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墊火絨草

密墊火絨草

密墊火絨草,菊科·火絨草屬植物。產西藏南部(帕里等)至四川西南部(西昌)。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密墊火絨草

種拉丁名:Leontopodiumhaastioides(Hand.-Mazz.)Hand.-Mazz.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火絨草屬

屬拉丁名:Leontopodium

國內分布:產西藏南部(帕里等)至四川西南部(西昌)。生於高山雪線附近的瘠地和岩石上,高山草甸和冰川沖積地。海拔4450—5000米。

國外分布:也見於錫金的山地。

海拔:4450-5000

命名來源:[Beih,Bot.Centralbl.2:84?pl,II,7..1928]

中國植物志:75:115

系中文名:密墊系

系拉丁名:Ser.HaastioideaLing

亞組中文名:密墊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Haastioidea

組中文名:火絨草組

組拉丁名:Sect.Leontopodium

亞屬中文名:火絨草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Leontopodium

亞族中文名:鼠麴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GnaphalinaeKeichenb.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分枝稍細,多數簇生,有黑褐色枯葉鞘和細根,上端又有多數密集簇生的分枝,長達10厘米;根出條在枝端簇生,極多數,不育或有頭狀花序,當年生根出條長約3厘米,直立,全部被密集鱗狀的葉或下部被稍疏而枯萎宿存的葉,呈柱狀,並緊密聚集成徑達十餘厘米的墊狀體。葉匙形或線狀匙形,長2—6毫米,寬0.6—1.5或2毫米,頂端圓形,無明顯的小尖頭,下部擴大成寬潤的鞘部或先狹窄然後在基部擴大成鞘部,質稍厚,被灰白色或灰黃色厚茸毛或下部近無毛,無明顯的脈,但在脫毛的枯葉有下面高起的中脈。苞葉不存在。頭狀花序單生,隱沒於棍出條頂端的葉叢中,無花序梗,徑約3毫米。總苞長4毫米,被柔毛,下部毛較短,總苞片頂端無毛,隱沒於毛茸中。小花異形,在雌花序中心有1個雄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達3.5毫米,雄花花冠狹管狀,有狹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或稍長,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向上的鋸齒,雌花花冠有疏齒,上部有向上的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西藏南部(帕里等)至四川西南部(西昌)。生於高山雪線附近的瘠地和岩石上,高山草甸和冰川沖積地。海拔4450—5000米。也見於錫金的山地。

本種提示

此種以前僅見於西藏南部。四川的標本與西藏的標本相同,都被有灰白色茸毛。僅不育的子房有密乳頭狀毛。此種曾經早期學者認為:是蝶須屬植物,但雌株頭狀花序中心有雄花,且總苞的構造與火絨草屬一致,故應列入火絨草屬。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

火絨草屬(LeontopodiumR.Br.exCass.),菊科,約50種以上,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我國有41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