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法螺

毛法螺

毛法螺內唇整個邊緣都有折褶,外唇有成簇分布均勻的小齒,螺層上強縱肋與強螺肋相交。大多數分布在暖水海域。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毛法螺毛法螺

貝殼中型紡錘形,灰褐色,但常有發達的殼皮和殼毛,殼口紅色,殼長9cm,厚質紡綞形。胎殼大呈褐色,與後生殼有明顯的區別。螺鏇肋明顯,偶爾有小塊。殼皮厚,外唇內壁和軸唇壁有摺疊或小突起。前水管溝喙狀。口蓋角質,核在側邊或下方。齒舌紐舌型。肉食性。

貝殼厚而堅實,螺塔高,體層少,至小占總殼長的一半。前水管溝短而微彎。每層螺層上有兩條縱肋,縫合線極淺。內唇整個邊緣都有折褶,外唇有成簇分布均勻的小齒,螺層上強縱肋與強螺肋相交。殼表白色,有寬大的深褐色帶紋;殼口淺紅色。(新鮮的螺殼外表常有稀疏的茸毛狀殼皮)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本種在印度-太平洋的分布和前種一樣廣,但不見於大西洋,在台灣各種岩礁海岸常見。

毛法螺毛法螺

台灣分布南沙太平島,台灣北部海域,台灣東部海域,高雄縣,屏東縣東港,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海口,蘭嶼,綠島,小琉球,龜山島,澎湖大倉島,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內海海域,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台灣東北角,台南市安平,東沙島,花蓮,東沙島

習性環境

棲息地:大多數暖水海域、淺海底的珊瑚間、各種岩礁海岸。

台灣貝類(—)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