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杜鵑

棕背杜鵑

棕背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alutaceum)常綠灌木,葉互生,全緣,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芽被多數形態大小有變異的芽鱗。花顯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傘形總狀或短總狀花序,花萼5裂,宿存;花冠鍾狀、整齊對稱,著生花冠基部,花葯無附屬物,頂孔開裂或為略微偏斜的孔裂;蒴果自頂部向下室間開裂,果瓣木質,種子多數,細小,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鰭狀翅。高5至15米。分布於雲南、四川局部地區海拔2800至3900米的山地林中。分布區氣候冷涼,常為冰雪覆蓋。4至6月開花,10至11月果熟。第二年的花蕾於當年7、8月間形成,冬季進入休眠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棕背杜鵑棕背杜鵑
中文名:棕背杜鵑 (RhododendronfictolacteumBalf.f.)
學名:RhododendronfictolacteumBalf.f.
科屬:杜鵑花科 Ericaceae
命名來源:(華南杜鵑花志)【ASurveyoftheGenusRhododendroninSouthChina108.f.9.1983】
中國植物志:57(2):422
組中文名:映山紅組
組拉丁名:Sect.Tsutsusi.sweet
亞屬中文名:映山紅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Tsutsusi(G.Don)Pojarkova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Drude
浦形拿?/b>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分布:雲南、四川局部地區海拔2800至3900米的山地林中。
套用:漸危種。棕背杜鵑較原始古老,對研究杜鵑花屬分類、演化有學術意義。為著名的觀賞樹木,應保護其種質資源。

植物形態

棕背杜鵑棕背杜鵑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5-15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幼時有淡棕色絨毛。
葉互生,厚革質,長圓狀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6-12厘米,先端圓鈍,有短尖頭,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密被銹黃色或黃棕色的二層毛被,上層由杯形或漏斗形絨毛組成,有時脫落;葉柄長2.5-4厘米,上面無溝,有毛。
頂生傘房花序有花12-20,總軸長1.5-2厘米,花梗長2-4厘米,被絨毛;花萼小,邊緣有7-8個波狀厚齒,有毛;花冠歪鐘形,長3-4.5厘米,直徑6.5厘米,白色或帶薔薇色,基部有紫斑,裂片7-8,有缺刻;雄蕊14-16,不等長,基部被微毛;子房7-9室,密被扁形白色柔毛。蒴果圓柱形,長3厘米,粗7毫米,有棱,被繡色絨毛。
地理分布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大理、劍川、麗江、維西、中甸、德欽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於海拔2800-3900米的山地林中。

生活習性

棕背杜鵑棕背杜鵑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布區氣候冷涼,年平均溫8-13℃,極端最高溫約25℃,冬季長,常為冰雪所覆蓋,極端最低溫約-17--25℃,雲霧多,濕度大,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土壤為棕壤一漂灰土。大多見於冷杉杜鵑林和亞高山針闊混交林中,有些地方在山脊山頂也有小片分布。
4-6月間盛花,10-11月果熟;第二年的花蕾於當年7-8月間形成,冬季葉常下垂,進入休眠期。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棕背杜鵑較原始古老,對研究杜鵑花屬分類、演化有學術意義。為著名的觀賞樹木,應保護其種質資源。

保護措施:大理點倉山、麗江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急需加強管理。有關植物學及園林機構應積極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棕背杜鵑棕背杜鵑苗地
棕背杜鵑用種子繁殖。秋季採收果實,放室內晾曬,俟果實裂開,收集細小種子,貯藏於室內乾燥處,翌年春季播種,盆土用高溫消毒的腐殖質土,上鋪一薄層切碎的苔蘚,種子播於苔蘚上面,將盆置陰濕處,20--30天左右即可發芽,幼苗纖細,要精細管理,才能得到健壯的苗木。
一、環境條件
栽培和藹杜鵑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冬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冬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15℃左右)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30%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和藹杜鵑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PH值為5.0-6.0。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採用3種配製的培養土。
(1)山土7份、乾苔草屑1份、乾腐葉土2份,乾肥1份混合配製。
(2)山皮土(表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制,經過1-2年後過篩備用。
(3)山土3份、腐葉土3份、園土4份、砂土2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50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栽培和藹杜鵑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和藹杜鵑,特別已造型的和藹杜鵑,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舊瓦片)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4-6年生植株用5寸盆;7-10年生植株用6寸盆;11-15年生殖株用8寸盆。
四、改善水質
澆和藹杜鵑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1-2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0.2%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7-10天澆1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棕背杜鵑棕背杜鵑
五、肥水管理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乾。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和藹杜鵑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4-5天澆水1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3月間,和藹杜鵑髮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2天在上午適量澆水1次。4-6月和藹杜鵑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1次。7-9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1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9月中旬至11月,天氣逐漸轉涼,為和藹杜鵑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1次,保持濕潤即可。和藹杜鵑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濃度為15%,共施2-3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肥5-6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和藹杜鵑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1-2次。
六、室外遮蔭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在6月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和藹杜鵑抽葉發枝期,應儘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7月中旬到9月上旬,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9月以後的秋季生長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遮蔭,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和藹杜鵑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防病治蟲
軍配蟲(又名冠網蝽)在危害期間噴灑40%樂果15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3次。頂芽卷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或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牛皮杜鵑
西洋杜鵑
羊躑躅
照山白
滿山紅
紫花杜鵑
棕背杜鵑
紅棕杜鵑
藍果杜鵑
雲錦杜鵑
基毛杜鵑
黃鐘杜鵑
亮葉杜鵑
烈香杜鵑
馬纓杜鵑
灰白杜鵑
乳黃杜鵑
乳黃葉杜鵑
乳突杜鵑
三花杜鵑
山育杜鵑
飾石杜鵑
疏毛杜鵑
疏葉杜鵑
水仙杜鵑
四川杜鵑
台紅毛杜鵑
台灣杜鵑
騰衝杜鵑
鐵仔葉杜鵑
凸尖杜鵑
凸葉杜鵑
團葉杜鵑
彎蒴杜鵑
彎月杜鵑
微笑杜鵑
尾葉杜鵑
西藏毛脈杜鵑
西固杜鵑
西施花
南嶺杜鵑
稀果杜鵑
溪畔杜鵑
鮮黃杜鵑
顯綠杜鵑
腺果杜鵑
腺絨杜鵑
腺柱杜鵑
興安杜鵑
星毛杜鵑
猩紅杜鵑
羞怯杜鵑
銹葉杜鵑
雪層杜鵑
齧蝕杜鵑
陽明山杜鵑
葉狀苞杜鵑
銀灰杜鵑
銀葉杜鵑
隱脈杜鵑
隱蕊杜鵑
迎紅杜鵑
硬毛杜鵑
硬葉杜鵑
永寧杜鵑
優秀杜鵑
優異杜鵑
疣梗杜鵑
玉山杜鵑
圓頭杜鵑
木蘭杜鵑
雲南杜鵑
雲上杜鵑
早春杜鵑
粘毛杜鵑
張口杜鵑
招展杜鵑
盤萼杜鵑
中甸杜鵑
鐘花杜鵑
皺皮杜鵑
朱紅大杜鵑
紫斑杜鵑
紫背杜鵑
泡毛杜鵑
紫藍杜鵑
紫玉盤杜鵑
泡泡葉杜鵑
光枝杜鵑
光柱杜鵑
廣東杜鵑
廣口杜鵑
廣南杜鵑
廣西杜鵑
貴定杜鵑
貴州大花杜鵑
貴州杜鵑
果洛杜鵑
海綿杜鵑
海南杜鵑
合江杜鵑
河邊杜鵑
河南杜鵑
褐毛杜鵑
褐葉杜鵑
褐葉華麗杜鵑
黑紅血紅杜鵑
黑鱗杜鵑
橫縣杜鵑
紅背杜鵑
紅點杜鵑
紅花露珠杜鵑
紅花張口杜鵑
紅馬銀花
紅灘杜鵑
紅線杜鵑
紅暈杜鵑
紅粘毛杜鵑
紅鐘杜鵑

平臥杜鵑
宏鍾杜鵑
猴斑杜鵑
猴頭杜鵑
厚葉杜鵑
湖南杜鵑
互助杜鵑
黃杯杜鵑
黃管杜鵑
黃褐杜鵑
黃花滇藏杜鵑
黃花杜鵑
黃花花杜鵑
黃花毛蕊杜鵑
黃花泡葉杜鵑
黃鈴杜鵑
黃毛杜鵑
黃毛雷山杜鵑
黃毛岷江杜鵑
黃色著生杜鵑
黃山杜鵑
黃藥杜鵑
匍匐杜鵑
普格杜鵑
灰背杜鵑
灰被杜鵑
會東杜鵑
喙尖杜鵑
火紅杜鵑
千里香杜鵑
假單花杜鵑
假乳黃杜鵑
澗上杜鵑
江西杜鵑
睫毛杜鵑
睫毛萼杜鵑
金背杜鵑
金頂杜鵑
金黃杜鵑
金江杜鵑
金平杜鵑
金平林生杜鵑
金平毛柱杜鵑
金秀杜鵑
錦繡杜鵑
井崗山杜鵑
巨魁杜鵑
捲毛杜鵑
卷葉杜鵑
絹毛杜鵑
絕倫杜鵑
凱里杜鵑
康南杜鵑
糠秕杜鵑
寬杯杜鵑
寬柄杜鵑
寬筒杜鵑
寬葉杜鵑
闊柄杜鵑
闊葉杜鵑
拉卜楞杜鵑
喇叭杜鵑
臘黃杜鵑
強壯杜鵑
藍灰糙毛杜鵑
朗貢杜鵑
老君山杜鵑
雷波杜鵑
雷山杜鵑
理縣杜鵑
荔葉杜鵑
鐮果杜鵑
涼山杜鵑
兩廣杜鵑
兩色杜鵑
亮鱗杜鵑
亮毛杜鵑
缺頂杜鵑
遼西杜鵑
絨毛杜鵑
裂萼杜鵑
裂毛杜鵑
裂毛雷山杜鵑
林生杜鵑
林氏杜鵑
林芝杜鵑
鱗斑毛嘴杜鵑
鱗花杜鵑
鱗腺杜鵑
靈寶杜鵑
嶺上杜鵑
菱形葉杜鵑
硫磺杜鵑
瘤枝杜鵑
柳條杜鵑
龍山杜鵑
龍巖杜鵑
隆子杜鵑
隴蜀杜鵑
漏斗杜鵑
露珠杜鵑
爐霍杜鵑
魯浪杜鵑
鹿角杜鵑
綠點杜鵑
綠柱杜鵑
卵葉杜鵑
麻花杜鵑
柔毛杜鵑
柔毛碎米花
毛瓣杜鵑
毛冠杜鵑
毛花杜鵑
毛蕊杜鵑
毛枝杜鵑
毛柱杜鵑
蒙自杜鵑
密葉杜鵑
密枝杜鵑

綿毛杜鵑
綿毛房杜鵑
彎柱杜鵑
粘芽杜鵑
尖葉杜鵑
尖葉美容杜鵑
蜿蜒杜鵑
乳源杜鵑
潔淨紅棕杜鵑
岷江杜鵑
折萼杜鵑
蔗黃杜鵑
金背隴蜀杜鵑
直枝杜鵑
金萼杜鵑
金佛山美容杜鵑
問客杜鵑
臥龍杜鵑
巫山杜鵑
皺葉杜鵑
無柄杜鵑
金山杜鵑
卓尼杜鵑
著生杜鵑
資源杜鵑
子花杜鵑
山地杜鵑
西昌杜鵑
山光杜鵑
千針葉杜鵑
紫血杜鵑
少花杜鵑
少鱗杜鵑
可愛杜鵑
可喜杜鵑
棕毛杜鵑
石峰杜鵑
光柱淡黃杜鵑
細瘦杜鵑
光柱迷人杜鵑
黔東銀葉杜鵑
怒江杜鵑
線萼杜鵑
腺萼馬銀花
蠟葉杜鵑
腺房杜鵑
青海杜鵑
樹生杜鵑
腺蕊杜鵑
樹形杜鵑
香花白杜鵑
小溪洞杜鵑
麗江硬葉杜鵑
櫟葉杜鵑
合江銀葉杜鵑
礫石杜鵑
楔葉杜鵑
心基杜鵑
曲枝杜鵑
南邊杜鵑
宿鱗杜鵑
碎米花
秀雅杜鵑
銹紅杜鵑
髯花杜鵑
南澗杜鵑
紅萼杜鵑
血紅杜鵑
崖壁杜鵑
雅容杜鵑
岩谷杜鵑
焰紅杜鵑
羊毛杜鵑
太白杜鵑
泰順杜鵑
瑤山杜鵑
桃花杜鵑
腋花杜鵑
一朵花杜鵑
異鱗杜鵑
桃葉杜鵑
南昆杜鵑
田林馬銀花
墨脫杜鵑
櫻草杜鵑
櫻花杜鵑
筒花杜鵑
硬刺杜鵑
頭花杜鵑
頭巾馬銀花
肉紅杜鵑
優美杜鵑
落毛杜鵑
麻點杜鵑
凸脈杜鵑
墨脫馬銀花
團花杜鵑
芒刺杜鵑
貓兒山杜鵑
凝毛杜鵑
毛柄杜鵑
毛萼杜鵑
瓦弄杜鵑
毛果杜鵑
毛喉杜鵑
圓葉杜鵑
毛花柱杜鵑
毛肋杜鵑
毛棉杜鵑花
越桔杜鵑
毛葉杜鵑
彎果杜鵑
毛枝多變杜鵑
彎尖杜鵑
毛嘴杜鵑
茂汶杜鵑
美被杜鵑
美艷杜鵑
灰褐亮鱗杜鵑

迷人杜鵑
米林杜鵑
奇異杜鵑
雜色杜鵑
蜜腺杜鵑
乳突紫背杜鵑
澤庫杜鵑
昭通杜鵑
華麗杜鵑
台北杜鵑
折多杜鵑
木里多色杜鵑
平臥長軸杜鵑
鷓鴣杜鵑
台灣山地杜鵑
少毛爆杖花
中國木蘭杜鵑
亮紅杜鵑
秀山金萼杜鵑
汶川褐毛杜鵑
汶川星毛杜鵑
銹紅毛杜鵑
硃砂杜鵑
磚紅杜鵑
深紅硃砂杜鵑
烏蒙寬葉杜鵑
雪龍美被杜鵑
雪山杜鵑
那克哈杜鵑
石棉杜鵑
無腺杜鵑
武鳴杜鵑
紫色硃砂杜鵑
紫薇春
石生杜鵑
平臥怒江杜鵑
棕背川滇杜鵑
羊躑蜀
忍冬杜鵑
棕色樹形杜鵑
棕葉大鐘杜鵑
銅色杜鵑
銅葉鐘花杜鵑
疏毛冠杜鵑
瑞麗杜鵑
樹楓杜鵑
細枝杜鵑
屏邊杜鵑
黔陽杜鵑
雙被杜鵑
線裂杜鵑
線形卷葉杜鵑
腺背長粗毛杜鵑
麻栗坡杜鵑
馬關杜鵑
腺柄杯萼杜鵑
腺柄杜鵑
腺刺馬銀花
禿房杜鵑
南平杜鵑
腺房紅萼杜鵑
腺房火紅杜鵑
腺房棕背杜鵑
腺梗兩色杜鵑
睡蓮葉杜鵑
玉樹杜鵑
腺花杜鵑
退色血紅杜鵑
毛脈杜鵑
絲線吊芙蓉
枯魯杜鵑
山荷桃
腺柱山光杜鵑
雲南三花杜鵑
素馨杜鵑
寬鍾杜鵑
雲霧杜鵑
香緬樹杜鵑
美容杜鵑
小半圓葉杜鵑
小頭大白杜鵑
窄葉杜鵑
氈毛櫟葉杜鵑
米易杜鵑
翹首杜鵑
小葉美被杜鵑
粘質杜鵑
陝西山光杜鵑
心基大白杜鵑
冕寧杜鵑
紅花杜鵑
維西純紅杜鵑
顯萼杜鵑
毛葉白面杜鵑
阮氏杜鵑
太白山杜鵑
異常杜鵑
南方雪層杜鵑
毛柱紅棕杜鵑
毛柱馬纓花
毛背雲霧杜鵑
瘦柱絨毛杜鵑
淑花杜鵑
美麗彎果杜鵑
美鱗杜鵑
毛房杜鵑
美艷橙黃杜鵑
疏花糙葉杜鵑
毛冠亮鱗杜鵑
毛果長蕊杜鵑
網眼火紅杜鵑
毛果缺頂杜鵑
微毛杜鵑
疏花美容杜鵑
蜜花彎月杜鵑
蜜黃血紅杜鵑
狹葉馬纓花
毛錦杜鵑
狹葉南邊杜鵑
馬爾康杜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