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火絨草

松毛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上端有花莖和多少平臥,長達15厘米,具有頂生密集纓狀葉叢的根出條,在下一年又生長根出條和花莖。【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松毛火絨草的幼苗。【主 治】:用於癰疽瘡瘍、瘀血腫痛、跌打損傷、蟲蛇咬傷等。外用:適量搗敷患處,鮮品較佳。【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部(大理、景東、祿勸、昆明、蒙自、思茅、文山等)、貴州西部及中部(貴陽、普安等)。【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藥 名】:松毛火絨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松毛火絨草的幼苗。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癰疽瘡瘍、瘀血腫痛、跌打損傷、蟲蛇咬傷等。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鮮品較佳。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部(大理、景東、祿勸、昆明、蒙自、思茅、文山等)、貴州西部及中部(貴陽、普安等)。生於乾燥草坡、開曠草地、針葉林下和丘陵頂部。

【國外分布】:緬甸北部和東部、寮國北部也有分布。

【生長海拔】:1000-2500 米

【拉丁名】:leontopodium andersonii C. B. Clarke-Ghaphaliumahdersonii (C. B. Clarke) Franch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植物形態

松毛火絨草松毛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上端有花莖和多少平臥,長達15厘米,具有頂生密集纓狀葉叢的根出條,在下一年又生長根出條和花莖。花莖直立高18-70厘米,堅挺,下部木質宿存,不分枝或上部有傘房狀花序枝,下部稀有不育的短枝,被平伏的絹狀蛛絲狀毛,上部常被近黃色棉狀茸毛,全部有密集或上部有疏生的葉,節間除上部外長2-5毫米。葉稍直立或開展,狹線形,長10-40毫米,寬1-2.8毫米,尖或稍鈍,頂端有細長尖頭,基部稍狹,邊緣反卷,上面有蛛絲狀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茸毛,中脈細,近無毛,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宿存;根出條常被長柔毛。苞葉多數,與上部葉等長或較長,卵圓披針形,寬達4毫米,頂端尖,兩面被白色或乾後黃色的厚茸毛,頂端常近無毛,較花序長2-3倍,開展成徑2.5-7厘米的苞葉群,有時成分散的復苞葉群。頭狀花序徑4-6毫米,常10-40個密集。總苞長3-4毫米,被白色厚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尖或稍鈍。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3.5毫米;雄花花冠狹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長鋸齒;雌花冠毛細,有微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花期8-11月。

本種提示

此種與鑽葉火絨草 L. subulatum (Franch.) Beauv., 特別是其疏葉變種var. bonatii (Beauvr) Hand. -Mazz. 極近似。它的分布區北界與鑽葉火絨草交錯,南界達熱帶的山區,適宜生長於比較乾燥和海拔較低的環境,並可視為鑽葉火絨草的1個亞種。此種在雲南蒙自叫小地松,藥用。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