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橋村委會

五里橋村委會

五里橋村委會隸屬大理市銀橋鎮,地處銀橋鎮南邊,國土面積2.99 平方公里,海拔 2100 米,年平均氣溫 15.7 ℃,年降水量 800毫米,適合種植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253.5 畝,人均耕地0.7 畝,林地2185.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9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工業、建築業為主。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銀橋鎮,地處銀橋鎮南邊,距 銀橋鎮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古城2.5公里。東鄰馬久邑,南鄰大理鎮,西鄰蒼海高爾夫,北鄰雙陽。轄五里橋、松鶴里、慶安里、沙栗木莊四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726戶,有鄉村人口3163人,其中農業人口 3163 人,勞動力 17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911人。

全村國土面積2.99 平方公里,海拔 2100 米,年平均氣溫 15.7 ℃,年降水量 800毫米,適合種植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253.5 畝,人均耕地0.7 畝,林地2185.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9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工業、建築業為主。

五里橋村委會里橋村委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53.5畝(其中:水田2032.5 畝,地 221 畝),人均耕地 0.7 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2185.6 畝;水面面積 46 畝,其中養殖面積35畝;有大理石等資源。

五里橋村委會五里橋村委會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 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726戶通自來水,不存在 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26戶通電,有 521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71.6 %和9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80 戶(分別占總數的68.87%和38.57%)。

該村到銀橋鎮的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6輛,拖拉機20輛,機車8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800畝,有效灌溉率為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戶。全村有四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四個自然村已通電;有四個自然村已通路;有四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四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有 29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五里橋村委會電力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9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545萬元,占總收入的5.45%;畜牧業收入 358 萬元,占總收入的3.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000 頭,肉牛150頭;漁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0.52%;第二、三產業收入9031萬元,占總收入的90.44%;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0.3%。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以工業、建築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0人(占勞動力的6.9%),在省內務工120人。

五里橋村委會農田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26戶,共有鄉村人口3163 人,其中男性1524人,女性1639人。其中農業人口3163 人,勞動力1739人。該村白族為主(是白族和漢族的混居地),其中白族3042人,漢族97人,其他民族 24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03人,參合率86%;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建有公廁2個,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五里橋村委會醫生辦公室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83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247人,距離鎮中學3.5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26人,其中小學生247人,中學生179人。

全村建有4個老齡活動中心,一個籃球場、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產並多次獲上級部門的表彰。

五里橋村委會教學樓

人文地理

 我村地處大理崇聖寺三塔與無為寺之中心地段,區內有名勝古蹟“白王洞”遺址,是典型的白族文化村落,轄區內有4個自然村,並且都有自己的本主節,五里橋自然村本主節(農曆八月初二);松鶴里村本主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慶安里村本主節(農曆六月二十五);沙栗木莊村本主節(農曆六月二十三)。

五里橋村委會五里橋村委會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
五里橋村人畜飲水改擴建工程,慶安里村、沙栗木莊村自來水工程,總投資95萬元,使全村726戶,3163人飲上放心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第一、村民的整體意識與時代要求不合拍,在黨員隊伍內有個別黨員的宗旨觀念淡薄,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識模糊。
第二、大理石加工原為我村的支柱產業,但大理石礦被查封整頓後,該產業受到了巨大挫折,原材料短缺,造成加工戶大量的開採加工設備和勞力閒置,現加工戶總計17戶。
第三、農業結構雖有改善,但還不合理,產品單一,農業經濟還處於收入低成本高的狀態,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四、原集體茶場和加油站被重點建設所徵用,切斷了集體財源,現村委無任何經濟收入,基礎設施改進比較困難。
第五、原農村合作基金會2006年收回尾欠款103萬元,現還未收回54萬元,未還清市財政貸款18萬元。
第六、由於我村遠離洱海,座落於大麗公路以西,農業灌溉用水一直比較困難,每年水稻栽插時洱海水提灌每畝成本高達120元以上,發展蔬菜作物,由於水的制約,發展緩慢,直接影響了人民民眾正常的生產和經濟收入。

五里橋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黨組織在基層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境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結構調整,繼續打牢基礎,努力把五里橋村建成集大理石材產業,綠色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為中心的綜合特色村落,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五里橋村委會五里橋村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