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城

趙信城

趙信城,古城名。西漢時趙信降匈奴後所築。故址在今蒙古共和國杭愛山南麓,地名為車車爾勒格。《史記·匈奴列傳》:“﹝漢兵﹞行斬捕匈奴首虜萬九千級,北至闐顏山趙信城而還。”裴駰集解引如淳曰:“信前降匈奴,匈奴築城居之。”

基本信息

趙信簡介

文言文

趙信,故胡小王,降漢,封翕侯。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戊午,春2月,衛青率六將軍騎兵十萬,以合騎侯公孫敖為中軍將軍,太僕賀為左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再出定襄數百里擊匈奴。得首虜前後萬九千騎。而漢亦亡兩將軍、二千餘騎。以前將軍與右將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前將軍趙信兵敗,降匈奴。蘇建僅以身脫,贖為庶人。單于得趙信,以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與謀漢。信教單于遷北絕漠。以誘疲漢兵。乘弊而擊之,無近塞。單于從其計。

白話文

趙信城趙信城
趙信原來是匈奴人的小王,後來戰敗投降,改名趙信,封為翕侯。【又說投降的原因為:後由於與匈奴軍臣單于結仇,遂降漢朝,在武帝時期的多場戰爭中立過戰功。】
公元前126年(漢武帝元朔三年),軍臣單于死,其弟伊稚斜單于繼位。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恥屈其下,逃奔於漢。漢封之為陟安侯。伊稚斜單于因怨漢收納於單,屢遣兵至代郡、雁門、定襄、上郡等地寇掠。而右賢王又以漢略其“河南地”,也屢將兵侵襲漢朔方郡(郡治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南)。時漢方強盛,兵精將廣,遂決定出兵反擊,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元朔五年),漢使衛青、蘇建、李沮、公孫賀等將兵10餘萬人擊右賢王,右賢王敗,損失男女15000餘人,裨王10餘人,牲畜“數千百萬”。次年,漢復乘勝發兵出定襄北征。雙方發生鏖戰。漢軍雖取得了斬殺19000餘人的戰績,但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所率3000餘騎,幾乎全軍覆沒。趙信被迫投降匈奴。

詩詞描述

明夏完淳《鶉衣》詩:“趙信城頭秋月滿,李陵碑上暮雲開。”清顧炎武塞下曲》:“趙信城邊雪化塵,紇千山下雀呼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