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體長約12厘米,體小偏灰橄欖色,具明顯的黃白色長眉紋;上體深橄欖色,具甚淺的白色翼斑,中覆羽羽尖成第二道模糊的翼斑;下體略白,兩脅褐橄欖色;眼先及過眼紋近黑。叫聲為一連串的chweet嘟聲,最後的音節調高,越冬鳥偶爾發出具特色的低啞dzit聲。鳴聲為多至15個音節的顫音,初始時甚慢,越來越快且越響亮。繁殖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喜開闊有林地區、紅樹林、次生林及林緣地帶。加入混合鳥群,在樹葉間尋食。分布在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

中文名:極北柳鶯

俗名:柳串兒北寒帶柳鶯

學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lasius,1858

英文名:Arctic Warbler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屬:柳鶯屬 Phylloscopus

種:極北柳鶯 P. borealis

二名法: Phylloscopus borealis (Blasius)

模式產地:西伯利亞

亞種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指名亞種(學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boreali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華北和華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

極北柳鶯北方亞種(學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hylebata)。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黑龍江、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

極北柳鶯堪察加亞種(學名:Phylloscopus borealis xanthodrya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山東江西、廣西、廣東、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

相態特徵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

相態

體小(12厘米)的偏灰橄欖色柳鶯。具明顯的黃白色長眉紋;上體深橄欖色,具甚淺的白色翼斑,中覆羽羽尖成第二道模糊的翼斑;下體略白,兩脅褐橄欖色;眼先及過眼紋近黑。與黃眉柳鶯的區別在嘴較粗大且上彎,看似短,頭上圖紋較醒目。與淡腳柳鶯的區別在色彩較鮮亮且綠色較重,頂冠色較淡。與烏嘴柳鶯的區別為下嘴基部色淺。

虹膜-深褐;-上嘴深褐,下嘴黃色;-褐色。

叫聲

一連串的chweet嘟聲,最後的音節調高,越冬鳥偶爾發出具特色的低啞dzit聲。鳴聲為多至15個音節的顫音,初始時甚慢,越來越快且越響亮。

分布範圍

繁殖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分布狀況

極北柳鶯 極北柳鶯

亞種hylebata繁殖於黑龍江北部及東部,南下至東部沿海,部分鳥在東南部越冬。指名亞種及xanthodryas繁殖於中國北方,遷徙經中國東半部及台灣。甚常見於原始林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2500米。

習性

喜開闊有林地區、紅樹林、次生林及林緣地帶。加入混合鳥群,在樹葉間尋食。

保護狀況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