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作家]

梁斌[作家]

梁斌(1914-1996),男,中國作家,小說家。筆名梁斌、雨花、梁文彬等。原名梁維周。是以《紅旗譜》等長篇巨著而聞名中外的小說家。他的原名梁維周,蠡縣梁家莊人。代表作品《紅旗譜》、《夜之交流》。

基本信息

簡介

梁斌梁斌

原名梁維舟,筆名雨花、梁文彬。河北蠡縣人。在現立高小因受老師影響,很喜愛創造社的革命浪漫主義文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經歷

1930年進省立保定第二師範學校學習,參加過愛國學潮,並親歷家鄉的農民革命鬥爭。1934年在北平左聯刊物《伶仃》上發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動”的小說《夜之交流》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參加地下革命鬥爭、游擊活動,並擔任中共蠡縣縣委領導職務。

1942年創作短篇小說《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及據此擴充成中篇小說的《父親》

1948年隨軍南下,在湖北襄陽武漢擔任宣傳和新聞方面的基層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主席等職。

1953年開始創作多卷本長篇小說《紅旗譜》

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鬥爭的史詩式作品,引起強烈反響,並被改編為話劇、電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記》 。

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煙圖》 。文化大革命以後。

1977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翻身紀事》 (上部)。1996年6月逝世

生平

1933年到北京,經人介紹加入“左聯”,開始了文學青年的生涯。這時期發表了首篇小說《農村的騷動》,(《大公報》1933.6.11)和許多散文、雜文。

1937年春天,梁斌回到故鄉,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歷任冀中區新世紀劇社社長,游擊十一大隊政 委、冀中文化界抗戰建國會文藝部長等職。這期間他寫出短篇小說《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和中篇小說《父親》,還寫出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穀豐登》、《爸爸做錯了》、《血灑盧溝橋》等劇本,在冀中地區演出數百場,激勵了冀中軍民的革命鬥志。

梁斌梁斌

1948年秋天,梁斌隨軍南下,歷任湖北省襄樊地委宣傳部長、 《湖北日報》社長等職。為實現多年 的宿願--把冀中人民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寫成長篇小說。

1953年他調回河北。他在高陽、蠡縣走村串戶訪問當年參加革命鬥爭的老同志,充實自己的生活,把全部身心沉浸在創作境界裡。在50年代中期,他 開始在省文聯院內的一間小平房裡,後來搬到棗胡同的“創作之家”,專心致志進行創作,他每天早晨3 點起床,一直寫到中午。早飯沒顧上吃,趕到食堂吃中午飯,結果是開中午飯的時間也過了,他只好到街上買點吃的。冬天,他常常因寫得上勁而忘了火爐添煤,凍得他手腳發麻。經過三個酷暑和寒冬, 他終於完成了《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三部長篇,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農民朱老忠的典型形象,為我國當代文學寶庫增添了光彩。

1980年初,開始撰寫自己生平活動的回憶文章。現任河北省文聯主席。

著作

[著作書目]

梁斌梁斌

紅棋譜(長篇小說)1958,中青
談談創作長篇小說的體會(文論)1958,上海文藝
播火記(長篇小說)1963,百花
翻身記事(長篇小說)1978,人文
春潮集(文藝理論)1980,上海文藝
烽煙圖(長篇小說)1983,中青
筆耕余錄(散文論文集)1984,中青
梁斌文集 1986,百花

[研究資料書目]
革命英雄的譜系—《紅棋譜》評論集( 《文藝報》編輯部編)1959,作家
梁斌研究專集(劉雲濤郭文靜等編)1985,海峽

梁斌文學獎

由梁斌文學研究會、《小說月報•原創版》 《天津日報•文藝周刊》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關注農民”梁斌文學獎徵文昨

梁斌梁斌

天揭曉,3部中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獲獎。“關注農民•梁斌文學獎”自2005年以來已舉辦了兩屆,以關注“三農”,提倡農村題材、扶植農村作家為主旨,力求反映農村現實生活,謳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巨大變化,以其鮮明的導向性、強烈的現實性和廣泛的影響力,引起了國內文壇的極大關注。

由梁斌文學研究會、 《小說月報•原創版》 《天津日報•文藝周刊》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關注農民”梁斌文學獎徵文昨天揭曉,3部中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獲獎。“關注農民•梁斌文學獎”自2005年以來已舉辦了兩屆,以關注“三農”,提倡農村題材、扶植農村作家為主旨,力求反映農村現實生活,謳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巨大變化,以其鮮明的導向性、強烈的現實性和廣泛的影響力,引起了國內文壇的極大關注。

與《紅旗譜》

梁斌從1935年開始醞釀《紅旗譜》。頭十年中,他寫了大量文章,《紅旗譜》中很多人物、情節在這些作品中初具雛形,如《夜之交流》 《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等。梁斌隨軍南下時,從束鹿到衡水、石家莊邯鄲等地,參加、領導剿匪反霸減租減息土地改革。一路走來,梁斌隨身帶著個小本子,將百姓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有些寫進了《紅旗譜》。

1953年6月,梁斌正式開筆《紅旗譜》,一年後完成《紅旗譜》第一部初稿。梁斌的創作狀態異乎尋常,他完全沉

梁斌梁斌
醉在《紅旗譜》中,不諳生活世事,每天伏案疾書十多個小時。梁斌曾這樣描述:“我的創作欲、靈感升到高潮,欲罷不能。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開始寫作。早餐時間已到,我還沒有寫完一個節目,當我寫完一個段落,飯時已過。午餐晚餐無不如此。有時寫著寫著,想起我還未吃飯,其實兩頓飯已經過去了……”

梁斌夫人散幗英回憶丈夫創作《紅旗譜》時的日子說:“他就像傻了一樣,送飯就吃,不送就餓著。不跟人說話,別人說話也不聽,但談起《紅旗譜》中的人物時,他馬上眉飛色舞起來。寫作之後,他腦子仍處在亢奮狀態靜不下來,除了失眠還是失眠。”

那時候,他腦子裡除了《紅旗譜》,什麼都沒有。夏天和人聊完天,總忘拿扇子,一個夏天丟了100多把扇子。夏天,武漢黏稠的空氣令人燥熱,梁斌寫作的地方沒有避暑降溫的設施,低頭寫作,汗滴常會打濕稿紙。為此,梁斌想出了一個“濕被單降溫法”。他把被單沾上涼水,掛在屋中,再打一盆冷水,泡上一塊毛巾,實在熱了,就用冷毛巾擦頭、擦洗身上;還熱,索性把冷水盆擱到桌下,把兩腳放在涼水裡。

為寫《紅旗譜》,梁斌曾“三辭官”:第一次是辭新武漢日報社長之職;第二次是辭中央文學研究所機關支部書記之職;第三次是辭天津市副市長之位。梁斌辭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話:不寫好《紅旗譜》,無顏見江東父老!終於,總計120萬字的《紅旗譜》三部曲長篇畫卷,即《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問鼎文壇。

梁斌的脾氣很倔,倔得硬氣、剛烈。“文革”期間,他被造反派批鬥。有人問他《紅旗譜》是不是大毒草,是不是“王明左傾”路線。梁斌堅決回答:不是。一次,有個造反派叫他站在高凳上,一腳踹倒凳子,將他重重摔在水泥地上,問他承不承認,梁斌爬起來依然堅決回答:不是。

平時沒事梁斌就愛和老百姓聊天,門口賣菜、修鞋、拉煤的無不說“梁老是個大好人”。遇到不平事,梁斌定要管。有位革命老同志的遺孀生活比較困難,有關部門說,老同志去世了,以後不會常來了。老太太找到梁斌哭訴。梁斌火了,馬上質詢那個部門負責人,事情很快便解決了。

梁斌一生最珍視的莫過於他的手稿。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們紛紛逃跑,梁斌卻沖向書房,“我的手稿!我的手稿!”他不顧一切地喊著,將手稿緊緊摟在懷中。當時書櫃裡還有他多年收藏的近300幅珍貴名畫,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惟有手稿。

梁斌寫了《紅旗譜》,《紅旗譜》中也寫著梁斌的一生。

革命啟蒙老師:《紅旗譜》賈湘農原型

許多人都很熟悉作家梁斌和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晚報的老讀者也一定記得,《紅旗譜》第2集《播火記》就是在晚報上連載的.光陰荏苒,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如今這位老作家近況如何?前不久,我們在天津訪問了梁斌同志。

在梁斌同志的家裡,話題自然扯到《紅旗譜》上.梁斌同志告訴我們1件非常有趣的事.《紅旗譜》中的賈湘農先生,是根據他在家鄉上高小時1位教過他的老師的形象寫的.當時,他的家鄉有3個教員是共產黨員,其中兩個為革命犧牲了,活著的這位叫劉憲曾,就是《紅旗譜》中的“賈湘農”先生,他既是梁斌革命的啟蒙老師,又是他的入黨介紹人.一聽這話,我們就刨根問底道:“劉憲曾知道自己是‘賈湘農’嗎?你們還有聯繫嗎?”梁斌笑了,他說:“這位老同志一直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在戰爭年代,不管通信多么困難,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解放後我們見了面,他現在住在陝西。可是我一直沒有告訴他,也沒有跟別人說起過,‘賈湘農’就是他.” 聽到這裡,我們打趣地說:“這可是從未披露的新聞呀!”生活真是有趣,被寫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作家頭腦中的模特兒,作家卻按照他寫出活生生的人物。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紅旗譜》中的人物和時間,給梁斌找來了很多麻煩.梁斌同志1930年時考入河北省保定第二師範學校,參加過當時驅逐反動校長的護校鬥爭,1932年河北省發生了有名的“高蠡暴動”,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解放以後,1953年他開始寫小說《紅旗譜》,當年的“保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都成了作者的題材.結果,在10年動亂里,由於這些書中的情節,梁斌被加上為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翻案的罪名.他不承認強加給自己的罪名,不低頭,倔強耿直的脾氣,真像作者自己筆下的“朱老忠”……。

現在,梁斌已是66歲的老人了.他抓緊時間,寫完了1本3萬多字的回憶錄《在戰亂紛飛的年代裡》 ,又動手重新整理長篇小說《烽煙圖》。他告訴我們,這部長篇小說在寫《紅旗譜》之前就開始構思了,原來取名叫《戰寇圖》,後因與電影《戰洪圖》的名字有些相似,因此改成《烽煙圖》。《紅旗譜》和《播火記》是這部小說的前兩部分.修改整理後的《烽煙圖》依然以朱老忠等人物為主。

與《烽煙圖》

《烽煙圖》為《紅旗譜》三部曲的第三部,描寫了階級關係所發生的急劇變化。小說對冀中平原抗日戰爭烽煙初起的時代背景、社會風貌、階級動向和歷史進程,做了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真實表現,深刻地反映了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民階級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所起的歷史作用。《烽煙圖》保持了《紅旗譜》雄渾悲壯的審美境界,高屋建瓴地抓住關乎整個國家命運的重大社會衝突,繼續塑造和升華了朱老忠、江濤、嚴萍、運濤等一群英雄形象,鮮明地體現了我國文學的民族風格,使這部作品在總體風貌上,顯示出一種民族史詩式的氣派。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