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火絨草

弱小火絨草

弱小火絨草,菊目菊科植物,生於高山雪線附近的草灘地、鹽湖岸和石礫地,常大片生長,成為草灘上的主要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拔:3500-5000
命名來源:[Contrib.Inst.Bot.Ac.Peip2:477.1934]
中國植物志:75:122
系中文名:美花系
系拉丁名:Ser.CalocephalaHand.·Mazz
亞組中文名:高山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AlpinoideaHand.-Mazz
組中文名:火絨草組
組拉丁名:Sect.Leontopodium
亞屬中文名:火絨草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Leontopodium
亞族中文名:鼠麴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GnaphalinaeKeichenb.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矮小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分枝細長,絲狀,有疏生的褐色短葉鞘,後葉鞘脫落,長達6厘米,或更長,頂端有1個或少數不育的或生長花莖的蓮座狀葉叢;蓮座狀葉叢圍有枯葉鞘,散生或疏散叢生。花莖極短,高2—7厘米,或達13厘米,細弱,草質,被白色密茸毛,全部有較密的葉,節間極短至長達15毫米。葉匙形或線狀匙形,下部葉和蓮座狀葉在花期生存,長達3厘米,寬達0.2—0.4或達o.5厘米,有長和稍寬的鞘部,莖中部葉直立或稍開展,長1—2厘米,寬o.2一o.3厘米,頂端圓形或鈍,無明顯的小尖頭,邊緣平,下部稍狹,無柄,草質,稍厚,兩面被白色或銀白色密茸毛,常褶合。苞葉多數,密集,與莖上部葉多少同形,多少同長,寬約2—3毫米,基部較急狹,兩面被白色密茸毛,較花序稍長或長達2倍,通常開展成徑約1.5—2.5厘米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徑約5—6毫米,3—7個密集,稀1個。總苞長3—4毫米,被白色長柔毛狀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寬尖,無色或深褐色,超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2.5—3毫米;雄花花冠上部狹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棒狀粗厚或稍細而有毛狀細鋸齒;雌花冠毛細絲狀,有疏細鋸齒。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無毛或稍有乳頭狀突起。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西藏南部、中部、東北部(江孜、昂江、打隆、班戈湖、珠穆朗瑪峰等),青海北部(祁連)、新疆南部。生於高山雪線附近的草灘地、鹽湖岸和石礫地,常大片生長,成為草灘上的主要植物。海拔3500—5000米。也分布於錫金北部。

本種提示

特異的高山植物,多少有變異,有時葉較寬大,近倒卵圓狀匙形,下部葉長3厘米,寬達0.5厘米(西藏班戈湖嘎拉南山)。此種的位置還難確定,似處於短星系Ser.BrachyactiniaHand.·Mazz.與美頭系Set.CalocephalaHand.-Mazz.之間;與短星火絨草1.BrachyactisGandog·、矮火絨草1.nanumHand.·Mazz·、黃白火絨草1.OchroleucumBeauv·,syn.L.1eontopodiumHand。,Mazz·、長葉火絨草L.10ngifoliumLing,syn.L.1inearifoliumHand.·Mazz.都多少接近,故根據前人意見暫列於此。前人曾觀察到此種與其鄰種間的一些中間類型(如L.Nanum·pusillumHand,·Mazz.和L·pusillum·leontopodiumHand.-Mazz.見於崑崙山,L.1inearifolium·pusillumHand.·Mazz。見於甘肅)。此種在青海為草灘地的主要植物成分,羊極喜食。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