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螺

麥螺

麥螺,又叫:織紋螺(學名:與花麥螺相似,貝殼小形,紡綞型,殼表有光澤,外唇通常肥厚,內壁有一些小齒。色彩變化多,數量極多,常用來加工藝品。殼小,呈菱形,體呈梯狀,質厚,殼表光滑,色澤多變。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麥螺是織紋螺的俗稱,這種螺生長在沿海淺灘,形似圓錐體,螺殼為褐色,中間黃色螺紋。螺紋盤鏇8層,基部收縮。織紋螺通常只有小拇指大小,肉體呈淡黃色,織紋螺的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厘米。

麥螺 麥螺

貝殼小形,紡綞型,殼表有光澤。外唇通常肥厚,內壁有一些小齒。水管溝明顯。口蓋角質,矩形。齒舌狹舌形,中央齒缺乏齒尖。色彩變化多,數量極多,常用來加工藝品。 殼小,呈菱形,體層梯狀,質厚。殼表光滑,色澤多變。殼口白色,狹窄,外唇厚,外唇內壁有齒狀刻紋。殼口小,角質。 本種與 花麥螺Euplica scripta相似,但後者的外唇肩部向外擴張,口內唇有紫斑。

分布範圍

麥螺 麥螺

中國大陸主要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在世界分布於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分布基隆市,蘭嶼,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花蓮海岸,台北縣鼻頭角至宜蘭縣大溪,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東沙島,宜蘭縣蘇澳,花蓮縣大港口,小琉球,澎湖,新竹縣。

習性環境

夏季是它的旺產期,棲息於潮間帶到潮下帶岩礁區的海藻上。分布於熱帶到北極海域,潮間帶到深海海域。是肉食性貝類動物。

主要毒性

麥螺的毒素類似河豚毒,通常耐熱,一般烹調溫度很難將其破壞,其毒素並不是來自於它的肉,而是胃。因為水域、季節的不同,織紋螺所吃的藻類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沒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這就解釋了,有的人吃織紋螺產生中毒,而有的人卻沒有中毒。我省各級衛生監督部門已對餐飲單位發出了禁止銷售加工織紋螺的告示。若還有餐飲單位經營織紋螺,將責令停止生產經營,除了罰款外,情節嚴重的,還可以吊銷衛生許可證。

中毒案例

2014年7月15日,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病房內,福建市民25天前,她因吃了六兩麥螺後,出現中毒症狀,進入昏迷狀態。

陳女士回憶,當時,母親和朋友吃得最多,母親大約吃了6兩,而朋友吃了大約3兩,其他兩人只吃幾個。

之後,兩人被送到了羅源縣醫院,大約半個小時後,母親就進入昏迷狀態,手腳皮膚開始發黑。母親輾轉送到福州醫院治療,但仍未脫離危險期。醫生稱,因為顱腦長時間缺氧,很可能成為植物人。而朋友症狀輕微些,已度過危險期。

台灣貝類(—)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