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忠節公祠聯

關忠節公祠聯

關忠節公祠聯,林則徐創作的作品。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撫,一字少穆,嘉慶進士,在兩廣總督任內,嚴禁鴉片,積極備戰,屢次打退英軍侵犯。後被投降派構陷而革職。

作品內容

關忠節公祠聯(一)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
【注釋】
關忠節公祠:在今楚州區縣東街,祀清末民族英雄關天培關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清山陽人。鴉片戰爭時,積極支持林則徐禁菸抗英。後投降派琦善主政廣東,撤除海防,英軍侵犯虎門時,關天培孤軍奮戰,因琦善拒發救兵,遂壯烈犧牲。謐“忠節”。孤註:英軍侵犯虎門時,關天培只有老弱兵數百,而英兵大聚。琦善在廣州擁兵數萬,坐視不救關天培自知眾寡不敵,遂決計奮戰到底,孤注一擲以死報國。躬盡瘁:不辭勞苦為國盡忠。雙忠:指關天培和游擊麥廷章,二人同時殉國。坎壈:困頓不得志。指二人壯志未酬身先死。異類亦欽偉節:異類,指英國侵略軍。當時關天培壯烈犧牲,英國侵略軍亦為之感動,向其致敬。
【解讀】
上聯“問何人忽壞長城”句,今關祠此聯改“何人”為“何時”,現據丁晏原文糾正。林則徐此處直接指斥投降派琦善及其幕後的道光皇帝。當時淮人改“何人”為“何時”,想是有所忌諱,或者是為保護林則徐進一步遭迫害。然這一改,聯語的力量卻打了折扣。

關忠節公祠聯(二)

櫻絕島烽煙,萬里波濤流碧血;
享崇祠俎豆,九天日月照丹心。
【注釋】
櫻:通纓,接觸、纏繞的意思。
【解讀】
上聯謂關天培身臨絕境,抗戰到底,大海萬里波濤,浸著他的碧血。下聯謂關天培祠堂內,英靈常受人祭祀,九天日月永遠照耀著他的丹心。

廣州海珠橋關天培祠聯

無命復何如?徒勞上將揮神筆;
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解讀】
此聯仍應算集句聯,全出於杜詩。只上聯第一句“無命復何如”前隱去“關張”二字,下聯“未捷身先死”前隱去“出師”二字。對於關天培張國梁的合祀祠來說,倒也還算貼切。

作者介紹

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撫,一字少穆,嘉慶進士,在兩廣總督任內,嚴禁鴉片,積極備戰,屢次打退英軍侵犯。後被投降派構陷而革職。

關於作者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後裔, 1785年生,清朝中期戶籍福建侯官。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欽差大臣赴廣東禁菸。他雷厲風行,嚴禁鴉片,在虎門公眾銷毀沒收的鴉片煙237萬斤,取得禁菸運動的勝利,名振中外。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諡號文忠
代表作:《關忠節公祠聯》、《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荷戈紀程》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後輯為《林則徐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