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窯人化石

許家窯人化石

許家窯人化石,中國北方發現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之一。1974年在和河北交界的山西陽高縣古城公社許家窯村東南1公里的梨益溝西岸的斷崖上,發現了很豐富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因許家窯村而得名。

化石發現

許家窯人化石點許家窯人化石點

中國北方發現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之一。1974年在和河北交界的山西陽高縣古城公社許家窯村東南1公里的梨益溝西岸的斷崖上,發現了很豐富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迄今為止獲得人類化石共17件,包括頂骨11塊,其中兩塊是較完整的左、右側頂骨,枕骨2塊,小孩左上頜一件,右側下頜枝一塊,牙齒兩枚。

還有大約2萬塊的石片和石器以及大量的骨器,另外還有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

化石特點

許家窯人化石6許家窯人化石

許家窯人頭骨骨壁甚厚,大於北京猿人的平均值。頂骨彎曲度在橫向上比北京猿人小,但比現代人大。在縱向上近於北京猿人,枕骨圓枕沒有北京猿人寬而突出,更接近於歐洲尼人,枕骨曲度角大於北京猿人,大腦窩比小腦窩大,但又沒有北京猿人明顯。頜骨鼻前棘清楚,但向前不超過鼻棘點-上齒槽前緣點的直線,而北京猿人缺乏鼻前棘。頜骨的側面膨脹,齶很低,上頜聯合面很寬,上內側門齒鏟形,臼齒的大小、粗壯程度接近北京猿人。下頜枝低而寬。

許家窯遺址的石器大都是細小的,石核有原始稜柱狀石核,是從打制的台面周圍的邊緣上打擊石片,只有少數利用了自然台面;盤狀石核是從礫石或石塊的周圍邊緣向兩面互動打擊。石片的打制方法有利用自然平面打擊石片,打擊台面的石片,利用台面凸棱打擊石片,垂直砸擊的兩極石片、修理台面的石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和小型單面砍砸器。

此遺址的顯著特色是石球甚多,大約有1000多個,最大的重達1500克以上,最小的不足100克。

化石分布

許家窯人化石許家窯人化石

賈蘭坡(1976)認為許家窯文化在細石器技術傳統上是北京猿人文化和峙峪人文化之間的重要環節,從類型上應歸到東亞、北亞和北美的細石器傳統範疇之內。

伴生的脊椎動物化石相當豐富,但都很破碎,計有鳥類1種、哺乳動物19種,其中有野馬、披毛犀、河套大角鹿、赤鹿、原始牛、葛氏梅花鹿、許家窯扭角羊、裴氏扭角羊、蒙古馬、野驢、中華鼢鼠等。從動物群來看,許家窯人生活的時代可能是更新世晚期的前部,大約距今10萬年。

許家窯人化石的特徵是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可能是屬於尼人類型,但還有待於更多的或更完整的材料的發現才能進一步說明。

世界著名化石盤點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