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鶴里自然村

松鶴里自然村

松鶴里自然村隸屬大理市銀橋鎮五里橋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銀橋鎮南邊,距離五里橋村委會0.5公里,距銀橋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國土面積0.49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作物。有耕地394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7戶,有鄉村人口591人,其中農業人口591人,勞動力3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9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工業、建築業為主。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村莊遠看松鶴里自然村
位於銀橋鎮南邊,距離五里橋村委會0.5公里,距銀橋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國土面積0.49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

氣候

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作物。有耕地394畝。有農戶137戶,有鄉村人口591人,其中農業人口591人,勞動力3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9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4畝(其中:水田350畝,旱地44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40.46畝;水面面積350畝,其中養殖面積9畝;無草地、荒山荒地、其他面積。有大理石等資源。

經濟發展

魚塘魚塘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5萬元,占總收入的6%;畜牧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77頭,肉牛24頭,肉雞108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1465萬元,占總收入的88.2%;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3%。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以工業、建築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3.4%),在省內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松鶴里自然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市內和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旅遊開發產業。擁有企業6個。

基礎設施及交通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37戶通自來水,有3.5戶飲用井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37戶通電,有1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58%和3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4輛,機車1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0畝,有效灌溉率為8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有6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行政區劃及人口

松鶴里自然村隸屬大理市銀橋鎮五里橋行政村,屬於壩區。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該村現有農戶137戶,共鄉村人口591人,其中男性291人,女性300人。其中農業人口591人,勞動力325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和漢族混居地),其中白族573人,漢族16人,其他民族2人。

文教衛生

松鶴里小學生就讀到五里橋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銀橋鎮一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8人,其中小學生35人,中學生23人。

該村建有老齡活動中心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支,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並多次獲上級部門表彰。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89人,占人口總數的8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9人,參合率83%;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村政建設

松鶴里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0萬元,自然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村帳村管),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進行公開。

松鶴里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5人,黨員中男黨員12人,女黨員3人。該村黨小組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小組;松鶴里自然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12人。 

發展重點

目前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第一、村民的整體意識與時代要求不合拍,在黨員隊伍內有個別黨員的宗旨觀念淡薄,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識模糊。

第二、農業結構雖有改善,但還不合理,產品單一,農業經濟還處於收入低成本高的狀態,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三、由於我村遠離洱海,座落於大麗公路以西,農業灌溉用水一直比較困難,每年水稻栽插時洱海水提灌每畝成本高達120元以上,發展蔬菜作物,由於水的制約,發展緩慢,直接影響了人民民眾正常的生產和經濟收入。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為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本地區的村情,特擬定以下新農村建設發展思路: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黨組織在基層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境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結構調整,繼續打牢基礎,努力把松鶴里村建成綠色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為中心的綜合特色村落,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石龍井自然村
吳家箐自然村
普棚自然村
汪頭自然村
瓦罐窯自然村
後山下自然村
刺竹自然村
迤蚱自然村
高壩自然村
史然自然村
雙巴東自然村
山頭窩自然村
登高村自然村
西河自然村
阿文大海自然村
鼠街自然村
李寨自村
習究自然村
尹樓自然村
花樹林自然村
杉松樹自然村
上莊自然村
北箐自然村
京竹林自然村
局旺自然村
松鶴里自然村
排把自然村
七里妹自然村
禾家莊自然村
打中地自然村
後坪自然村
山田自然村
衛坪自然村
香菜溝自然村
壩麻自然村
丁木樹自然村
磨盤山自然村
稗子沖自然村
芒嶺自然村
官營自然村
米吾自然村
遮告自然村
卡莫自然村
鰲頭自然村
等上自然村
丙東自然村
太平二村自然村
洪口子自然村
利命自然村
黑水河自然村
刺巴林自然村
安婁自然村
天寶寺自然村
班東自然村
那控自然村
翰林自然村
櫻桃自然村
柏楊自然村
黃寨自然村
蝦蟆自然村
廟子自然村
蓮花自然村
聽弄自然村
小梁山自然村
吳寨自然村
石羊自然村
板房自然村
軍營自然村
牛市自然村
舊地自然村
落果自然村
鳳儀自然村
白門樓自然村
坡馬自然村
召南自然村
擺洋河自然村
永上自然村
務本自然村
文波自然村
劉家莊自然村
禾豐自然村
勒地自然村
羅舉杯自然村
曼破自然村
轉龍自然村
北坡自然村
河北自然村
嚴莊自然村
吉菜自然村
禮拜寺自然村
烏龍街自然村
劉家灣自然村
法老自然村
下石羊自然村
蜈蚣山自然村
大石頭自然村
西門樓自然村
馱地自然村
計地自然村
上河西自然村
魯苗自然村
板膽自然村
羅漢林自然村
永豐自然村
樂平自然村
寶華自然村
香溝自然村
屋基自然村
老漢自然村
太陰自然村
老龍自然村
那么自然村
長春自然村
桷子林自然村
魯西自然村
努力自然村
園子自然村
土壩自然村
馬街自然村
五里牌自然村
水槽自然村
大小村自然村
上火山自然村
小城坡自然村
北門自然村
下河西自然村
珞琅自然村
達甸自然村
小莊河自然村
格自自然村
富陽自然村
小卡自然村
安康自然村
亞口自然村
來地自然村
南岸自然村
珍珠自然村
東山腳自然村
龔家自然村
新墨自然村
中興自然村
梨花山自然村
阿魯自然村
新政自然村
石竹坡自然村
董萊自然村
毛廬自然村
對戈自然村
野布自然村
興林自然村
撲克自然村
磨灣自然村
者擋自然村
後槽自然村
勐泗自然村
聾達自然村
小漁溝自然村
小莊自然村
阿拉坡自然村
新地基自然村
石城自然村
樂業自然村
古墨自然村
岩源自然村
雨露自然村
汗壩自然村
紅木村自然村
拱洞自然村
小寨騰自然村
馬廄坡自然村
外界自然村
南嶺自然村
煉廠自然村
新河自然村
王家山自然村
回籠自然村
平路自然村
塘白自然村
跑馬場自然村
背陰自然村
桃樹坡自然村
礦山自然村
長龍自然村
魚塘自然村
江乾自然村
老鼠山自然村
大廠自然村
岩峰自然村
愛國自然村
中興莊自然村
山神廟自然村
筏口自然村
大路外自然村
大地山自然村
木街自然村
華興自然村
冷背自然村
雲峰自然村
大草壩自然村
水井灣自然村
漢灘自然村
馬王寨自然村
那召自然村
西太陽自然村
山頭自然村
水庫自然村
窩鋪田自然村
石竹林自然村
頓勐自然村
清平村自然村
下村自然村
和尚田自然村
順本自然村
戶肯自然村
龍尾自然村
石頭窩自然村
托子左自然村
青山下自然村
中心自然村
老薑寨自然村
東門自然村
石板自然村
中寨自然村
新陽自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