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苔草

山苔草,多年sh生草本,具根狀莖。稈高10―25cm,略呈三棱形,稍堅硬。分布於我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帕米爾,喀什等地,國外在原蘇聯中亞地區也有。

簡介

科中文名: 莎草科
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種中文名: 山苔草
種拉丁名: CarexgriffithiiBoott
種別名:

形態特徵

多年sh生草本,具根狀莖。稈高10―25cm,略呈三棱形,稍堅硬。葉叢生,短於稈,寬5―6mm,先端稍尖。小穗具長達10cm的細柄,卵形;雄小長1―2cm,雌小穗長2.5―3cm,弛苞扁平,膜質,頂端具短棒狀喙。小堅果矩圓形,長約2mm,扁三棱狀(圖78)。

地理分布

山苔草分布於我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帕米爾,喀什等地,國外在原蘇聯中亞地區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山苔草屬寒生一旱生植物,高寒草甸植被中的優勢種。生長在海拔2700―3200m的高山帶,有時上限可達3100m的高度。該類型是山地草地類型垂直帶譜的最上段,其上連線於高山石質區和永久冰川。因處於特定高山區環境,氣候寒冷而多變,沒有嚴格的無霜期和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雖有較多的降水,但多成固體形式降落,低溫環境成為影響草類生長發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高寒草甸,以山苔草為優勢種構成了山苔草+線葉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雜類草型,線葉嵩草+山苔草+疏花早熟禾(Poalipskyi)型,線葉嵩草+山苔草+珠芽蓼(Polygonum)型,線葉嵩草十山苔草4個草地型。除列名的優勢種,亞優勢種和主要伴生種有黑花苔草(C.melanantha)、矮生嵩草(K.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綠葉委陵菜(Potentillagelida)、毛虎耳草(Saxifragahirculus)、高山報春(Primulaaigida)、火絨草(Leontopodiumsp.)等近20種。一般草層高15―25cm,總蓋度50―80%,乾草產量以前述4個草地型,據1986年7月調查,分別為1876.5、1281、1488、1789.5kg/ha.苔草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青,6月底開花,8月上旬成熟。

飼用價值

以山苔草為優勢種構成的高寒草甸類草地,牧草種類較多,草群稍矮,蓋度中等,多為單子葉植物,故耐牧、耐踐踏。這種類型的草地,牧草質量較好,營養價值也高,但秋季枯黃早,青草的利用時間稍短。山苔草為良等飼用價值的牧草,在高寒草甸的草群中有一定的參與度,草群產量中等,單株產量較低。稈細,葉密,草質優良,開花期的粗蛋白質含量為10%左右,粗纖維含量低,草質柔嫩,適口性很高,為各種牲畜最喜食,並優先從草群中選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