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火絨草

山野火絨草

山野火絨草(Leontopodium campestre (Ledeb.) Hand.-Mazz.),菊科火絨草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有多少直立或斜升的分枝,被密集的褐色枯葉鞘,有幾個花莖與無莖或有短莖的葉束簇生。花莖直立或斜升,不分枝,高5—35厘米,或更高而稍屈折,被灰白色或白色蛛絲狀茸毛,全部有葉;節間長1—3厘米。莖基部葉在花期生存,或枯萎宿存,與不育的葉束的葉同形,下部漸狹成細長的柄並向基部漸擴大成褐色的長鞘部;莖下部以上葉直立或稍開展,舌狀或披針狀線形,通常長2—9厘米或有時長達15厘米,寬0.25—0.5厘米,有時達0.8厘米,頂端尖,稀稍鈍,有稍細長或不明顯的尖頭,基部稍狹或等寬,無柄,兩面被同樣的或下面被較密的灰白色蛛絲狀或絹狀而常粘結成絮狀的茸毛3上部葉漸小,較細尖。苞葉多數,較上部葉稍小,線形或披針狀線形,尖或漸尖,邊緣有時反卷,長0.8—2.3厘米,寬0.2—0.3厘米,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稀下面近無毛,較花序稍長或長3倍,開展成密集的徑達2—5厘米的苞葉群,或有長達3厘米的花序梗而成復或分散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5—7毫米,多數,密集。總苞長3.5—4毫米,被長柔毛或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尖或稍鈍,稀撕裂,通常黑色,稀淺或深褐色或無色,無毛,超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中央有少數雄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3.5毫米;雄花花冠漏斗狀管狀,裂片小;雌花花冠粗絲狀。冠毛白色,較花冠稍長;雄花冠毛上端棒狀粗厚,有深鋸齒或短髯毛;雌花冠毛細絲狀,下部有短髯毛。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或瘦果有短粗毛。花期7—9月,果期9月。

山野火絨草山野火絨草

產地分布

新疆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一帶的乾旱草原,乾燥坡地、河谷階地沙地或石礫地,也生於較濕潤的林間草地。海拔1400—3000米,極常見。也廣泛分布於蒙古西部及北部、蘇聯中亞、西伯利亞的中部和東部。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