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陰自然村

背陰自然村

背陰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馬台鄉那杏村委會,屬於山區。面積1.93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背陰自然村背陰自然村

背陰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馬台鄉那杏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鎮18.00公里。國土面積1.93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267.00村民小組,有農戶53戶,有鄉村人口238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98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拉祜族2人。其中農業人口236人,勞動力14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0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5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核桃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打牢產業基礎,強化村容整潔,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發展以核桃、茶葉為主的種植業,提升育肥豬、養牛、養羊的養殖業,培育以加工、運輸為主的個體私營經濟,培育新型農民,加大勞務輸出,依靠科技進步建設文明富裕的村莊。

農村經濟

茶葉種植茶葉種植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67畝(其中:田110.00畝,地157.00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4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7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中茶園面積214畝,可採摘面積143畝;核桃面積433畝,新種植面積260畝)水面面積5.00畝,荒山荒地100.00畝,其他面積30.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1.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00萬元,畜牧業收入13.6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頭,肉牛1頭,肉羊6頭)。林業收入3.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6.00萬元;工資性收入1.50萬元,其他收入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3人。

基礎設施

民居民居

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5戶通自來水,有2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0.00畝。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那杏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全河中學,距離中學6.0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7畝(其中:田110.00畝,地157.00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4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7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中茶園面積214畝,可採摘面積143畝;核桃面積433畝,新種植面積260畝)水面面積5.00畝,荒山荒地100.00畝,其他面積30.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戶,共鄉村人口238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98人。其中農業人口236人,勞動力14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拉祜族2人。

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6人;享受低保18戶,五保戶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那杏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全河中學,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人,其中小學生19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9.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388個(勞均10個),籌資3715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資補貼、農村合作醫療等。

基礎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2人,團員7人,村小組幹部2人。

發展重點

瓜棚下的小路瓜棚下的小路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人畜混居,交通不便,發展資金不足,人們生活水平較落後,科技意識不足。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打牢產業基礎,強化村容整潔,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發展以核桃、茶葉為主的種植業,提升育肥豬、養牛、養羊的養殖業,培育以加工、運輸為主的個體私營經濟,培育新型農民,加大勞務輸出,依靠科技進步建設文明富裕的村莊。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石龍井自然村
吳家箐自然村
普棚自然村
汪頭自然村
瓦罐窯自然村
後山下自然村
刺竹自然村
迤蚱自然村
高壩自然村
史然自然村
雙巴東自然村
山頭窩自然村
登高村自然村
西河自然村
阿文大海自然村
鼠街自然村
李寨自村
習究自然村
尹樓自然村
花樹林自然村
杉松樹自然村
上莊自然村
北箐自然村
京竹林自然村
局旺自然村
松鶴里自然村
排把自然村
七里妹自然村
禾家莊自然村
打中地自然村
後坪自然村
山田自然村
衛坪自然村
香菜溝自然村
壩麻自然村
丁木樹自然村
磨盤山自然村
稗子沖自然村
芒嶺自然村
官營自然村
米吾自然村
遮告自然村
卡莫自然村
鰲頭自然村
等上自然村
丙東自然村
太平二村自然村
洪口子自然村
利命自然村
黑水河自然村
刺巴林自然村
安婁自然村
天寶寺自然村
班東自然村
那控自然村
翰林自然村
櫻桃自然村
柏楊自然村
黃寨自然村
蝦蟆自然村
廟子自然村
蓮花自然村
聽弄自然村
小梁山自然村
吳寨自然村
石羊自然村
板房自然村
軍營自然村
牛市自然村
舊地自然村
落果自然村
鳳儀自然村
白門樓自然村
坡馬自然村
召南自然村
擺洋河自然村
永上自然村
務本自然村
文波自然村
劉家莊自然村
禾豐自然村
勒地自然村
羅舉杯自然村
曼破自然村
轉龍自然村
北坡自然村
河北自然村
嚴莊自然村
吉菜自然村
禮拜寺自然村
烏龍街自然村
劉家灣自然村
法老自然村
下石羊自然村
蜈蚣山自然村
大石頭自然村
西門樓自然村
馱地自然村
計地自然村
上河西自然村
魯苗自然村
板膽自然村
羅漢林自然村
永豐自然村
樂平自然村
寶華自然村
香溝自然村
屋基自然村
老漢自然村
太陰自然村
老龍自然村
那么自然村
長春自然村
桷子林自然村
魯西自然村
努力自然村
園子自然村
土壩自然村
馬街自然村
五里牌自然村
水槽自然村
大小村自然村
上火山自然村
小城坡自然村
北門自然村
下河西自然村
珞琅自然村
達甸自然村
小莊河自然村
格自自然村
富陽自然村
小卡自然村
安康自然村
亞口自然村
來地自然村
南岸自然村
珍珠自然村
東山腳自然村
龔家自然村
新墨自然村
中興自然村
梨花山自然村
阿魯自然村
新政自然村
石竹坡自然村
董萊自然村
毛廬自然村
對戈自然村
野布自然村
興林自然村
撲克自然村
磨灣自然村
者擋自然村
後槽自然村
勐泗自然村
聾達自然村
小漁溝自然村
小莊自然村
阿拉坡自然村
新地基自然村
石城自然村
樂業自然村
古墨自然村
岩源自然村
雨露自然村
汗壩自然村
紅木村自然村
拱洞自然村
小寨騰自然村
馬廄坡自然村
外界自然村
南嶺自然村
煉廠自然村
新河自然村
王家山自然村
回籠自然村
平路自然村
塘白自然村
跑馬場自然村
背陰自然村
桃樹坡自然村
礦山自然村
長龍自然村
魚塘自然村
江乾自然村
老鼠山自然村
大廠自然村
岩峰自然村
愛國自然村
中興莊自然村
山神廟自然村
筏口自然村
大路外自然村
大地山自然村
木街自然村
華興自然村
冷背自然村
雲峰自然村
大草壩自然村
水井灣自然村
漢灘自然村
馬王寨自然村
那召自然村
西太陽自然村
山頭自然村
水庫自然村
窩鋪田自然村
石竹林自然村
頓勐自然村
清平村自然村
下村自然村
和尚田自然村
順本自然村
戶肯自然村
龍尾自然村
石頭窩自然村
托子左自然村
青山下自然村
中心自然村
老薑寨自然村
東門自然村
石板自然村
中寨自然村
新陽自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