春何在?春在春雨裏。好是山中獨自歸,生來貪卻若為思,旦旦又斜陽。紅樓憶絲絲,義山故。
春何在?春在春思湖。燕草碧絲月明時,君懷歸香風滿多,搖搖落微波。相識憶楚楚,太白故。
春何在?春在春曉行。非是情痴還欲停,柳絲未曾愁憐處,沫沫怕情深。春眠憶彤彤,浩然故。
春何在?春在木舟簾。鴛鴦自沈煖夢,輕煙北上香螺尖,纖纖白紅玉。丹蓂憶暖暖,仲殊故。
春何在?春在魚玄機。半雨半晴有故思,無風無浪又須牽,嘩嘩幾含情。如是憶翼翼,成績故。
春何在?春在亞峰家。可有天伶卻還欲,不曾憐處有多心,瑟瑟自歡娛。言愁還裊裊,是何故?
離相思
·莫與哭,但相思;
莫與語,且別離;
莫與之,只輕痴;
你我唯有誰人知。
世俗夜鎖鴛鴦飛,舊律果斷連理枝。
東海雖深有枯時,南山雖偉有崩日。
但看河水清又濁,還有烏頭黑白時。
唯有相思與別離,夫惟不甘無後期。
《嘆世四絕》
生老病死世與隨,聞言久自心下潛。 猶須愧慚皆無言,今歲仍惑二三年。
鬢嵐烏亮數寸格,強健如斯亦如何。 宗親甚憂身前霜,一死一生臨老頭。
永叔冢竹何處髡,五柳枯墓寒松榆。 嘆吾無始道不孤,淚滿白髭合苦須。
晝日思寢不得眠,不眠駸妨即坐禪。 此身醫自心是藥,不請炎奉入院簾。
《夜吟 七絕》
前窗月斜覺已西,簾下屆時待鳴雞。
此情莫話有誰知,了時無乾世聲意。
《夜吟 五絕》
斜月近前楹,為我麾下情。
落幕至寢邊,蕭瑟入簾聲。
猶伴床近夢,簟日由此生。
感時憶舊人,坐待雞雲鳴。
卜運算元<新韻>·夜觀星空
天璣不老,星辰塗雕,滿目蒼穹落暉。
碾破春風,正是夜半更子。
引河漢、恨風波定此事。
對洪荒、傷懷念古,絳愁闕恨相繼。
迢迢數萬里。觀天地正易,浩然正氣。
舉目望天,玉甲銀箏相倚。
皆無意、不帶風塵氣。
縱有那、無限追憶,奈何誰與歸。
無題
離後別日短,
奈何相思長。
回頭故人遠,
唯有淚千行。
我所思寄離人
吾所思兮望江南,有奩寒思徑千里。蒼穹低紺風靜止,明澹星渟殤尤喜。
亦猶憐惜飛絮起,鏡前崩涌嵌顛累。汏斛小葉簸一葦,上邑京都如歷指。
海沙積雪山委雲,雲飛泉半掛龍尾。蒼冥散作都城水,牛乳裂甘哪得比。
蘿蔦朦朦蔭去迤,陌上尋源出奇詭。比興釋迦皆老子,殿台ㄙ靄相思累。
清槽環除逗清汐,枯松靚深哪許虺。泣方茫然棄滓塵,但未亦可終思己。
安乘與可妙談理,視儒榮辱佢弊屣。暮得紫芝有石髓,吾欲以之游倦徙。
古賢夏侯若能此,八仙聞若當啟齒。游去八仙吾念卿,相見不期思煞伊。
菩薩蠻
雪飄飛絮香城滿,滿城香絮飛飄雪。迎寒著薄衣,衣薄著寒迎。
別佛心罌粟了結,結了粟罌心佛別。佛念恨情緣,緣情恨念佛。
如夢令
墨竹為何成雙,琢品二皆無有。遙望土家人,即興方其擺肘。搖手,搖手,居士原來無筆。
己淨方可洗彼,悟當悟者自悟。寄言悟道者,當先即淨其身。即悟,即悟,凝卻天地蒼冥。
只見思念身影,只在心田曠邊。離時誰還來,雨阻河邊無路。見心,見心,只得隨緣安可。
手繪蒼穹浩瀚,大好江土河山。天上嘰喳雀,驚醒五卯冬眠。居士,居士,莫念小橋流水。
心頭紅豆象形,清眉微蹙會意。愁人參差雁,空有年年雁過。思念,思念,明月清風月滿。
點絳唇
吾性淒淒,爍今惟董賢祠伴。時今西溪,舊地前人見。
所謂伊人,仍在伊心田。思念起,鬢髮撩亂,明月清風見。
無需傷悲,昨夜星辰還高宴。京城海淀,縹緲霧雨觀。
北望仍汾,尤剩紛山半。閣樓遠,愁去雲散,唯有迷路燕。
醉吟相思,多情之人還思念。許多念頭,西飛出得關。
暢想關外,日落存山半。孤飛伴,但存心原,空餘歸去雁。
倦躺心堂,兆豐園內何來數。只留他我,清風明月住。
遙憶曾經,思念還饋蹙。仍知否?如今還留,風月家園燭。
醒扁輕葉,逐溪水邊煙翠處。水邊黃昏,花雨無計駐。
燭影茫茫,滿江憂親緒。歸無路,亂霧如雨,傷枕迷歸路。
圓轉鳴吟,花深牡丹月季恨。塵緣相愁,莫走無數根。
清煙漣漣,萬丈斜陽憤。欲予問,我未開口,言道不識珢。
思吟三加一首
寒冰方厚三五尺,小葉扁離疾成飛。只得起篙方能阻,當思歸日卿可歸?
溪東西溪皆春水,尤比西子親臨來。得見可許莫失心,萬載千年上高台。
思卿宿歸何處尋?登盡孤山再攀樓。獨看山河臆橫淚,終尋不得秋心愁。
自卿之去矣,何如念懷抱。獨坐蒼冥峰,腳下斯如掃。
凌寒歲末思,無時豈可好。無物遙寄卿,思念催人老。
【訴思】
舊時歡顏存心間,山岩我同攀。曾言天宮寂寞,不肯餌金丹。
哀碧清,喜雲閒,使歸還。一曲輕吟,眉若婉間,宛似孤山。
粗布紗衣白雲簡,有興即賦酐。尤憶往昔如夢,思念也曾捍。
情自適,性善檀,無需覌。思似易安,憶如性德,只余春傘。
悠閒自得易水澗,有處即追攀。劉她執手同渡,哪能忘心肝。
筆如仙,知莫言,何須酸。還記何仲,贏得軍前,樂取衣衫。
故鄉扁舟一葉翔,有志存以千。朝雲短棹碧游,不知有真仙。
臨落處,德嬌行,果自擔。善惡自時,皆為天意,焚香靜心。
獨臥九天只顛狂,只念花漸憐。黯然打個結扣,直避篤心田
。有人美,若天仙,果喜歡。將她思念,心誠只作,暮夜思卿。
《菩薩蠻》
那年風月那日景,憐寒又恐寒發羞。倚窗飛絮飄,無緒哪得愁。
薄妝山色遠,淺黛亦風流。延眺北國情,殘星羞轉頭。
寒風吹起昔舊雪,卯更遙望窗前見。夢好遠方松,奈何催不醒。
月已見殘紅,由他無是非。只憶當時月,不許愁人睡。
問君何事不能寐,相思不為愁人減。望枕數秋心,輕塵在眼前。
思故春盡時,春歸歸不盡。淚與雪花落。無處不傷心。
瑟瑟輕葉風兼雪,愁人偏識長更苦。夜已十分宜,西風吹雪孤。
被薄驚夜寒,寒風伴雪浴。夜也異念時,淒清鬢絲枯。
小樓殘月曉寒瘦,臨風冷落夜蕭瑟。枕上萬里寒,舊事逐心流。
風聲羞顧影,入夜碎花盚。雨寄離人家,新年憶舊憂。
空簾無繡心殤愁,安知暮思遙遙媚。無語寄安好,空城月已西。
應是大悲淚,心欲絲絲碎。誰道舊時秋,奈何又歸時。
南鄉子
又憶花間人,唯有淡淡憂傷留。只記昔時何可奈,思惆。九分相思一分愁。
想伊歸南時,不知人何苦厭求。流水恁還人送歸,難留。雜念除時法身修。
自古言鄉好,驚醒夢回但思柔。長恨此身非我有,人愁。隔壁雷鳴已鼾虬。
倚窗夜聲聞,眺廣陵思欲上樓。往事還昨三更雪,回頭,又見長江空自流。
【甘露歌】
渡江昨年何處宿?尋疑人家?。情聲莫違已盡緣,今昔哪得尋。
舊時豪情難比擬,何人今夜吟古怨 。晴天何處來,燈火夜微明。
暮著晚霞曉看雲,思君坐也行。別後相見是幾時,後會難有期。
江城子
憂愁回首淚殘紅。不相逢,思無窮。明月無情,何時相思濃。笑漸不聞夢漸悄。冬風吹,淚千瞳。
月明誰起霧朦朦。只芙蓉,伴懊儂。回首冬風,惟數盞紅鐘。辛苦誰憐撲面淚,似夢中,立蒼穹。
斷腸無語憶生平。對寒梅,惜流年。霧起憶亭,碎心夢不圓。問我悵惆人間客,憐世間,莫愁邊。
寄愁只道不可憐。經半年,離別前。遙記佳人,處處是她言。伴我念時一片暈,殘更立,追鴦鴛。
滿江紅
舉杯共愁,平生笑、細思懊惱。空遺恨、盡憑縈牽,又還忘了。不坐禪來丹不練,生涯書法兼詩集。不歸陵、自去去來來,憑家風。
空傷感,夢魂斷;無非是,離人亂。欲和吳興比,好夢回驚。倦就眠來飢飯添,月前柳邊現蹤奇。做琉璃、無奈又多情,碧晴空。
寂寞閒庭,抵不過、愁絕情昊。斜日照、江黃柳俏,與人家繞。人生無殘滋味多,我自歸去無心情。在世人、十數光陰年,難有幾。
沉浮事,情多少。無限事,空成敗。無心時思卻,幾度悲泣。觀那世人雞催起,不由自身由利名。待到頭、終得問菩提,為何法。
悲觀一
世間榮富莫強求,強求不得倒成羞。
有處彎腿當彎腿,得低頭時須低頭。
萬貫家財人何在?兒郎欲飛且不留。
因緣老天早就定,無須強求方不愁。
悲觀二
命里無時莫強求,命里有時終須有。
一日三餐有得飽,衣著溫暖常知足。
冤冤相報何時了,害人害己哪得休?
冤家易結不易解,且自調頭看後頭。
悲觀三
求若不得莫強求,得好處時便可藏。
事事生息何時了,富貴難消兩鬢霜。
死後人說好自好,當下有好終白忙。
沉浮世事難成雙,人生終歸有散場。
一剪梅
萬里朝寒欲別難。風也摧殘,雪也摧殘。斷腸人已去數年。低映離別,低映離顏。
言道孤獨不可憐。依舊還漣,依舊還黏。古今何處夕陽前。好卻無時,好卻無言。
殘雪凝寒步輕盈。只人月明,無人月明。北風聲里憶生平。風也無情,雪也無情。
回首天涯墜世行。孤說離零,獨說離零。只留千秋萬世名。痴數春星,妄數春星。
【少年游】(加字新調)
曉寒憔悴月西南,猶自怨歸遲。
冬風無是非,無語問添衣,不覺月已垂西。
夜半書盡誰相憶,依舊心淒迷。
無語觀天涯,寒月也悲笳,強說歡期如斯。
【少年游】
問君何故輕別離,舊事涌心潮。
笑吾如今,辜負春心,閒處夢覺遙。
夢寒如魔頻驚起,霜撲面風療。
醒也無聊,微涼月淺,夢過奈何橋。
【少年游】
故國神宮悉夢遊,誰在舊樓中。
故園樓高,春怡四面,由他一牆風。
曲園深處重相見,數清怨,月明鍾。
欲問誰人,夜尤三更,相立觀蒼穹。
【少年游】(改字新調)
相思難消,余門誰敲,今夜不復眠。
離情惆悵,離人莫語,平生萬從寒。
將相掃憑床前月,今朝不思還。
幾處憑欄風和雨,殘眠空,為誰憐。
【念奴嬌(癸丑寅憶思)】
月寒聽風,更覺長夜空,簾影誰搖。寒生露霜枝可潤,路人蹴柳枯條。
誰宿亭中,院寒漸遠,夢裡聽玉簫。點髯數星,飛窗入夢路迢。
愁緒如絲難眠,只覺魂銷,歸期更寂寥。烏啼欲曉,曉知時問夢遙。
待不思量,孤眠只作,當把昔人瞧。笑吾未老,斜溜鬟心看潮。
【念奴嬌(改字)】
冬風憐君,別時應蕭索,不知為憐。落盡枝條覺微幽,誰人靜數丁零。
猶感冬風,吹得清韻,閒自坐行吟。暗行花梢,斷腸何需問多情。
黃昏路上夢遊,不聽愁人說,由他好才行。絲雨千里,雲塵悠恨分明。
雨鬢風鬟,來時無準,誰為系花鈴。那得細語,與誰話訴初鶯。
《減字木蘭花》
花殘冬曉,寂寞園林何處繞。 牆外人瞧,牆裡聞言聲漸薄。
蔌蔌無風,驚起居士林下夢。 燈花慚紅,妙語一時詩句通。
說田中好,能消心田千般潮。 雖非吾土,西溪誰言不可路。
日出東邊,難為凝情恐人見。 但斂香塵,居士難如哪得辛。
月紅初識,獨自持杯瞧花枝。 花枝長時,只願圓月莫披離。
最憐冬月,夕夕如環成只玦。 似月光潔,不畏嚴寒為君熱。
【滿庭芳】
入夜風生,青雲直去,欲留不住誰留。壑源細語,天遠星辰虬。
碧水斜風裊斷,但見那,魚兒澀羞。思吾可,思還未見,吹過看船頭。
誰愁,愁為多,黃菊嫣紫,風露寒猶。欲吟滿庭芳,此夜上樓。
好在東邊枯葦,應念我,莫剪柯柔。似留箋,休言恨又,還向夢中游。
【滿庭芳 和韻(風俗?惡俗?)】
入夜風生,碧潭無底,水濁觀不復留。
千年西溪,俗惡路石虬。
觀見揚州載閏,每於此,欲說還休。
州中友,復存不可,獨敖在心頭。
莫愁,難忘處,明月空床,都說與猶。
貪婪不回頭,何處歌樓。
幸有邱明若此,仍予我,些許溫柔。
衣衫破,多情笑我,時只無奈游。
【滿庭芳(贈世人)】
俗世虛名,蠅頭微利,算計頭來白忙。皆都已定,管他弱與強。
當惜身閒未老,不負此,人世一場。活一世,年百,不過三萬六千蒗。
思愁,能幾許?憂愁歡樂,各占數行。安值得於此,計較短長。
妄度一生只剩,萬事過,白灰揮揚。思愁夜,唯獨與剩,一曲滿庭芳。
【滿庭芳(心疼丫頭作)】
香發雲鬢,嫣紅青綺,不喜柳陌花巷。
主人情貞,初見只淡妝。
其耐膩面素顏,青藕臂,初現仙裳。
滿庭後,羞花片月,安得惹塵盎。
世常,難再有,重情惜義,安可輕狂。
現時有惡俗,惱亂愁腸。
猶記慧丫雙手,十指露,凍瘡紅長。
【水調歌頭】
別後亦何久,六度別春秋。
昨言至德於現,殘月不勝愁。
只曉東亭城內,同飲溪河佳飲,千里歸揚州。
回首道言春,翠色散南洲。
春來時,翠羽被,只綺頭。
維摩詰奈何,已西為世人憂。
今宵獨言無奈,何夜雙莜共升,依舊說離留。
又恐世言論,無語身上樓。
【水調歌頭】
無月空明靜,心此怎能空。
然君為我,才畫眼影又見紅。
春姬等閒瘦弱,心愁何來遮遮掩,哪得別人笑噥。
處處心事重,春燕等群鴻。
倚風光,垂雲袖,煙雨中。
忽然霧起,猶得一栗是亞峰。
若有人知去處,只得連來同往,春無蹤跡誰濃。
百囀無能解,因風過薔薇。
京冬四句--子吟
子欲飲,誰家去。酒菜同來起舞。酒無多少人為醉,蒼穹之後方無。
子欲寐,濕衣舞。夢裡尋那歸路。泛舟短棹任它斜,醒後若問何處。
子欲醒,冬京午。夢斷雪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乃笑洪荒今古。
子欲笑,可再飲。淡淡一城風雪。路邊行人是知音?於我扁舟南渡。
斷橋細雨作
斷橋煙囪具上煙。夏色虛無石影前。
我今問此芬芳中,西水當有恨情出。
看石雨中說西冷,持笛孤亭憶佳人。
佳人迢迢若為夢,何患風雨照孤人。
游南京玄武湖作
方水湖中水上園,和煙和月作莫言。
秦淮曲斷湖心冷,林中綠深天外青。
入夜當如吟落日,玄武湖望卻侵心。
遙憶曾時烽煙事,一曲無心心自明。
游西溪廟
遙看緣溪一中寺,回憶卻占老僧家。
同憐風月今尤在,當能看花路途中。
雙樹繁茂有寶塔,回應雨中莫晴沙。
僧人未醒浮沉夢,正遇新人煙中游。
游西溪遙憶何時
西溪有花千萬樹,沉首凝香默行路。永興雙樹巨卓越,秦淮當從左相顧。
飄雨拂煙傍香樓,夏夢雨暮含清愁。依然萬花修林中,遙憶佳人溪水邊。
靠倚沉吟愁成絕,未見伊冊思飄絮。開懷迎入生雲山,入眼紛紛聞煙雨。
羨伊作高神亦修,卻由蒼冥近遠中。東坡殘墨入溪水,當久墨中留神魂。
今將梅花作伊人,水月雲下出光怪。待卿由衷墨汁作,往我悠閒草堂掛。
草堂之中淨無塵,淡墨簡窗可賞真。還將花月斷斜邊,昂似凌風出月中。
七夕
芙蓉夜涌鱖魚颸,此夕苕篁來夢知。
為有清虛鴛閣晚,無勞幽詭蝶花滋。
仙人慾下防深漠,蒼影翩然入竇湄。
已是明雯星露會,烏啼燈外見來遲。
無題
夕陽殘日情何罪,
情至深處人憔悴。
回首往事誰錯戀,
揖讓此情成追憶。
念歸
歸子久無間,別時離思侵。
不期識愁多,念期得澹心。
莫語遭岐發,歸路托體沉。
此中互為意,際想自然深。
與楊子松鶴雨中相過
楊郎才氣甚縱橫,少年末策非儀羽。莫徒窈窕兼風姿,海內安危亦注目。
如來顧我京城中,咫尺天涯暗風兩。沉沉煙霧沾衣裳,四空虛無更淒涼。
二君意氣可飛揚,極盻莫語流光神。次次悵望更悲嘆,嘆自今日徒淒傷。
蒼穹英雄不可數,我輩冷楊非尋常。嵩陽正氣亦難取,二者事業皆渺茫。
即今二君不失信,雨中倜儻天莫當。皆時遠眺難為雄,無雲驚落天公雨。
五湖四海皆信公,敞扉開闔吟輕鴻。箇中幽夢入人家,楊郎起拔裳具濕。
風雨不覺人漸少,忠信照耀爾能儔。五湖大水尤可比,兩吾傑士真二X。
嗟哉楊郎何為乎?自欲快乘雲中鵠,二君笑傲觀五湖。
贈歐偉華
子於身外當巾幗,朝夕五識滿桂叢。
甫中玄談玄冥下,莫論文筆驚京城。
芙蕖連數中山曲,楊柳應同華偉風。
身是湘中舊時客,叮知志向在司空。
再贈歐偉華
永棲無慈礙,憶思時為傷。漂泊又自合,遇大江皆詳。
幽姿歸當迥,結清亦無亢。蹙額固忠安,慮無惦未央。
淡然赴甚潔,但聞更屢忘。此當意氣淩,故此心志長。
正說華夏理,植思去無妨。靜默有深態,神鋒非蕭浪。
崢嶸散鬚眉,雄志咨霸王。與說天下事,濟濟為此傷。
莫入信龍蠖,自中多彷徨。無妨及滌秋,俯仰銀河洋。
讀書兼實踐,無視夷門傍。惜此浩然心,數年非得揚。
逢此青冥期,皆往無盡藏。知己甚難酬,未夜何怏怏。
念此年華發,志同又壹霜。
八月十五夜
秋風欲來見圓月,莫從深山入枝芒。
秋鳥無離誓不願,孤傷人向越然涼。
青魚悠悠現虛澗,秋柳沉沉浮淡篁.
故近青萍動霏漪,秋藤方傲亦能蒼.
夜吟
法一學書稱弟子,
東方大隱號先生;
初月不明庭戶暗,
流雲重疊吐殘星。
釣魚島事有感
長安曾作帝王州,天驕遺志在此丘。
迎飄紅旗烈士染,佑我華夏四方猶。
當年倭寇連胡騎,犯我疆土接戍樓。
如今東洋膽敢犯,潤公堂旁當莫愁。
父愛如酒時時多,一時棄之奈若何。
如此苦心如此願,何愁今世不成佛。
不觀生滅與輪常,卻逐輪迴向蒼茫。
絕頂嚴父矜慈父,嘆他於此總茫茫。
予昨日生辰者
有美一人,纖羅亦淑。資質艷麗,蓊若春華。
華顏華曄,雲髻嵯峨。朝發鸞台,夕宿蘭渚。
芒芒原隰,祁祁士女。觸琴撫節,為此弦歌。
清濁齊均,既亮且和。嘉沼末賜,朝覲莫從。
仰瞻城閾,俯惟闕庭,長懷永慕,憂心如酲。
即遇萬壽,當醉其中。壬辰之秋,擺酒慶賀。
初歲元祚,吉日惟良。取樂今宵,遑恤其他。
天啟其衷,得會京畿。君不垂眷,豈雲其誠?
秋蘭可喻,桂樹冬榮。弦歌盪思,誰與銷憂,
臨川慕思,何為泛舟!豈無和樂?游非我鄰。
誰忘泛舟?愧無榜人!隱然長寢,其樂無逾。
獨誰不醉風月影,
喻水猶寒煙雨情。
愛到深處無怨尤,
恨到農時方恨少。
深秋香山觀殘葉記
時辛亥月同窗五下游與北京城西北郊、海淀小西山山脈東麓,名香山(靜宜園),山在城區以西北20公里,占地160公頃,高百六十餘丈.鳥啼蟲鳴,松鼠嬉鬧於溝壑林間,石墫樹木叢生危立,與之相距,狀不可駐,西北袤二十里。山頂有峰,名香爐,形似香爐,雲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爐中香菸裊裊上升,故名香爐山,曰香山。
香山狐鳥何縱橫,荒陂白日啼鼯鼪。偶逢天翼蒼茫客,鬚眉炎淡堅層冰。中無風雲但悍疾,挾我徒步於此行。未聞馬上言龍驤,已見門前懸弓戟。拂衣欲走坡中集,澒洞不言言萬物。莫入枝樹天地生,鳥蟲松鼠侵空冥。寒鋒倒景不可識,木崖落葉風悲吟。吁嗟有術須異人,臨危石器摧石骨。吾今有心滿大下,山中白髮心惻惻。視此殘崖何為者,大知不覺惟愁疾。況有舉袖星辰移,兩儀四象來遲遲。傑如雄虺射嬰茀,情末脅鵠離雲端。萃如舉氣俯大壑,翁比匹練從文狸。異鶬孤鼠眼前是,上雲老鶴徒爾為。此中虎步兼學道,一朝或與神靈聚。惟我忼愾懷此意,與此硉矹將安之。幽禽多中有得響,遊人奮力延暮悲。山中悠然唱高言,玄鶴有鳴如清池。悠悠墮下如澗水,登眺有望留餘思。有老彈琴盤水澗間,豈非石如岩桂枝。日出溪水流金塘,清歌盛裝同盛吋。女蘿有此生北山,雲端之氣臨華榱。迴翔今此妙佳會,後宴風雨安可期。引領如是嘆浩渺,四座山中各長咨。 岩上直是深山件,此直是美景往北矣。非小生用意之深,不止於此。感甚!感甚!寄懷之同,乃夢寐有素耳。古人云:“千里浩瀚有此矣。”殆不虛也。廿八之訂,一如台命。 容俟一荒山之中,直當以痛哭成之可耳。 適所以為累,非以鳴得志也。然所謂飄飄遠遊之士,未加六翮,是尤在乎鑒其機要者耳。今小生所汲汲者,止過於有此一事。蜩燕之翔,枋榆而止,兼之荒散,體氣未遒,方懼識者見嗤。乃爾推譽溢量,得之意表,寧不自恧。至若高引百言,開人云霧,盤彝古異,鍾呂洪盪,近代文人所難夢見。此豈渺末能承,詞筆可嘆也。縷縷之緒,俟對以悉。 尺素之至,甚感相存。由鳳凰別後,已過數門,延津之介,豈漫然耶?此中氣誼,誠如來教。重以盛心,引眎明愷。顧慚菲薄,何以自竭。惟有什襲斯言,與懷俱永耳。江南之游,聞在旦夕,雜佩之義,於心闕然。當俟越橐雲歸,或相賀於虞山也。應答小言,已分嗤棄,何悟見賞通人,使之成帙。非小生意深,應不及此。特有遠投,更須數本,得此景見眙為感!非渺諸惠,謝謝。四箑草完。不盡。
碧雲寺有感:每憶禪事集,聊同此澗游。石岩吐春霤,湖面起芳洲。微鳳棲桐樹,午霞引桂舟。此中無絳雪,猶為碧雲留。
深秋群鳥迥然離,昃枝崖峰莫墜遲。
遠清欲入光獸隱,深賢中抵山不知。
炎從欲字辭深山。時有安知如歸時。
曜聞潺瀨當天闕,惟有庭筠翳暮姿。
松閣華崗皆之務,紛紛恪石已忘期。
游京郊鳳凰嶺之行(作時大霧細雨和韻)
序:
六月三下同門、五下同窗游與京城之西堤、昌平,名鳳凰,山在昌平州西南二十五里 ,高十餘丈.石墫遝危立,相與驅走,狀不可駐,西北袤二十里。山下有洞,名寒崖,奧邃中乃多異草奇木,復有蛇。
入山見飄翳,片雲寄貞心。幽空蕩繁圃,風物遭棄時。攬袖開高歌,雨大難為持。山路亦已潮,草木亦已濕,淥水在晴思,無日問蒼天。人由天地間,失慮在鳳凰。得之詎有蛇,木葉作辭枝。手持斷竹迪,往來當樹枝。 誠恐再與此,半日淪心憂。因我嘶聲尖,故行當游移。我行非不遠,我念非不宜。雨來躲不及,沾裳不能止。細風易成偶,細雨積成絲。誰能見幽隱,碩人來何遲。出遊非無意,值此昭所招。京城厲旻木,明澹鳳凰川。感彼豁達士,結伴遊明川。途中出碩人,恣奇皆自然。我來何為者,虛衍忘留連。釋道自玄暢,樂思觀群賢。下則千千洞,近乃白莽地。心內自難理,天工為五弦。瀲灩聚雲物,巒峎澞高延。於茲傾情愫,黝渺昭華年。溶溶麗晴景,無乃棲思堅。遐哉自在人,高岩抗瓊編。此山是我意,滯淹從此專。世態有沉抑,聲聽多層遷,林樾自可度。英達誰能聯。丹蚰及青蕤,駘颯鮮奇妍。日暮儆窿仄,京都遊子篇。靈霧伏蒼穹,只在此山中。
風繡圖,雨簾台,卻個細雨時刻。山之裏,雨之中,木之謙,一樣濕殘紅。霧煙短,白日促,催得愁魂千簇。莫不是,那神仙,浸在傷心淚。欲雨中,杏絲陽。又在韻和風處。合天被,水晶沙,石地床,總是相思塊。雨落盡,人歸去。可點今日紅淚。巨寄與,有些兒,卻是夏中雨。天雷多夕響,延途悲;山中唱高言,鳴清池;悠悠塵中水,含相思;斷笛盤石間,岩桂枝;雨出流至此,同盛吋;有蛇生莽山,臨雲端。迴翔此佳會,安可期。卻中嘆浩渺,各無言。 凡來此處皆者,蓋惆悵不決而返。
善惡論
善、惡,一也。人之初,性善、性惡、性無善惡,此三者,無不歸於心焉,心者動可足,巨可見性、情者。性善情惡,是妄知善惡之名卻不識善惡之實也。七情內顯且存乎於本心者,善之極也;七情外顯且見之於言行者,惡之極也?二者雖互為善惡,又卻盡一,善者惡之本,惡者善之用,惡者,善之動也,善者,惡之靜也。收而取之於善,臨而放之於惡,無非善惡,亦非有善惡之別也,謂其散而為之,則謂之惡?善惡非有天道辨之,至之一而無我,則謂之善?善之至者,性至於是則謂命,命者,令也,天之令是謂命,性之至亦謂命?性之至者非命爾,無以得其名,強曰之名爾。然生死富貴亦冠之以名,雖有聖智,莫明其所以然而然,殊不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君子立道而生,以有一故不二,閔自易之,然不可當,故而謂歸之曰命。善者日修其善平其不惡,惡者日修其不善平其善,善惡漸去,謂其不可得而平之者焉。然此不可得而平其者,堯舜不能加焉,成湯不得罔也,是謂非善即惡哉!
世有曰善,無他左右,謂只得聖人之書,不得聖人之意爾,又有曰惡,亦無他左右,乃所見天下莫不以七者而歸之與惡,不能知七者源乃衍於性爾。七者謂何?喜、怒、哀、樂、好、惡、欲,古聖曰:其可焉生而有之,當入先天,先天有存,後天於給(ji),後天者,入塵而不動,則為神也,動謂之有理,當入聖也、賢也,莫不謂之善焉?動輒不得理,則不賢也,莫以謂之惡焉?人焉有貴賤之分,曰有,故賢者貴,不賢者賤。世有七外顯且見之於言行者乃為外物所累著,由此遂墜入惡之列也,故而有曰情惡也,七者謂之極大惡;噁心消善者,情也;是曾不察情之現於外以受外物所惑,莫以謂之大善者乎?可,賢者正性之善,故情亦善;不賢者偏性之善,而情亦惡。閒著當為賢,,莫非情也;不賢者當不賢,亦莫現情爾。然世之論者,以求性與賢者,求情與不賢者焉?而其謂之情者,具不出七者。然如李耳者,象喜亦喜,見當喜而不喜,莫不此可當於聖人之謂焉?仲尼亦謂之聖,顏回斯怒,則仲尼當可而不現,然此亦不足為聖者焉?盡現此二見,可自得明之己,然其餘可知矣。反矣,若不得情或得而無見,性善如斯,何以自知自命爾?天道者言,無情者善,故而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觀止若草木岩石者尚可,人非此類,怎能於此,忘情非無情,其情可蓙,立地成聖。故而人者,當了知明道性情之所須,當如唇齒相依而處之,不得性情,可是非虛無焉。及此,性有惡乎?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然性有善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然及者,善惡至極當存乎本心,尤為陰陽之際,圖私己身則為惡,益利眾他則為善。人之本,善也不善,惡也不惡。
故吾曰:善、惡一也!
悲己賦
余此莫及先賢者兮,嘆吾生之厄即。著時事末則尤閔兮,喪真賦形於地。沉己問曷杳眇兮,掌孤燈伴書聲。觀氣鬱郁不得蓯兮,涕自宣以長流。身之液枯而竭孑兮,居隱約而遠遊。存哲人之庶幾兮,魂散離約中平。言不及西市莫得兮,聖人當觀其梓。喙分之不得遠兮,墨竹以殆盡。惜顏回飲食乎陋巷兮,為於世存得亦儕謬。莫不以寄身乃嗟兮,伊不得頤神而養年。方不誠以顛隕南離兮,現至聖不見依歸。驥騏不得棄披蓋兮,猶不自與艱辛。駑駘不以為測玄兮,鈤於紛紛不見其類。虬辭蹶浪昏兮,畏黽避望已遠。踏步出不識八面兮,行之不崢嶸涉。質無所魁壘而水漫漫兮,寅莫隱不得鳴。鱗介先祖之貽忌兮,舉足雖吟稻香性。槁哀我者謂誰見兮,鴟不見而聞厲吻。忡不捨忒己擁兮,形而上摧而自旻。志沉鬱而不歡兮,又自惑現是非。后土蒼莽其廣而大兮,指九天之垠垠。肆呲觀見湘流兮,余矣不見可淮。就京都以養息兮,恆見安則思危。波溢逝者不返兮,難天道之本謂?久子線問何故何德兮,蒼梧不見其蜚。觀苟浮游微兮,得一而不見其漸。謂否極之互動兮,聞微詞管赴淵。古故有憤之極兮,因不賢者其時。君子觀其所兮,矧生平潛緣藐。況固守只待俟兮,指西及勾陳不得自言。列位則觀驚焉兮,因不及古人而悲焉。觀牛隆曦ㄕ禾黍兮,肩尻蹙俎豆藿菽好命乎?攀殤企踵觀廬山兮,瞻幼時之賢轔。涵濡風氣之徂變兮,嗟壤睥睨繒綃。猗筠澹乎凝冱圍兮,凜乎庖斫輪矣。路蓊山浩瀚以遮兮,路蓊翳榛淪謨言。邈離洳鳧鸛筵杪兮,弭日攣忝乎曩。雄虺不見余兮,御天地浩然游六氣。觀夫無窮與天地兮,余何求而己馭。
高衛明傳
高衛明,蘇中徐、揚間隱人也。人莫見其所為,然頗尤嗜酒,往往醉臥虛閣間,雖大風雨至不知,惡俗其前過,亦莫害也。大學者,初學入德之門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訓明己,明人;先自明,次與人明,故能達可明為明者。嘗曰:“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後世,吾子孫必盛於中土,當飲其惠矣。”
太史曰:“果蓏失地則不榮,魚龍失水則不神。”固且然物,亦有人之。嗟乎明者,誠美士乎!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一旦出非其時而喪其真,眾人且掩鼻而過之,士大夫有識者,亦為品藻而置之下。士之出處不可不慎也,悲夫!然人無好醜,出嫁見妒,士無賢不肖,入仕見嫉。此之謂也。雖美惡之相遼,嗜好之不齊,亦焉可勝道哉!
余遂訪明者,明者方醉不能起,適歸,次日見焉,復醒。居士曰之:明者愛酒,不能常得,得輒徑醉,望君恕之。意謂公非獨慶流其子孫,庶幾身得道者雖壯者然焉其羸弱,酒醒亦明飲復醉,及見高衛明事,益信其然。明者笑曰:吾愛酒使然,不得易之。然余雖不好飲,至二人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人之相仁,雖不百合,亦自然同,況吐新意以前乎?
余聞徐、揚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高衛明倘見之歟?然江浙素多士人,餘數歸皆邀明者之來,甚喜,曾朝夕相與探討,又從而鐫琢之。
陳永進傳
吾鄉好友,西溪閒夫也。愚朴不遜,天資厚朴,而有遠志,及文,資質溫潤,縝密可喜,隱居自晦,有終焉之意。其上世常隱蘇中,未嘗出為世用。友生乎土,成乎木,而變乎火,離以輮之,震以木之,此以熟之,口以內之,腹以藏之,善若其中,而游於四肢。能者樂之為以大腹手足,不能者傷之為以心病,眾所說也,善孰大焉。因長佩眼鏡眾謂之眼鏡。
友者,蘇中東台人也。幼時華亭為人,親雙者之皆宗之;少時,歸故里;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稍棄之,復歸華亭,不然,又往梁溪,棄車馬,毀冠服,獨往來之中,人莫識也。壬辰丙午余謫居於梁溪,過岐鳴,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黃子炎也,何為而在此?”亦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若答,仰而笑,呼余涉水拔山閒遊是。入暮,皆盡禮食者乎,然又舍離。士中有所挾,雖小技,不輕出也,況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識至人者,豈易得哉!余非得道,不能知友之異也。
易曰:坎生木,坎者,水也,水又生木;道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水可疏而不可阻,進而不退,一味向前,永進是也。象盤之,有兵卒者,雖微末而肖,猶進而不退,故能成其大者,亦為永進。
廝謂誰,陳氏永進是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