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坦猿人化石

毛里坦猿人化石

毛里坦猿人化石,發現於北非的直立人化石。最初定名為阿特拉猿人毛里坦種,故又簡稱阿特拉猿人。

介紹

毛里坦猿人頜骨和牙齒毛里坦猿人頜骨和牙齒

毛里坦猿人(Homoerectusmouritanicus)化石,1953年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直立人化石之一,最初訂名為阿特拉猿人毛里坦種,故又簡稱阿特拉猿人。

自1954年及1955年先後共發現3個下頜骨和一塊頂骨。化石地點位於阿爾及利亞的特尼芬。3個下頜骨全為成年個體,可能2個為男性,1個為女性。沒有頦突,在Ⅰ號下頜上有下頜圓枕,Ⅰ號和Ⅲ號標本上多頦孔。牙齒都較大,前臼齒、臼齒頰面有齒帶,在磨損較輕的牙齒咬合面可見褶皺。腦量約為1300毫升。從頂骨、下頜及牙齒形態觀察與北京猿人相似。和人化石一同發現的石器和猿動物化石較多。地質時代是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約70萬年。

由頂骨的曲度看,可能頭骨較低。從頂骨、下頜及牙齒形態觀察與北京猿人相似。和人化石一起發現了幾百件石器和許多動物化石,代表的動物化石有:三趾馬、古菱齒象、犀牛、駱駝、羚羊、劍齒虎、大的疣豬和大的狒狒等。地質時代是中更新世早期。

其他發現

1955年4月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西迪阿布德拉曼發現下頜骨,論文於1956年發表。

1933年在拉巴特發現部分頭骨上頜骨和牙齒。薩萊的化石發現於1971年,頭骨的腦容量約950毫升,年代為距今40萬年。

1969年和1973年在托馬斯採石場發現帶上頜骨的頭骨和下頜骨化石。其年代亦晚於土尼芬化石。

1976-1981年間衣索比亞的波多地方亦曾發現人類化石,唯其特徵介於猿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有可能屬於尼人範疇。

1954年,在摩洛哥的西迪阿布德拉曼發現一下頜骨,也被視為毛里坦猿人。
1954年,在摩洛哥的西迪阿布德拉曼發現一下頜骨,也被視為毛里坦猿人。

世界著名化石盤點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