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紀念館[四川江油紀念館]

李白紀念館[四川江油紀念館]

李白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的紀念館。位於四川省江油縣城北中壩鎮李白故里。1962年李白逝世1200周年時籌建,1981年建成。該館為具有唐代風格的古典園林式館榭,1982年10月正式開館。占地3萬餘平方米,與市內各處李白遺蹟緊密相連。主要建築有太白堂、歸來閣、醉仙樓及會館等。園林既融合了各派之長,又獨具一格。這裡清流繞廊、曲廊環抱,樓台亭榭,掩映於花木翠竹叢中,風光清幽秀美。

基本信息

簡介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江油李白紀念館位於江油市南14公里的青蓮鄉。今存遺址有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衣冠墓、洗墨池、月圓墳等。隴西院是李白青少年時居住的地方。後面有其胞妹李月圓墓。相傳“鐵杵磨針”的故事就發生在院前的磨杵溪。隔溪不遠是太白祠,祠內有陳列室和明碑。街上國小內有李白衣冠墓,是鄉人憑弔詩人的紀念建築。街北一里許的粉竹樓,是李月圓和她的好友張雪娥吟詩刺繡的住處。後面不遠有一口常年不枯的井,叫洗墨池,是兄妹讀書練字的地方。

館中,收藏有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唐代手抄本李白詩詞、明清版本李白詩詞註疏,以及李白遺墨、遺蹟的照片和拓片。還收藏有宋慶齡周恩來鄧小平陳毅郭沫若張愛萍等人書寫的匾額、對聯李白詩抄等。

該館藏品有李白著述版本80部、700冊。明清以及近代、當代書畫珍品2738件。宋、明、清碑碣16座,其中一級品3件。《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並序》刻於宋淳化五年(994),碑高2.94米,寬1米,厚0.24米,文25行,每行54字。《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刻於宋熙寧元年(1068),碑高 2.1米,寬 0.97米,厚0.22米,碑文30行。另有北宋前刻制的石牛一座。還有清姜宸英《早發白帝城》《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冊頁。其他近代和現代有關李白的版本、圖書資料3300冊。 館內藏品數千件, 包括各代李詩版本和不少明清以來各大家的力作, 如仇英祝永明張大千傅抱石等。由於藏品豐富,陳列也多種多樣, 有李白生平事跡展、歷代藏品展、李白詩意畫展等。

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701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綿陽江油誕生了,他宛如一顆閃耀的巨星,光輝照耀了整個盛,照耀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故鄉的山水孕育了他的蓋世才情,他自然天成、飄逸豪邁、雄渾壯麗的詩篇,登上了浪漫主義詩壇無人企及的頂峰,這些詩篇如長江大河,激盪著炎黃後裔的靈魂,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魂寶。

李白生前極愛采石磯山水,多有登臨,寫有《夜泊牛渚懷古》《望天門山》《牛渚磯》 《橫江詞六首》《臨路歌》等詩作。據傳李白系在採石江上泛舟賞月,酒醉落水而死。死後即有李白墓(衣冠冢)。北宋時建李白祠,明正統五年(1440)建太白樓、清風亭,現在的太白樓系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將太白樓旁一組清代建築群改建為李白紀念館陳列室,紀念館包括太白樓、 李白祠、清風亭、太白堂、同風閣、騎鯨軒仙侶齋松雲居、 疊翠樓、吟香館等展廳和碑廊、沉香園等景點,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在李白漂泊的一生中,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他魂牽夢繞的記憶。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一九六二年,故里人民開始籌建李白紀念館,一九八二年,這所融觀光旅遊、學術研究、陳列收藏、旅遊服務為一體的名人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占地四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四千餘平方米。與“青蓮故居”、“大匡山”、“讀書台”、“竇圌山”等二十餘處李白遺蹟緊密相連。這裡有宏偉的建築群落、優美的園林風光、豐富的陳列收藏、濃郁的文化氛圍。江油李白紀念館,如今已成為鑲嵌在九寨溝旅遊環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紀念館內建築皆系仿唐風格,規模宏大、古樸雄偉。步入館中,覺“香雲”襲人,聽“花雨”無聲;登“詩苑”,逸興遄飛;俯“青蓮池”,碧波照影;仰“歸來閣”,情思無限;謁“太白堂”,臨風懷想;靜憩“曉雅齋”,心與境寂;把酒“邀月亭”,神遊物外;可憑榭“問水”,可臨江“觀濤”,覽勝之樂,難以盡言。兼之一江碧水、兩岸綠楊、三春鳥語、四季花香,風光清幽秀美,使遊人流連忘返。

紀念館珍藏明清以來國內外各種版本李白集40多套,其中善本集7套,藏有明代以來各種書畫作品700多幅,歷代文物數百件;並設有李白研究資料室。李白祠陳列高2.2米的李白楠木雕像一尊。

作為李白研究基地, 我館曾多次召開國際性的李白研究會,編撰出版李白研究專著十餘種, 研究文章數以百計。酒樓賓館、茶座一應俱全,而門票價格僅二元。 自1982年開館以來,已接待遊客五百餘萬人次。 濃厚的文化氛圍、優美的環境和高質量的服務, 給海內外遊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譽為"川西北的一顆旅遊明珠" .

李白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乾謁社會名流,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文物古蹟

館內珍藏有詩人李白的稀世墨寶、宋碑、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還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獅、明代的雷鳴堰等文物古蹟,館藏著文物5000餘件,包括各代李詩版本和不少明清以來各大家的力作如仇英、祝永明、張大千、傅抱石等。與紀念館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園,園內展布樓亭閣榭,林木豐茂,環境優雅。

李白生平事跡展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697 神功元年 祖籍隴西郡 李白系隴西漢將軍李廣之後,其先世因事遷西域。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歸蜀中。

701 長安元年 出生在蜀中 據唐李陽冰魏顥范傳正劉全白宋歐陽修明楊慎清王琦等著作, 《新唐書》及近代學者考證,太白生於蜀中。

約在706 神龍二年 大悟磨針溪 李白少時好嬉戲,見武母磨杵作針,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大悟,乃發憤讀書。時年約六、七歲。

約在706/716 開元四年 匡山讀書處 在匡山讀書十年,其間,從空靈法師學劍術、從趙蕤學縱橫術,以詩文見長史蘇受到讚揚:“此子天才英麗”,“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此肩也。”

717/719 開元七年 蜀中覽名勝 登劍門山(作《劍門賦》),青城山峨眉山(《游峨眉山》),錦城散花樓(《春感》)、竇團山(《竇團題句》)。即“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

720 開元八年 當縣作小吏 太白少時即有令名,應聘作縣吏。先後賦《謝令妻》《觀山火續句》《觀潮續句》等詩,因縣令庸俗,不合而去。

725 開元十三年 辭親遠遊 二十五歲時,別匡山,辭親遠遊。乘船經三峽出蜀。 727 開元十五年 十載寓安陸 寓安陸,與故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安州都督馬公評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游江夏,歷洛陽,“遍乾諸侯”。

736 開元廿四年 攜家向任城 攜家南下。子(伯禽)、女(平陽)同寓山東任城(濟寧)。許夫人已逝世。

742 天寶元年 受詔赴長安 初至長安,賀之章《蜀道難》等詩,驚呼太白為“滴仙人”,並說:“此詩可以以泣鬼神矣!”後受詔入長安,供奉翰林在宮中作《清平調》三章,作《答蕃書》。救郭子儀刑責。使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觀。遭奸佞讒毀,被“賜金放還”。

744 天寶三年 李白與杜甫 太白(四十四歲)、杜甫(三十三歲),在洛陽相遇,同游同詠,親如弟兄。杜甫詩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軍”。

750 天寶九年 漫遊復漫遊 已與宗氏夫人結婚,南北飄流。北去幽燕,預感禍亂。意欲“沙漠收奇勳”,作出《雪讒詩》《夢遊天姥吟留別》 。與魏顥同游。

756 天寶十五年 從竟蒙冤 “安史之亂”起,為濟世平亂,參加永王李幕府。“不惜捐微軀,所冀旄頭滅”。肅宗李亨以弟為叛逆,滅,李白受株連。初囚潯陽獄,獄中讀《留侯傳》

758 至德三年 長流夜郎道 江南宣慰使崔渙、御史中丞宋若思營救、獲釋。但肅宗以太白“附逆”有罪當誅,郭子儀以官爵贖罪,乃流放夜郎。

759 乾元二年 半道遇赦還 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發白帝城》 。晚年寫出《秋浦歌》《贈汪倫》《宿五松下荀媼家》《丁都護歌》

761 上元二年 白髮請長纓 叛賊史朝義凶焰復熾,副元帥李光弼帶兵平亂,太白前往入幕報國,患病,半途而返。依靠當塗縣令族叔李陽冰。

762 寶應元年 沉疴逝當塗 太白逝世,一說患病,賦《臨終歌》而卒。又一說泛舟彩石磯,因醉入水捉月而亡。代宗即位,拜白為拾遺,而白已逝世。

817 元和十二年 長眠青山麓 初葬於安微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正月,范傳正為實現太白“悅謝家青山”遺願,遷葬於青山

李白“少為當縣小吏”事跡,記載於宋代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匡山大明寺碑記,可供 考證。

李白詩意畫展

菩薩蠻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路緯秋啼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
雲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宣城風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風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聞笛

認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裂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宣州謝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亻寧]立,宿鳥歸飛隱。
何處是回程,長亭更短亭。

清平調詞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清平調詞之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乾。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鐿,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獨坐敬亭止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紀念館李白紀念館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行車路線

(圖)李白紀念館路線李白紀念館路線

線路1: 重慶——李白紀念館 重慶270km樂至127km成都114km綿陽30km江油(李白紀念館)
線路2: 西安——李白紀念館西安68km周至260km城固31km漢中211km廣元193km江油(李白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