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凌雲寺

樂山凌雲寺

凌雲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丹牆碧瓦,綠樹掩映。天王殿前是參天古木楠樹,殿外兩側分列著四座明清兩代重修寺字的碑記。殿內正中塑像為彌勒坐像,皤腹歡顏,俗稱“大肚羅漢”。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攢眉怒目,威武雄壯。天王殿後為韋馱殿,供奉木雕裝金的護法神韋馱。穿過天王殿,為明代建築大雄寶殿,是僧眾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今身、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淨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菩薩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樂山凌雲寺樂山凌雲寺
凌雲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丹牆碧瓦,綠樹掩映。天王殿前是參天古木楠樹,殿外兩側分列著四座明清兩代重修寺字的碑記。殿內正中塑像為彌勒坐像,皤腹歡顏,俗稱“大肚羅漢”。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攢眉怒目,威武雄壯。天王殿後為韋馱殿,供奉木雕裝金的護法神韋馱。穿過天王殿,為明代建築大雄寶殿,是僧眾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淨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菩薩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內最後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於1930年新建。從它的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築風格,在寺字中別具一格卻另有一番情趣。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師、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目前,凌雲寺已開闢成“樂山大佛陳列館”,館內陳列大量實物、文獻、圖片和模型,展示了樂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歷代保護維修史,充分反映出樂山大佛不愧為世界藝術瑰寶。

過載酒亭,舉目仰視,凌雲寺寺門高踞,飛檐凌空,紅牆碧瓦,巍峨壯觀。寺門正中高懸巨大金匾,上集蘇東坡書“凌雲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言簡意賅,既使人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了凌雲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於其中,顯示了這座千年古剎的不凡氣勢。

歷史

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字又有擴建。據《方輿勝覽》記載:“會昌前,峰各有寺”,可見會昌以前佞佛之風的盛行。但到會昌四、五年間,由於唐武宗李炎揚道抑佛,以僧尼耗蠢天下”為由,下令滅佛,凌雲山寺廟僅凌雲寺得以“工作精妙”而保存。岑參《登嘉州凌雲寺》一詩曾這樣描寫凌雲寺:“ 寺出飛鳥外,青峰載朱樓“不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寺,早已不是唐代原貌。唐建凌雲寺,毀於元順帝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毀。現存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後又經多次修茸,尤其是解放後不斷維修,保存了現在面貌。

價值

寺內最後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於1930年新建。從它的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築風格,在寺字中別具一格卻另有一番情趣。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師、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目前,凌雲寺已開闢成“樂山大佛陳列館”,館內陳列大量實物、文獻、圖片和模型,展示了樂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歷代保護維修史,充分反映出樂山大佛不愧為世界藝術瑰寶

遊覽

門票

成人票:70元兒童票:35元其他優惠:1.4米以下兒童,學生憑學生證半價

住宿

山上有寺院住宿,一晚上30到100不等,可以去山下住旅館,晚上還可以出來吃夜宵,山下旅館價格50到200不等

交通

公交:無公車可直達該景點。
推薦自駕
自駕:樂山市政府1.從起點向西北方向出發,沿濱河路行駛4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泊水街2.沿泊水街行駛210米,直行進入中土橋街3.沿中土橋街行駛220米,直行進入上土橋街4.沿上土橋街行駛210米,過右側的華廈商業城(樂山),直行進入土橋街5.沿土橋街行駛140米,直行進入嘉定南路6.沿嘉定南路行駛780米,直行進入嘉定中路7.沿嘉定中路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嘉定北路8.沿嘉定北路行駛1000米,直行進入濱江路中段9.沿濱江路中段行駛510米,右轉進入S30510.沿S305行駛1.0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11.沿環島行駛30米,過右側的雲集大廈(樂山)約90米後,在第2個出口,右前方轉彎12.行駛690米,右前方轉彎上匝道13.沿匝道行駛240米,直行進入S30514.沿S305行駛7.2公里,稍向右轉上匝道15.沿匝道行駛28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S30516.沿S305行駛3.5公里,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凌雲寺。

新聞

近日,樂山凌雲寺重光暨照觀法師榮膺凌雲寺方丈、烏尤寺晉院升座法會,在凌雲、烏尤兩座千年古剎內隆重舉行。這標誌著凌雲寺這一創建至今近1400年的千年名寺重現昔日光彩,亦將極大提升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的佛教文化內涵和旅遊文化內涵。
凌雲寺凌雲寺

凌雲寺位於樂山大佛景區內。據史料記載,凌雲寺創建於初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距今近1400年,早於樂山大佛的建造,是中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公元713年,凌雲寺寺僧海通禪師“奪天險以慈力,易暴浪為安流”,歷時90年主持鑿建了樂山大佛,凌雲寺由此名揚天下。

在之後的歲月中,凌雲寺歷經風雨,又多次重建、擴建。現存的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後又經多次修葺並保存至今。近年來凌雲寺因年久失修,寺院建築或腐朽、或遭白蟻侵蝕,終至毀損嚴重而漸成危房。

2006年來,凌雲寺開始34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維修,並於近日順利完工。修復後的凌雲寺,既適合當前客觀條件下的佛事活動,又能滿足與樂山大佛相配套的旅遊景點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