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京劇武生]

李光[京劇武生]

李光,京劇武生、老生。天津人。出生於1941年。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光,男,京劇武生、老生。天津人。出生於1941年,農曆辛巳年。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家世

李宗義為京劇老生。妻沈健瑾、弟李欣李岩均為京劇演員。

經歷

李光1952年入中國戲曲學校,先攻武生,又習老生,得貫大元茹富蘭王連平孫毓堃等悉心傳授,又得蓋叫天李少春張雲溪等指點,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61畢業,分到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常主演《三岔口》、《野豬林》等劇。1965年調入中國京劇院,在現代戲《平原作戰》中主演趙勇剛。曾隨中國藝術團赴蘇聯、美國、芬蘭、朝鮮、日本等地訪問演出。1984年,他主演了由《打金磚》改編的劇目《漢宮驚魂》,對人物有新的塑造,充分展現了他文武兼長的藝術才能。1986年,榮獲第三屆戲曲梅花獎。同年在首都“振興杯”電視大獎賽中,以《野豬林》“發配”一折,榮獲“首都十佳演員”稱號。在新編的神話劇《八仙過海》中飾呂洞賓一角,開打及表演均有新意,在繼承學習李(少春)派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創造。

他戲路寬廣,文武兼備,長靠、短打、箭衣、猴戲均佳,還能演《空城計》一類正工老生戲及《白蛇傳》中許仙大嗓小生戲。扮相英武,表演風格乾淨明快。

擅演劇目

《鬧天宮》、《探莊》、《三岔口》、《野豬林》、《漢宮驚魂》、《平原作戰》、《八仙過海》等。

舞台歲月

《野豬林》劇照:李光(左)飾林沖,袁世海飾魯智深《野豬林》劇照:李光(左)飾林沖,袁世海飾魯智深

新中國成立那年,李光才8歲,跟著父親———京劇老生演員李宗義在劇場上下轉悠。父親和當時的老百姓一樣,都打心眼裡振奮:搭了很多私家班社的他,這回可以在堂堂正正的中國京劇院當一個國家演員了。戲園子沒了,茶樓沒了,演員可以在大劇場裡唱戲。開戲的時候,父親在台上唱戲;沒戲時,李光就在台上練功。
那次是1951年吧,父親在上海唱戲,李光跟著去了。有一個新戲,是田漢寫的,叫《江漢漁歌》,最後一場有個象徵著希望和未來的小孩角色,李光登台演了———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京劇,放開聲唱了4句,歌頌著美好的前景。台下頓時掌聲雷響。
李光第二年就考上了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戲曲院校———中國戲曲學校。學戲卻辛苦,但老師們總是忍不住要說,你們太幸福了,要在舊社會的科班,少不了挨板子。李光感覺很幸福,在一個新制度的學校里學京戲。本來他該和父親一樣,唱個正工老生;他卻愛動,崇拜英雄,私底下里練了武生,後來他成了文武老生。《三岔口》這樣的武生戲,讓李光盡顯風流。
李光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家的代表於1961年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在芬蘭、前蘇聯等國演出了《三岔口》。這讓李光的父輩們直咂嘴:趕上好時代了。
再後來,許多國人認識李光是從銀幕之上。他演的趙勇剛威武機智,在只有樣板戲可看的時代里,李光很幸運地扮演著英雄———而沒像大多數演員那樣靠邊站。可這個英雄太寂寞了,這10年,本是他藝術創作的旺盛期,但他只能不斷重複地當他的抗日英雄。
今天的李光回憶說,1978年對於他來說,太重要了,傳統京劇終於有了重新登台亮相的機會。那一年李光在美國澳門香港演出,熱烈的掌聲使他更深地了解了京劇。
李光和別的演員不同,他不想只當一個“獻寶者”,把戲演到國外,讓老外驚嘆幾聲、讚美一番就心滿意足了。他這人好動,喜歡創造。李光的《鬧天宮》在日本連演三個月,成了日本觀眾趨之若鶩的名劇。一次經久不息的掌聲之後,一位日本客人走向了後台,他是市川猿之助,日本國寶級的歌舞伎大師。他提出用歌舞伎和京劇兩種同樣古老而瑰麗的藝術進行一次碰撞和嫁接。於是有了《龍王》。《龍王》故事也是大雜燴:中國的哪吒碰上了日本的青年,兩人共同抗擊殘暴的龍王。這戲也是京劇和歌舞伎在表現形式上的一次競秀,有關中國故事和中國人物全用京劇表現,李光擔任中方總導演和主演哪吒一角,他幾乎把京劇武生的十八般武藝全亮出來,弄得這個戲叫好又叫座。《龍王》在日本演出長達三個月,連演111場,觀眾累計達20萬人次,當然也掙足了錢。這事可算折騰得夠大了,創造了幾個京劇對外交流“之最”。搞這樣的戲,李光累極了,可從心理上卻感覺如魚得水。搞藝術的人,不就是喜歡創造嗎?要沒有改革開放,李光還真沒地兒去施展他的這番才能。
《龍王》的熱鬧還沒消盡,又一位叫真山美保的日本客人找上門來,請李光用京劇演繹一位日本歷史名人。李光後來演出的《坂本龍馬》就是又一次的中外合璧“產品”,他能把京劇的“唱”、“念”、“做”、“打”毫不客氣地裝在一位穿和服的武士上,還讓人看了舒舒服服,真挺絕的。
現在,李光快近花甲了,上舞台的機會當然比以前少多了,可“好動”的李光仍然每天上午去中國京劇院的排練廳里翻上幾十個旋子,讓那幫年輕人不能不佩服:好藝術家就是好樣的,咱可不能太“懈”了。
回到家中,日子清閒倒也滋潤,兒子去日本留學了,家裡就剩李光和妻子。電視上擺放著一架飛機模型,李光常常看著這架小飛機,想:人生在該起飛的時候,沒有錯過航班,那就沒有遺憾了。從1951年開始登台,李光在舞台和排練廳上度過許多日月,他的生命因舞台而斑斕。

活動年表

1986年,農曆丙寅年:于魁智首次赴青島演出
于魁智首次赴青島演出,與馮志孝李光李世濟等人合作,曾演出《文昭關》
1986年,農曆丙寅年: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所屬的《戲劇報》雜誌社發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裴艷玲(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汪世瑜(浙江崑劇團)
王立軍(天津市青年京劇團)
於盛樂(湖北省武漢市楚劇團)
閻桂祥
李光
梁谷音
李東橋
林為林
張惠雲
1989年3月4日,農曆己巳年正月廿七日:中國京劇和日本歌舞伎演員同台首演《龍王》
中國京劇和日本歌舞伎演員在東京銀座新僑演舞場同台首次合演大型神話劇《龍王》,1400多座位座無虛席。
京劇和歌舞伎同台合演彼時已醞釀三年多,《龍王》取材於中國明代《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鬧海》和日本古老傳說,由歌舞伎大師市川猿之助親自擔任總導演,並在劇中飾主人公海彥。中國京劇演員李光任中方導演,並飾主人公哪吒。
《龍王》神話的大意是,龍太子和夜叉前來搶奪倭國漁民海彥的妻子天道,海彥等雖力斗而不敵,被哪吒遇見,用神器乾坤圈降服龍太子,還抽了他的龍筋。海彥感其恩義,與哪吒結盟為兄弟。後龍王率大軍直搗陳塘關,威逼李靖交出兒子哪吒,否則將引來洪水淹城。李靖要哪吒向龍王請罪,哪吒不肯,待洪水漸漫城頭時,哪吒為保護村民,遂用鮮血寫下遺書,引劍自刎。而海彥夫婦受神喻指示,冒死設法讓哪吒起死回生。哪吒和海彥同心戰勝龍王,中日間遼闊的海洋又恢復了和平與安寧,兩人誓言永世友好。
在藝術表演上,由於藝術家們的勇於創新和精湛演技,既使各自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又使其藝術合演達到更高水平。哪吒和李靖等人物和情節,主要以京劇藝術手段表現,而海彥和天道等人物則由歌舞伎演員表演動作和念白,並由歌者在旁伴唱,當雙方角色進行交流時,則相互吸收對方的表現方式,配合默契,有時還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微妙的感情,如京劇演員用日語來表達俏皮時,常引起全場輕鬆的笑聲。舞台上既用京劇的上下場,也走歌舞伎的“花道”。音樂上兩個樂隊並存,有時京劇的鑼鼓和歌舞伎響板同時演奏,更增強了劇情效果和節奏感。
在一些精彩場面,京劇和歌舞伎的長處更是糅為一體,如李光扮演的哪吒與市川猿之助扮演的海彥結拜兄弟時,京劇和歌舞伎樂聲同時響起,哪吒、海彥對面跪下,臉部則同時側向舞台正前方,採用京劇固有的結拜身段。緊接著,哪吒、海彥同時做出握手、攀臂、震身、轉頸、擺頭等歌舞伎動作,顯示出人物結拜後的興奮神情。
1992年11月,農曆壬申年:中國京劇院1992年赴滬演出
本月中國京劇院在兒童藝術劇場演出描寫日本歷史故事的新編劇目《坂本龍馬》,由李光、吳鈺璋、李欣等主演。
1993年4月,農曆癸酉年:孫毓敏、李光、李欣、李祖銘赴台灣舉辦講座
應台灣劇協理事長魏海敏的邀請,孫毓敏、李光、李欣、李祖銘一起赴台灣17所大學和10個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京劇示範講座。
1999年10月4日,農曆己卯年八月廿五日,13時30分: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第三天
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優秀京劇劇目精粹展演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午場(13時30分)
《打焦贊》(張玲,陳仲健,脫志國,馬建華)
《拾玉鐲》(管波,鄭岩,張威)
《野豬林》(于魁智,陳真治,陳仲健,沈京林)
《金山寺》(李勝素,張威,唐禾香,脫志國)
夜場(19時30分)
《斷橋》(李潔,宋小川,馬帥)
《赤桑鎮》(孟廣祿,[[趙葆秀)
《秋江》(張春華,張火丁)
《鬧天宮》(李光,董志華)
1999年11月,農曆己卯年:李少春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演出舉行
李少春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演出舉行。
演出劇目(多場)
《坐宮》(裴艷玲,李海燕)
《三岔口》(王立軍,石曉亮)
《秋江》(張春華,張火丁
《夜奔》(裴艷玲)
《野豬林》(于魁智、李岩、王立軍、李光分飾林沖)
《打金磚》(于魁智,鄧沐瑋,楊赤,唐禾香)
2002年10月,農曆壬午年:中國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成立
中國京劇院成立藝術指導委員會,聘請劇院知名藝術家袁世海、劉長瑜、劉秀榮、杜近芳、李世濟、李維康和知名專家呂瑞明、蘇移、賡金群等14人為藝術委員會顧問,聘請王晶華、馮志孝、孫元意、寇春華、楊春霞、吳鈺璋、鄒憶青、李光、李學忠等22人為委員,劉長瑜任藝委會主任,高牧坤為副主任。
藝委會是對劇院藝術創作、藝術生產、日常演出、人才培訓等工作進行指導、諮詢、參謀和監督的機構。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推陳出新”的方針,藝委會對劇院制定的藝術創作規劃及確定重點劇目提出指導性和建設性意見;參與新創劇目、重點劇目的選擇、研究、論證工作;指導劇院排演工作,特別是重點劇目的創作、修改、加工和提高;協助制定劇院藝術人才培養規劃,並充分利用劇院老藝術家多的優勢,承擔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向全國甚至海外京劇院團開辦進修班;對劇院舉辦的“演出季”以及其他日常演出進行質量監督和評議等。
2006年6月18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杜近芳收丁曉君為徒
杜近芳收徒儀式在政協禮堂舉行,北京戰友京劇團青年演員丁曉君拜在杜老門下。出席的名家有景榮慶、劉雪濤、李金鴻、劉長瑜、孫毓敏、李光、沈健瑾、李維康、耿其昌、黃孝慈等。
2007年4月25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九日,下午:李光參加深圳“京劇名家藝術講座”
為了進一步弘揚京劇藝術的發展,讓深圳市民得到國粹藝術的薰陶,系列“京劇名家藝術講座”正式與深圳市民見面。本日下午李光來到深圳市群藝館影劇場,與深圳票友們親切交流互動。
2007年9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時:瀋陽舉行慶“十一”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8周年,由瀋陽演藝集團、瀋陽報業集團和瀋陽京劇院共同精心打造的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於9月28、9月29日19時在瀋陽八一劇場舉行。演唱會邀請了童祥苓、劉長瑜、李炳淑、馮志孝、李光、李崇善、萬一英、李長春,瀋陽京劇院的李靜文、常東、張宏偉、保錫茹、米春剛、劉寧與老藝術家同台演出。
2007年11月28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十九日:梅蘭芳大劇院落成開業暨中國京劇院更名為中國國家京劇院
2004年10月破土動工的梅蘭芳大劇院於本日正式落成開業。中國京劇院舉行大型慶典晚會和相關活動。
由於中國京劇院首任院長為梅蘭芳先生,因此劇院以他的名字命名。梅蘭芳大劇院坐落於繁華的金融街與古樸的平安西大街的交匯點上,外部採用鋼架支撐的扇形屋架配以玻璃屋面,內部裝飾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中國紅,大牆上鑲嵌著數十個金色的繪有京劇經典劇目場景的木質圓形浮雕。劇場坐席1010個,分為上中下三層。
本日舉行專題晚會《我們的家園》,奏響整個慶典活動的序曲。晚會上,中國京劇院揭牌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京劇院,所屬梅蘭芳大劇院也掛牌開台。
演出劇目
《慶賀》(趙建華)
《東方神韻》(李海燕)
《野豬林》(于魁智)
《壯別》(江其虎)
《文姬歸漢》(李世濟)
《白蛇傳》(李勝素,張威,黃樺,鄭岩)
《平原作戰》(李光)
《大賜福》(于魁智,李勝素)
2007年11月29日,農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梅蘭芳大劇院2007年11月29日演出
本日梅蘭芳大劇院舉行落成演出,為專題晚會《我們的家園》。
演出劇目
《慶賀》(趙建華)
《東方神韻》(李海燕)
《野豬林》(于魁智)
《壯別》(江其虎)
《文姬歸漢》(李世濟)
《白蛇傳》(李勝素,張威,黃樺,鄭岩)
《平原作戰》(李光)
《大賜福》(于魁智,李勝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