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魚三味

桂魚三味

桂魚三味系杭州名菜之一,主要原料是桂魚,口味是酸甜,工藝是炸。因以錢塘江大桂魚分頭尾、魚卷、魚絲等三味菜,配有火腿、香菇、荸薺、雞蛋等,使人們一魚品三味,故名。

菜品簡介

桂魚三味魚三味

桂魚三味屬於湘菜,主要原料是桂魚,口味是酸甜。桂魚又名鱖魚、鱉花魚、穌魚、鮮花魚、石桂魚、花鯽魚、鱸桂。菜品烹製工藝多種,味道各異。成菜大盤盛放,造型美觀,色彩和諧悅目,猶如牙雕玉刻,給人以藝術美感。因以錢塘江大桂魚分頭尾、魚卷、魚絲等三味菜,配有火腿、香菇荸薺雞蛋等,使人們一魚品三味,故名。

桂魚是世界上一種名貴淡水魚類。身長扁圓,尖頭,大嘴,大眼,體青果綠色帶金屬光澤,體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小細鱗,尾鰭截形,背鰭前半部為硬棘且有毒素,後半部為軟條。鱖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桂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另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鱖魚的風味的確不凡。

鱖魚與黃河鯉魚、松花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齊名,同被譽為我國“四大淡水名魚”。它肉多刺少,肉潔白細嫩,呈蒜瓣狀,肉實而味鮮美,是淡水魚中的上等食用魚。

所需原料

主料:桂魚750克。

輔料:韭黃100克、香菜50克、澱粉(玉米) 40克、雞蛋100克。

調料:番茄醬50克、黃酒45克、大蔥10克、姜10克、花椒粉1克、花椒1克、味素1克、鹽4克、豬油(煉製)150克、香油10克。

菜品特色

桂魚三味選料多樣,製作精細,有紅、黃、白三色和片、球、絲,形狀各異,鮮艷美觀,酸甜、焦香、香滑。

製作方法

桂魚三味桂魚三味

番茄魚片

將桂魚(鱖魚)肉(250克)去皮、刺,切成約長4厘米、寬3厘米、厚0.3厘米的薄片,用雞蛋(1個)、黃酒(15克)、濕澱粉(15克)、精鹽(1克)抓勻上漿;

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將上漿的魚片下鍋炸熟,連油倒入漏勺內瀝油;

炒鍋放入熟豬油(25克),燒至六成熱,依次下番茄醬、魚片、精鹽(0.5克),味素(0.5克),淋雞清湯(50克),燒開,用濕澱粉(10克)勾芡,熘炒成紅色,盛入大瓷盤三分之一的地方,再淋上芝麻油(2.5克);

焦炸魚球

取帶皮桂魚肉,去刺洗淨,在魚肉一面每隔0.3厘米剞1個十字花刀,再切成長約3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的塊,用拍松的蔥、姜、黃酒(15克)、花椒、味素(0.5克)、精鹽(1克)抓勻醃漬10分鐘;

去掉蔥、姜、花椒,在魚塊上均勻地撒上乾澱粉(15克),用手拌勻,使魚塊另一面也粘上乾澱粉;

炒鍋放在中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將魚塊下鍋炸至金黃色球狀(因剞刀遇熱捲成球狀),連油倒入漏勺內瀝油,然後將魚球盛入大瓷盆中三分之一的另一地方,淋入香油(5克),撒上花椒粉即成;

韭黃魚絲

將桂魚肉(250克),去皮、刺,切成長5厘米、寬0.3厘米的絲,用雞蛋1個,濕澱粉(15克)、精鹽(0.5克)黃酒(15克)抓勻;

韭黃洗淨切成長3厘米的段;

炒鍋內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將魚絲下鍋炸熟(防止粘連),倒入漏勺內瀝油;

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入熟豬油(25克),燒至六成熱,先下韭黃煸炒,再放入精鹽(0.5克),接著放入魚絲合炒,淋雞清湯(50克)燒開;

用濕澱粉(10克)勾芡,出鍋盛入盤三分之一的又一方,淋香油(25克),取香菜放在瓷盤的中間即成。

製作技巧

1.為了敘述方便,上述製法實際操作時應一次改切,連續下鍋;

2.澱粉共40克,分為乾澱粉15克和由25克乾澱粉調製成的濕澱粉50克;

3.備熟豬油500克,實耗約150克。

營養價值

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

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適用人群

桂魚三味適宜體質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濕盛者不宜食用。

食物相剋

香菜:服用補藥和中藥白朮丹皮時,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補藥的療效。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