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楨祠

沈葆楨祠

福州市烏石山的南麓,有一座蒼然孑立的古代祠樓,這就是專祀邑人沈葆楨的祠廟。

基本信息

簡介

沈葆楨祠沈葆楨祠

福州市烏石山的南麓,有一座蒼然孑立的古代祠樓,這就是專祀邑人沈葆楨的祠廟。

沈葆楨故居位於宮巷26號,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數次易主。清同治年間,沈葆楨購置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故居占地面積2747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為門頭房、廳堂、內堂、藏書樓,周圍風火牆。

主要建築

沈葆楨祠沈葆楨祠

門前兩側有高聳馬頭牆。門頭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鞍式山牆,正中設六扇門,左右為房間,供看門人居住。第一重石框門的門額上記得有瓦當圖案,石台階飾有波紋。進門便是第一進,第一進為大廳,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採用減柱造木構架。供婚喪喜慶接待賓客使用,廳前庭院設左右兩廊,是安放儀仗和執事牌的地方。
一進大廳的梁架、斗拱樸實、規整,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築的原貌。第二、三進房屋結構相同,均為七柱五開間,中間為廳堂,插屏門隔成前後廳;左右兩側有廂房,為主人居住場所。第三進的西側廂房為沈葆楨臥室,旁有一小門通往西側隔牆外的籤押房(沈葆楨辦公處)。再往西便是兩層的飲翠樓。第二進的後天井有一倒朝雙層樓,原為觀音閣,後為世故書樓。第一、二進廳堂各留一副對聯,分別是"文章華國;詩祀傳家"和"子孫賢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
第三進廳堂上設"公婆龕",供沈氏列祖列宗神位。第三進後廳庭院過道建有覆龜亭遮雨,亭兩側設美人靠,左右小天井栽種花木。每進均有高牆相隔,廳前為庭院,左右為披榭。
主座建築東側與林聰彝故居一牆之隔;西側另有隔牆外花廳、書齋、廚房等附屬建築,且自成院落,又與大院通聯一氣。現為沈家後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築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沈家後裔介紹,故居的斜對面原為林則徐三女婿鄭葆中的故居。

背景人物

沈葆楨祠沈葆楨祠

沈葆楨(1820-1879—),侯官人,字翰宇,又字幼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人翰林院。鹹豐四年(1854)出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次年底任江西九江知府,繼而署廣信(今上饒)知府。時太平軍起,所向披靡,沈葆楨力守廣信府,其妻乃林則徐之女,此刻作血書乞援於玉山總兵饒廷選,七戰而解城圍,因而名聞天下。此後隨曾國藩,歷任廣饒九南道,江西按察使,吉南贛寧道等職,配合湘軍鎮壓江南境內太平軍,以功擢升為江西巡撫。同治五年(1866)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積極擴充廠房,添置設備,並創辦學堂,頗有作為。十三年受命為辦理台灣等海防兼理各國事務欽差大臣,加強對台灣事務的管轄,興辦防務,加強開發,作出了貢獻。光緒元年(1875)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參與經營輪船招商局,並派船政學堂學生赴英、法等國留學深造。五年,因病卒於任上,諡文肅,追贈太子太保。
沈葆楨多才好學,室名“夜識齋”,尤工於書法,筆意蒼勁,法度謹嚴,間作山水。其著作傳世的有《沈文肅公政書》、《沈文肅公家書》、《夜識齋剩稿》等多部。祠為清末建造,今僅餘室一楹,為重檐歇山頂木結構建築,歲月的滄桑,祠宇已不及往日之輝煌,然福建對於這位清代名宦,以其主辦船政、籌建海防、開發台灣見著,仍以遵重歷史為旨,來評價與紀念這位鄉梓故人。

盤點福建的那些名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