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忠公祠

林文忠公祠

林文忠公祠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後裔及門人集資興建。祠坐西向東,前施屏牆一道,左右設拱券小門,分別書額:“中興宗袞”、“左海偉人”。 祠於196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由人民政府撥款拆遷居民,進行修復,並闢為林則徐紀念館館址。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林文忠公祠林文忠公祠

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後裔及門人集資興建。祠坐西向東,前施屏牆一道,左右設拱券小門,分別書額:“中興宗袞”、“左海偉人”。牆後為庭院、牌樓式大門牆,門額楷書刻石:“林文忠公祠”。大門內為儀門廳,面闊三間,進深用三柱,雙坡頂。廳前左右迴廊陳列執事牌,庭院中植樹。

廳後有石鋪甬道,直通御碑亭。亭方形,穿斗式構架,歇山重檐頂。亭內石刻三通御碑:聖旨、御賜碑文、御賜祭文,按品字擺列。亭北“樹德堂”,即祠廳,坐北向南,獨成院落。堂面闊三間,進深用七柱,前廊後堂,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堂正中設神龕,中祀林則徐坐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2年由紀念館重塑。龕前石橫案一座,精工巧思組合,不失為石雕精品。堂西側院為南、北客廳,客廳均為三開間,用五柱。北廳向陽敞亮,戶扇雕刻精緻,庭院中有小池一口,中有假山,小巧玲瓏;南廳前設花台,戶扇樸實無華,另有情趣。客廳西牆外另有院落,院北、西向為雙層樓房,平面呈曲尺形,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原為林氏子弟課讀之所,今為展廳、服務部。樓前院庭中新增魚池、假山,栽花植樹,美化環境。院西南角尚有一座專為備辦祭祀的廚房、庫房,今改為雙層仿古樓房,作為紀念館辦公、會議以及文物倉庫。民國時期,祠曾被用作駐軍,50年代被用作機關宿舍;“文化大革命”中居民遷入。祠於196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由人民政府撥款拆遷居民,進行修復,並闢為林則徐紀念館館址。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今福州市人,字少穆,幼年家貧,勤奮苦學,由秀才而舉人而進士,歷任巡撫、總督等要職,在江蘇、河南、新疆等地任職時,開墾農田,興修水利,頗有建樹,象新疆著名的“坎兒井”,就是在他倡導下興建的,深孚眾望。當英帝國主義以鴉片荼毒我中華之際,林則徐深感其為害之烈,在他任河南總督時,就極力查禁菸毒。道光十九年(1839),他奉詔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菸,風行雷厲,查獲英商鴉片237萬多箱,集中於虎門一舉焚毀,大長了中國人民的正氣。同時,林則徐又是一個眼界寬遠的政治家,極力吸取當時國際上先進思想及技術精華,整備海防,1840年英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林則徐率廣東軍民重創來犯英軍,在中國人民衛國戰爭中譜寫了一篇不畏強暴,奮勇抗敵的壯麗詩章,光耀千古。然清庭昏聵,朝奸弄權,抗英鬥爭功敗垂成,林則徐亦被發配伊犁戍邊。但他依舊撫膺思危,關心祖國,“關山萬里殘霄夢,猶聽江東戰鼓聲”,忠烈之志,浩氣長存。道光三十年林則徐病逝於廣東潮州,終年66歲,諡文忠。

林文忠公祠,就在福州市烏石山下澳門路兩端,祠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占地3000平方米,現重修一新。臨街左右兩邊門,分別題額“中興宗袞”、“左海偉人”,內壁嵌有“虎門銷煙”浮雕,再現歷史盛舉境況。正門作牌樓形,額題“林文忠公祠”。門後即一開闊庭院,中有甬道往儀門廳,甬道旁立有石人、石馬、石獸,威儀萬方,儀門為懸山頂三開間,廳前環建迴廊,左右廊為原排列執事牌、儀仗的場所。儀門後為中庭,園林式布置,中有石徑通達御碑亭。亭作正方形,九脊重檐頂,內立三方碑:一為聖旨、一為御賜祭文、一為御製碑文。亭北為亭堂,自成院落,額題“樹德堂”,懸掛清光帝御書“福壽”二字,以及名人撰寫的楹聯、匾額多處。堂旁設花廳,有短垣相隔,南廳為小築三楹,北廳則彩繪並施,梁枋華美,窗欞雅致,隔間施以纏枝落地錦罩,環境幽雅嫻靜,內陳列著林則徐的書札、詩文及手稿等遺物,供人觀瞻。窗外翠竹倚石,檐前假山方池,頗具園林真趣。過八角門,尚有曲尺樓、古豐井等遺蹟。1985年列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在我國近代史上,林則徐可謂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勤學冥思,探求學識,積極研究國防軍事工藝,有《海國圖志》、《華事夷言》、《各國律例》、《四方誌》等多部遺著傳世。

盤點福建的那些名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