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嘴柳鶯

烏嘴柳鶯

烏嘴柳鶯所屬動物界,為鶲科柳鶯屬的鳥類。分布於亞洲各地,包括中國大陸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西藏、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烏嘴柳鶯烏嘴柳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柳鶯屬 Phylloscopus
種: 烏嘴柳鶯 P. magnirostris

形態特徵

烏嘴柳鶯烏嘴柳鶯

體型略大(12.5厘米)的柳鶯。上體綠橄欖色,尾無白色,具一道或通常為兩道偏黃色翼斑;眼紋色深,耳羽具雜斑。下體白,兩脅近灰且常有淡黃渲染。眉紋長,前黃而後白。嘴大而色深,嘴端略具鉤。與極北柳鶯的區別在嘴色深,上體綠色較重,翼斑綠色。與暗綠柳鶯的區別在體型較大,嘴較大,眉紋較長,臉頰及下體多黃色;最好以聲音區分。與灰腳柳鶯的區別在腿色較深,嘴較大,眉線、臉頰及下體多黃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基粉紅;腳-綠灰或粉紅。

叫聲

叫聲為雙音節的pe-pe聲,第二音節的音調高許多。有時發出上揚的yaw-wee-wee。鳴聲為別致的清晰而響亮的五音節哨音tee-ti-tii-tu-tu,音調下降,最後音拖長。

分布範圍

烏嘴柳鶯烏嘴柳鶯

分布範圍:繁殖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華南及華西以及緬甸東北部;越冬至印度。分布狀況:罕見的季候鳥。繁殖於西藏南部及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雲南西北部、四川、青海東部、甘肅。

於湖北、雲南西部及東南部有過境記錄。習性:棲海拔於2000~4000米開闊的多草林間空地及林隙;越冬至較低處。多在樹枝而少在葉間取食。飛行輕快。

人工飼養

烏嘴柳鶯烏嘴柳鶯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烏嘴柳鶯容易缺乏礦物質元素,特別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幼烏嘴柳鶯和產卵期間的雌烏嘴柳鶯,對鈣、等礦物質的需求量很大。因烏嘴柳鶯長期生活在小籠中,會有階段性缺少某種礦物質現象的發生,必須由飼養者及時提供對症補給。
常用的礦物質飼料有:墨魚骨、魚骨粉、貝殼粉、蛋殼粉、食鹽、熟石灰、沙粒和各種禽用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墨魚骨的主要成分是石灰質,其質酥鬆,便於籠養烏嘴柳鶯啄食和消化吸收,是觀賞籠養烏嘴柳鶯的理想飼料,也可將墨魚骨的內骨烤乾穿孔,懸掛在籠內任烏嘴柳鶯取食。

烏嘴柳鶯烏嘴柳鶯

魚骨粉主要是指墨魚骨經磨研後的墨魚骨粉;貝類殼粉是將貝類的殼(如牡蝸)焚燒以後經加工研磨製成;蛋殼粉是用雞蛋殼或鴨蛋殼經清水洗淨烘乾,研磨成粉狀或粒狀。可供籠養烏嘴柳鶯直接採食,也可混於其他飼料中飼喂,可助長發育。

籠養烏嘴柳鶯對食鹽的需要量極少,據最新研究表明,食鹽對烏嘴柳鶯類的正常生活和繁殖具有密切關係。食鹽可提高烏嘴柳鶯卵的受精率,有助於多產有精卵。食鹽飼餵籠養烏嘴柳鶯,多採取單獨飼餵.任其自由取食的方法,即將粗質食鹽與紅粘土等量混合均勻,加工成塊狀,置於籠內食缸中任烏嘴柳鶯啄食。食鹽應注意用量,動物性飼料一般不用加鹽;植物性飼料可按 0.1%的比例添加食鹽。
供作飼料用的熟石灰,是指生石灰經水化後又凝結成塊的固體石灰。最好選用水化已久的陳年熟石灰,以補充烏嘴柳鶯體內所需鈣質。
此外,烏嘴柳鶯一般都要攝人一些沙粒。沙礫飼餵籠養烏嘴柳鶯具有雙層意義,既能供給籠養烏嘴柳鶯部分微量礦物質營養,又有助於食物在胃內研磨幫助消化。用沙礫飼餵籠養烏嘴柳鶯,可混於粒料中,也可置於籠內單獨飼餵。

物種家族

黃眉柳鶯黃眉柳鶯

黃眉柳鶯(Phylloscopuinornatus)俗稱柳串兒、樹串兒、槐串兒、樹葉兒。體長約7厘米,橄欖綠色,最明顯的特徵是有一條淡綠色的眉紋以及翼上有兩道白斑。活躍在柳樹、槐樹等喬木灌木叢樹梢杈間,不停地跳躍、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發現。它的鳴叫聲細而尖銳,輕柔而脆,且多變。遷徙季節,在平原公園、庭院中最常見到,常三五成群或更多些。

夏季在中國東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築巢的地點極為隱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層中,或在地面凹窩中,以樹皮纖維及草莖編織成球狀巢,出入口開在巢的一側。巢壁內常混有大量苔蘚和蕨類以及羽毛、獸毛等,有著偽裝鳥巢的本能,能銜取蘚和樹皮蓋在球狀巢的巢頂上,厚度可達6厘米,從表面上很難發現它的巢。它們出入在一個很不規則的洞口,巢口直徑4-5厘米,巢高8-11.5厘米,巢寬9厘米,內徑5-6厘米,巢深2-6厘米。黃眉柳鶯滿窩卵為4枚,白色,有紅褐色細斑,特別在鈍端密集成環輪。卵的大小為14.8×11.4毫米,卵重0.9克。在消滅害蟲方面有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蟲種類有膜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蟲,而這些都是有害種類,例如蝽象、葉跳蟬、蠅類和蚊類等,有時也食雜草種子及植物種子。在遷徙時,它們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在控制園林害蟲方面有重要作用,應大力保護。

黃腰柳鶯(Phylloscopusproregulus)身體比黃眉柳鶯更小些,常與其他柳鶯混集成群,在樹枝間跳躍取食。與黃眉柳鶯的區別在於沒有淡黃色的眉紋,而腰部有明顯的黃色橫帶。每年約在5--7月間繁殖於中我國北方的山區林間,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數量增多。繁殖期雄鳥常站在高樹頂端,發出急促而宏亮的“嘎支嘎支……”聲,在林間的針葉樹或灌叢基部築巢。在北京小龍門林場採到的巢為高杯形,以枯草莖編成,內襯獸毛。產5--7枚白色卵,上帶褐紅色斑點,卵比黃眉柳鶯的小。黃腰柳鶯與黃眉柳鶯的食性很相似,也是著名益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