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西漢將領]

李廣[西漢將領]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生平事跡

李廣李廣
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家子從軍抗擊匈奴。因善於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漢中郎,以騎士侍衛皇帝。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劉邦)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為隴西都尉,不久升為騎郎將。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雖有功,但由於李廣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回朝後,沒得到封賞。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回奔。李廣說:“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史記·李將軍列傳》)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果真不敢冒攻。這時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後重回到他的隊里,卸下了馬鞍。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臥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但“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身為主將冒然追擊而不通知大軍,此不可取。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於是被任為上郡太守。後李廣又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聞名。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魚河堡),景帝派一個寵信宦官同李廣一起統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人騎士,與其交戰,結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鵰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鵰手。匈奴射鵰手因無馬而步行,幾十里後被追上,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鵰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名勇將,武帝於是調任李廣任未央宮的衛尉。這時程不識也任長樂宮衛尉,他倆從前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帥軍隊,卻有截然不同的帶兵方法。程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進攻,大軍沒辦法抵擋。程不識則以嚴格治軍而聞名,他注重部隊的編制,佇列和陣式。晚上敲刁斗巡邏,軍中事務繁瑣,卻不怕匈奴進犯。可是士兵卻苦於程不識之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這是程不識對老戰友李廣委婉的批評。程不識景帝時因數次直諫而被任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於文法。

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漢用馬邑城(今山西朔縣)誘匈奴軍臣單于入塞。派大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節制。最後軍臣單于察覺了漢軍的謀劃撤退,馬邑之圍無功而返。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軍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李廣任驍騎將軍,率軍出雁門關,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首次出征,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700人。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便把當時受傷得病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成的網袋裡。

走了十多里路,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有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躍,跳上匈奴少年的戰馬,把少年推下馬,摘下他的弓箭,策馬揚鞭向南賓士,匈奴騎兵數百人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射殺追兵,終於逃脫,收集餘部回到了京師。漢朝廷把李廣交給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隊死傷人馬眾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當斬首,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但李廣展現出的驚人騎射技術給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正是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的由來。李廣賦閒期間,曾和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到藍田南山(藍田南山,今陝西藍田縣東。藍田南山是顯官屏居遊樂的地方。魏其侯竇嬰謝病,亦屏居藍田南山下數月。)中隱居遊玩。曾有一次在夜間帶著一個隨從騎馬外出,跟別人在鄉間飲酒。

歸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夜間宵禁,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大聲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的隨騎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亭尉說:“就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何況是前任將軍!”於是就扣留了李廣等人,留宿霸陵亭下。過了不久,匈奴攻入遼西,擊敗了屯兵漁陽的韓安國。於是皇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武帝,準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軍中李廣就把亭尉殺了,然後向皇帝上書謝罪。皇帝回報說:“將軍,是國家的爪牙。《司馬法》講:登車不撫車前橫木以禮敬人,遇到喪事不根據親疏關係穿規定的喪服,振兵興師去征伐不順服的人,出征時,要統率三軍之心,協同戰士之力,這樣才能做到一怒千里驚懼,威振則萬物歸順,是以名聲顯露於夷貉,神威使鄰國畏懼。報仇除害這是我期望於將軍的,您若叩頭請罪,這豈是我所指望的!”看來皇帝並沒有因此而責備李廣,倒欣賞他的這種做法。但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廣心胸的狹窄。

同樣是同時代的御史大夫韓安國,他坐牢的時,獄吏田甲辱安國。韓安國說:“你就不怕我死灰復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復燃,我當灑尿滅之。”後韓安國被拜為梁內史。田甲知後,逃走。韓安國更幽默說:“不逃走就不殺,如果逃走,就滅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韓安國認罪。韓安國笑著說:“你給我灑泡尿看看。”韓安國不僅放走了田甲,而且還善待了他。這就是韓安國一種大人不計小人過的氣度。但李廣卻做不到。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後,匈奴畏懼,避之,數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再射,就怎么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也終竟射死了這隻虎。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閉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廣被任命為郎中令,“郎中令”是掌管宮殿門戶的官,但實際權力很大,是皇帝禁內的主要職能官員。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為後將軍,跟從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大多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廣軍無功而還。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隊前進了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李敢率幾十名騎兵,沖人敵陣,直貫匈奴的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面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副)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面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才趕到,解了匈奴之圍。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復沒,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得到賞賜。博望侯張騫延誤行程,當斬,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當年同他一起為漢中郎的堂弟李蔡,“蔡為人在下中”,“下中”,即《漢書古今人物表》之第八等,下等之中。名聲也遠在李廣之下,景帝時,李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後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位至三公。李廣的許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廣卻未得爵邑,官職也沒有超過九卿。一次李廣與望氣算命的王朔交談,說:“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王朔說:“將軍想想難道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廣想想說:“我為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引誘他們投降,來降的有八百多人,在他們投降的當天我就殺了他們。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事。”王朔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的人更大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直到元狩四年才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出塞,衛青得知單于的駐紮地,衛青決定自率部隊正面襲擊單于,而命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夾擊。東路道迂迴且遠,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李廣希望做為先鋒正面對抗單于,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出征時總是遇到各種狀況,暗地裡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于正面對陣。李廣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

李廣李廣
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因無嚮導或者嚮導死亡(軍亡導),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漠北之戰,衛青“見單于兵陳而待”,李廣趙食其卻“失期”戰時不曾趕到,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而令5000騎兵出擊匈奴。伊稚斜單于乃以萬騎迎戰。此戰漢軍追擊200餘里,俘斬敵軍1.9萬餘名,但伊稚斜單于“視漢兵多面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臨,跨上一匹善於奔跑的精騎,率領數百壯騎殺出重圍向西北方向逃去。衛青乘勝向北挺進,攻入顏山(今杭愛山南面的一支)趙信城,繳獲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漢軍在此駐留一日,然後放火燒毀趙信城及城內未能運走的餘糧,回師南下。到達漠南之後,衛青與李廣、趙食其會合。

會合後,由於要向武帝匯報此戰的經過,衛青派長史拿了乾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沒有回答,衛青便“使長史急責廣之莫府對簿”,“之”,前往。“簿”指文書法令。這裡的“莫府”,有兩種可能性,一為衛青的幕府,一為李廣的幕府。兩幕府都有文書為依據,皆可對質。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筆利如刀的主辦文案的官吏)。”(《史記·李將軍列傳》)言畢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無論老者青年,皆為之流淚。

李廣有子三人,長子李當戶早死,有遺腹子李陵。次子李椒為代郡太守,也先於李廣而死。幼子李敢常隨軍出征,李廣死時,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李廣死第二年,李廣的弟弟李蔡因罪自殺,之後李敢代李廣為郎中令。不久,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大將軍衛青,衛青卻沒有聲張。後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當時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寵,武帝辨說:“鹿觸殺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史籍記載

《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鬬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閒,絡而盛臥廣。行十餘里,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

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車,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

廣死明年,李蔡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歷史點評

李廣李廣
論“李廣難封”與“衛青幸封” 在漢匈作戰史上,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衛青和霍去病被譽稱為“帝國雙璧”,他們共同完成了武帝討伐匈奴的主要戰役,基本消滅了匈奴軍隊的主力,實現了“漠南無王庭”的曠世偉業,同時,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但是,以李廣為代表的一些將軍,一生與匈奴作戰,卻終生未封侯。唐朝著名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里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千百年來,李廣成為懷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維更是以一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作為這場兩千年前的封侯之爭的結論。於是,“飛將軍”名揚天下,而建立赫赫戰功的衛將軍卻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李廣為何難封?而衛青真的只是因幸而封?

一、身世背景。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史記:李將軍列傳》)。從《史記》的記載不難看出,李廣本身出身高貴,名門之後,資歷也非淺,軍旅出身,對敵經驗豐富。而衛青的出身,可謂是最低的。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氏(《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衛青是私生子,少時為平陽公主家的騎奴,因姐姐衛子夫受漢武帝的寵幸,從而得以改變命運。但是也正是因為二人的不同出身,為他們今後的命運沉浮埋下了伏筆。

李廣出身高貴,但正因為其出身、名望、經驗的累贅,使得李廣本身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自以為是的泥潭,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不需要再去學習了,當然就更談不上深思。李廣最大的缺點,恰恰在於自負,當然,不可否認,李廣的自負是有資本的,其騎術和箭術在那個時代獨步天下,幾次與匈奴的交戰為他樹立了孤膽英雄的形象,也讓他對於他的騎射愈加自戀,而忽略了作為將領的其他方面的素養。早在漢景帝時期,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經對景帝說“李廣材氣,天下亡雙,自負其能”這樣突兀的性格,為他在仕途上增添了不少麻煩。至於衛青,雖然擁有苦澀的童年,但這樣的經歷磨礪了他的意志,培養了他堅毅果敢,仁善退讓的品格,以至於雖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仍然內斂沉靜,不飛揚跋扈。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才華和令人敬重的品質,得以書寫“騎奴到大將軍”的傳奇,善始善終。

二、治軍作戰。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韂,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憂,然虜卒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史記:李將軍列傳》)。從這些文字中,不難看出,李廣治軍簡易,人人自便,士兵輕鬆自在,但是如果匈奴突然攻擊他,他就吃不消了。士兵只是圖眼前的享樂,卻喪失了戰鬥力。還有一處記載: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愛惜士卒,人所共知,但是這種把嚴格要求與關心士卒對立起來,是不可能真正形成戰鬥力的。孫子說“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使謂必取”又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為將治軍,寬緩不苛只能造成軍紀鬆散,不能做到賞罰分明,令行禁止,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打勝仗?同時,《史記》中還用大量篇幅記載了李廣深夜射石,孤身脫險的精彩故事,但是,這些卻不能掩蓋“飛將軍”五戰匈奴,三次無功而返,兩次全軍復沒的不佳戰績。衛青治軍,史籍中沒有正面描寫,但通過漠北之戰,可以看出端倪。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里,見單于陳兵而待,於是大將軍令武鋼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亦縱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薄暮,單于逐乘六嬴,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漢軍左校捕虜言單于未昏而去,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大將軍軍因隨其後。匈奴兵亦撤走(《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與李廣相比,衛青治軍法度清晰,鎮定從容,善於把握戰機迂迴包抄敵人。

古代中國對帶兵作戰有很多精闢的總結。譬如說孟子曾針對將帥品德修養和有關指揮藝術總結了“六術”:制號政令,預嚴以威;慶賞刑罰,欲必以信;處舍收臧,欲周以固;徙舉進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遇敵決戰,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單從孟子總結的六術看,李廣稱得上是一位善於衝鋒陷陣的勇將,卻不是那種能調度從容,指揮鎮定的帥才。

三、性格品質。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 “自漢擊匈奴而廣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布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 “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 “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 “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言而無信,濫殺降卒,不僅不人道,而且有違軍事道德,是謂不信。漢景帝時爆發的七國之亂,李廣因得敵軍軍旗立功,但“以梁王受廣將軍印,還,賞不行”錯過了一次封侯的好機會,按照漢朝的法律,中央官員如果私下接觸諸侯王是要嚴懲的,而李廣接觸的又是漢景帝最不喜歡的梁王劉武。李廣的做法,即使不算是通敵,也是投機,是謂不忠。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這位大名鼎鼎的李將軍的心胸。“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

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史記:李將軍列傳》),霸陵尉不讓李廣過關本來是照章辦事,李廣卻心胸狹隘,挾怨報復,竟然在國家任用他的時候,利用職權將霸陵尉斬了,是謂不仁。同樣的遭遇,也在漢光武帝身上發生過,但是光武帝非但不處罰阻止他入城的洛陽令,反而重賞了他。李將軍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可見一斑。

相較而言,衛青就顯得謙和高明得多。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青。青問其罪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云何?”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閎、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不當斬。“大將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無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衛青的做法既聽取了部下的意見,也給了皇帝面子,尊重皇帝的權力。衛青因功當上大將軍後,蘇建曾向衛青建議,讓他招納一些名流之士,以提高他的威望。但衛青卻說“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這也正說明了他的謙虛謹慎,不妄自尊大。隨著衛青地位尊寵,“公卿以下皆卑拜之”,獨汲黯分庭抗禮,“長揖不拜”衛青非但不為此不滿,反而更尊汲黯之賢。後來李廣失道自刎,其子李敢擊傷衛青,衛青也不計私怨,並且匿諱擊傷之事,確有大將風度

四、時代變化。無論怎樣,在冷兵器時代,將領能否封侯,主要還是看他的戰績,而不是所謂的貴戚身份。軍功獎勵制度早在商鞅變法時已經實行,而到了漢代,高祖劉邦更是確立了“無功不得侯”的祖制。況且李廣與衛青所處的時代,正是大漢王朝由“無為而治”轉向“有為進取”的時代,在軍事上,被動防禦也隨即轉變為主動出擊,千里奔襲,強化主力兵種的建設,大規模發展騎兵,運用騎兵軍團縱深突襲戰法,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在這一點上,衛青可謂是開創了騎兵千里奔襲戰法。而同為名將的李廣,在運用騎兵方面,則遠遠遜色於被動防守打遭遇戰。李廣雖然與匈奴打了大小七十餘戰,然而戰績乏善可陳,五次大戰,有的卻是三次無功而返,兩次全軍復沒。而衛青則是七出邊塞,七戰七捷。

作為對付像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的有效戰法,長途奔襲所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於如何避免在茫茫草原迷路,尋找到匈奴的主力,以運動戰殲滅之。然而縱觀李廣與衛青的對匈作戰,卻能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李廣出塞,經常因迷路而受重創,尤其是最後的漠北決戰,更是因失道誤期,最後含恨自刎。但作為漢軍最高統帥的衛青,卻無一次迷路戰敗的記錄。雖然現在無從知曉衛青是怎樣避免在茫茫草原千里奔襲而能準確找到匈奴主力,迅速給予打擊,但是在戰役開始前的偵查和謀劃一定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加之衛青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採用正確有效的戰略戰術,這才鑄就了七戰七捷的奇蹟。反觀李廣,則只能稱其為勇將,鎮守邊關,嚇阻匈奴的小規模侵擾還可,但是作為大運動戰的將領,李廣則不可謂合格。

五、“李廣難封”與“衛青幸封”。“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後人多把李廣最後含恨自殺歸咎於武帝的打壓賢才與衛青的有意排擠。但細想,則實在是冤枉。漠北決戰,是漢武一朝對匈奴最大的一場戰役,在這樣一場關係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命運的戰役里,武帝自然不會任用一個時運一向不濟,曾被眼前的敵人生擒而後逃脫,常常在大沙漠中迷失方向,導致全軍復沒,且已年過六旬的將軍作前鋒。而作為忠於武帝的全軍最高統帥大將軍衛青,在生死攸關的決戰前夕,他首先要考慮的當然是戰事的成敗,如何排兵布陣去爭取勝利,這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花心思去考慮讓誰立功又去排擠誰。因此,李廣難封,只能怪自己。李廣的悲劇,恰恰在於他自己的性格缺陷。他並不善於向他人學習,自負且軍事才能有限,在人才輩出的漢武一朝,他並沒有赫赫戰功彪炳史冊,有的只是小智謀策略,逞匹夫之勇的孤膽英雄的事跡,還有以死來向無情命運抗爭的動人真性情。

千百年來,無數失意文人在李廣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鳴,或歌或詠,也使飛將軍千古留名,成為筆桿子渲染出的名將。而作為戰功卓著的大將軍衛青,出身騎奴,因裙帶關係而開始改變命運,雖然依靠裙帶關係做官絕不是什麼好事,但並不能說這種官只能貪污腐敗,寡廉少恥,或者一定就是紈絝子弟,毫無所能。漢武帝只是提供給了衛青建功立業的機會,而能否建功立業,還在於他個人的努力。正如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所載:青雖出於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所謂衛青之幸,並不在於他因外戚身份而成為朝廷重臣,而恰恰是在於他雖然有卑微的騎奴身份,但是卻被不拘一格用人的漢武帝慧眼識英,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仁善退讓的高尚品質,成為彪炳青史的一代名將。當然,無論是李廣還是衛青,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們挺身而出,為漢王朝的邊疆穩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英雄,理應受到後人的崇敬。

詩歌

1、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音同“莫”)在石棱中。

3、高適《燕歌行並序》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4、《老將行王維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雀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5、《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遊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盪,哀鴻獨叫求其曹。即事非今亦非古,長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華固難數。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6、《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 李嘉佑吳門別後蹈滄州,帝里相逢俱白頭。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棠梨宮裡瞻龍袞,細柳營前著豹裘。想到滑台桑葉落,黃河東注荻花秋。

7、《送渾將軍出塞高適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子孫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吳。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意氣能甘萬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黃雲白草無前後,朝建旌旄夕刁斗。塞下應多俠少年,關西不見春楊柳。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8、《雨中花夜行船》蘇泂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應悵望、家人父子,重見無由。隴水寂寥傳恨,淮山宛轉供愁。這回休也,燕鴻南北,長隔英游。

9、《沁園春》劉省齋男子才生,桑弧蓬矢,志期古同。況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張洞曉,經藝該通。筆掃雲煙,腹儲兵甲,志氣天邊萬丈虹。行藏事,笑不侯李廣,射石夸雄。仰天一問窮通。嘆風虎雲龍時未逢。羨傅岩版築,終符求象,渭濱漁釣,果兆非熊。白額未除,長鯨未膾,臂健何嫌二石弓。天山定,任扶桑高掛,凌閣圖功。

10、《長安敘懷寄崔十五》 武元衡延首直城西,花飛綠草齊。迢遙隔山水,悵望思遊子。百囀黃鸝細雨中,千條翠柳衡門裡。門對長安九衢路,愁心不惜芳菲度。風塵冉冉秋復春,鐘鼓喧喧朝復暮。漢家宮闕在中天,紫陌朝臣車馬連。蕭蕭霓旌合仙仗,悠悠劍佩入爐煙。李廣少時思報國,終軍未遇敢論邊。無媒守儒行,榮悴紛相映。家甚長卿貧,身多公幹病。不知身病竟如何,懶向青山眠薜蘿。雞黍空多元伯惠,琴書不見子猷過。超名累歲與君同,自嘆還隨鷁退風。聞說唐生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11、《傷溫德彝》溫庭筠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

12、《詠李廣》老街味道神箭定,石虎孤膽鎮匈奴。可憐迷途死,命舛惹天妒。

李廣墓地

李廣墓位於天水市城南石馬坪。李廣墓建於何時,史無記載。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墓地中央是一高約10米,周長25米左右的半球形墳堆,四周砌以青磚,青草蓋頂,莊嚴肅穆。墓前豎立清乾隆已未年問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中正題“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造型粗獷,風格古樸,但現已磨損殘缺,略具形式了,石馬坪也因此而得名。

軼事典故

射石搏虎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么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最終竟也射死了這隻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東京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廣。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廣亦位列其中。

家族成員

李當戶:李廣長子,在漢武帝時做過郎官。有一次,韓嫣與漢武帝玩耍時,韓嫣的行為有些放肆不敬,李當戶看了很憤怒,上前打跑了韓嫣,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李當戶死的比李廣早,有一個遺腹子,即李陵

李椒:李廣次子,漢武帝時當過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廣死之前去世了。

李敢:李廣之幼子。元狩四年李廣死時,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李廣死第二年,廣弟李蔡因罪自殺。不久後李敢代李廣為郎中令。因懷恨父親之死而擊傷大將軍衛青,但衛青沒有聲張。後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

李陵:李當戶的遺腹子。年少時任侍中、建章監,後又被任命為騎都尉。天漢二年,領五千步兵進攻匈奴,以此協助李廣利的西路作戰。在浚稽山遭遇單于三萬騎兵主力,李陵率軍力克單于。單于不甘失敗,又召集左賢王等八萬騎兵接連圍攻李陵,李陵且戰且退,力戰八日,由於箭盡糧絕,後無援軍,又遭遇軍侯管敢的叛變而泄密軍情,於是突圍失敗,投降匈奴。天漢四年漢武帝命令公孫敖迎還李陵,公孫敖沒能完成任務,便謊稱李陵幫匈奴訓練軍隊。漢武帝大怒,族滅李陵家。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者皆用為恥。元平元年,李陵病逝。

李禹:李敢之子。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全家,兩位公主以及丞相公孫賀公孫敖、衛伉等人冤死,李禹也被牽扯其中,江充陷害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及部屬李禹與匈奴有勾結,李禹蒙冤而死。

李氏:李敢之女,太子劉據所寵幸的宮人。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唐朝詩人對李廣多有讚頌。王昌齡在《出塞》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中“飛將”即指“飛將軍”李廣。《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是為飛將軍不能封候而感慨。

盧綸在《塞下曲》中則描寫了一個傳奇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故事原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說的是有一次李廣見到草叢中的石頭,以為是老虎,於是引弓去射,結果發現是塊石頭,而箭頭已經沒入石塊,再發箭去射,卻再也射不進去了。

高適在《燕歌行並序》中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感慨自己沒有遇到像李廣一樣身先士卒、體恤將士的將軍。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一個善射的武將名叫花榮,人稱“小李廣”。

影視形象

2001年《大漢天子》:遲國棟飾演李廣;

2004年《漢武大帝》:陸樹銘飾演李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