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瓜

毒瓜

攀援草本。卷鬚分2歧。葉片掌狀5深裂。花小型,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在同一葉腋內簇生。雄花;花萼筒寬鐘形,裂片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藥 名】:毒瓜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物毒瓜的果和根。

【功 效】:解毒消腫。
【主 治】:治無名腫毒。
【性味歸經】:辛、苦,平。有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和廣東。
【拉丁名】:Diplocyc-los Palmatus (L) C. Jettrey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本品種子含油23%、蛋白質15%、油含石榴酸(Punicic acid)。

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東和廣西等省區;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生 境:生於丘陵山地的灌叢中。
毒 性:小孩吃成熟果實約15個後,引起頭痛,嘔吐、腹瀉、痙攣,15小時內死亡。豬食少量果實,引起呼吸困難、抽搐,最後死亡[5,A-8]。

本科概述

本科全世界有110屬7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有29屬140種以上,分布全國。本科植物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中許多種是常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CitrullusvulgarisSchrad.)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苦瓜(MomordiicackaranticaL.)、蒲瓜(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er.)等,其中蒲瓜(或稱葫蘆瓜)味苦者有毒,不能食,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痛、全身酸痛、無力等,含葫蘆素(cucurbitacin)B。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甜瓜、毒瓜等,其中毒表現為消化道刺激,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主要毒性成分是苦味素及皂甙。其所含苦味素,統稱為葫蘆苦素(cucurbitacin),屬四環三萜化合物,主要以甙的形式存在於果實和根中,已知葫蘆苦素達50種以上,多具有一定毒性,味苦。已經分離鑑定的葫蘆苦味質有葫蘆苦素A(28-1)、B,C(28-2),D,E,F(25—9),G,H,I,J,K,L,O,P(28—3),Q(28—4)等。A環大多為C—3羥基或2,3位二羥基,或2、3位為醇酮,或1,2,3位為烯醇酮結構;在B環有△5,雙鍵;在C環11位有酮基;在D環17位有α-OH;側鏈部分為8個碳多羥基酮。

毒瓜屬

毒瓜屬Diplocyclos(Endl. )Post et Kuntze 毒瓜屬,葫蘆科攀援草本。卷鬚分2歧。葉片掌狀5深裂。花小型,雌雄同株。約4種,分布於熱帶非洲和亞洲,其中D. Palmatus(L. )C. Jeffr. 中國海南、台灣和廣西亦產之,果有毒,誤食可致命。攀援狀草本。漿果球形,不開裂。

分布

分布於熱帶非洲和亞洲,其中D. Palmatus(L. )C. Jeffr. 我國海南、台灣和廣西亦產之

描述

攀援草本。卷鬚分2歧。葉片掌狀5深裂。花小型,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在同一葉腋內簇生。雄花;花萼筒寬鐘形,裂片短;花冠寬鐘形,裂片卵形;雄蕊3,離生,著生在花被筒上,花絲短,花葯卵形,1枚1室,其餘的2室,藥室線形,稍折曲,藥隔寬,不伸長;無退化雌蕊。雌花:花被與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球形或卵形,3胎座,胚珠少數,水平著生,花柱細,柱頭3,深2裂。果實為漿果,小型,球形或卵球形。種子邊緣有環帶,兩面隆起。

葫蘆科·南瓜族植物

南瓜族(Trib. CUCURBITEAE Ser.)分4亞族,中國有3亞族:葫蘆亞族、南瓜亞族、栝樓亞族。雄蕊通常3,分離或至少花絲分離,花葯通常1枚1室,其餘2室,藥室2-3(至多)回折曲或鏇轉,極稀直;果實通常不開裂;種子常水平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