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字

水文字

水文字是哈佛大學科學家用納米技術開發出“選擇性親水”材料後,製作出的能保持一個月之久的、有凹凸感的水面。

哈佛大學科學家Philseok Kim在幫助Merrimack高中教師Raymond Sleeper設計新演示課程的過程中,嘗試了用於其他項目的實驗室設備。

他嘗試了一個培養皿,試著發現在親水性和疏水性之間能產生多大差異,由此發明了水文字。

Philseok Kim已就發明、演示撰寫了論文。

製作材料

水文字所需的工具包括泡沫貼紙、改進的特斯拉線圈(可以理解為人工製造閃電的裝置)和有蓋培養皿。

原理

水文字的原理是通過改變某一表面的特性,利用水製作出特定的印刷圖案。

培養皿原本為塑膠材質,具有疏水性。在經過特斯拉線圈的處理之後,通過空氣導電,塑膠與氧氣發生了反應,導致培養皿表面具有了親水性。但由貼紙保護的位置則沒有與空氣接觸,因此仍具有疏水性。在培養皿中,水只會停留在親水性位置,從而顯示出文字。

演示過程

2012年,美國新罕布夏州Merrimack高中的一些學生和教師與哈佛大學合作,演示了水文字。

在演示中,每名觀眾都拿到一個培養皿,並選擇自己喜愛的貼紙貼在培養皿底部。

演示的操作者隨後將培養皿放入特斯拉線圈並快速推動。這將產生紫色的火花,並伴隨著巨大的聲響。

在貼紙被取下後,操作者向培養皿中加水。除了貼紙所貼位置之外,其他位置都將被水占滿,這就形成了凹凸的“雕刻”圖案。

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無論在何處,水文字都可以成功展示。

發明者Kim表示:“紫色電弧和有趣的聲響、可愛的彩色貼紙,以及神秘的文字,這些組成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瞬間,並在幾分鐘內發生。這是個真正引人入勝的組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